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几乎所有中国企业学IPD都搞成了东施效颦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陈果George Author GEORGE陈果
傅一平评语:
读了后,觉得IPD要实施成功的前提条件,竟然跟企业数据治理类似,四个要素:
1、价值:规模要足够大,否则没必要标准化
2、流程:跨部门的流程足够复杂,否则违背奥卡姆剃刀原理
3、组织:拥有专业化的跨部门管理组织,否则没有演化能力
4、环境:配套生态比较好,否则会有木桶效应,任何一个点都可能形成卡点
正文开始
企业研发管理流程体系IPD,源自IBM,光大于华为,很多中国为了提升产品竞争力,学IPD趋之若鹜。然而,学像的几乎没有,绝大多数都搞成了东施效颦,这是为什么?
究竟什么是IPD,它解决了什么问题?让我们看看IBM自身的官方解释(在网上公开来源可以找到一些材料,例如https://pmicv.org/index.php/library/presentations/2011-4/8-september-dinner-meeting/file)
IPD是IBM的公司级流程,被所有的IBM业务组织采用,包括系统科技部(STG,即IBM的硬件部门)、软件部(SWG)和全球技术服务部(GTS)——但是不含咨询事业部(GBS)。
IPD在各品牌(brand,这是IBM的内部术语,指IBM自己的各个产品线)可以自行定制化,每个项目也可以定制化。
IPD是一套业务管理体系,用以优化成功地开发和交付产品或服务。自1996年,IBM跟一家外部咨询公司合作开发了这套体系,包含了项目管理的业界最佳实践;在多年实践中,还经历了多次版本升级。
IPD流程由五个阶段(或称“子流程”)组成,每个阶段有决策检查点(DCP),刚性地开展基于事实的过关决策。
IPD的基础是基于团队的管理,所有相关职能都要派代表并积极参与。
IPD采用了两层级的管理模式,一层是跨职能的高管团队,称为集成的组合团队(IPMT),一层是跨职能的开发执行团队,称为项目开发团队(PDT)。
IBM的IPD管理体系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经历了20多年发展,上图是最后一个大版本。直到2016年 ,IBM宣布业务战略再次全面转型,从一家 硬件/软件/服务公司,转型为云和人工智能的公司;在IBM内部,作为一系列改革措施之一,由于产品重心和管理模式的变化,管理层在2016年底正式宣布停用 IPD流程,取而代之是敏捷的产品开发方法论。(参见《运营战略 | 从IPD进化谈企业该怎么买咨询》)
IPD体系形成具有非常强的IBM自身特色,它的术语和做法带有很强的IBM基因,可以说:不从内部了解IBM,就读不懂IPD。华为由于和传统IBM业务性质非常接近,这是任正非决定向IBM全面学习IPD的原因。
其一,IPD基于IBM自身非常复杂的组织结构,以及IBM特有的组织治理和管控逻辑。
IBM产品线和价值链非常长,可以说是企业级信息技术产业之集大成者,因而,其组织结构上存在多级的产品业务事业部(brand - 产品线-产品等,参见《CRM和销售管理 | IBM销售组织三十年变迁研究》),以及和产品线交叉的矩阵型组织(产品、客户、区域等,参见《组织变革 | 矩阵组织终结了吗?》),产品组织内需要开展复杂的纵向贯彻和横向协作。
另一方面,IBM在90年代中期开展的业务流程变革的组织管控理念是“整合”,这体现在IPD的“I”字上,它不仅意味着跨职能的整合,也是当年这个科技庞然大物的组织管理理念——IBM在70年代一直面临着司法部反垄断调查下的分拆压力,到80年代虽然该指控消除,然而在内部已经造成了很多组织割裂的现象,而郭士纳90年代的组织变革理念就是通过管理标准化,来提高公司的整合运营能力。
其二,IPD是一种基于资源有限假设的决策机制,目的是在有限资源的前提下保证企业持有一个既有创新性、又有产出效率的产品组合。IPD要求刚性的委任和阶段性评审,这和今天流行的“敏捷”方法是完全相反的。
IBM是一家百年老店,以管理严谨著称,硬币总有两面,严谨的另一面就是官僚主义,它的这个管理问题久受诟病;这种“过关制评审”被一些创新型公司认为是有碍创新 ,例如谷歌CEO施密特就明确批评了传统的过关制评审,在谷歌内取消这种产品研发方法。今天将Scrum等方法融入阶段评审,是主流创新管理方法:
其三、IPD需要配套完善的公司管理机制,主要是市场规划流程,也包括集成供应链(计划、采购、生产,参见《供应链 | 高科技集团全球整合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研究》)、财务(预算、成本、报价)等核心运营流程,IPD还对公司的战略管理流程、支持IT工具、人力资源管理等周边支持性职能提出要求。IPD流程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企业流程的全部,它是IBM的十多个端到端流程领域中的一个:
其四、IPD本身是可定制的,而且是随着历史而发展的;在二十年的历史中,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化,例如各个部门自行建设体系,然后建立公司级集成模板,期间经历了多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过程,取消了IPD流程中的职能性任务,聚焦于交付物本身等,下述IBM IPD发展历程:
1993年,IBM业务流程再造开始
1994年,IPD从硬件部门开始开发
1995年,软件部门开始IPD,依据自身情况开展定制化
1996年,建立公司级项目管理能力中心(PMCOE)
1998年,软件部门开发了自己的交付物模板和流程标准
1997年,IPD流程审计体系建立
1997年 ,全球行业方案部(Global Industry Solutions)建立自己的IPD流程体系
1998年 , 服务部门建立“集成服务开发”体系
1999年, 为“集成服务开发”体系建立支持其流程的IT平台
2000年,IBM在公司层推进各部门集成的部署
2001年,服务部门细化流程部署,以交付物为基础
2004-05年,软件部门脱离IPD管理体系,建立自己的提交物数据库和模板
2006年,硬件部门重构IPD流程,以交付物为基础
2007年,开始公司级IPD简化工作,转向交付物为中心
2008年,全面听取IPD用户的意见,筛选整理IPD交付物
2009 年,全面转变从以任务为中心到以交付物为中心
从中台回到流程 |业务流程数字化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话题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文章,公众号推送规则变了,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推送,麻烦右下角点个在看或者把本号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