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玄奘大师被遗忘的后半生

2018-03-21 万能鹿 禅者Changer

《西游记》里,唐僧取经回来之后,唐王命人“誊录经文,传布天下”,师徒四人由八大金刚接引,“平地而起”,“驾香风,复转灵山”,唐僧获封“旃檀功德佛”,修成正果。

然而,历史上,玄奘一生中最坎坷、最难过的坎,却恰恰从取经归来开始。

波云诡谲的政治风暴、暗潮汹涌的派系之争,无一不牵动着玄奘晚年的境遇。毫不夸张地说,取经路上,若真有九九八十一难,最后一难就在大唐。

下面就来说说,被遗忘的玄奘的后半生。

▲白鹿原

四月初的白鹿原,春寒料峭,枯黄的草色衬得白塔分外凄凉。几个农民,揣着手,扛着锄,远远地看着一群官兵卖力地刨地。

“他们刨啥呢?”

“刨坟。”

“刨谁的坟?!”

“听说是个和尚,叫玄奘。”

“咦!缺了大德!”

史书记载,大唐总章二年(669年),玄奘圆寂五年后,唐高宗李治下令将他从白鹿原改葬少陵原,当时“众咸异之”。

▲唐太宗李世民

故事还是从贞观十九年(645年)讲起吧。

那一年,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丽却铩羽而归,万般悲痛之下,他依着旧俗,在幽州西南角建了一座寺,唤作悯忠寺。(一千多年后,这里叫做法源寺)

太宗相信,寺庙和僧人,有能力超度客死异乡的忠魂,也有能力救赎生者的良知。

这让他和那些只晓得炼丹求长生宠溺道士的帝王们有着不一样的画风。

班师回朝的路上,太宗就听说,有一高僧将从天竺取经归来。

太宗大喜,不禁低吟——“是谁~送你来到我身边?”

“是命运呀,父皇。”

接话的是太宗第九个儿子李治,后来的唐高宗。

两年前,李治刚被立为太子,他前面,已有太子被废。

演技时刻在线,是初唐皇子的基本素养。

比如,这次太宗亲征,李治就哭了好几回,回程路上,太宗长了脓疮,李治愣是一口一口把脓水吸个干净。

他告诉自己,“只要他比我先死,我就有希望活。”

电影《大唐玄奘》剧照

和尚还是那个和尚,长安还是不是原来的长安?

玄奘归来,内心是忐忑的。

毕竟当初“私自出关”,十七年过去,这账还要不要算?

“管不了那么多了,译经为大!”

天竺没有纸,经文写在树叶上,叫贝叶经。

玄奘把这一捆捆树叶背回来时,又多了几块腹肌。

隔着袈裟,也能依稀看见他健壮的轮廓。

跟大他四岁的李世民站在一起,俨然一对中年偶像——“玄李组合XLboys”。

戎装还未脱下,眼前一亮的太宗便紧紧握住玄奘的手,深情说道,“还俗吧,国家需要你!”

玄奘微笑着,推开太宗的手,轻轻答,“别闹。”

《玄奘译经图》

一开始总是分分钟都妙不可言。

玄奘奉旨译经,全长安的人都挤到弘福寺门口来看。

不得已,他只好请太宗派兵守门。

这浩大的阵仗,暗地里惹得不少人妒火中烧。

玄奘不是不知道,他只是身不由己。

政治和名声,像毒蛇一样紧紧扼住他的喉咙,玄奘感到有些窒息。

外人看来,玄奘高坐神坛,在他看来,好似祭坛,如坐针毡。

“管不了那么多了,译经为大!”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表孝心,给李世民的原配夫人长孙皇后建了一座寺,名为慈恩寺,还在寺中特别修建了一个“翻经院”。

他将这座寺送给玄奘,专做译经道场。

《大唐三藏圣教序》局部

一时龙颜大悦,太宗亲笔写下千古名篇《大唐三藏圣教序》。李治也随之写下《述圣记》一篇,只不过这是一篇拙劣的应酬文字,对佛理只字未提。

太子表态,群臣也纷纷跟帖。

司徒长孙无忌,中书令褚遂良上表称庆,颂扬太宗护持三宝,称赞玄奘西行求法和翻译之精。

一时间,玄奘为“朝贤所慕”,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等人都纷纷拜玄奘为师。

这一年,玄奘已经46岁了,他感慨:Lucky!终于可以畅快译经了!

好运总是戛然而止。

慈恩寺落成第二年,太宗撒手人寰,高宗李治继位,建元永徽(650年)。

(当然这只是高宗14个年号的开始,他之后还有人称“年号狂魔”的武则天,为历代考生所不齿)。    

继位那年,李治才22岁。左手边是主谋“玄武门之变”的长孙无忌,右手边是文韬武略的褚遂良。夹在两个政坛高级玩家中间,李治不过是个Baby。

于是,他照旧书写应酬文字,装作乖巧,内心里却暗暗发誓,要剪除旧臣。

慈恩寺

与皇宫相距不远的慈恩寺里,端坐在译经僧之间的玄奘,一边裹紧棉布袈裟,一边加紧了译经的速度。

终于,在永徽六年(655年)病倒了。

这一年之于玄奘,被称为“空白的一年”。

之于朝廷,却是惊涛接着骇浪,把多少豪杰拍在了沙滩上:

王皇后诬名被废,武昭仪册封皇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一干旧臣纷纷被贬。

病榻之上,玄奘接到一纸诏书,命他只身前往,随驾出行东都洛阳。

东都洛阳

随驾出行,名为闻法,实为软禁。

李治始终不放心,谁知道这个前朝遗老心目中的“意见领袖”会掀起什么是非。

显庆元年(656年)冬天,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李显诞生。

史书记录了这样一段八卦。

说武则天怀孕时,李治分别问道士和玄奘是男是女。

玄奘虽然知道是女,但不能跟道士回答一样,就说是男,于是召集僧团念诵,最终竟然“转胎为男”,所以李显出生之后声音很娘。

不知道这是不是后人在“黑”李显时误伤了玄奘。

但李显的诞生,却让玄奘看到了余生中最后一点曙光。

因为高宗李治准李显带发出家,赐名“佛光王”。

从洛阳回到长安时,玄奘身边已空无一人。

他只得以客僧身份“暂住”慈恩寺。

显庆四年(659年),长孙无忌自杀的消息传到长安。

玄奘上表高宗,请求移住玉华寺,“时翻小经,兼得念诵”。

玉华寺

玉华寺对玄奘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太宗晚年经常在此和玄奘谈法论道。

这里曾是太宗的行宫,因为地处偏僻,气候寒冷,历来为皇家避暑之地。唐人称之为“玉华宫寺”。

从慈恩寺到玉华寺,玄奘无疑告知高宗,自己主动选择了一条流放之路。

从西域归来之后,玄奘就患有冷疾,玉华宫冬季之寒冷,对玄奘非常不利。

玄奘在玉华寺的岁月里,不仅有重兵防守,连跟他同来的译经僧,都要定期回朝述职。

麟德元年(664年)正月三日,玄奘向要回长安述职的弟子们一一告别。

他说:“你们此去就不必回来了,此译经道场亦将不复存在。”

二月五日,玄奘圆寂,享年六十二岁。

圆寂两日之后,御医赶到。

“比至,法师已终,医药不及”。

三月六日,高宗下令解散译经团;

四月十五日,玄奘遗体在长安慈恩寺停放两个月后下葬白鹿原。

当日,长安城万人空巷,道俗百姓纷纷参加葬礼,官方没有任何一名官员参加,高宗没有赐予谥号和追荣,玄奘墓地上的白塔上,也没有一字铭文。

冷漠之态,让人心寒。

玄奘灵骨塔

而更让人心寒的,是玄奘下葬后五年。发生了文章开头的改葬。

改葬的理由,竟然是高宗想验证一下,玄奘是不是真的得道高僧。

《旧唐书·隐逸传》记载,高宗笃信道教,因为身体不好而让武则天主政的时候,就专心在后宫炼丹求长生。

道士刘道合者,陈州宛丘人。初与潘师正同隐于嵩山。

高宗闻其名,令于隐所置太一观以居之。召入宫中,深尊礼之。

……高宗又令道合合还丹,丹成而上之。咸亨中卒。

及帝营奉天宫,迁移道合之殡室,弟子开馆将改葬,其尸惟有空皮,而背上开坼,有似蝉蜕,尽失其齿骨,众谓尸解。

高宗闻之不悦,曰:刘师为我合丹,自服仙去,其所进者,亦无异焉。

道士死去之后有“尸解”一说,高宗想看看,玄奘是不是也一样能够羽化飞升,就命人把玄奘的坟墓挖开。

只见玄奘,“定慧所薰,全身不坏”、“经久埋痤,色相如初”。

之后便把他葬在了少陵原。

兴教寺

九十年后,唐肃宗乾元元年,在墓塔的基础上建院“大唐兴教寺”。

又过了七八十年,寺庙近乎废弃,塔无主,寺无僧,荒凉残委,游者伤目。

后历经黄巢起义,玄奘被火葬,有舍利一百五十枚,供奉在南京,近代遭逢侵华战争,部分舍利流落日本……

玄奘在玉华寺最艰难的几年间,倾注全部心血,翻译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译作——共计六百卷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我们熟悉的《心经》就在其中。

虽然他死后依旧为旧派佛教势力打压,但这部经典却在整个佛教界大放异彩,影响深远。

《玄奘负笈图》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佛光王”李显继位时,追谥玄奘为“大遍觉”,大菩萨之意。

他命人将宫中的玄奘像送到慈恩寺翻经堂供养。

九世纪来华的日本僧人圆珍,将其带回日本,日本镰仓时代最著名的佛教绘画“玄奘三藏十六善神图”就由此而来。

而如今,这幅玄奘取经图,也成为了玄奘形象的经典代表。

2016年玄奘像被印在邮票上

民国时期,“关中石刻第一人”郭希安雕刻此像于兴教寺

玄奘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也是伟大的一生。

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唐僧说:“前程更有多魔难,只为众生觅佛缘”。

这也是一代高僧唐玄奘一生的真实写照。

2018年3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五,是唐代高僧玄奘大师圆寂1354周年纪念日。

邀请您依身、语、意三门行善、吃素、放生、供灯、护戒、持咒、诵经。

回向:

世间一切弘扬正法的高僧大德

法体安康,大转法轮,广利众生

佛法的慧灯广照世间!

此文参考了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刘淑芬女士的论文《玄奘的最后十年(655—664)——兼论总章二年(669)改葬事》等;同时获得了《大唐玄奘》电影顾问、美国玄奘寺方丈心海法师的指点,特此鸣谢。

编辑|建君
审稿|新芳 阿甘 索影 燕芳
素材来源|鬼脚七(ID:taobaoguijiaoqi)

原创|寂静法师:《心经》到底在讲什么?(一)

原创|寂静法师:《心经》到底在讲什么?(一)

原创丨寂静法师:如果你不幸福,就用这个方法

点击【阅读原文】,为寂静法师投票!

每天可投3票!转发朋友圈可再投1票!

欢迎转发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