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课文朗读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刘慈欣,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至今发表多部中短篇科幻小说,2015年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他的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
二、理解词义
1.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2.孤零零:形容孤单,无依无靠或没有陪衬。
3.心有灵犀:指彼此心意相通。
4.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三、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故事的开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第二部分(2—23):故事的发展。写“我”带小姑娘的草原之旅。
第三部分(22—44):故事的高潮。交代“我”灰色生活的改变及“落日六号”的失事过程。揭开悬念。
第四部分(45、46):故事的结局。写“我”的生活彻底改变。
四、问题归纳
1.第6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写出了大草原的辽阔与生机,为下文“我”带上“她的眼睛”开始草原之旅作铺垫。
2.“在我意识深处,也有一颗小小的种子留了下来。在我孤独寂寞的精神沙漠中,那颗种子也长出了令人难以察觉的绿芽。”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这句话表明“我”由过去对自然的漠视到感觉的复苏,暗示小姑娘的行为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3.第32~43段从记叙顺序上看,属于何种顺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插叙。交代了“落日六号”的失事过程,解开所有的疑惑和悬念,使情节更加完整,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
4.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以一个安慰着“我”的想法收束全文,深化了主题,暗示小姑娘的经历、品质彻底改变了“我”,“我”会带着小姑娘的精神更好地生活。
5.文中是怎样刻画“我”的形象的?“我”对于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文中对“我”的性格刻画,多是从对“我”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中体现出来的,“我”毫不介意带上女孩的眼睛,表现出“我”豪爽的性格,却也因此缺乏耐心,而女孩无意中却成为“我”的老师,让“我”眼中的世界与以前有所不同,“我”的转变表明“我”的心地善良,只是一直以来被灰色的生活和忙碌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失去了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与女孩之间性格的对比,凸显出文章主题,呼唤人们关注生活,回归最本真的美好。
五、课文主题
“我”在度假旅行过程中,带上了一位因事故而被困在地心深处无法返回地面的女地航员的“传感眼镜”,用她的眼睛开始草原之旅,在结束任务的同时,女地航员也永远留在了地底下。这让“我”明白,应该时刻捕捉每一个美的瞬间,要学会珍惜。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同步练习
七语下册微课目录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9课《阿长与〈 山海经 〉》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第11课《台阶》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第12课《卖油翁》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第四单元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第五单元
第17课《紫藤萝瀑布》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第18课《一棵小桃树》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第19课《外国诗二首》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第六单元
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