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质到精神 湖北逐步建立完善民生保障
健康、教育、就业、住房、文化……这些都是民生领域的重要内容。9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湖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八场,聚焦湖北省“从物质到精神——逐步建立完善民生保障”的主题。
图为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上,围绕这些领域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相关负责人做出了详尽解答。
近年来群众看病就医环境不断改善,很多过去看不了的大病也可以得到及时救治,湖北是如何实现让群众病有所医的?
答:湖北从三个方面综合施策,以实现老百姓病有所医,病有良医。
全力打造区域医疗中心,让群众有“好医院”“好医生”看病。大力实施“名院、名科、名医”三名战略,以“一主两副多极”为支撑的区域医疗中心格局初步建成。实施医学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了72位领军人才。成立60个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质控网络体系。
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满足群众对“好技术”的需求。我省在以器官移植为代表的疑难重症救治技术、以介入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以精准医疗为代表的肿瘤综合诊治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发展,综合救治能力进入国内第一方阵,部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切实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现老百姓在“家门口”看病。目前,全省共组建县域医共体118个,覆盖了省内175家县级医院、852家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121家村卫生室。同时大力推行互联网+“四强基层”,建设远程医疗协作网161个,县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就医。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我省教育精准扶贫采取了哪些举措?
答:聚焦四大片区,组织结对帮扶,分区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工作。
落实资金和项目倾斜。2018年安排下达37个精准扶贫县各类项目资金37.57亿元,占全省同类资金的43%。
推进精准资助。建立贫困家庭信息部门共享和大数据比对机制,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全年资助150多万人次。
培植造血功能。2012年以来,实施国家、高校、地方三个贫困地区招生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学生,增加了贫困地区孩子上大学、上好大学的机会。
湖北就业创业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多人选择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对于这种趋势,人社部门将如何引导?
答: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引导扶持更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出台政策全力引导。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人才“二十条”、大学生就业创业“我选湖北”计划、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等一揽子政策,围绕聚天下英才为湖北所用。
真金白银全力扶持。围绕就地就近和返乡创业人士,量身定做针对性的举措,连续15年开展春风行动,特别是近年来各地以“就业何必去他乡,家乡就是好地方”为主题,大力推进“家门口”就业。
真抓实干全力服务。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开展人社惠民政策进万家、减证便民等系列活动,提升就业政策知晓度、落实率。
今后,对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和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如何加大保障力度?
答:科学编制公租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全省各地依据本地区住房困难群众现状和需求及政府财力,编制本地区公租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将其纳入当地住房发展规划。
增加实物供给。在人口净流入的城市要通过新建、配建、购买、租赁和改建存量住房等方式增加公租房供给。
积极推进租赁补贴。坚持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积极推进公租房租赁补贴,实行分类保障,差别补贴,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居住需求。
提高住房保障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公租房运营管理,总结试点地区经验做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广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
推进扩大住房公积金缴存面。到2020年,全省将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6700亿元,累计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4000多亿元。
“诗和远方走在了一起”,文化和旅游惠民有什么新举措、新变化?
答:将文化和旅游扶贫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狠抓落实,重点倾斜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
遴选125家旅游景区开展旅游惠民活动,向省内外游客提供“湖北旅游惠民券”35万余张,减免门票2800多万元,入园游客满意度高达91.4%。
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在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供旅游咨询等服务功能,延长开放时间,丰富夜游文化内涵等。
记者:刘曲、喻敏、郭妍捷
编辑:姚盼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