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生入学十大秘籍,你能领会多少?

2017-08-21 汪玉玲 科袖网

眼下,传说中的九月开学季就要杀到,之前暑假篇☞科研人的假期“综合症”,你中了几枪?怎么破?现在进入开学季,推出开学篇。


研究生小伙伴们,求学、求职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的了?本文整理了几位老师的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关于目标和计划


人是不能没有目标的,这是一个导向。这个目标大的可以到一生,小的可以到一天,一个一个的目标就构成了计划。


研究生是分两类的,一类是以就业为目的的,或者说只是为了一个文凭而读研未来肯定改行的,另一类则是要投身科研的。后一类的人数很少,但我当然希望我的研究生都是后一类。


那么,你需要为你的研究生涯设定目标,短期目标是你的研究生三年或者五年,你要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能够完成。这些问题,是你自己需要考虑清楚的,导师会给你指导,但细节都是你自己的事情。


对于新入学的研究生,第一年面临的有完成必修的课程,同时更重要的是选定研究方向、设计实验方案。我不会非常限制你的研究方向,只要能够在一个大的研究背景下即可。


对于目标的完成,我个人的建议,你在桌面上放一个台历,记下你每个月、每周的大致安排;当然,你也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完成这个事情,但自己心里一定要有个谱。


2

文献


确定研究方向,你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


10年前我刚读大学时,查阅文献还是要到图书馆,找纸质期刊,能够找到足够的相关文献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现在网络信息技术非常发达,只要几个关键词,就可以找到数以千计的文献,那怎么做?


我的建议,先读中英文的相关书籍,了解基础的专业词汇和知识;第二步,查找综述,由新到旧,细细研读;第三步,查找研究论文,对于正相关的,一定要全文研读,引言、研究方法、统计分析、结论讨论。


因为这些都可能是你未来发表文章的底版,至于其他的,则只需读读摘要了解大概即可。


选择文献时,当然还是要尽量看高水平高if的文章,否则,你的思路也很可能很低端。


3

论文、SCI


虽然我不很赞同以sci论学生的毕业、职称的评定,但诸事总要有一个标准,sci至少是目前相对而言还比较客观的标准。


有时,我们会认为,发表论文是任务。但换个角度来看,我们怎么来评价你基础研究的成果。似乎只有公开发表的论文才能显示你的研究结论,证明你的研究能力。还有其他的方式吗?


可能不多吧。如果你做了五年的毕业论文,而没有文章发表,那有怎么才能证明你的工作呢?另外,从功利的色彩而言,sci是你未来工作研究乃至职称种种的基础,至少目前国内的情况是这样。


4

纪律


我本人有周末休息的习惯,当然跑野外的情况例外,所以我也不会强求学生周末加班。


我觉得,现在很多人每天的效率都很低,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样,有时看看新闻看看博客,一个上午就过去了,然后心里就自责为何会如此懒散。所以,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能够集中精力做事情。


平时,我不要求你时时都在办公室,但如果没有什么必要的事情,还是不要在外面闲逛。有什么事情,最好能够和我沟通,或许我帮不了什么忙,但作为导师,我必须对你负责。


我只希望,研究生度过三年或五年的时间后,不会感到虚度光阴,能够确切的学到一些东西。


5

对课题有兴趣


一般来说,对课题本身没有兴趣,而是迫于导师的安排,而不得已从事的课题。这种情况,学生一般不愿意多花时间和深入钻研。


相对来说,做的不如那些对课题本身感兴趣的同学。因此,兴趣驱动的科研,相对会做的较好。


6

有效时间投入多


从接纳一项科研任务起,需从了解和明确任务、国内外技术调研、文献研读、方案设计、理论推导、方案实施与具体实现、测试验证以及各种文档撰写等。


一般来说,研究生每天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熟悉研究背景、研究内容、推导公式、编写代码、大量测试数据等。


前期的这些工作,可能花了时间,还不一定见到进展。如果不花这些时间,后期也不可能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时间,特别是有效时间的付出,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7

不服输的心态


有的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性格。这种心态,如果体现在科研工作中,就是一种动力和极致的发挥。


在他(她)心里,什么事都想比别人做得好,喜欢得到被人承认和肯定,认为别人做的好的,自己也一定做得好。


具有这种心态的学生,做科研一定差不到哪里去。


8

善于利用网络资源


信息时代,网络资源为学习、科研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的学生,网络上主要看新闻、关注八卦、游戏和聊天。


有的学生,则用于资源收集,如文献研读、测试数据、开源代码、PPT讲座等。


导师找不到的,他(她)都有办法找到。甚至,有的学生,还通过电子邮件等直接向文献作者寻求帮助,索要原始文献、测试数据和源代码等。


9

善于借力


科研中遇到问题,及时找导师、师兄(姐),找领域内相关专家等。


交流与寻求帮助,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上面谈到的利用网络资源外,利用实验室已有基础、导师、师兄(姐)(包括已毕业的)、还有课题组内交流等。


有问题的人,才是思考问题、钻研问题的人。如果老是提不出问题,那就是问题太多,以至于根本没思考过问题。


有时候,自己感觉很困惑和迷茫的时候,也许交流后,就不是问题了。


自己花了十天半月,没有解决的所谓“问题”,也许交流后就是一时半会的事情,“得来全不费工夫”啊。毕竟,一个人的想法,是有局限的。


10

做事有计划


做任何事情,要有计划,科研工作也一样。做算法的,喜欢并行计算模式,可以提高效率。


但单个算法都没跑通,就开始并行处理的话,是出不了正确结果的。


因此,开始研究时,还得精心制定研究计划。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解决问题。如果遍地撒网,没鱼上钩,或是遍地开花,不结果,也同样达不到目的。


一句话,心急吃不到热豆腐啊。


(来源:李忠秋、彭真明科学网博客)




#往期热文推荐#


  1. 毕业之后,如何处理和导师的关系?

  2. 21世纪中国工程院院士最集中的高校排行榜!

  3. 材料之美!材料小世界里的大风景

  4. 一位优秀导师关于研究生培养的思考和总结

  5. 读研究生,要学到些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