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欧洲宁愿与美国撕破脸,也要捍卫自己的科技主导权?

民智国际研究院 民智国际研究院 2021-02-06

   关注我们有助于拓展国际视野哦!


民智漫谈


导语:在中美科技竞赛中,华为“鸿蒙”系统的问世警醒了世界各国,让每个国家必须认真自考:倘若美国的“枪”对准的不是中国而是自己,该怎么办?


(本文约2700字,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近日,美国单方面宣布暂时退出在经合组织框架下举行的数字服务税谈判,该举动引发了欧洲各国强烈的不满。


法国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直言不讳的表示:“美国退出谈判是对经合组织内所有合作伙伴的一种挑衅”。


面对美国又一次“退群”的举动,欧洲各国表现出了坚定的立场。


经合组织成员国方面表示,不管是否达成协议,各国都将推进数字服务税的征收,并称:“征收数字服务税的措施“不会接受来自任何一国的威胁”。



数字服务税是什么?为什么以法国为首的欧盟各国态度如此坚定?


数字服务税争端来由



数字服务税的讨论由来已久,近年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因为法律本身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国际上未能及时制定出相关领域的规则,造成了利益相关者的经济损失。


在国际税收制度中,对于数字经济的规则始终存在着空白。根据当前的国际税法,跨国公司通常在实体所在地而不是在消费者所在地缴纳企业所得税。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虚拟性”,即摆脱了实体的存在通过线上数据的交换展开经营活动,因此,国际税收管辖权中的常驻机构认定规则失效了。


一些人认为,跨国企业可以从外国用户那里获得收入,但是如果没有实际存在的实体就不用纳税;一些人则认为企业同样需要在交易所在地纳税,争论就此展开。



过去几年中,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型互联网企业落户于税收制度宽松、税率低的欧洲国家,因此根据国际税收管辖权,这些大型企业只需要向在企业所在地缴纳税款


而在交易发生国则不需要。它们利用了国际税收规则有待填补的空白,造成了国际税收的不公。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欧盟传统行业的企业缴纳税率平均达24%,而大型科技企业只有9.5%


2019年7月11日,法国参议院投票通过了向互联网巨头(苹果,谷歌,脸书和亚马逊)征收数字服务税的法律草案,成为第一个征收数字税的国家



美国则以“301调查”向法国施压。随后,双方对于“征收数字税”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直到2020年初,美国终于同意谈判。


 为何欧盟国家要征收数字税?



最直接的原因是缓解欧盟各国财政赤字。自2009的欧债危机以来,欧盟的经济前景一直充满着不确定。


2018年,在第三轮救助计划到期后,希腊退出救助,标志着欧债危机的正式结束,此时难民危机也接近尾声,欧洲经济似乎明朗起来。


但是天不遂人愿。2018年,英国下议院通过了《退出欧盟法令》,欧盟和英国正式展开脱欧协议谈判。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9年,美欧贸易战爆发。


在中美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后,人们本以为终于有机会喘口气时,新冠病毒大流行却袭来。



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突然爆发使欧洲的经济雪上加霜。2018年欧盟28国和欧元区19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分别只有1.9%和1.8%,2019年降至1.2%和1.4%。


经历了封城,企业停工停产等对社会影响极大的政策后,欧洲经济萎缩严重,2020欧元区经济将萎缩平均7%以上


各国财政赤字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欧盟正经历着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5月27日,欧洲委员会通过了7500亿欧元的抗疫复苏法案以帮助重振欧洲经济,欧委会还准备开征新税种以支付额外的花费。



其中数字税成为很重要的一笔收入来源。据统计,2019年,该税种可以为法国带来4亿欧元的的收入,到了2020年,预计达到6.5亿欧元。


可以看出,由于数字经济产业迅猛发展的态势,该税种带来的红利将持续增长,经济萎靡的欧洲肯定不能放过这块“肥肉”,疫情爆发使欧盟更加确信将这比资金纳入口袋的决心。


宏观层面上,欧洲积极推行数字服务税也是争夺全球数字经济话语权的表现。多年来,经合组织一直致力于建立全球统一的数字税征收框架。


早在2013年,G20圣彼得堡峰会委托OECD启动国际税收改革项目,紧接着2015年《应对数字经济的税收挑战》、2018年《数字化带来的税收挑战:中期报告》。



2019年《应对经济数字化的税收挑战》和2020年《OECD/G20关于实现包容性数字税框架的“双支柱”路径的声明》四份文件奠定了国际数字税收的框架。


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下行,互联网企业成为最赚钱的企业之一,全球数字税改革势在必行。


在经合组织的框架下,欧盟各国“一意孤行”,顶着美国的压力征收互联网公司数字税,极有可能改变数字税征收的规则,从而获得在规则制定上的话语权。


此次数字税争端,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欧洲国家争夺话语权的野心,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欧洲科技创新企业的无力感。


美国科技霸权笼罩下的欧洲




在近几年的全球10大科技公司的评选中,我们很难看到欧洲企业的身影。在中美进行的科技竞赛中,欧盟似乎被落在了后面。


“欧洲正在输掉这场科技竞赛”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些呼声再次将欧洲推向了科技竞争的漩涡之中。为什么欧洲科技企业不能发展壮大?有哪些因素制约了其发展?


首先,欧洲法规政策制约了科技公司的发展。大多数欧洲国家拥有严格的、以员工为导向的劳动法。


雇员的利益受到法律和工会的双重保证,这意味着雇主想要接触正式的劳动合同需要解约通知期,说明解约原因和支付一笔不菲的解约费用。



在这种情况下,雇主会谨慎考虑员工的资格,这一方面会限制创业公司的扩张速度,另一方面也会限制社会人才的流动性。


对于破产的恐惧是另一个原因。通常来说,一个法国企业家完成破产清算的时间是美国企业家的9倍。


在欧洲晴雨表的一项民调中,49%的欧盟公民表示破产是他们创业时最大额顾虑。而这在美国,破产被认为是极其正常且没有负担的后果。


欧洲福利社会的费用来源于税收,大部分欧盟国家征收极高的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



如果一个靠福利生活的人每个月领到的钱和普通员工的工资相差不大,那么如何期盼欧盟公民能够拥有创业的动力呢?然而这就是欧洲国家的现实环境。


其次,风投资金规模较小。创业投资,又称风险投资,起源于美国,是创业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的重要方式之一。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创投市场占全球的95%,近年来,中国创投资金越来越高,在2018年超越了美国。与中美相比,欧洲投资者更加小心,谨慎,


他们往往在看到回报后才会继续资助。但是问题在于初创企业只有小部分会在创业初期获得回报,于是欧洲的初创公司失去了在最佳时期注入资金的机会。



最后,“分裂”曾是近代欧洲文明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今它却变成了高科技公司的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欧洲数字市场并非统一的市场,各国数字领域的立法各有不同,这就造成了欧盟看似庞大的市场实际上是由27个独立的市场组成。


与中美庞大的国内市场相比,欧盟的市场就显得无比渺小,因此许多欧洲的初创企业基本放弃了欧洲市场,到英国甚至美国这样拥有更大市场的国家发展。



结语



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国际社会分工更加明确,但是在现实主义思潮当道的今天,世界各国不得不放眼未来,以预计最坏的情况武装自己。


事实上,世界手机系统正在被苹果和谷歌垄断,在中美科技竞赛中,华为“鸿蒙”系统的问世警醒了世界各国,让每个国家必须认真自考:倘若美国的“枪”对准的不是中国而是自己,该怎么办?


全球数字经济治理的话语权固然重要,但是唯有拥有“技术主权”,我们才能不被“技术”扼住喉咙,才能摆脱美国科技霸权下的压力,不然等待我们的依然是被制裁的命运。



作者:周世镕,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文字编辑:周世镕

图片编辑:周世镕

图片来源:网   络


如何认识真正的美国?重磅报告!美国智库对华最新动向联络大楼被爆破后,朝韩还能回到过去吗?跨越75年,胜利日阅兵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扫描下方二维码继续阅读美文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