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 | 第三篇:天命尤可违,修福先修德
▲点击上方蓝字“寂静法师”直接关注
【天命尤可违,修福先修德】
✤
云谷禅师又问我:“孔先生算你一生命运到底如何?”我如实相告,并详述了以往的经历。
禅师说:“你自己认为应该登科及第吗?应该有儿子吗?”
我反思了很久,才回答说:“不应该。因为官场中的人大都有福相,而我相貌轻薄,又未能积功累德以增福,加上我急躁易怒,缺乏耐心,度量狭小,不能容人,纵情任性,轻言妄谈,恃才傲物,自尊自大……这些都是薄福之相,怎么配得科第功名呢?”
“俗话说:‘地秽多生物,水清常无鱼。’我好洁成癖,是不宜有儿子的第一原因;脾气暴躁,缺乏养育万物之和气,是无子的第二个原因;仁爱是化育之本,刻薄是不育之因,我一向自视清高,不能舍己助人,体恤贫弱,是无子的第三个原因。其他还有多言耗气,好酒损精,好彻夜长坐不知养护元气等,都是无子之因。”
禅师说:“照你这样说来,只怕你不该得的东西还多着呢,岂只功名、子孙而已。世上的人,无论是富甲一方,或者饿死街头,都是深有缘故的,绝非偶然啊!说穿了,都取决于各人的心性德行、性情智慧等自身素质。上天不过因其操行善恶,给他以应得的福分,何曾在应得之分上增减分毫。就象人体轻重皆取决于你自身的份量,而磅秤是决不会厚此薄彼的。”
“所以古人常说: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不报,乾坤必有私。警如传宗接代,有百世功德者,必有十世子孙承继;有十世功德者,必有十世子孙承继;只有三世或两世功德者,也有三代或两代的子孙承续;至于生机断绝,后继无人者,是功德极薄的缘故。”
“现在你既己有自知之明,知道了自己过去的缺点,明白了自我的因素是造就人生吉凶祸福的关健,就应该将不配登科第和不宜有儿女的原因,尽量改掉:化吝啬为布施、偏激为平和、虚伪为真诚、浮躁为沉着,孤傲改成谦虚、残忍化为仁慈、懒散改为勤奋、刻薄改为宽容。尽量积德,尽量自珍自爱,爱惜精神,注意使康,千万别糟塌自己。”
“从前 44 33419 44 14940 0 0 4036 0 0:00:08 0:00:03 0:00:05 4036的种种,就当它昨天已经死了一般;未来的一切,就好象今日才新生。这样必能去除身上的毛病和病根,重塑自我,重新开创纯正无邪的新生活,获得德才兼备、福慧双全的新生命。一切生命都由灵体和肉体组成,肉体受灵体的支配。血肉筋骨是构成人躯体的物质元素,而人的灵体则由道德、性情、智慧等精神元素构成。既然血肉物质之身尚且要受天地气运的影响,新生的道德精神之体难道还不能感通于天地而获福吗?既然身体的净化都能保证我们远离疾病,心灵的净化难道还不能改变我们的人生和命运吗?”
“《尚书·太甲》篇中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经·大雅文王»篇中也说:‘人若能明白立命之道,顺应天理,自然就能求得厚福。’孔先生算你登不了科第,没有儿女,这是‘天作之孽’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扩充德行,广积阴德,多作善事,自强不息,那么这就是自己所造的福了,又怎么会享受不到呢?”
“《易经》一书,专谈趋吉避凶的道理,为仁人志士指点人生迷津。‘易’本来就有改变之意,若说命运不能改变,则吉又如何可趋,凶又如何可避?《易经》开篇就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福及子孙)。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祸及子孙)。’这话你相信得过吗?这其中的道理你仔细想过吗?”
✤
[原文]
因问:“孔公算汝终身若何?”余以实告。
云谷曰:“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
余追省良久,曰:“不应也。科第中人,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凡此皆薄福之相也,岂宜科第哉。”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和气能育万物,余善怒,宜无子者二;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喜饮铄精,宜无子者五;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无子者六。其余过恶尚多,不能悉数。”
云谷曰:“岂惟科第哉。世间享千金之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
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
“汝今既知非。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之相,尽情改刷;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犹可得而违;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汝信得及否?”
《了凡四训》是我国自明代以来流传广泛、影响极深的一本善书,书中贯穿儒家“正心修身、自强不息”的君子之道和佛家“慈悲济世、觉悟群生”的菩萨精神,实为修身改命的宝典,令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钦服的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在读了此书后,自悔二十年光阴虚掷,于是奋然振作,精勤砥砺,终成擎天伟器,功盖当朝,德范后世。
【连载中……】
转载请注明来源: “寂静法师”微信公众平台 (ID:masterjijing)
关于《了凡四训》,您会感兴趣:
关于《了凡四训》,您会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