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农村观察》2019年第4期目录及内容提要【转】

三农学术 2022-12-31

*本文转自公众号“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三农学术”已将期刊最新目录进行了归档,敬请挪步菜单:“专题”-“期刊目录”,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

目录


中国粮食购销体制演变历程分析(1949~2019)

——基于制度变迁中的主体权责转移视角

……钱煜昊  曹宝明  武舜臣(2)

中国乡村治理70年:历史演进与逻辑理路

……丁志刚  王  杰(18)

国家与社会生活:农民上访的一种理论解释

……田先红(36)

乡村治理结构的调控机制与优化路径

……杜  鹏(52)

纪律、契约与礼俗:论过渡型社区三元治理规则

——基于江苏省J市拆迁安置社区的田野调查

……李  烊   刘祖云(66)

隔代照料对祖辈代际赡养预期的影响

——基于CHARLS(2015)数据的实证分析

……鲍莹莹(83)

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因素

——基于西南山区的调查数据

……闵  师  王晓兵  侯玲玲  黄季焜(95)

养殖户参与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四省(市)生猪养殖户的调查数据

……王  欢  乔  娟  李秉龙(112)

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理论与证据

——基于对农地流转对象与农地租金关系的分析

……仇童伟  罗必良  何勤英(129)



01


中国粮食购销体制演变历程分析(1949~2019)

——基于制度变迁中的主体权责转移视角


钱煜昊  曹宝明  武舜臣


摘要:1949年以来,中国粮食购销体制建设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屡次经历了艰难的路径选择。梳理其发展历程不仅是对历史成就的回顾,也是对进一步改革方向的探索。本文首先介绍了1949年至改革开放前中国粮食购销体制的运行情况,接着详细梳理了改革开放后其演变的3大时期和细分的6个阶段,最后从制度变迁中的主体权责转移视角分析其演进历程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①中国粮食购销体制中存在的主体权责扭曲与制度刚性,是其1978年后改革屡次反复的关键因素;②粮食购销体制中存在的主体权责扭曲可分为系统性扭曲和个体扭曲,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困境主要由政府和种粮农民的个体权责扭曲造成;③政府对粮食安全概念中个别生产性指标的过度关注,是其采取刚性政策的原因之一,并导致了粮食购销体制中的主体权责扭曲。降低对与粮食增产相关的粮食安全指标的关注、完成由价格支持政策到直接补贴政策的过渡、适当增加农民承担价格风险的责任,是中国粮食购销体制进一步市场化改革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粮食购销体制  制度变迁  主体权责转移


02


中国乡村治理70年:

历史演进与逻辑理路


丁志刚  王  杰


摘要: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乡村治理已经走过70年历程。系统梳理中国乡村治理70年的历史演进,深入剖析中国乡村治理的逻辑理路,有助于理解乡村现代化的历史与逻辑。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政策文本和目标导向为依据,将乡村治理的历史分为六个时期:土地改革时期、农业合作化时期、人民公社时期、改革探索时期、新农村建设时期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时期。运用治理理论框架剖析,70年乡村治理的内在逻辑体现在四个方面:实现乡村现代化的目标、多组织共同参与、克服乡村现代化的主要矛盾、制度法律政策的变革与创新。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治理需要坚持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指导乡村治理更加理性和自觉地行动。

关键词:乡村治理  乡村现代化  历史演进  逻辑理路


03


国家与社会生活:

农民上访的一种理论解释


田先红


摘要:在转型中国农村社会中,伴随国家权力的介入及传统权威的衰弱,村庄生活共同体走向式微,由日常生活矛盾纠纷引发的农民上访行为普遍发生。信访制度成为村庄边缘人借以抗争主流社会的武器,为他们的抗争行动创造了“政治机会结构”。应对边缘人的挑战成为村庄治理中的“剩余”问题。国家通过信访体制吸纳村庄生活政治。国家塑造农民上访行为的三种机制呈现为激发机制、吸纳机制和再生产机制。基于生活政治的视角研究农民上访行为不仅有助于深化和拓展学界对“国家如何塑造农民抗争”这一问题的理解,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反观国家。

关键词:生活政治  抗争政治  农民上访  国家


04


乡村治理结构的调控机制与优化路径


杜  鹏


摘要:乡村治理结构镶嵌于“乡政村治”的制度框架中,融合了乡村治理的实践面向,表现为以“乡”“片”“村”“组”为基础的治理单元配置模式。文章通过考察转型期乡村治理结构的调控机制,发现乡村治理单元的配置逻辑兼有政治属性与行政属性,二者共同塑造了乡村治理结构,赋予其“虚实相生”的实践形态。其中,政治逻辑立足村庄治理单元,突出“块块”为主的政治动员,彰显了乡村治理的群众基础。行政逻辑立足乡镇治理单元,突出“条条”主导的行政控制,彰显了“事务主义”的治理取向。政治逻辑与行政逻辑的辩证统一赋予乡村治理结构以弹性。当前的乡村体制改革需着眼于乡村治理的整体结构,审慎推进乡村治理结构的行政化,维系政治逻辑与行政逻辑的均衡,以优化乡村治理结构,提高其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乡村治理结构  治理单元  政治  行政  弹性


05


纪律、契约与礼俗:

论过渡型社区三元治理规则

——基于江苏省J市拆迁安置社区的田野调查


李  烊   刘祖云

 

摘要:过渡型社区是在政府主导的“村落合并”“撤村建居”过程中产生的新型社区。对它的研究需要在“主体向规则的转向”中实现理论深化。现实中,过渡型社区存在三元治理规则:一是权治逻辑下的纪律规则;二是法治逻辑下的契约规则;三是礼治逻辑下的礼俗规则。其间,不存在占据绝对合法性地位的规则,三者之间是“共生—紧张”的关系:一方面,不同规则能够共存,是因为它们会以一种局部秩序嵌入在整体秩序之中;另一方面,不同规则之所以冲突,是因为价值对立的规则会在微观情境中同时运作。研究发现:第一,法律契约是现阶段中国社会秩序的构建方向;第二,纪律不可或缺,但纪律的制定需要兼备“价值正当性”和“技术理性”;第三,礼俗作为道德伦理的外显形式,需要在时代的发展中坚守道德的内涵。如此,当三元治理规则既能实现价值统一,又能在各自领域分工合作、互不僭越时,失序的村落共同体转型就能重回正轨。

关键词:过渡型社区  治理规则  纪律  契约  礼俗


06


隔代照料对祖辈代际赡养预期的影响

——基于CHARLS(2015)数据的实证分析


鲍莹莹


摘要:在市场力量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影响下,隔代照料和代际赡养已经成为现代家庭分工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分析隔代照料对祖辈代际赡养预期的影响。研究发现,隔代照料对祖辈代际赡养预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组结果显示,其一,隔代照料对农村户籍祖辈代际赡养预期的影响略低于城市户籍祖辈;其二,隔代照料对55岁及以上祖辈代际赡养预期的影响显著,随着年龄的增加,其边际效应呈阶梯型增长趋势,但对55岁以下祖辈的影响不显著;其三,隔代照料对不同居住安排的祖辈代际赡养预期均具有正向影响,且对与子女同住祖辈代际赡养预期的影响大于不与子女同住的祖辈。

关键词:隔代照料  代际赡养预期  代际关系


07


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因素

——基于西南山区的调查数据


闵  师  王晓兵  侯玲玲  黄季焜


摘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受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约,中国西南山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比其他经济较发达地区更加复杂和困难。除采取农村环境整治相关措施外,开展乡村旅游也可能激励农户积极参与当地人居环境整治。本文利用2013年和2015年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山区42个村611个农户的两轮调查面板数据,分析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因素,特别关注村级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措施和开展乡村旅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仍面临一定挑战;村级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措施和开展乡村旅游显著促进了农户参与冲水式卫生厕所改造、减少生活污水和固体垃圾随处排放。此外,户主性别、户主的民族、家庭人口数、家庭财富、农户居住场所的海拔高度、村的交通状况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西南山区农户参与当地人居环境整治。

关键词:人居环境整治  厕所革命  生活污水排放  固体垃圾处理  乡村旅游


08



养殖户参与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的意愿

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四省(市)生猪养殖户的调查数据


王欢  乔娟  李秉龙


摘要:本文利用生猪养殖户的调查数据,基于解构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养殖户参与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的意愿,进一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影响养殖户参与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意愿的主要因素,并检验养殖户禀赋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户对标准化养殖场的了解程度较低,经信息强化后,养殖户参与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的意愿较高;养殖户的参与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能显著提升他们参与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的意愿,参与态度对养殖户参与意愿影响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均最大;感知有用性、相容性、社会群体支持、自我效能和资源便利条件间接影响养殖户的参与意愿,相容性发挥的间接效应最大;养殖户的决策人年龄和学历、养殖规模在部分路径中存在调节效应。

关键词:标准化养殖场  养殖户  解构计划行为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09


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理论与证据

——基于对农地流转对象与农地租金关系的分析


仇童伟  罗必良  何勤英


摘要:已有文献普遍认为,中国农地流转市场中存在大量熟人交易,且该类交易的市场化程度偏低。然而,鲜有研究从价格视角和解决流转对象内生性方面做出努力。本研究以市场交易的营利性特征为出发点,采用农地租金衡量市场化程度,并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1478户农地转入户样本分析了农地流转对象与农地租金的关系。统计显示,在熟人交易中,有52.5%的转入户是出于营利性动机转入的农地,且该类交易的平均租金达到了每亩320.165元。实证结果表明,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熟人之间交易与非熟人之间交易在农地租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还发现,营利性动机会显著提高农地租金。此外,多项稳健性检验均表明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本研究旨在说明,熟人间的农地流转已经呈现明显的市场化特征。

关键词:农地流转  农地租金  农地流转对象  营利性动机  市场转型


——END

本文转自公众号“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

https://mp.weixin.qq.com/s/McvMLSFXw-au2iq60byyow


相关阅读:

  1. 【转】《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编辑部潘劲(两刊的选稿标准、投稿答疑及期刊 发展方向)在线访谈问答汇总

  2. 《中国农村经济》2019年第6期目录及内容提要【转】

  3. 《世界农业》2019年第6期目录【转】

  4. 《农村经济》2019年第5期目录、摘要【转】

  5. AAEA 2019 China Section Program 【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