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省正式出台《湖北省耕地草地河湖休养生息总体方案 (2016-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的出台,让大自然得到了良好的“休养生息”的机会,更体现了湖北经济生态高效、城乡环境宜居、资源节约利用的绿色发展理念。
《方案》有哪些创新点?对未来人们的生产生活又起到什么影响?近日,记者采访了《方案》的起草者——湖北省农科院的专家团队,为大家一一解答。
《方案》出台的背景
落实国家《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要求
2016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16-2030年)》,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提出了阶段性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为落实全国的规划要求,湖北结合实际,抓紧研究提出贯彻落实意见。2017年6月,省发改委组织开展《方案》的编制工作,通过政府采购招标,确定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为方案编制合作单位。
《方案》的主要内容
让“耕地休耕、增植草地、河湖休养”
《方案》编制负责人夏贤格说,《方案》不仅描绘了未来十几年我省的绿色发展蓝图,更对耕地、河湖、草地“休养生息”作出了明确的指导性要求。
耕地:开展阶段性休耕试点
内容:耕地休养生息,主要包括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轮作休耕试点、推进退耕还林还草、耕地污染防控治理等。
目标: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7288万亩,耕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到2030年,在全省范围内针对不同区域建立合理的轮作休耕制度。退耕还林还草面积达到400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1个百分点。
主要做法
在宜昌、十堰、咸宁、恩施等四个市州辖区内的石漠化重点县(市、区)中,各选择一个县(市、区),开展耕地阶段性休耕试点。
对纳入《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三五”专项建设方案》的10个项目县(市、区)、30个革命老区县(市、区)以及丹江口库区水源区的10个县(市、区)各选择一个县(市、区),有计划地开展耕地季节性休耕试点。
在1+8城市圈的各市中,各选择一个县(市、区),调整种植制度,开展新型轮作模式下的品种选育搭配、栽培技术完善、结构模式优化等试点,减轻耕地负荷。
在江汉平原、鄂东沿江平原、鄂中丘陵、鄂北岗地(中国有机谷——南漳、保康、谷城、老河口),开展粮经饲统筹,调整种植结构,推行再生稻、稻渔共作、油(肥)-稻-再、小麦-玉米、马铃薯-玉米、水稻-蔬菜等多种轮作模式,发展绿肥、豆类等养地作物,开展轮作制度改革试点。
河湖:减少“人水争地” 让鱼儿有个家
内容:河湖休养生息,包括河湖水污染防控、重点河湖治理与修复、保障河湖生态用水、保护和合理退还河湖生态空间、保护和合理利用河湖水生生物资源等。
目标:归还被挤占的河湖生态空间,逐步减少“人水争地”现象,构建健康的河湖生态系统。
具体做法
以宜昌市为试点,推进长江干流河段总磷污染防治。严禁在长江干流及主要岸线1公里内新建重化工及造纸行业项目,严控在长江沿岸地区新建石油化工和煤化工项目。强化对长江、汉江及其主要支流沿岸排污口的整治,依法取缔非法排污口。
以丹江口库区、府河、漳河流域、梁子湖流域、洞庭湖区(湖北)、三峡库区、四湖流域为重点,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
以汉江流域为重点,着力推进汉江沿线主要湿地建设及城市岸线生态防护工程建设,同时开展劣V类水体治理,加强汉江中下游流域水体沿岸的生活源污染治理,完善污水处理设施,优化排水体制,增加河道流量。
对网湖、童家湖、野猪湖、赤东湖、大冶湖等典型湖泊开展综合试点治理,统筹实施江汉平原湖泊湿地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在洪湖、长湖、梁子湖、斧头湖、汈汊湖五大湖泊的46个圩垸实施永久退垸(田、渔)还湖;在洪湖湿地、沉湖湿地、大九湖和龙感湖、丹江口水库湿地、网湖湿地、向阳湖湿地退耕还湿。
对全省79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实行全面禁捕。重点保护我省长江江豚、中华鲟、大鲵、橄榄蛏蚌等重要珍稀水生生物及其生境,以及武昌鱼、黄颡鱼、中华倒刺鲃、翘嘴鲌、泥鳅、黄鳝、中华鳖、多鳞白甲鱼和“四大家鱼”等主要水产品种。
草地:2030年完成确权承包制度
内容:草地休养生息,通过增加植被、提升品质、合理利用和制度保护等综合措施,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草地因地制宜开展保护治理,恢复草地植被,减少人为扰动,强化草地在区域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目标:推行草地确权承包制度,到2030年完成确权承包。
具体做法
增加生态脆弱区草地植被。轻、中度石漠化地区,选择苇状羊茅、鸭茅、白三叶、胡枝子、多花木蓝等抗逆性强的牧草,采用“灌草结合”的种植模式。重度石漠化地区实施禁牧封育,采用“见缝插针”方式补播多花木蓝、胡枝子等灌草。严重水土流失和沙化退化地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扩大林草等生态用地。
推行闲置田(地)的粮-草-畜生产模式、荒坡(地)的林-草-畜生产模式,果园(荒山)的果-草-畜生产模式,湖泊和水库塘坡地的鱼-草-畜生产模式。到2030年,人工种草145万亩,基本实现草食畜牧业发展与饲草供应、自然资源禀赋相匹配。
到2020年完成全省草地资源的清查工作。草地承包采取政府主导、坚持“稳定为主、长久不变”和“责权清晰、依法有序”的原则,扎实稳妥推进承包确权,实现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到2020年,完成1到2个地市州草地确权承包制度的试点工作,到2030年完成全省所有草地的确权承包工作。
《方案》的创新点
湖北的《总体方案》相较全国的《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又有哪些创新点?《方案》编制负责人夏贤格作出了详细解答。
结合湖北特色,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采访中夏贤格提到,整个团队历时5个多月收集和查阅了大量有关耕地河湖草地的相关文件和规划,在六次修改的基础上,完成《方案》的编制并最终送审。《方案》全文共3万多字,字字珠玑。
夏贤格介绍,2016年,国家已出台《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不少省份也相应落地。对湖北而言,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彰显湖北特色,这是他和团队思考的最核心的问题。
为此,《方案》中结合湖北河湖的实际情况,按照省委省政府印发的《湖北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方案》和各部门的相关规划,提出了湖北省的河湖休养生息方案。同时,湖北省草地情况与全国的情况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湖北省草地开发不足,要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耕地主要突出降低使用强度,减轻耕地负荷,强调用养结合,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坚持依靠农民,尊重首创的原则
夏贤格介绍, 团队在拟定总体方案的基本原则时,对国家规划方案的原则进行了研究。湖北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情况,认为应该增加“坚持依靠农民,尊重首创”。
农民是农业生态资源的使用者和保护者。切实确立农民在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中的主体地位,一切依靠农民,一切为了农民,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农民实行耕地河湖草地休养生息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才能落到实处,休养生息的方案才能得到实施。”
推行“分类实施、分段实施”的方法
夏贤格说:“《方案》具有指导性,且强调分区分类分段施策,对各市、州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方案》在确定耕地、河湖、草地休养生息具体做法时,遵循先办试点,再逐步推开的办法,同时对试点的选择也有一定的针对性。
就耕地而言,试点的选择主要基于耕地本身的使用情况、生态现有状况、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旨在从源头控制,降低耕地的使用强度,减少农药化肥的污染。“打个比方,有的耕地本身使用率低,且生态状况较差,让它作为试点休养生息,对耕地和土壤本身就是件好事。”
就草地而言,《方案》明确到2020年,完成1到2个地市州草地确权承包制度的试点工作。这样的做法,在全国南方地区中尚属“先行”。草地确权制度不仅依法赋予广大农户长期稳定的草地承包经营权,还有效解决了草地界限不清、经营权证的面积与草地实际面积不符等问题,更加保障了农牧民对承包草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益。
夏贤格说,《方案》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突出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延伸阅读
《方案》编制负责人夏贤格介绍,团队和他在编制方案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典籍文献,也借鉴了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关于实施方案的先进经验。
目前,全国关于耕地、草地、河湖等条例也有不少。早在1998年内蒙古就出台了耕地保养条例;湖北在2013年发布了《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并于2014年实施。关于土壤污染防治,目前国内出台的条例较少,而湖北省在2016年已经出台了《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福建省也于2016年出台了《土壤污染防治办法》,都系统地介绍了土壤污染防控、保护、利用等内容。
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是固基础、保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方案的实施,能有效推进耕地草原河湖资源的节约利用与保护修复,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夏贤格说,《方案》从耕地、河湖、草地的间歇利用、休养生息、自净恢复的角度考虑,更多地强调自然的“回归”。“该方案是生态建设内容的一部分,更是新时期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诠释与行动指南。”
作者:李茜
通讯员:雷书彦 杨文
编辑:韩安然
来源:湖北省农科院、湖北日报
热文推荐
@全省3万多名河湖长 第2号省河湖长令下达要求开展碧水保卫战“清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