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材料科研工作者的日常,看到哪句你哭了?

科袖网 2019-06-30

来源:知乎。作者:Eric Frolic。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996568/answer/223601629


男默女泪,我在加州35度的天气下正在生产数据,看到一半就哭了


本人情况:高考前0.1%,读了一个本省的材料强校,本科专业是航空材料/复合材料,大二就进了实验室学习,跟着教授混科研,一篇一区SCI,一篇EI。当时一颗红心像太阳,憋着一股气要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做贡献。硕士在一个全球Top100,材料Top30的学校,出国时依然是热情满满,励志学成要奉献祖国。


然而出国以后现实非常残酷,已经在读博士/找工作/转方向几个选项之间迷失。虽然我们学校的材料研究还算不错,但奈何制造业大环境实在不景气,硕士毕业留在本地的师兄师姐基本没有找到材料方向对口工作的,有工作的基本都是转码农转金融,甚至是做起了地产经纪人/留学中介,令我感慨良多(并且师兄师姐大多来自国内C9,清北也有,浙大,西交居多)。


再说PhD在读的学长学姐,给我的感觉就是,学材料是一个付出远大于产出的学科。外国人比较会玩,也没有身份和就业问题的压力。反观材料系的华人PhD,自己为了科研呕心沥血,熬过了无数个深夜独自回家的寂寞,然后风风光光答完辩,失业了——想留在国外进工业做R&D,结果人家嫌你overqualified;想谋一份教职,结果竞争者都是人手一套NSC(别的专业发一篇N or S基本都不会太愁教职吧),你拿着一篇AM一篇ACS Nano,语言能力还一般般,一早就被刷掉了。


这样的形势就导致了材料系华人PhD整体愁云惨淡,活不能不干,可是活干出了顶一篇文章,仅此而已。此外,想要拿到材料学的PhD学位,要求又比一般的专业高。一方面是系里对PhD的要求很严苛,光是一个qualification exam就要挂掉很多,平均一年两次的考评报告,实在让人应接不暇。研究某一个高精尖的材料,材料的制备过程是每一个材料人研究的基础,性能越强大,也就意味着合成过程越复杂,实验环境和条件越苛刻。


通常大型的制备/表征设备都会位于不同的特定研究机构,想要完成材料的制备,就需要联系合作,在本校或附近能找到合作伙伴时还算幸运。就怕一个实验的某一步还要坐飞机花费一天的路程去很远的地方操作。此外,五花八门的测试手段,Synchrontron, (in situ)TEM, STEM, AFM, FIB,以及各种更新中的表征手段,搞懂原理来分析数据就要掉一层皮。这些东西听上去高端大气,符合某知整体氛围,个中滋味只有自己能体会。


自己的几个月合成制备的样品,可能拿去表征结果显示性能非常平庸,根本没法拿出去发表,更谈不上challenge the limitation or edge of the world。其次,如果博士有幸加入了一个大组,有师兄师姐交流实验过程和数据,还能相互鼓励,就怕老板安排的课题独辟蹊径,实验,表征、找支撑理论、分析数据和提出理论都只能一个人,毕竟普通人的基础都有限,稍微ambition没那么强,就更容易怀疑自己。


另一方面,学材料还要求你心理素质超强。你在为文章和数据发愁的同时,总是传来隔壁CS某PhD已被google offer 300K签下的消息,或者隔壁某某小硕年薪15K签了amazon, uber,and etc., 再不济学accounting/finance上午答完辩,下午就直奔城里上班了。只剩下自己在枯坐在电镜前愁云惨淡,上上论坛,找找同路人相互交流/疗伤。总之,心理素质不好的,随时就可能被垃圾的数据压垮和peer pressure压垮。


很多人认为毕业了拿到学位就好了,事实相反,我有师兄们年过三十仍然拿着2000月薪在实验室做博后多年的,都已经算是有口饭吃(我的一名本科直系师姐,博士毕业在研究组做research assistant做了二十年,好不容易在国家实验室谋了一份70K的研究员工作);PhD毕业找不到工作无奈回国的是普遍现象,回国以后拿着基本工资,学材料本硕博十年,再重新从学术圈最低层开始摸爬滚打。有人说幸福感是比出来,可是学材料的和别人比,只能越比越怀疑人生。当然,学校每年也有毕业直接回国拿青千,做特聘副教授的,那都是热爱材料科学,并且无惧这辈子埋头项目申请的我辈楷模,但毕竟属于鳞毛凤角。


至于我自己,每天十二个小时泡在实验室,对着屏幕发呆,窗外的蓝天白云都和自己无关,“毕业即失业”已经是材料系毕业生的共识。每当出门和CS的伙伴吃饭游玩,听他们高谈阔论什么machine learning,deep learning,神经网络,某某算法,自己只能说最近这家餐馆厨师的手艺又有长进,多吃几口饭来压惊。硕士的方向早就转出了航空材料,至于为祖国航空事业添砖加瓦也成了对当的自嘲。


以上,一个失意材料小硕。


作为一个材料系毕业生,无论是进企业还是PhD毕业进学术圈,自己干这一行的收入,无论如何都是负担不起自己的消费水平。


家庭本身还算殷实,所以自己对钱本身是没什么概念的,花起来没计划,虽然不常买奢侈品,但是消费和旅游的花费起来还是不算低。现在还是花父母的钱,但是男生过了25也不好意思再跟家里张口。临近毕业,已经感受到了迫近的经济压力,即便是找到一个材料相关专业,拿一份制造业职位的工资,日常的非必要消费都是要戒掉的,旅游也基本只能就近选择。总之,学材料想要发财是没希望了,连生活品质都要被迫拉低。


来源:测了么


更多精彩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科袖APP。

推荐阅读

全国高校高被引论文数量排行榜出炉!这些高校进入TOP100

中国终于有了世界最强科研利器,从今天起不再受制于西方列强

SCI佛系投稿:确定了眼神,你得遇上对的杂志和审稿人

国士无双!这位浙大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生命的最后时刻令人动容

理解了“菊池线”,您的电镜分析能力将提升一个数量级

7种“好”感觉成就你的科研幸福人生


自公众号开通以来,得到很多老师和同学的支持,经各位建议,近期陆续建立了微信群,汇集了各大高校的老师及硕博士生,如有需要进群,可加小编微信:186 0082 6589,并注明单位及研究方向,小编会拉各位入群。进群后请看群公告,资料下载等事项,都在其中。各课题组有招生招聘需求的也可加小编微信,免费帮您在科袖网(www.ekexiu.com)发布相关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