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将拖累全球经济
关注我们有助于拓展国际视野哦!
○
民智观点
Chinaʼs Coronavirus Has Revived Global Economic Fears
作者 | Peter S. Goodman
来源 | The New York Times
译者 |王晓槑
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不仅震动了全球市场,还威胁到世界经济的增长前景。
(正文约1900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新型冠状病毒冲击全球经济
一种神秘的呼吸系统疾病在中国中部出现,并在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蔓延开来。
在此之前,人们对全球经济的担忧已有所缓解,甚至开始抱有一定程度的乐观态度。
美国和中国在一场两败俱伤的贸易战中勉强达成了停火协议。美国和伊朗再次回到公开敌对的僵局。尽管欧洲经济依然停滞不前,但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已摆脱了衰退的威胁。
现在,世界又开始担忧了。
一场源自中国并蔓延至境外的疫情引发了新的担忧,导致市场陷入了新的漩涡。
这引发了人们的警觉,认为世界经济可能再次受到冲击,贸易休战和地缘政治放松带来的好处将因此抵消,企业和家庭将再次受困。
周一(1月27日),从亚洲到欧洲再到北美,投资者们纷纷抛售股票,将资金投入到安全的传统行业中,推高了日元、美元和黄金的价值。由于担心经济疲软会导致燃料需求减少,他们压低了油价。
简而言之,那些掌管货币的人注意到,在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危机正在加剧,而这个国家的消费者和企业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他们选择减少自己的风险。
截至周一晚间(1月27日),该病毒已在中国造成100多人死亡。
全球感染人数超过4500人,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大陆,也包括香港、日本、澳门、马来西亚、尼泊尔、新加坡、韩国、台湾、泰国和越南,甚至远至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
天达(Investec,伦敦一家专业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菲利普•肖(Philip Shaw)表示:“问题是全球经济将如何应对疫情爆发的不确定性,这取决于疫情的严重程度、传播范围和持续时间,对此我们真的一无所知。”
留给人们想象的是,投资者抛售任何不确定资产的理由。
日本和欧洲股市跌幅超过2%。在纽约,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下跌1.6%,依赖中国公司销售的股票尤其容易受到影响。在中国澳门经营赌场的永利度假村股价下跌超过8%。
2003年SARS案例
这种病毒和随之而来的未知让人想起了另一种始于中国的疾病——2002年至2003年爆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造成近800人死亡。
伦敦独立研究机构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数据显示,最终,“非典”严重拖累了中国经济,2003年第二季度的年增长率从上一季度的11.1%降至9.1%。
这一事件恰逢农历新年,在这个重要的节日期间,数以亿计的中国人回乡探亲。
政府试图阻止病毒的扩散,中国中部地区的航空、铁路和公路接连受到限制,酒店、餐馆和其他与旅游相关的企业可能会受到影响。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些影响将很快消散,消费经济在几个月内将得到复苏。这就是2003年的情况。
2003年4月21日,北京地铁的工作人员在车厢内消毒
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影响将相当大,但相对短暂,”牛津经济(Oxford economics)亚洲区主管Louis Kuijs说到。
从乐观的角度看,中国政府积极应对疫情,有效隔离了疫情中心——武汉和湖北省大部分周边地区,经济损失将得到控制。武汉有1100万人口。
但武汉是一个工业中心,有时被称为中国的芝加哥,这加剧了隔离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拉迪说:“这真是前所未有,其经济影响可能远远大于非典。武汉是一个主要的工业城市,如果你基本上把它关闭,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政府已经将春节假期延长,以确保外出打工的人们不会像预期那样迅速复工。主要工业城市苏州已将春节至少延长至2月8日。
鉴于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约三分之一的增长来源,中国经济放缓的影响可能会广泛存在。
中国的邻国将受到最直接的波及,尤其是那些依赖中国游客的国家,其中包括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上周末,中国宣布禁止公民组团出国旅游。
除了生产限制以外,如果中国的工厂受到额外的交通运输限制,这可能成为一个全球事件。
这将会打击澳大利亚和印度的铁矿石行业,毕竟他们给中国冶炼厂供应原材料;限制马来西亚和韩国工厂生产的电脑芯片和玻璃面板显示器的销售。
削减德国生产的工厂机械以及捷克、匈牙利和波兰生产的汽车零部件销量。
根据本月签署的贸易协定,中国同意购买更多的美国农产品,而这也可能会受到疫情的影响。
全球经济应对冲击的前景
就在中国与数十年来最慢的经济增长速度抗争之际,这一冲击席卷而来,令人们再次担心,中国对世界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下降可能危及多个国家的就业。
非典爆发时,政府引导信贷激增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以刺激中国经济。但这一次,无论中国面临何种损失,不断增长的公共债务将限制政府的应对办法。
但在全球投资者试图评估中国经济前景之际,有一个因素与以往一样:信息稀缺。
这一次,中国政府表明:它正在坦率地正视这场危机。国家领导人公开承认了这一威胁,同时警告地方官员不要隐瞒问题。
但在当前的焦虑时刻,任何被认为缺乏信息的情况都可能成为坏消息。
文字编辑:刘 崎
图片编辑:刘 崎
图片来源:网 络
扫描下方二维码继续阅读美文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