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教学法是如何产生发展的?
“语言学心得”
第 51 篇
今天的主题是
直接教学法产生的学术基础和社会基础
聚焦“直接教学法”
直接教学(Direct Instruction),一种教学方法,由美国人赛格弗里德·英格尔曼(Siegfried Englmann)于20世纪六十年代创立,可应用在许多学科。直接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课堂上只用所学语言,让学生记住教师口授给他们的句型。学生通过反复模仿来熟悉某种结构和句型。教学过程中不用母语,教师借助一些直观教具、手势、戏剧效果以及许多其它手段来表达所学语言的意思。人们已经创造了许多特殊的方式教授语言,可以不用母语、不依靠翻译。直接教学法对师生双方的要求都很高。
一、学术基础
直接教学法产生的学术基础主要有三个——教育学基础、语言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
教育学基础来自于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自然适应性原则”,他在《大教学论》中提出,“格言应当是:凡事都要跟随自然的领导,要去观察能力发展的次第,要使我们的方法依据这种顺序的原则”;卢梭在《爱弥儿》中也持有相似的态度,在形成“语言学习自然过程”的思想中,教育家们创立了一种意义深远的思想传统,它不但成为直接法的思想基础,也为世纪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提供精神的食粮。高度重视儿童时期的自然教育的思想,最典型地反映在卢梭以及其追随者的“自然教育”思想中。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以及福禄贝尔也高度重视儿童时期的自然教育的思想。
语言学基础主要来自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出版。结构主义语言学提供的新视角,即对语言单位的分析和系统分类,也影响到了外语学习。
1886年国际语音学会成立,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角度对语言单位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系统的分类,产生了标准国际音标,它为外语教学从书面语的教学转向口语教学铺平了道路。同时,实证主义哲学的发展也影响着心理学的研究,直接法产生的心理学基础是实验心理学家冯特的主张,他利用实证方法,研究心理学,认为“语言心理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思维,而是感觉。因此,引入意识中的概念和表象所伴随的刺激应当可能有感觉的成份。而最强有力的感觉是由音响表象所引起的”。受其影响,直接教学法主张“以口语为基础”,“以模仿为主”。
二、社会基础
在学术界为直接法的兴起做好理论准备的同时,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使得人们需要新的教学法。19世纪下半叶,西欧各国的资本主义都迅速发展,各国贸易和各种形式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各国关系比以往任何阶段都更加密切。社会的发展要求更多的人学会外语,参与国际生活。语法翻译法不能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对于口语学习和用外语交流的需要,人们对外语教育普及的需要日益增多。这为外语教学提出了两项新的要求:第一,外语教学必须为大多数人开放,不再是少数精英和名门贵族的专利;第二,口语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彻底摒弃语法翻译法以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作为培养目标的教学目的,在继续要求外语教学的教育教养目的的同时,强调外语教学的实用价值。日益密切的贸易关系和交流的频繁使人们更加需要直接的交际技能,即实际的外语口语运用能力。同时,古安的教学实践及著作《教授和研究语言艺术》的出版也为直接法的兴起打下了基础。也促进了贝力兹、英林阁等一系列语言学校的产生和兴起。
在上述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力的推动下,直接法很快成为世纪上半叶最具影响力的教学法,在推动语言教学与教学法发展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外语人才,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
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小编特此配上讲演图:
往期精彩——
语言探微 | “沉默法”和“社团语言法”的异同
讯 息 | 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立项名单(语言学)
语言探微 | 克拉申语言监控模式“输入假说”四大要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探微 | 过渡语与“自然”发展途径
研究动态 | 论文选题前,先看看这些期刊的研究动态吧~
你一赞,我一言
欢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