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转】

三农学术 2022-12-31

*内容源自中国知网,全文可在知网下载;更多目录请点击阅读原文

————


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路径与对策建议

冰雪; 李瑾; 冯献; 何昉; 785-794

 

西藏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

白克拉木·孜克利亚; 刘松; 余波; 周春山; 795-804

 

家庭农场与农业企业利益联结机制综合评价研究

兰勇; 周艺珮; 蒋黾; 805-814

 

基于IRT框架的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机制研究——以山东省典型村为例

包乌兰托亚; 高乐华; 815-826

 

新形势下中国加强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市场与资源研究

孙致陆; 张德凤; 827-840

 

三权分置下多元农业经营主体农地利用行为与逻辑——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调查数据

徐玉婷; 黄贤金; 於冉; 周艳; 徐国良; 840-849

 

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户农机服务外包的影响——基于地权稳定性的调节效应

皮婷婷; 许佳贤; 郑逸芳;850-859

 

社会资本对农户黑土地耕地保护意愿影响研究  

邹玉友; 李金秋; 田国双; 860-868

 

耕地细碎化、耕地质量认知与化肥施用效率——基于湖北省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

蔡啸宇; 张俊飚; 王璇; 869-879

 

环境规制情景下农户感知利益对绿色施肥行为的影响

代首寒; 许佳彬; 王洋; 880-888

 

价值认知对规模养猪户农业碳交易参与意愿及期望碳价的影响——以户用沼气CCER项目为例

李凡略; 何可; 张俊飚; 889-899

 

技术信息来源对水稻农户病虫草害防治行为的影响

孙生阳; 李忠鞠; 张超; 胡瑞法; 900-908

 

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的影响研究——来自CLDS的数据分析

刘浩; 吕杰; 韩晓燕; 909-918

 

农村居民农资产品网购意愿影响因素及路径——基于17个省农村居民的调研数据

李宝库; 郑伟; 919-930

 

合作参与、社会资本积累与农户相对贫困缓解——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为例

罗明忠; 刘子玉; 郭如良; 930-940

 

生计资本视角下农户生计策略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FPS四期追踪数据

吴雄周; 金惠双; 941-952

 

交通基础设施与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基于面板联立方程的实证检验

张自强; 周伟; 953-963

 

喀斯特山地不同密度林鸡复合系统对表层土壤和林下植被的影响研究

甘琦琳; 尹新雅; 赵国政; 王林均; 彭韬;

 

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路径与对策建议

曹冰雪1 李瑾1 冯献1 何昉2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2.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

摘要:智慧农业作为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的新兴领域,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关于智慧农业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对其整体发展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与精准把脉。本文基于对智慧农业概念、特征科学界定,利用宏观统计数据和2019年全国智慧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数据,分析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探讨未来发展的战略路径与对策建议。结果表明,智慧农业发展具有信息感知数字化、管理决策科学化、装备控制智能化、要素投入精准化和信息服务个性化特征。聚焦智慧农业基础设施、智慧种植业、智慧养殖业、农产品智慧供应链等领域,我国农业新基建取得初步成效,在农情自动化监测、水肥一体化、精准饲喂、农产品采后自动化处理等得到较好应用,但也面临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数据资源共享不足、人才与资金缺乏等问题。据此,围绕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推动我国智慧农业发展,提出强化智慧农业顶层设计、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机制、加强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健全信息化人才培育体系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加速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进程提供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智慧农业; 信息化; 农业全产业链; 发展现状; 战略路径;

 

西藏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

白克拉木·孜克利亚1,2 刘松2 余波2,3 周春山2

1.新疆大学旅游学院2.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3. 国家开发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

摘要: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进而扩大农业对城市发展的贡献,推动城市化进程。根据农业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本文构建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经济结构、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6个维度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1990—2019年间西藏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水平,探讨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由1990年的1.22上升至2019年的17.65;与此同时,西藏城镇化水平从1990年的16.36提升至2019年的31.54。西藏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起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提升农业贡献和改变城乡推拉力实现的;西藏农业现代化各维度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效果不一致,该异质性根源于农业贡献对城镇化作用的社会发展阶段差异。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强化农业贡献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本文建议加强西藏农业现代化方面的援藏投入,深化农业机械化普及以提升西藏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产出水平,发展西藏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业以提升西藏农业产业化水平,活跃农村商品市场、扩大农牧民增收以提升西藏农村社会发展水平。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农业贡献; 作用机制; 西藏;

 

家庭农场与农业企业利益联结机制综合评价研究

兰勇1,2 周艺珮1 蒋黾1

1.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2.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摘要:构建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湖南省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从制度效益、治理水平和成长能力等三个维度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比较不同模式下家庭农场与农业企业利益联结机制的有效性,探讨其主要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家庭农场与农业企业利益联结机制组织模式主要分为股份式、合同式和买断式三种,其有效性综合得分由大到小依次为股份式、合同式和买断式。从准则层权重来看,治理水平与制度效益权重较大,成长能力权重一般;从评价指标体系的三个维度来看,虽然股份式得分高于合同式和买断式,但三种模式得分普遍较低,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营业收入增长比例、违约成本、风险资金、带动农户数量、二次收入占比和担保金额是影响合同式和股份式的机制有效性的主要因素。鉴于此,建议有关部门在加强家庭农场与农业企业利益联结机制时应重点推动股份式利益联结模式的发展,提高家庭农场内生成长能力,创新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增强合作主体的盈利能力。

关键词:家庭农场; 农业企业; 利益联结机制; 评价指标体系; 熵权TOPSIS模型; 障碍因子诊断模型;

 

基于IRT框架的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机制研究——以山东省典型村为例

包乌兰托亚1 高乐华2

1.青岛农业大学经济学院2.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海洋发展研究院

摘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契合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以可持续发展视角关注乡村旅游业的多重价值,为乡村产业融合、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提供了持久动力。基于一体化乡村旅游(IRT)框架理论,以山东省乡村旅游典型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探究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内在基础与阶段特征,剖析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驱动机制与实现路径。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初始发展阶段依赖于资源内生性与利益共享性,市场化运作阶段强调组织化嵌入与规模化经营,快速扩张阶段关注社区赋权与内生性发展,持续发展阶段诉求利益均衡与合作共生。社区参与、多元赋权与价值认同,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联合与协同,持续、有效的制度性供给与规范是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运行基础。但是,乡村旅游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着多元主体利益不均衡、资源内生性不足、乡土文化异化、社区赋权程度低和城乡要素流动不畅等问题与挑战。因此,提出合作网络构建与协作经营机制、多元主体的利益协调机制、乡村社会文化的保护与建构机制、资本嵌入与竞合机制等协同发展路径。

关键词:乡村旅游; IRT; 协同发展机制; 利益相关者; 网络; 社区赋权;

 

新形势下中国加强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市场与资源研究

孙致陆 张德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摘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世界重要粮食产区且粮食增产潜力巨大,基于全球农业生态区(GAEZ)模型的估算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2018年为参照期的粮食增产潜力约为5.38亿~5.61亿t;"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是世界小麦和稻米等粮食主要出口市场,近年来粮食产需呈现明显盈余状态,出口潜力很大。中国加强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市场与资源,有利于推动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降低国际粮食市场利用风险;有利于提升沿线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增加国际粮食市场总供给,降低中国粮食进口成本;有利于构建中国自己的全球粮食供应链渠道和国际粮食循环;有助于推动世界粮食安全治理向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转变。中国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粮食贸易领域的互利共赢合作,推动区域内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区域粮食贸易便利化机制建设,共同维护多边国际粮食贸易规则与秩序。

关键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粮食市场与资源; 可利用程度; 增产潜力; 出口潜力; 粮食安全;

 

三权分置下多元农业经营主体农地利用行为与逻辑——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调查数据

徐玉婷1 黄贤金2,3 於冉4 周艳5 徐国良6

1.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2. 自然资源部城市国土资源监测与仿真重点实验室  3.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4.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5.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6. 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三权分置农地制度改革的深入,更多的非集体成员可以进入到农业生产行业,农业经营主体正在经历着剧烈的转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表现值得关注。本文基于三权分置农地制度改革背景,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617个农业经营主体调研数据,从农地利用方式、农地投入配置和农地生产率3个方面分析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农地利用行为,探讨其行为特征与逻辑。结果表明,从农地利用方式上来看,经营主体的经营规模显著扩张,且存在非粮化的趋势;从农地投入来看,生产资料、雇工工资和土地租金已经成了各经营主体最重要的三大成本;从农地产出来看,土地生产率最高的是种田大户、劳动生产率最高的是资本农场,而资本生产率最高的是传统农户。三权分置下各经营主体的农地利用逻辑是传统农户将土地作为生计保障,获得一些安全的农产品供自家消费并实现自我价值;种田大户利用耕作技术、地方性知识不断提高劳动质量,以此提高产出和每个劳动对象的附加价值;家庭农场主从追求土地生产率向劳动生产率转变,通过合理利用劳动力达到最佳经营规模,降低单位成本、取得更多收入;资本农场使生产要素聚集产生规模效应以获取更多利润,向生产的上游科技化、下游品牌化方向延伸。因此,未来农业现...更多

关键词:三权分置; 传统小农;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地利用; 农地生产率;

 

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户农机服务外包的影响——基于地权稳定性的调节效应

皮婷婷  许佳贤  郑逸芳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农机外包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事关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本文使用全国性大样本数据CLDS2016,应用Ordered Probit模型研究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户农机服务外包的影响,并探讨地权稳定性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虽然我国小农经济仍然较为普遍,但农机外包服务推广已取得一定成效,可以通过服务规模经营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农地经营规模与农户农机服务外包呈倒U形曲线关系,拐点为2.833 hm2,不同农地经营规模农户的农机服务外包行为具有差异性;地权稳定性中仅土地调整具有调节作用且为负向,相比有土地调整,没有土地调整(地权稳定)时农地规模与农机外包的曲线拐点左移2.011 hm2;地权稳定性中农地确权颁证使曲线拐点左移0.709 hm2,但调节效应不显著,原因可能是确权的政策效应具有滞后性。因此,发展农机外包服务市场需综合考虑区域差异性和农户农业生产的多样化需求,并提高农机外包的服务质量,规范市场运行,同时也需完善农地确权政策的配套制度并建立土地数据平台。

关键词:农地经营规模; 农机服务外包; 地权稳定性; 土地调整; 农地确权颁证; 曲线调节效应;


社会资本对农户黑土地耕地保护意愿影响研究

邹玉友1  李金秋2  田国双1

1.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全面改善黑土地耕地保护质量,充分释放黑土地保护社会生态效益是夯实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资本作为农户嵌入社会结构的重要资源,在农户黑土地保护意愿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以黑龙江省绥化市为对象,利用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双栏模型,分析农户黑土地保护意愿水平,探讨社会资本对农户黑土地保护参与意愿和支付意愿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大多数农户在有黑土地保护参与意愿的基础上,其支付意愿水平为1 181.40~1859.85元/(hm2·a)。社会网络和社会参与正向激励着农户黑土地保护参与意愿,强关系网络、社会参与强度和社会参与广度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支付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社会信任中的一般信任正向影响农户黑土地保护参与意愿;尽管特殊信任抑制了农户黑土地保护参与意愿,却正向激励着农户黑土地保护支付意愿。因此,政府要夯实农户社会资本水平、搭建农村社区内部信息交流平台、完善黑土地生态补偿制度。

关键词:社会资本; 社会网络; 社会信任; 社会参与; 黑土地保护; 双栏模型;

 

耕地细碎化、耕地质量认知与化肥施用效率——基于湖北省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

蔡啸宇1,2  张俊飚1,3王  璇1,2

1.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 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3. 湖北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

摘要:在中国倡导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化肥投入的政策导向逐渐由增量增产转变为减量增效,如何提高化肥施用效率成为当前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依据湖北省水稻种植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法测算水稻种植户化肥施用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CLAD模型进一步分析耕地细碎化程度与耕地质量认知对化肥施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水稻种植户化肥施用效率仅为63.85%,若完全消除效率损失,化肥施用效率仍有36.15%的提升空间;耕地细碎化程度显著降低了化肥施用效率,可能与农户的避险行为有关;耕地质量认知显著促进了化肥施用效率提升,说明农户对耕地质量的科学认识能够改善化肥施用效率。因此,提出加快耕地整合与耕地连片经营法律法规建设,加速耕地细碎化治理经验与创新结合,加强引导农户对化肥施用的正确认知,推行科学种植生产模式以提升化肥施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耕地细碎化; 耕地质量; 化肥施用效率; 随机前沿法;CLAD模型;

 

环境规制情景下农户感知利益对绿色施肥行为的影响

代首寒  许佳彬  王洋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引导农户进行绿色施肥对推动化肥减量增效以及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农户绿色施肥行为的影响因素,本文从农户感知利益视角,基于黑龙江省385个种植户的调查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农户感知利益对绿色施肥行为的影响,并以环境规制作为调节变量,探究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感知经济利益对农户绿色施肥行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感知生态利益的影响则不显著。2)环境规制对农户感知利益与绿色施肥行为有调节作用,通过引导农户认知、财政补贴以及惩罚措施来影响农户感知利益,进而促使农户进行绿色施肥。3)农户的受教育程度、是否参加过技术培训对农户绿色施肥行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村子距县城的距离会抑制农户绿色施肥行为。最后提出了要加快推动绿色施肥技术的研发创新,促进绿色施肥降本增效;加强对绿色施肥的政策引导和财政补贴,并制定合理的惩罚机制;加大绿色施肥技术的推广力度,构建畅通的信息传导机制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感知经济利益; 感知生态利益; 绿色施肥行为; 环境规制; 二元Logistic模型


价值认知对规模养猪户农业碳交易参与意愿及期望碳价的影响——以户用沼气CCER项目为例

李凡略1  何可1  张俊飚1,2

1.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2. 湖北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

摘要:促进规模养猪户参与碳交易对实现中国的"碳中和"和农民增收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户用沼气CCER项目为例,利用Heckman选择模型,运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分析农业碳交易价值认知对规模养猪户参与该项目的影响,探讨利用农业碳交易项目减少农业碳排放、实现农民增收的可能路径。结果表明,规模养猪户对农业碳交易项目的市场价值认知有待加强,同时约有93.21%的样本规模养猪户表示愿意参与沼气CCER项目,其平均期望碳价为15.26元/t。市场价值认知有助于改善规模养猪户的参与意愿,而非市场价值认知则能提高规模养猪户参与农业碳交易后的期望碳价。未来拟扩大养殖规模、家中接入互联网和村庄认同度较高的规模养猪户更容易受到市场价值认知的影响,表现出更强的农业碳交易参与意愿;未来拟扩大养殖规模和村庄认同度较低的规模养猪户则更容易受到非市场价值认知的影响而表现出更高的期望碳价水平。因此,需要关注到价值认知的重要作用,有针对性地宣传农业碳交易项目的价值,从而保障该项目在农村地区更好地推广。

关键词:农业碳交易; 价值认知; 参与意愿; 期望碳价; 规模养猪户;

 

技术信息来源对水稻农户病虫草害防治行为的影响

孙生阳1  李忠鞠2  张超3  胡瑞法2

1.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2.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3.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摘要:病虫草害防治是水稻生产最关键的环节之一,科学正确的技术信息在提高农户病虫草害防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长江中下游流域3个省的963户水稻农户调查数据,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分析病虫草害发生和农户防治行为的现状,探讨不同技术信息来源对农户病虫草害防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病虫草害层面,农户累计面临病虫草害发生种次10 003次,其中被农户防治的病虫草害种次占比仅为34.29%;在农户层面,平均每户的病虫草害防治率仅为35.20%。中国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经形成,除个人经验外,农技员和农药零售店是农户获取技术信息的主要来源。相比于农药零售店提供的技术信息,农技员提供的技术信息对农户病虫草害防治概率和病虫草害防治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农技员的技术服务效果并未在不同类型的病虫草害防治中形成一致性结论。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农作物病虫草害监测制度、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强对农药零售店的技术指导与培训、鼓励统防统治等病虫草害防治商业服务体系的发展。

关键词:技术信息来源; 病虫草害防治; 农药; 水稻; 农业技术推广;

 

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的影响研究——来自CLDS的数据分析

刘浩  吕杰  韩晓燕

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中国社会正在进入以网络化、信息化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深刻改变着农户行为方式。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微观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控制内生性方法,分析农户互联网使用的影响因素及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的影响,探讨影响效应在上网方式和农户间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农户互联网的总体使用比例不高,生活垃圾分类的意愿较高,上网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高达82.9%。户主年龄、成员平均年龄和到县城距离对农户使用互联网有负向影响,户主学历、成员平均学历、家庭收入规模、道路硬化比例和乡镇政府所在地对互联网使用有正向影响。互联网使用能有效提升农户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意愿,但不同上网方式的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手机上网和混合上网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影响的净效应分别为5.2%和3.1%,而电脑上网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没有显著影响。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的影响存在组群差异,互联网的使用效应仅适用于老一代农户、非农型农户和男户主农户群体。因此,提出加强农村互联网软硬件建设,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线上宣传活动,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多元化宣传策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使用; 生活垃圾; 分类处理; 上网方式; 组群差异;

 

农村居民农资产品网购意愿影响因素及路径——基于17个省农村居民的调研数据

李宝库  郑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营销管理学院

摘要:农村居民农资产品网购意愿是国家引导农村农资电商市场合理有序发展的重要依据,对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利用17个省农村居民的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法和分层回归法,从个体、系统和环境三个角度,分析农村居民农资产品网购意愿,探讨农村居民农资产品网购意愿的影响因素及路径。结果表明,47.9%的农村居民对农资产品网购消费形式了解程度较低,仅有18.7%的农村居民有强烈的网购意愿。其中,感知风险对农村居民农资产品网购意愿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主要原因是农村居民网购经历少与经验不足致使其对网络消费存在抵触心理;网站服务质量和主观规范对农村居民网购意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初始信任在感知风险、网站服务质量和主观规范对农村居民农资产品网购意愿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初始信任的形成有助于提升农村居民农资产品网购意愿;种植规模和种植经验在上述影响关系中起交互调节作用,即对不同种植规模和种植经验的农村居民而言,感知风险、网站服务质量和主观规范对其农资产品网购初始信任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电商企业应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拓展农村电商市场,降低农村居民农资产品网购的感知风险,提高网站服务质量,建...更多

关键词:农村居民; 农资产品; 网购意愿; 感知风险; 网站服务质量; 主观规范;

 

合作参与、社会资本积累与农户相对贫困缓解——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为例

罗明忠1  刘子玉1  郭如良2

1.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 江西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

摘要:合作参与是增加农户社会资本积累、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可行能力,进而缓解相对贫困的重要方式之一。基于可行能力理论,构建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以河南省农户微观调查数据为例,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参与率和农户相对贫困水平,探讨合作参与对农户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样本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参与率为17.6%,参与度较低;63.6%的农户存在任意3个及以上相对贫困指标被剥夺,相对贫困水平较高。合作参与对农户相对贫困缓解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发生相对贫困的概率会降低22.9%,进行稳健性检验并考虑内生性后,结论仍然成立。合作参与通过增加社会资本积累缓解农户相对贫困,社会网络和社会信任是其主要的传导机制。同时,户主年龄、性别、政治面貌和家庭成员外出打工经历对农户相对贫困缓解有显著影响。因此,提出要加强和完善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增强农户对合作组织减贫的信念,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组织的益贫性功效,缓解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农村减贫; 相对贫困; 合作参与; 可行能力; 社会资本;

 

生计资本视角下农户生计策略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FPS四期追踪数据

吴雄周  金惠双

吉首大学商学院

摘要:农户的生计策略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正在和即将发生变化,只有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够有效引导农户生计行为,破除乡村建设行动的各种阻力。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利用CFPS四期追踪数据,运用转移概率矩阵和Logit回归模型,分析农户生计策略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验证稳健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生计资本结构存在差异,无论何种生计策略的农户,人力资本在5种资本中都最大。短期内多数农户选择维持原有生计策略,动态调整过程较慢,有土地转入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非务工型生计策略。社会资本对农户趋务工型策略变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受教育年限和健康对生计策略变动具有正向影响。与东部地区农户相比,中西部地区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务工型生计策略。因此,应加大农村产业多样化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户策略转变速度;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农户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推动农户社会资本积累;扩大对农村教育与医疗的投入力度。

关键词:农户; 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变动; 影响因素;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交通基础设施与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基于面板联立方程的实证检验

张自强1  周伟2

1.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2.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交通基础设施既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业"六要素"的一部分。通过文献梳理,在探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采用199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两者的互动关系假说。结果表明,1)总体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森林公园旅游发展表现为较强的促进作用,但反方向的促进作用较弱。2)分森林公园类型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仅分别与中资源比较优势区和资源利用不足型地区的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存在显著互动关系。3)分交通基础设施看,仅有公路交通建设与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存在显著正向的互动关系;1998—2007年时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反向影响不显著。4)不同交通基础设施与不同森林公园类型的交叉组合看,铁路交通建设仅在森林公园的高资源比较优势区对旅游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公路交通建设对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等级公路交通建设的影响更大。对此,需要因地制宜地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森林公园旅游业态。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 森林公园; 旅游发展; 联立方程; 比较优势; 公路;

 

喀斯特山地不同密度林鸡复合系统对表层土壤和林下植被的影响研究

甘琦琳1,2,3  尹新雅1  赵国政1,2,3  王林均1  彭韬2,3

1.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 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摘要:林鸡复合经营作为创新农作模式之一,具有生态经济效益好的优点,但养殖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科学理念指导,片面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使得林下养殖对脆弱的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造成较大不利影响。因此,本研究通过设置密度梯度试验,分析600只/hm2(T1)、1 200只/hm2(T2)、2 400只/hm2(T3)3类养鸡密度对林下表层土壤质量及植被的影响,综合考虑生态经济价值,以确定喀斯特山地林下生态养鸡合理养殖密度。经4个月的养殖试验表明:1)T1、T2处理土壤饱和导水率变大,最大持水量上升,但土壤容重与孔隙度变化不明显;T3处理土壤饱和导水率下降、孔隙度降低,土壤出现较为明显的板结现象。2)各处理全氮(TN)、土壤有机碳(SOC)养分含量较养殖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在T2处理时养分含量最高,分别提升了69.0%和89.3%;全磷(TP)、全钾(TK)养分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随养殖密度增大而增加,在T3处理时,养分含量分别提升了29.3%和36.8%。3)各处理草本植被生物量平均减少程度均超过95%。养殖结束自然恢复4个月后,T1、T2和T3处理草本植被生物量较养殖前恢复比分别为41.2%、3.5%、1.5%。4)T1、T2和T3各处理养鸡收益分别为7.2、14.4和28.8万元/(hm2·a)。综合以上结果认为,喀斯特山地林鸡复合系统的合理密度应控制在600只/hm2,同时划分禁牧区与轮牧区,能够提升土壤质量和保护植被多样性,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山地农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关键词:林下生态养鸡; 土壤养分; 林下植被; 喀斯特山地; 生态经济效益;

 

 ——END

内容源自中国知网;全文可在知网下载


相关阅读:

  1. 《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转】

  2. 《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转】

  3. 《中国农村经济》2021年第8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4. 《农村经济》2021年第8期目录及摘要【转】

  5. 《农业经济问题》2021年第9期目录及摘要【转】


更多目录请点击阅读原文” 


编辑排版:郭姜裔

审核:龙文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