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昼温科幻作品评析 | 小英



昼温科幻作品评析


文/小英






一、 昼温创作的风格与特点




看得出来,昼温受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影响很深,除了她的不少小说都直接提到这部作品之外,她的小说《百曲千折》更是充满了对这部作品的致敬,而且昼温有好几篇小说都是语言学女主角加上物理学男主角,这和《你一生的故事》的模式也是很像的。

特德·姜在《你一生的故事》中讨论的是外星的语言,和美国大片中说着英语的外星人不同,特德·姜在小说中通过对外星人语言的描述,讨论的是不同文明之间的沟通与隔绝。不过到了拥有语言学背景的昼温这里,讨论的更加深入,更集中于语言学本身。

拿昼温2017年成名作《最后的译者》来说,这篇小说讲的是一个在AI浪潮的洗礼下,主角的男友研究出了一个翻译AI,这个AI几乎将翻译这一行给摧毁了,只剩下了主角一个译者。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AI暴露出了无法捕捉语言中细微差异的问题,主角的男友死在了解决这个问题的路上,而最后主角选择将自己意识上传,通过成熟译者的人工智能化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篇小说讨论的主题是不同语言背景下的文化隔阂。做翻译的都知道,诗是最难翻译的东西。拿西方符号学学者Lotman的说法,诗歌中的一些语言,在国家、民族、文化、历史的形成过程中,融合了很多的文化传统在里面,这些东西进去以后,就相当于一个密码,里面包含了很多的文化背景,没有文化背景的读者,就很难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意思。昼温这篇小说关注的就是这一点,她甚至杜撰了一个“翻译恐怖谷理论”来夸大这种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带来的偏差。

关于这种偏差,昼温在小说中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通过成熟译者的人工智能化来解决。但是这个方案,一是忽视了语言自身的进化,二是过于高估了成熟译者的水平,有点原教旨主义者的意思在里面。除此之外,这篇小说讨论翻译的差异,用的是一种商业会议语气翻译的偏差来转折剧情,这是让人觉得奇怪的。商业和科学领域是最害怕产生歧义的地方,所使用的语言都是冷冰冰的专业术语。诗歌是最能体现翻译的偏差的,诗歌的优美生动正在于它的多义性,比如李后主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至少有四种含义,这是完全翻译不出来的,作者在这块的处理,是不太真实的。

在昼温另一篇获得“引力奖”的小说——《沉默的音节》中,作者讨论了语言里面的发音与古代咒语的关系,这篇小说是相当有趣的,有点重述历史,解构传统的意思在里面。它讲的是一个患有下颔关节紊乱综合症的主角,姑姑意外自燃死亡,而她被新结识的男友邀请参加一项声学实验,在这里得知有希望治好自己的疾病。参加实验的主角通过种种迹象发现姑姑生前研究的真相、男友的妈妈、姑姑的死亡之间的联系,在接下来的实验中为姑姑复仇的故事。

相对于语言学而言,这篇小说的幻想味道更浓一点,并且加入了悬疑的因素,使整个故事从读者认知边界之外的语言学回归到了读者认知边界中的魔咒,这种认知回归是能充分调动起读者的阅读快感的,这也体现了昼温作为一个成熟作者的创作状态。

昼温获颁第一届引力奖最佳短篇小说奖

《完美的破缺》是另一篇和语言学相关的作品。这篇小说讲的是一个女主企图用语言学来解决环境问题,但她的男朋友对此却显得很冷漠,之后女主意外得知男友也在关注环境问题,只是方式不同;后来他们两人合力,用算法将一位因为环境污染殒命的母亲临终遗言包含的全部情感转化成文字,以期打动世人。

这篇小说关注的是语言的潜文本。当我们谈论语言的时候,并不只是它的表面意思。根据情景的不同,它往往还含有表面之下的含义,也就是潜文本。成熟的创作者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是很强调对话之下的潜文本的,罗伯特麦基在他写给编剧的指导书——《故事》中,举过电影《唐人街》中的一个例子:当侦探吉提斯说:“我们得让你离开这个城市。”他的潜文本实际上是“我已经理解你告诉我的一切,我现在知道是你父亲干的。我爱你,所以我会不惜牺牲性命来拯救你和孩子,然后,我再去抓那个狗杂种。”侦探吉提斯没有这么说,但他之后的行为展示了他的潜文本,通过这种潜文本的处理,一个立体的硬汉形象就被竖立在银幕之上,这是塑造人物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完美的破缺》这篇小说用一种很夸张的方式去展现了语言背后丰富的潜文本,但是它赋予了潜文本过重的内涵,从而使整个故事跌入了一种刻意制造出来的虚假氛围之中,这种处理说实话是不大成功的。

《百曲千折》关注的是语言的情景性。这篇小说讲的是外星人入侵地球,人类以幂指数的形式死亡,危急关头,女主角作为语言学家去解决外星人遗留在地球上的谜语,在尝试种种方法无果之后,男友的死亡让女主领悟到了解决外星人谜语的方法,也就是语言的情景性,从而拯救了人类。

语言的情景性指的是同一个词语,因为不同的情景,从而拥有不同含义的性质。有一个关于外国人学中文的笑话,充分地展示了这一点:

某老外苦学汉语十年,到中国参加汉语考试,试题如下:

题目:请解释下文中每个“意思”的意思。

阿呆给领导送红包时,两人的对话颇有意思。

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

阿呆:“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

领导:“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阿呆:“小意思,小意思。”

领导:“你这人真有意思。”

阿呆:“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阿呆:“是我不好意思。”

领导:你肯定有什么意思。

阿呆:真的没有什么意思。

领导:既然没有什么意思,那你是什么意思?

阿呆:其实,我的意思就是想意思意思。

这段对话从表面来看,完全不知所云,但如果对中国的送礼文化稍微有一些了解的话,它的含义就昭然若揭了。这种意义取决于语言情景的性质,就是语言的情景性。《完美的破缺》这篇小说可以看作一个答案。特德·姜在《你一生的故事》中提出了一个关于文明之间沟通与隔阂的问题,而昼温在《完美的破缺》这篇小说中则给出了一个答案,答案就是语言的情景性。语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理解一种文明的语言,不仅要从形式来理解,更要结合语言的情景,文明的背景。这个答案不能称作是完美的,但作者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言蝶》关注的是语言的传播。这篇小说讲的是女主的外婆将女主养大,随着外婆病重,她想为外婆送上一个独特的礼物,即让春晚的主持人亲自为外婆送上祝福。她的方法是通过人为制造包含外婆名字的流行语,广泛传播,引起春晚主持人的口误。在这个过程中,她结识了著名广告人和YouTuber来帮助她实现计划。在种种尝试不断失败之后,她通过制作虚拟的视频让临终的外婆圆梦。

随着社交时代的到来,各种流行语以幂指数爆炸的形式传播。从早些年的“元芳,你怎么看?”到现在的“黑人抬棺”,不一而足。在理查德·谢弗的经典社会学教材——《社会学与生活》中,他将拥有与主流文化,风俗,价值观不同的文化群体定义为亚文化,亚文化群体有着独特的行为模式,通常会发展出一套属于他们的隐语体系。社交网络的存在,使亚文化的隐语变成了一场主流文化的狂欢。从科幻圈子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到耽美圈子的“小舅舅,我的妈呢”,这种亚文化的隐语,通过社交网络的传播,一次又一次地冲刷和改变着主流文化。《言蝶》这篇小说关注的就是这个,不过它把这种自发性的传播变成了一种刻意式的、蝴蝶效应式的传播。春晚在这篇小说中,指的就是主流文化,而小说中的YouTuber,海外游子,则是一个亚文化圈层。这篇小说从构思到情节,都是非常好的,在昼温的小说中属于上乘之作。

电影《降临》中的外星文字

纵观昼温的小说,她对语言学的探索是细微而精深的,从宏观到微观,从起源到传播,均有涉猎。国内科幻小说的创作,多在物理学和天文学之上展开,昼温在语言学上的科幻创作,丰富了科幻文学的层次与内涵。说不定哪一天,有位年轻的作者,会受到昼温的启发,去创作社会学,心理学、脑神经科学相关的小说。如果这样的话,科幻文坛将不再是一片只长着物理学与天文学的草地,而是一个充满各个学科,万紫千红的花园,这是很值得让人期待的。




二、 昼温创作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说完了成就,来说问题,昼温的创作,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

在今年情人节的时候,公众号“不存在小说”策划了一个活动,一口气推出了昼温七篇小说,冠以“昼温告诉你,杀死男朋友的七种方法”的标题,这实际上已经暴露了昼温在创作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即同质化毕飞宇在《小说课》中说过,读短篇小说一定要读短篇集,有些短篇小说读起来非常好,可是放到集子中去,你会发现这个作家有一个基本的套路,这是一个大问题,好的小说家,他的短篇一定是千姿百态的。

在昼温的创作中,这个同质化,既有角色的同质化,也有故事内核的同质化,更有故事模式的同质化,我们来一一分析。


1、 角色的同质化

首先是角色的同质化,这在昼温创作中算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从昼温笔下的男友形象,我们便可以窥知一二,她笔下的男友,一定是理工男,不是像《百曲千折》中的津波那样学物理,就是像《沉默的译者》中的龙恒那样学计算机。他们谈起恋爱一定是很笨拙的,不是像《百曲千折》那样的津波那样编个程序敷衍女朋友,就是像《完美的破缺》中的赵明远那样,为女朋友发矫情的朋友圈。他们一定是少年,一定是理想主义,有一些还会为自己的理想浪漫的死去。比如《温雪》中的李恒死在了冰冷的雪水中,而《沉默的译者》中的龙恒死在了寻找原始部落语言的路上。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同质化,是因为作者没有把小说中的人物立起来,而是用一个模板把故事中的人物往里面套。比如我们拿《眼动疑》这篇小说来说,和昼温之前的创作相比,这篇小说是有一些突破性的。它的主角不再是一个女性,故事之中也加入了更多的悬疑和冲突的成分,使得小说的表现力更加的丰满。但当我们读这篇小说的时候,还是会发现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这篇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讲的是主角在学姐的启发下发现了眼睛的秘密,被眼睛追杀,从而和学姐一起逃亡,却不知不觉陷入到了更大阴谋的故事。当我们看这篇小说的时候,会发现学姐李木琳是这篇小说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她带领着主角发现了这个世界的奥秘,并且牺牲了自己,促使主角做出了选择,这是很典型的小说故事结构。但我们看李木琳这个人物时,会发现她的行为逻辑很有问题,比如她把主角拖下水,缺乏一个正当的理由,为什么是主角,为什么要告诉他这些,作者是没有解释清楚的。虽然作者在小说中试图用这么一段话来解释:

“我知道,你想问为什么会选择告诉你,让你经受这一切,对吗?其实这不是我的选择,而是我的眼睛和你的眼睛共同的选择。

但是很快,接下来的剧情又话锋一转,跑到眼睛的历史去了,留下读者站在原地,一头雾水。

除了李木琳之外,眼睛作为反面角色,它们的动机也让人难以理解,它们为什么要非要置主角于死地呢?是因为他知道了这个世界的真相吗?但是李木琳也知道啊,它们为什么又不对李木琳下杀手呢?这都是经不起推敲的。昼温小说中人物同质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除了主角之外,其他的人物都被作者处理成了工具人,他们都是为推动剧情而服务的所以当作者需要的时候,他们就会用种种匪夷所思的行为来推动剧情。


除此之外,作者塑造人物的方式,也是很笨拙的。同样是写东西,有的人写起来很聪明,有的人写起来就很笨。叶嘉莹举过欧阳修一个例子,欧阳修在《玉楼春》中写春水,他写的是“南浦波纹如酒绿”。南浦是江淹《别赋》里的典,泛指春水。欧阳修想把春天的水,水藻生长,微微发绿的那种感觉写出来,他是怎么写的,他说这水就像酒一样的绿。如果你写成南浦春水依旧绿,那就很死板,只是单纯的写景,写它像酒一样的绿,再联想到《醉翁亭记》,欧阳修这个人的志趣啊,性格一下子就包含了进去,就不再是单纯的写景,写的很丰富。

我们来看昼温的小说,在《完美的破缺》这篇小说中,昼温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叫做赵明远的角色,并且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主角和赵明远产生误会的桥段。作者在写这一段的时候,全是主观描述,赵明远这个人有多么多么的坏,多么多么的铁石心肠,但主角说的再多,读者是感受不到的。读者对一个角色的印象,一定是根据他的行为,以及他行为的后果而产生的。所以作者在处理的时候,一定不能用主观的方式去塑造人物,而是要用侧面的,客观的方式来迂回的塑造人物。这样的话,后面的转折才会更加的有力,对读者的震撼也会更大。


2、 故事内核的同质化

在讨论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先对故事内核做一个定义。所谓故事内核,指的是推动故事展开的主要矛盾。一部小说,它一定包含小说角色,小说角色所处的背景和小说角色语言行为所构成的情节。不同的小说,侧重面不同,以现实主义为背景的文学可能会关注小说中的人物与情节,而类型文化则更偏向于关注小说角色所处的背景,即所谓的设定。但不管什么类型的小说,它的情节都是由故事内核来推动的,也就是每个普通人都有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

昼温的小说,故事内核以亲情和爱情为主。不是说亲情和爱情不能用来充当故事内核,父母之爱,男女纠葛,这本来就是人类最真挚、最基本、最能引起广泛共鸣的感情。像《最后的译者》,爱情与翻译的未来,这两件事交织在一起,就被作者处理的非常好。但是,作者对亲情和爱情的使用,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不管什么设定的小说,三言两语,故事的剧情一定会滑向作者最擅长的男女感情纠葛。

以《百曲千折》这篇小说为例。这篇小说的背景是很宏大的,人类正在以幂指数的形式成半死亡,文明的存亡已经到了危急的关头,而解决危机的关键,就是外星人出的一个谜题。

作者在这篇小说里,用双线叙事的手法,大篇幅的笔触铺叙了主角和男友相识、相知、分歧的过程。这无可厚非,因为这种解密类型的小说,它可以用大篇幅的笔触去描写日常,然后通过这些日常去启发主角,从而解出谜题。有一部经典的电影《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就是这样一个结构。但是使用这个结构的时候要注意,主角的日常生活一定要和谜题有关系,这篇小说的问题就在这里,作者花费大篇幅叙述的爱情故事,但这个爱情故事和这个谜题是无关的。不管是理性与感性之争,还是和男友之间爆发矛盾,它和解出外星人谜题的关键,即语言的情景性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主角最后解出谜题,更像是某种程度上的灵光一现,或者是作者故事编不下去,把故事给硬圆了回来。

这种故事内核的同质化问题,说到底,是作者的生活经历过于匮乏。

写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自我为中心,向内挖掘,一种是以世界为中心,向外挖掘。诚然,有一些向内挖掘,以自我为中心的自传体小说写得相当的不错,比如凯伦·布里克森的《走出非洲》、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等,但大多数出色的作者,是以世界为中心,向外挖掘的。而且,向内挖掘的作者写作是需要条件的,要么心灵世界足够的丰富,要么生活经历足够的丰富,而且这两者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但昼温的人生经历显然不足以让她向内挖掘。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失语之爱》这篇小说中看出来,这个故事并不复杂,讲的是恋爱中的抉择与背叛,风格颇有以前青春小说的影子。刨去这篇小说中偏幻想的成分,我们可以从这篇偏自传体的小说中看出昼温一些人生经历。她的人生经历和大多数学习优秀、内向而又充满幻想的中国女生没有什么不同,简单的校园生活,同学与导师,异性之间朦胧的情愫,这些东西构成了她人生的主色调,这些都很好,但它们是不足以支撑起一位作家丰富而宏大的心灵世界的。

昼温与马丁合影

当然在昼温的创作生涯中,也有一些小说在尝试向外部世界挖掘。比如《完美的破缺》和《偷走人生的少女》两篇小说。《完美的破缺》不是一篇成功的小说,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关注的是环境问题,但是很遗憾的是,这篇小说通篇充斥着口号式的环保和肤浅幼稚的情节,作者无论是对环保,还是对人性,理解的都不够深刻,但是作者这种向外挖掘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相比较之下,《偷走人生的少女》则是一篇相当优秀的小说。这篇获得乔治马丁地球人奖的小说,采用的是19世纪流行的性格决定命运的故事模式,塑造了一个于连式的底层姑娘的形象。她试图打破禁锢在自己身上的阶级枷锁,拼命向上爬,甚至不惜动用处于禁忌中的技术,最后她的目的达到了,却早已失去了一切。这种描写小人物挣脱阶级枷锁的小说,本身就是很让人动容的题材。而且作者也不再局限于向内挖掘,她把目光放在了故事的主角,一个底层姑娘的身上,并且伴随着无限同情。这种人道主义式的悲悯,也让这篇小说显得格调很高。

不过这种向外挖掘,也就只有这么一篇,在作者后期的创作中,我们发现她又走回到了之前的老路上,这不得不说是让人相当遗憾的。


3、 故事模式的同质化

最后,是昼温创作过程中的,故事模式的同质化。

一篇科幻小说,一般来说是有三个要点的:第一个是科学原理,科幻小说的本质是立足于科学的基础之上进行想象;第二个是精彩的情节与人物,这是小说这种体裁的文学都具有的特点;第三个是闪闪发光的科幻点子,这是科幻文学作为一门类型文学,最具有吸引力的部分。

昼温的小说也不例外,不过她的这三个共同点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发展的不平衡。昼温有些小说中存在着大段大段科技文献堆砌的问题,有时候甚至会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作为科幻小说,科学原理的引入无可厚非,但是昼温所引用的这些科学原理,有一些是和小说毫无关系的,这就会给人一种作者只是为了让小说看起来像科幻小说的感觉;情节与人物的缺陷上文已经讨论过了,不再赘述;昼温的科幻点子是强项,《温雪》中自发热的材料,《白虫》中的暗物质虫子,《火山》中的智慧生命,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昼温的小说,就像一把椅子,科幻点子这只椅脚远远比其他两只椅脚强壮优秀的科幻点子,会在某种程度上掩盖昼温在前面两处存在的问题,但当整篇小说的点子不是那么的好的时候,昼温的缺陷一下子就会暴露无遗。《余光中的女孩》这篇小说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余光中的女孩》讲的是一个时空穿越与自我救赎的故事,在此之前,已经有无数的作者写过这一题材,昼温的创作也没有能够推陈出新。当点子不是足够好的时候,昼温的创作就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科学原理的滥用,这篇小说使用了很多的科学原理,比如认知盲点,三维图画,拉姆齐测验等,但这些科学原理,要么解释故事情节很牵强,要么完全和小说主题无关,而且它们的出现,是很干扰读者的阅读体验的。霍金在创作《时间简史》这本科普书的时候曾说过,每引用一个数学公式,都会让图书的销量减少一半。而作为小说作者,更要有这种自觉性,在创作的时候,要照顾到读者的阅读体验。

另外这篇小说在人物塑造和故事内核上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甚至在描写主角行驶在时间之海情节的时候,用大段大段的排比句,去描写小木船变成快艇,再变成邮轮,潜艇的过程,且不论这些内容与主题无关,单是读这些内容,就让人觉得很无厘头,同时也让人觉得,作者是无力驾驭这些内容的。


综上,昼温小说创作中关于语言学的部分,很值得肯定,但部分小说中存在的人物、故事内核和故事模式的同质化,也是很明显的问题,这都会限制她作为一名创作者的发展。作者的创作生涯,是一个不断打破自身局限的过程。昼温的问题,是年轻女作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冰心,王安忆等作家在刚开始创作生涯的时候,也会过多地向内挖掘。但是昼温既然有《偷走人生的少女》这样成功的尝试,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她是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希望在未来,昼温的创作,能带给读者更多的惊喜。


注:本篇评论涉及昼温作品有《偷走人生的少女》《最后的译者》《沉默的音节》《完美的破缺》《百曲千折》《余光中的女孩》《失语之爱》《眼动疑》《言蝶》《温雪》《火山》《白虫》。

(原发于蝌蚪五线谱网科幻世界频道)


【作者简介】

小英,科幻作者&评论者,注重科幻作品的读者体验,秉持“文无第一”的观念,写走心的科幻评论。







推荐阅读

10 June  2020


● 【星云奖特辑】年度新星奖评论 | 麻辣豆腐w2005● 《未来人不存在》原创科幻小说评论 | Sailingfan《星云科幻评论》2019推荐阅读名单






2020年6月号(总第13期)③

主 编:三丰   

 编 辑:阿贤 李雷 罗夏

2020年6月号(总第13期)回顾目录

【网文科幻说】《赛博英雄传》:侠以理工犯禁 | 安迪斯晨风

《明朝》:一切不过是“整幅织绣中,小小的一截针线”| 李桦

2020年5月号(总第12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5月号(总第12期)目录

2020年4月号(总第11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4月号(总第11期)目录

2020年3月号(总第10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3月号(总第10期)目录

2020年2月号(总第9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2月号(总第9期)目录

2020年1月号(总第8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1月号(总第8期)目录

2019年12月号(总第7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12月号(总第7期)目录

2019年11月号(总第6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11月号(总第6期)目录

2019年10月号(总第5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10月号(总第5期)目录

2019年9月号(总第4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9月号(总第4期)目录

2019年8月号(总第3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8月号(总第3期)目录

2019年7月号(总第2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7月号(总第2期)目录

2019年6月号(总第1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6月号(总第1期)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