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振兴开新局!盘点2018湖北省“三农”十件大事

图为:秭归县九畹溪镇石柱土家族村高山冷水稻丰收。

图为:保康县寺坪镇南河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渔民正在捕鱼。

图为:“脐橙之乡”秭归县3万多亩“红肉脐橙”全面上市。

图为:保康县寺坪镇岗子村农民喜挖莲藕。

图为:1月17日,远安旧县镇广阔的田野上,绿油油的越冬油菜苗长势良好,宛如春景。

刚刚过去的一年,对于湖北“三农”,起点与节点交汇。


全省吹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奋进号角,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改革开放40周年,“湖北印迹”走向全国;秋分时节,荆楚大地喜迎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省“二十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首次亮相……


“三农”奋进新时代。农业由“量”向“质”加速转变,农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农民获得感、幸福感爆棚,全社会重农爱农意识空前凝聚。


站在新一年的起点,让我们回顾过往,展望未来。

①八大工程引领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省委、省政府结合湖北实际,注重抓当前与管长远相结合,提出了乡村振兴阶段性发展目标: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走在中部前列,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强省全面建成。


2018年,我省组织实施8项重大工程,即:实施“三乡工程”,促进城乡资源要素流动融合;实施荆楚农优品工程,促进质量强农;实施荆楚富美乡村建设工程,促进绿色发展;实施精准脱贫工程,促进共同富裕;实施农村电商工程,促进创新创富;实施农业科技工程,促进科技兴农;实施文化传承工程,促进乡村文化兴盛;实施“红色头雁”工程,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相关责任单位,并将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形成“1+N”政策体系,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部署落地落实。

②调减100万亩低质低效水稻

为适应人们消费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优质粮食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凸显,粮食产业迫切需要来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省调减200万亩水稻劣势产区种植面积,其中,100万亩用于新增稻渔共作、再生稻等优质水稻面积,另外100万亩用于发展特色优势作物。调减的双季稻劣势区主要集中在黄石、咸宁、黄冈等区域;少部分中稻生产分布在丘陵山区,面临缺水望天收、田块小而散、机械作业难等问题,调减的中稻劣势产区主要分布在十堰、恩施、宜昌等山区丘陵地带。


调减的面积用于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开展稻田绿色综合种养,新增再生稻面积,实现“一种两收,节本增效”,推进粮改饲,改种薯类、高山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经济作物。

③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有了产业规划

全省制定虾稻共作、稻渔种养产业发展规划,力争到2020年,全省虾稻共作、稻渔种养规模发展到700万亩,实现亩产千斤稻,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


近年来,我省探索出“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生态环保”的虾稻共作和稻渔种养模式,促进了农民增收,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作出了贡献。全省发展虾稻共作、稻渔种养面积561万亩,位居全国第一。


规划提出,建成100个以上虾稻共作、稻渔种养连片示范基地,争创5个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成立全省虾稻产业协会,打造稻米、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把“潜江小龙虾”上升为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培育1个至2个省级稻米区域公用品牌。

④二十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出炉

为推动湖北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我省评选“2018年湖北省二十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经全省各市州推荐、网络投票、专家评审并综合相关行业单位意见评选出来,分别是武当道茶、恩施玉露、英山云雾茶、利川功夫红茶、洪湖再生稻米、孝感香米、京山桥米、洪山菜薹、房县香菇黑木耳、张港花椰菜、随州香菇、襄阳山药、公安葡萄、蕲艾、潜半夏、宜昌白山羊、大别山黑山羊、张沟黄鳝、梁子湖大河蟹、丹江口翘嘴鲌。

⑤水产业首次实现减产增收

2018年,全省渔业生产首次呈现“减量增收”的态势。数据显示,全省水产品总量465万吨,比上年减少1.1%,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减产,仍连续22年保持全国第一;渔业产值1088亿元,增长5.63%;渔民人均纯收入18829元,增长9.3%。


水产业一直是湖北的骄傲,在长江大保护的大背景下,全省坚持绿色发展,挖掘“水面之下”潜能,不断探索循环水养殖、大水面生态渔业、稻渔综合种养等新模式、新技术,累计改造精养池塘面积200万亩,发展“虾稻共作”模式410万亩。


水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小龙虾、鳝鳅、河蟹产值均过百亿元,其中,小龙虾产量63万吨,综合产值达850亿元,增长18%。水产一二三产业突破性发展,产值突破千亿元。“潜江龙虾”“洪湖清水大闸蟹”“武昌鱼”“监利黄鳝”“荆州鱼糕”等品牌逐渐深入人心。

⑥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

我省制定并出台《湖北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2018-2020年)》,按照畜牧业“周边水土净美、养殖环境优美、畜产品安全味美”的“三美”标准,整县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打造一批“设施管理先进、养殖过程清洁、资源循环利用、场区绿化美化”的现代化示范养殖场。畜牧重点县(市、区)力争有15个通过验收合格,非重点县(市、区)力争有10个通过验收合格。


全省实现“一场一策”,建立台账制度,实施精准监管,治理一个,销号一个,确保畜禽粪肥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治理的各项措施到点到位。

⑦防控非洲猪瘟有力有效

2018年8月1日,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发生一起生猪非洲猪瘟疫情,这是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部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赴沈阳指导疫情处置工作,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非洲猪瘟Ⅱ级预警。


湖北是生猪养殖大省,打好防控非洲猪瘟攻坚战,事关畜牧养殖业发展,事关百姓生活福祉,事关公共卫生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全省紧急部署,在封锁期内暂停全省生猪及其产品调运出省,各市(州)生猪暂限于本辖区内调运,生猪产品在全省范围内流通;黄冈市所辖各县(市、区)、黄石市阳新县生猪及其产品仅限于本县(市、区)境内调动,暂停外调。


省畜牧兽医局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开展产区和销区“点对点”调运对接,以解决压栏问题,帮助企业解困,稳定市场价格,全省生猪供应和价格水平总体稳定。

⑧亮剑违法违规“大棚房”

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开展设施农业项目用地清理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以发展设施农业为名的各种违法违规非农建设行为,清理整治“大棚房”,确保“农地姓农”。


全省要求各地在“查、改、治、督”四个字上下功夫,重点清理建设租售“大棚房”变相搞房地产开发,违法违规将设施农用地改为非农建设用地,依托农业生产违法违规占地进行非农建设,规避土地审批将建设用地按照设施农用地审核备案,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特别是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等行为。对照排查出的突出问题,将以法律为准绳、以相关规章为依据,实行“台账式”“清单式”管理,整改合格一个验收销号一个。

⑨3000多个村完成股份制改革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的改革发端于农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就是要唤醒土地、山林、水面等沉睡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截至2018年11月底,全省3106个村组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累计股金分红5.15亿元。


数据显示,全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各类账面资产1006.7亿元,平均每个村400多万元,农村集体资产已成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


到2022年,全省基本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亿元。

⑩荆楚大地庆祝首个农民丰收节

自2018年起,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荆楚大地一派欢腾,庆祝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会场活动,在炎帝故里随县举行,活动围绕“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为主题,打造一场具有炎帝故里特色的丰收庆典。武汉东西湖举办农民诗歌朗诵会;柑橘之乡宜昌表彰十佳种粮、种茶、种柑能手及新型农民等100名优秀农民代表;十堰农民用大米、黄豆、黑豆、玉米、红枣等五谷杂粮制作“粮食画展”;崇阳农民自编自导自演,击盆鼓,扭秧歌,吹唢呐,全省活动精彩纷呈。


潜江市“品虾论稻话丰收”、沙市区2018年首届农民丰收节活动等6个特色活动,入选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全国102个系列活动。

(来源:湖北日报)

热文推荐

湖北农民注意:报废农机可领取补贴了!最高可领1.8万元

农村活、农民富、农业强 乡村振兴战略在湖北全面开局

振兴乡村出实招 2020年,湖北村庄规划全覆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