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中台回到流程 |业务流程数字化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话题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陈果George Author GEORGE陈果

傅一平评语: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基于IT发展历史的分析,剥掉各种表面的东西,就数字化的本质做了深入的辨析,下面是我总结的文章核心观点及自己的浅见:


1、文章认为,业务流程数字化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根本,传统信息化只是做到了线上化,即“业务对象数字化”,只有基于业务流程管理(BPM)和SOA架构的“工作流数字化”(digital workflows),才是真正的“流程数字化”,亦即操作本身被数字化,并且实现了自动衔接、结构化、受控。


这个流程数字化概念还是很抽象的,华为公司针对业务流程数字化专门提出了“三个化”,即业务对象数字化、业务过程数字化和业务规则数字化,大家可以看《华为数据之道》和《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了解》详细了解,跟以上提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应该来讲,以前信息化在这三个方面都没有做彻底,即使是业务对象数字化也没做好,只是将数据做了线上存储,没有结构化掉,不能算是数字化


2、文章认为,中国互联网公司发明的中台理论早就为IBM很早提出的SOA的概念所覆盖,包括“可复用的业务服务(reusable business services)”、“共享服务(shared services)”、前端组合应用、协同等等名词,而且中台强调的微服务等技术解决方案并不适合传统企业,因为传统企业业务构成业务流程的“服务组件”没有那么碎,内部流程变动也没有那么频繁,企业运营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业务流程的体系化、标准化、可控化,在此基础上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从而实现对业务流程的优化,对用户进行赋能;数字化还是要回归到“业务流程管理”的本质上去。


针对微服务和SOA的区别我当初也挺困惑的,本质的确区别不大,但实现方式的变革却能带来业务价值的巨大不同,比如传统SOA拆分的粒度较大,一般按业务域划分系统,但很少涉及系统内细粒度地拆分,传统SOA多需要集中的服务总线,容易产生性能瓶颈 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几乎是传统SOA必备的,姑且不说现在很多传统企业也在转型,业务也在加速迭代,SOA笨重的架构使得业务调整让IT动一发而牵全身,比如以前系统做大割接没个半年下不来,现在采用微服务分布式架构,每个系统再拆分形成一个个独立的服务单元,比如几十个中心,风险的确大幅降低了,这也是客观现实。


3、文章认为,今天中小型企业实现BPM(即数字化),不需要重型的BPM/工作流平台以及SAP这样复杂的核心系统,而是这样的技术组成:

(1)轻量级的表单工作流应用,即低代码开发工具

(2)API集成平台,例如美国最近很火的Zapier 

(3)各种完成特定业务需要的SaaS,例如看板工具、沟通工具、项目管理SaaS、轻量级CRM SaaS、HR SaaS等


这个还是很中肯的,即使是大型企业也不是铁板一块,它也有大量的小IT组织生态,它们需要这些技术来降低数字化的门槛。



正文开始


企业搞“数字化转型”说了这么些年,如果问传统企业(制造业、流通业、金融服务业……)的老板:你究竟希望“数字化”给你解决什么问题?在现实中,我从绝大多数企业家那里听到的答案还是:“业务流程”。我很欣赏中国某超大民企的领导人对数字化的精辟总结:“一切业务在线、数据驱动业务”,按这个说法,业务流程数字化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根本。


如果你对“数字化转型”究竟解决了企业什么问题的答案,是帮助企业增长用户、创新商业模式的话,也不能说不对,不过,下面的文字就不用看了。


我们假设企业信息化做得好,已经用了、并且用好了CRM、ERP、HCM等管理信息系统,那还只是做到了“业务对象数字化”,这里的“业务对象”指的是数据库里的客户、供应商、物料、账户、订单等等业务信息实体,但是没有做到“业务流程数字化”。对这些业务对象的“增删查改”操作和操作组合,并没有被结构化地数字化了——我们过去做SAP ERP实施时,“业务流程”其实只是存在于纸面的业务流程图,实际的系统操作是不受控的。


只有基于业务流程管理(BPM)和SOA架构的“工作流数字化”(digital workflows), 才是真正的“流程数字化”,亦即操作本身被数字化,并且实现了自动衔接、结构化、受控,如下图所示:

 

工作流(workflow)是业务流程(business process)的实现方式,一般认为是由现代科学管理和工业工程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和亨利·甘特(对,就是项目管理“甘特图”的那位)师徒发明的,而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工作流的自动化、数字化,实现信息系统对工作流处理的标准化、可互操作性,早在九十年代初,在ERP、CRM热潮开始之前,就由当时的企业级IT大厂IBM、惠普等公司牵头,联合学术界和软件工业界成立了“工作流管理协会(简称WfMC)”来建立行业标准;该协会对于整个企业级IT应用行业影响深远,90年代以来的ERP系统、业务流程管理、共享服务转型、Java、XML、SOA、企业架构等等产生和发展,都可以从WfMC的活动中找到源头。直到2019年,该协会宣布完成了历史使命而解散。


WfMC很早就提出了业务流程管理和工作流实现的参考模型,并致力于这个框架的一系列标准制定,例如业务流程定义、业务流程模拟、工作流系统互操作、数据集成等等,虽然实现“技术共产主义”式的产业标准在商业社会现实面前已经梦碎,不过,其框架对于我们构思企业的业务流程数字化架构仍然非常有参考价值:


 

如上图所示,企业业务流程管理(BPM)从业务流程建模开始,通过标准化的业务流程编程语言来开发可施行的业务流程服务,在客户端程序(例如ERP核心系统)上执行,同时可以调用外部程序服务(例如互联网上的SaaS)、并且实现和其他工作流服务的互操作,所有的程序接口和信息交换可以通过集中的集成平台来集成。


作为WfMC开山祖师的IBM,在2005年后将这套企业级的业务流程管理和工作流应用的架构理论发展到了新高度,就是著名的“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其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各个企业级应用程序(套装软件、自开发系统等)解耦为若干企业业务组件,再形成原子级(Atomic)的业务服务,以及业务服务的聚合(Composite),这就是今天还广为流传的IBM业务能力组件理论CBM的来源,参见《》。而“业务流程”则是对这些业务服务(services)的组合、舞台编排和状态控制,服务于企业的信息消费用户:


IBM将SOA定义为“一种可通过服务集成,复用软件组件的方法”,下图解释SOA概念的“可复用的业务服务(reusable business services)”、“共享服务(shared services)”、前端组合应用、协同等等名词,不就正是号称由中国互联网公司发明的中台理论所谓的“中台能力”、“中台对前台赋能”吗?

 

IBM在2007年将这套SOA方法论授权给了“企业架构”组织Open Group,形成了企业架构方法论TOGAF的最核心内容。BPM、SOA、企业架构等理论是一脉相承,而且有高度对应关系的,下图红框是TOGAF的企业架构元模型和SOA实体的对应关系:

来源:OpenGroup官方文档

 

再说到今天致力于“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很多冲上来就找咨询顾问梳理四级流程、五级流程,越细越好。我一直认为,业务流程咨询和实施业务流程管理(BPM)是两回事,前者是解决业务流程中的某个具体的业务问题,例如产销衔接、内部交易议价、职能合并或拆分等等,在这种工作中,用手工画“五级业务流程体系”毫无意义,后者是体系性、自上而下、由粗而细的企业架构规划,面向企业级信息系统建设。参见《系统实施前搞业务流程详细设计咨询没用

 

我们可以观察到绝大多数中国企业都没做到企业级BPM落地,很多管理者抱怨企业信息系统“竖井式”建设,流程割裂,数据不一致,信息没拉通,解决问题的正解是用业务流程管理来牵动各个应用系统的内部业务处理整合(例如ERP系统内的每个交易动作)以及跨系统的互操作,在技术实现上,则是实施SOA架构。


然而最近几年来,企业数字化动不动就扯“微服务架构”、“业务中台”,连国内头部企业软件厂商也在赶这些名词时髦,我觉得这完全是把企业数字化真正的问题给带偏了!


“业务中台”是全渠道零售、电商以及互联网平台特有的架构形式,因为IT系统需要支持这类企业业务随时变化的前端,所以系统的服务要拆得足够碎,敏捷迭代。这种方式跟传统企业的业务流程设计却有很大差别,传统企业业务构成业务流程的“服务组件”没有那么碎,内部流程变动也没有那么频繁,企业运营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业务流程的体系化、标准化、可控化,在此基础上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对用户进行赋能;数字化还是要回归到“业务流程管理”的本质上去。

 

十多年前BPM/SOA听起来理论体系完善,又有一系列大厂助阵,当时IBM、SAP、Oracle等都是BPM的拥趸,为啥在实际的企业应用情况里,BPM/SOA却是个美丽的海市蜃楼呢?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一个概念从提出到产业化落地,十多年并不算很长的历史周期;企业级信息技术应用的代际替换没那么快的,新兴技术很难全面替换老技术,不像是消费电子,手机每年都可以换个新的。我在2006年左右就接触过“流程挖掘”,那时候这个词可能仅存在学术界中,是BPM里非常前沿的课题,今年却突然火爆起来。

 

对中国企业数字化来说,无论是厂商还是企业,应该少追逐那些虚头巴脑的新潮概念,在各家厂商制造的名词雾霾污染中,踏踏实实地研究自己的问题;十多年前被提炼出的BPM/SOA概念,到今天可能才是真正成熟应用的时机

 

今天企业级IT技术也有新的发展:流程挖掘、RPA、低代码开发、API集成平台,我认为这四者今天企业IT在全面上云的新环境下,促成实现企业级BPM的杀手级应用,可能是推动企业数字化走向下一轮高潮的真正革命性因素。前天写了“超自动化 | 业务流程数字化和ERP的终极型态”,这应该是BPM在今天的新生。

 

今天中小型企业实现BPM,我认为不需要重型的BPM/工作流平台以及SAP这样复杂的核心系统,而是这样的技术组成:

  • 轻量级的表单工作流应用,即低代码开发工具

  • API集成平台,例如美国最近很火的Zapier 

  • 各种完成特定业务需要的SaaS,例如看板工具、沟通工具、项目管理SaaS、轻量级CRM SaaS、HR SaaS等

 

而大型企业的BPM数字化,则需要考虑在架构现代化(即所谓“下一代ERP”,参见《企业如何走向下一代ERP(Next Gen ERP)》)环境下,在数字化平台上部署工作流管理。以SAP为例,在早期的SAP ERP系统内就有内置的工作流编辑器(Workflow builder),由于配置复杂,运行效率低,使用并不广泛,到Netweaver时代,独立的SAP BPM工具成为SAP实施中的BPM首选,和ERP搭配使用,当时Oracle的BPM平台也是和Oracle ERP以及其他套件搭配使用的。今天,在SAP最新的架构中,工作流管理被定位在SAP数字化平台上(即SAP BTP),涵盖了流程自动化、低代码开发和流程挖掘等:

 

新一代厂商,例如流程挖掘厂商Cenolis基于其流程挖掘软件之上包装的“业务执行管理”方案,则可以看成新一代的BPM方案:



    从ERP到数字化转型的八十年(万字长文)

    业务财务一体化 | ERP都玩不转就不要搞啥数字化转型了

    连ERP都没搞好,搞个毛AI!

    最新!53家央企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发布

    华为徐直军:做流程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有什么不足之处?

    华为陶景文:跨边界协同,共建企业数字生态

    查看全部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文章,公众号推送规则变了,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推送,麻烦右下角点个在看或者把本号置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