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ammachari Lokamitra(世友居士):在南怀瑾先生百年纪念会上的致辞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6353q73lc&width=500&height=375&auto=0
编者
作者世友居士(Dhammachari Lokamitra,原名Mr. Goody Jeremy,1947- )生于英国伦敦,师从僧护居士(Dhammachari Sangharashita,原名Mr. Dennis Lingwood,1925- ),1977年参访印度,从此继承印度首任司法部长、印度宪法起草者安倍卡博士的遗志,以“难行能行”的菩萨道精神,在印度持续帮助达利特(俗称贱民)阶层,领导印度佛教复兴;在龙树菩萨的家乡——印度龙城,创办了龙树学院,开展多专业教育、慈善、公益等工作,迄今40余年,成就卓著。(印度贱民阶层系四种姓之外的社会底层,有2.3亿人口,承担着印度最底层的劳动工作)
2018年3月17-18日,“纪念南怀瑾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动,在上海恒南书院举行。本次活动由南怀瑾文教基金会、南怀瑾学术研究会、恒南书院、江村市隐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浙商总会、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协办,恒南书院承办。
本文系作者在纪念大会上英文致辞的中文翻译记录,授权南怀瑾学术研究会、南怀瑾文教基金会、恒南书院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南师百年纪念会上的致辞
世友居士
(2018年3月18日 上海恒南书院)
主持人(崔德众):
接下来我们将有请一位,领导印度现当代佛教复兴运动的领袖人物致辞。这位先生出生于英国,年轻时候学习佛教,1977年参访印度,并从此住在那里,迄今已40多年,帮助广大的贱民阶层,并在龙树菩萨的家乡,创办了龙树学院,开展多专业的教育慈善和公益工作,功勋卓著,有着难行能行的菩萨道精神。接下来有请世友先生致辞,翻译由李慈雄先生担任。有请!(鼓掌)
世友居士:
我一直很荣幸、很受感动,听到关于南老师很多的故事,包括他的教诲。但是我今天的报告,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个不一样的课题,就是“南大师与印度佛教复兴之因缘”。
图片上,右边的那一尊佛像,是印度少数流传的,石窟里面挖掘出来的佛像,左边那一尊,是行走中的佛,是我们詹文魁先生,几年前专门为印度佛教的复兴雕塑的,送去印度最新的佛像。所以南老师事实上是把古代两三千年前的佛法,跟现代的佛教复兴运动,把它结合起来。
佛教在印度崛起改变了印度文化,然而却在700年前陨落。1956年,中印度龙城(龙树菩萨的家乡)50万人集体皈依佛教之后,佛教终于归来。绝大多数新皈依佛弟子属于种姓制度最低阶的贱民,俗称“达利特”。
达利特占印度1/6总人口,至今达2.3亿人。于过去60年当中,皈依佛教人数估计有5000万人。很多团体对佛教抱持开放态度,让皈依佛教的人大幅增长。
照目前的趋势,未来50-100年内,(印度)佛弟子人数可能有超过3到4亿。这将对印度和亚洲的社会和政治生活构成深远的影响。
新皈依佛弟子,期盼知道佛法能如何帮助他们改变个人与社会。令人惋惜的是,他们所得的学习资源极为匮缺。这也正是龙树学院(位于中印度那格浦尔,即龙城)成立的主要原因。
龙树学院
让达利特以及社会其他弱势族群,有机会认识和学习佛教,改变生命,进而将所学与他人分享。
我们提供为期一年(住宿)的基础课程,以及附属于那格浦尔大学的三年制佛学学士学位课程。
学生学习基础佛教教义(这与南大师的建议极为契合)、禅修、布萨(唱诵),同时学习过佛教群体生活以及基础社交活动。
学生背景
过去15年,龙树学院的学生已超过1200人。
他们生长背景极为困顿、常遭社会剥夺;
必须面对歧视、暴力,以及妇女性暴力;
教育水平低下,多数是文盲;
绝大多数家庭都很迷信,认为宿命难以改变。
培训的效益
培训改变了学生的生命。他们透过正法,看到了生命的新愿景。他们发展出自信、学习熟练地改善精神状态,同时相信自己能有所作为,为自身与社会做出奉献。
正法:和平的海洋
南大师曾经强调,佛陀是第一位提出平等观者。印度种姓社会则毫无平等可言。
我们的学生来自印度25邦、超过40个不同种姓背景。他们学习了佛法之后,完全放弃过去旧有的身份认同,以佛弟子自诩,以人类同胞彼此对待。他们了解佛教僧团“百川入海,同一咸味”的譬喻。
许多(学员)在获得信心和理解之后,回到了他们的乡镇,自动自觉地分享所学,想要帮助跟他们同样命运很苦很悲惨的人们。佛法给了他们生命的觉悟,包括建立新生命的力量。他们犹如投入湖中的小石子,激起深远的涟漪。
启动相关社会项目
和备受歧视的穆萨哈尔(捕鼠族)孩子合作;
开办学校,包括一所残疾儿童学校;
提供宿舍给受天灾影响与受歧视和穷困的孩子;
打击村庄的迷信,鼓励女权意识;
回应印度种姓对达利特犯下的暴行;
为村庄的孩子举办幼儿园和补习班;
鼓励年轻人认真思考皈依佛教的意义。
詹文魁先生引荐我,于2008年初次拜会南大师。南大师让詹文魁先生的匠心之作——弘化大佛(又名:行禅中的佛陀)——得以落成。这尊佛像是几百年来第一尊在印度重新树立起来的大佛像,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超过10万人参加了2009年该佛像落成开幕大典。不久之后,这尊佛像便成了印度佛教复兴的标志。
这尊佛像有不同的意义,我们看到的大部分佛像都是以打坐的姿势,眼睛半开半闭看着这个世界。但事实上,佛陀在世的时候,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行动当中帮助各种不同的人。所以这尊行走中的佛,是一个很重要的象征,不只是坐在那里打坐,实际上要走出去,帮助自己、帮助社会、帮助更多的人。这尊佛像能够落成,就是因为南大师帮助了我们。(鼓掌)
南大师对印度的新皈依佛弟子非常支持。我两次会晤,都得到他的指点。他建议我们大力推广三十七菩提道品及六波罗蜜,而我们亦积极落实。
很奇特的是,他老人家没有去过印度,可是他又对印度社会有很深刻的认识。他鼓励让部分学生学习中文,好让中印这两大文明有良善的沟通管道,同时让他们直接深入汉译佛典,并把佛典翻译成印度文字传回印度去。他的弟子也一直支持我们的学生学习中文。有些学生分别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待过一阵子。我们拟于今年,将中文引介为龙树学院,三年佛学学士学位的科目之一。假如各位到印度龙树学院参观,请大家放心,我们有很多学生可以用中文和大家沟通交流。(鼓掌)
方便楼:善巧方便
南大师的弟子出资让龙树学院建造了这栋庄严的方便楼(编者注:方便楼,即培训楼,含食宿设施。方便,语出佛典,意指达成目标的种种方法办法。因为南怀瑾先生非常善于用种种方法办法,达成文化教育和济世利他的种种目标,所以龙树学院把该培训楼命名为方便楼)。他鼓励弟子尽一切所能协助印度佛教之复兴。
龙树学院为了改变(贱民的)生命,营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复兴印度佛教,做出了贡献。
如何执行
我们必须尽一切所能,落实以下计划:
1.我们拟将学生人数从130名增加至300名、改善教学质量,以及增设教学设施。
2.再过5年,我们将有2,000名毕业生。我们拟给予他们更多的佛法与社工训练,以及商业培训。某些学生也会学习中文。全印度成为佛弟子人数剧增,但是能够给予他们的培训却远远不足,因此我们希望龙树学院毕业生能够填补这个空缺。
3.未来,我们拟将心力放在最顶尖、具有奉献精神、能够带领活动者;给予他们专业训练、禅修指导和个人辅导。
感念南大师
虽然与南大师今生仅有两面之缘,但他却给了我很多的鼓励与引导。我每天都对他心怀感念,所以我每年都来到恒南书院住上几天。
他认为文明已然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而佛陀教义的本质必能为这个时代做出贡献。
我非常希望他的言教以及其前卫的精神,能够成为当前印度佛教复兴运动的一部分。
中印之间的关系,将在物质与和平发展这两项议题日益影响世界。两国透过佛法的交流与联系,必能为世界的和平有所贡献。这亦是南大师支持印度佛教复兴的重大意义。
最后我很诚恳的欢迎大家,一起到印度龙树学院,指导参观。
谢谢!
李慈雄:
事实上,我今天自愿做翻译者,是有目的的,因为他有些话自己不好说。
他本人是一个英国爵士的后代。他有个小故事:在英国学佛有个传统,可以做半年的(出家)佛教徒,剃度之后就可以去行脚了。有一次他行脚到印度。那一天下了火车,一出车站,正好碰到印度佛教复兴的创办人——安贝卡博士的(逝世)周年纪念日。世友先生是一个外国人,个子很高,贱民的个子都比较矮一点。他去以后就好像天神下凡一样,所以这些贱民都跪在他的面前,他当时吓坏了,也不晓得如何是好。结果莫名其妙的被大家推到了纪念的现场,也莫名其妙地被推上台去讲话,因为这样子就和贱民结了缘。
带领印度贱民阶层重新相信佛法的,是安贝卡博士。如果你们了解印度的历史,就知道安贝卡博士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他和甘地一起领导印度的独立运动。整个印度的宪法是他起草的,在他成功之后,他辞掉司法部长,为什么呢?他说我要回去,帮助我出生的贱民阶层,这就是我这辈子最想做的事。(鼓掌)
这位安贝卡博士,了不起在哪里?他想带领贱民阶层,相信一个宗教。因为他发觉只是靠物质是没有办法改变贱民的心理状态,和他们一辈子的命运,他觉得应该靠宗教,才能够改变他们的生活命运。首先想去加入印度教,印度教回绝了他,因为贱民在印度,是被看不起的。去找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也回绝了;去找基督教、天主教,各大宗教全部都回绝了。结果只有佛教展开双手,欢迎他们。所以安倍卡博士最后也变成了佛教徒,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世友先生听到这个故事之后非常感动!他在英国学佛,但是为了要加入印度佛教的复兴,他特别娶了贱民做妻子,这样他自己也可以成为贱民的一份子,并且生了两个孩子。(鼓掌)所以大家看到,任何一个时代的伟大运动,都是由了不起的人带领的。安贝卡博士走了之后,他就变成了他们的领袖。现在他最苦恼的事,就是要找接班人。所以在座的大家,愿意到那边去的,他一定很欢迎(鼓掌)
如果你们对未来印度佛教的复兴,有任何的兴趣,包括关心,你们也可以和恒南书院联系,我们愿意提供这些信息给你们。或者你们想去参观访问,或者各方面的支持和赞助,他一定是展开双手欢迎,尤其是对南老师这边去的学生和朋友们。谢谢大家!(鼓掌)
世友居士:
谢谢大家!我不晓得李先生刚才讲了什么,但是很感谢他!(众笑鼓掌)
主持人:
非常感谢世友先生和李慈雄先生!
往期回顾
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南怀瑾先生的生平、事迹与学术研究
网站:www.nanss.org
微信:nhjxsyjh
长按二维码关注
长期征文及史料 邮箱:ws@nanss.org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本信息
「 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征文及史料启事
(温馨提示:请按住屏幕上下划动)
本会由官方发起,于丙申(2016)年金秋成立,独立开展南怀瑾先生的生平及学术研究、交流,以及有关文化、研究和出版等活动。
所谓学术,不仅仅指有系统的专门学问,更是“一切学问的总称”(《国语辞典》)。
南怀瑾先生的学术,不仅包括先生的思想、著述、演讲、授课体系,更包括其愿力、担当、意志、胸怀、气度、气象、能力、行止、行履、品格、操守、言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融通、笃行、修行、儒行、道行、菩萨行、教化、方法、方便、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慈悲、喜舍、处世、应事、交往、包容、侠义、慈善、纵横、韬略、文武、功德、身教言传、做人做事、济世利人、利国利民、人生境界、道德文章、兴灭继绝、内圣外王、文化尊重与包容融合、推动古今中外精华文化融汇,对国家民族乃至人类历史文化之态度、前瞻与责任承当等等,所体现的一切学问。
本会长期征集研究南怀瑾先生生平、事迹及其一切学术的文章、论文、著作,征集有关史料、文献、档案,征集先生的书信、题字、手迹、文章、照片、音像或相关资料、物品,征集各类心得报告,作为学术与历史文化档案资料保护并存续后世,在适当时发表或出版,开展学术交流,诚邀社会各界朋友与广大读者朋友、同学们,怀抱历史文化责任感,踊跃投稿,惠赐资料。
一、文章或资料内容,可涉及但不限于以下角度、层面、范围:
先生的思想,文章,授课,演讲,著述,出版;
先生的愿力,担当,意志,胸襟,气度,气象,精神,能力,行止,行履,品格,风格,操守,言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融通,笃行,修行,儒行,道行,菩萨行,教化,方法,方便,布施,持戒,自律,忍辱,精进,气脉,禅定,般若,智慧,慈悲,喜舍,生活,处世,应事,交往,包容,侠义,慈善,纵横,韬略,文武,事功,功德,身教言传,做人做事,接人待物,自立立他,自觉觉他,培养人才,尊师重道,济世利人,利国利民,人生境界,道德文章,兴灭继绝,天下为公,经世致用,内圣外王,身心性命修养,捍卫民族文化,文化尊重与包容融合,推动古今中外精华文化融汇,对国家民族乃至人类历史文化之态度、前瞻与责任承当;
文化,教育,助学,资教,办学,历史,讲经,注疏,文学,诗词,艺术,医药,养生,政治,军事,金融,经济,企业,管理,科技,科普,生命科学,认知科学,诸子百家,金温铁路,两岸沟通,香港回归,南水北调,西部开发,国土整治,建筑艺术,造福桑梓,人类关怀,民间文化外交;
史料、档案、文献、书信、书法、题字、手迹、物品、音像资料等原件或复印件、扫描件(300-600DPI)、清晰照片、复制品等;
广大读者、朋友、同学、亲眷的读书、听课、修养、修持或感受先生言传身教的各类心得报告(含文章、录音、影像形式),包括对自己身心、性命、生活、工作、人生有何启迪、影响、改善等等;
受先生影响、启发,或发扬光大先生思想,应用在实践中,有益于自己、他人、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案例;
各类怀念、纪念文章、诗词、艺术、影视作品;
亲近过先生的学生、朋友、工作人员对所知所见所闻的忠实中肯记述。
二、要求文章及资料务必信实可靠,经得起推敲和历史考验。
三、文章体例、字数不限,但希望精炼扼要。
四、征集时间:长期有效。
五、来稿可用笔名,但请附作者真实简介(若需保密请注明)。若暂时不想发表,仅作为历史文化资料档案保存,可在文章右上角(或资料明显处)注明“暂不发表”。未注明者,本会可酌情发表。
六、联络办法:
nanssw@163.com
nanssw@qq.com
七、投稿者或资料提供者,将有机会获邀参加本会组织的学术、交流、教育、纪念、出版等活动。
八、本会暂不接待社会来访。
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敬启
丙申(2016)年 12 月 2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