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 |《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2019年年刊
《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
▬2019年年刊▬
本书以中心主办的年度国际会议及其他重要学术会议为依托,每册都根据学科发展和汉语国际传播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需求确定研讨主题,并围绕主题组织和遴选稿件,使相关讨论得以在一个大题域内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以期引发学界对热点问题的关注,从而形成合力进行探索研究。
目 录
北京语言大学成立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 | 王一帆;38
2019海内外中国语言学者联谊会暨第十届学术论坛 | 100
商务印书馆2018年度语言学出版基金评选揭晓 | 158
汉语国际传播方略之我见 | 陆俭明;1-11
语言类型视角的区域汉语教学 | 赵金铭;12-20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研制的一些具体问题 | 齐沪扬;21-33
中级汉语教学另一途径:以文学作品教授汉语 | 柯佩琦;34-38
基于语料库的新媒体语言透视 | 崔希亮;39-54
从新词语“XY杀”看类后缀“杀”的形成及成因——兼论网络时代汉语动源类后缀的衍变空间 | 姚昭璞;55-65
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汉外虚词对比中的语言“偏侧关系”及其“对齐”问题 | 王鸿滨;66-78
基于口语语料的韩国初学者介词“在”习得认知过程考察 | 周文华;程筱;79-90
汉语拒绝表达中的“不了” | 李影;尹绪彪;91-100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 | 黄伟;李珺婷;101-114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调查研究 | 刘楚群;冷凌飞;115-124
第二语言认知加工自动性实验研究 | 胡伟杰;125-133
华裔学生语言身份发展:以澳大利亚华裔短期交换生为例(英文) | 童珮茹;梁丑娃;刘颖;134-158
坦桑尼亚三谷中学学生多语环境下的语言使用与语言认同调查分析 | 胡亚洲;孙春颖;159-170
多语言背景下汉语在马来西亚传播的特点与动因 | 王睿欣;171-180
商務印書館最新推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修订本)》181
摘 要
北京语言大学成立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
王一帆
正文:2019年6月6日,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揭牌仪式暨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论坛在逸夫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全球首家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挂牌成立。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教授、孔子学院总部党委副书记于天琪、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院长崔希亮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副校长张旺喜主持揭牌仪式。
商务印书馆
正文:7月20日,2019海内外中国语言学者联谊会暨第十届学术论坛在商务印书馆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学书院、商务印书馆联合主办,主题为"中国语言学70年"。
商务印书馆2018年度语言学出版基金评选揭晓
商务印书馆
汉语国际传播方略之我见
陆俭明提要:汉语需要走向世界,汉语正在走向世界,但汉语不会自己走向世界,汉语走向世界的主要渠道是开展汉语教学(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传播、华文教学)。但真要使汉语稳步、健康地走向世界,必须在以下一些问题上有正确而清醒的认识:(一)认清学科性质;(二)明确汉语教学的核心任务和指导思想;(三)正确认识汉语国际传播的目的;(四)正确认识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的关系;(五)对教学法要有清醒的认识;(六)要正确认识汉语教学"本土化"问题;(七)要明白汉语教学必须以科研引航,加强基础性研究;(八)要了解汉语走向世界的条件与标志。
关键词:汉语走向世界; 汉语国际传播; 汉语教学; 汉语教学学科性质;语言类型视角的区域汉语教学
赵金铭提要:本文基于语言类型视角,从同一区域中的语言类型出发,探讨不同语言类型对区域汉语教学的影响。也可以说,关注区域内学习者母语的语言类型对汉语学习的迁移作用。语言类型的不同,体现了人类语言的共性。每一种语言都在人类语言共性的基础上,保有自己的语言特点。如能分别就区域内相同与不同的语言类型,与汉语做类型学的对比,便可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有用的参照。本文试举出中亚、东南亚和非洲三个区域的语言类型情况,画出区域语言类型地图。大致说来,中亚地区语言类型"同中有异",非洲地区语言类型"异中见同",东南亚地区语言类型"异趋于同"。在分析区域语言类型基础上,就其同与异,实施有针对性的区域汉语教学。
关键词:语言类型; 区域; 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研制的一些具体问题
齐沪扬
提要:面对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长期得不到改善的情况,学界一些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便提出改革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愿望。本文讨论以下三个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制过程中涉及的具体问题,即(1)以往研究的回顾及存在的问题;(2)教学语法大纲研制中可以突破的空间;(3)教学语法大纲研制的具体思路和方法。讨论和回答这几个问题,不仅关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建构,更有助于厘清许多存疑的问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语法大纲; 具体问题;中级汉语教学另一途径:以文学作品教授汉语
柯佩琦提要:设计外语课程需考虑两个基本因素,一是要达到何目标,二是如何达到此目标及其相互关联的教学法。苏黎世大学汉学系的中级汉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从而为学生学习汉学专业打下基础。为达到此目标,汉学系设计了用文学作品教授汉语的教学模式。此模式并不新鲜,在瑞士正规高中外语课程里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很少用于汉语教学。本文介绍此模式在汉学系的应用以及它所蕴含的重要理念。
关键词:中级汉语; 外语教学模式; 教材; 文学作品;
基于语料库的新媒体语言透视
崔希亮
正文:新媒体语言有自己的特点,很多人都做过研究。但是基于语料库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以北京语言大学的BCC语料库为根据,统计考察新媒体各种语言现象,并透视它们的语言学价值、修辞学价值以及社会学价值。
关键词:新媒体语言; 基于语料库; 语言学; 修辞学; 社会学;
从新词语“XY杀”看类后缀“杀”的形成及成因
——兼论网络时代汉语动源类后缀的衍变空间
姚昭璞提要:通过考察新词语"XY杀"(如"摸头杀、微笑杀"),本文分析了类后缀"杀"的形成及成因。我们发现,类后缀"杀"源自"秒杀",承载"秒杀"的整词义后参与构词,在"杀"的作用下,"XY杀"具有共同的语义类属。在成因上,受到"XY杀"的标记作用显著、口语的传播速度快、"杀"的认知凸显度高、受众的文化态度开放及媒介的推动力强等因素的驱动。结合"瘫""抱"的构词表现,本文发现汉语动源类后缀具有衍变空间,但由于受众群体和传播途径较为单一,其生存度尚待观察。
关键词:XY杀; 类后缀; 杀; 形成; 成因;
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汉外虚词对比中的语言“偏侧关系”及其“对齐”问题
王鸿滨
基于口语语料的韩国初学者介词“在”习得认知过程考察
周文华;程筱提要:基于课堂教学和口语考试实录口语语料的考察发现:韩国学生很早就习得了"在"介引地点成分的全部功能-形式地图,但只习得了介引时间和范围成分的部分功能-形式地图,而介引表条件成分的用法在下学期才初现;学生习得的难点主要集中在贯穿学习始末的方位词使用和语序偏误,而介词"在"的误代及误加是阶段性出现和变化的偏误。同时,本文还对二语习得研究中的时间属性,输入与输出的互动关系,以及课堂语料与口语考试语料的辩证关系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形式-功能地图; 习得认知过程; 微变化分析; 输入输出互动;
汉语拒绝表达中的“不了”
李影;尹绪彪提要:文章以电视剧会话为语料来源,对出现在汉语拒绝中的"不了"(包含"不啦")进行考察。文章将否定副词"不"后附语气词"了/啦"的形式看作一个整体,首先从语言表达层面对拒绝中"不了"的搭配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文章还将拒绝中的"不了"与适用于其他情况的"不了"以及独用在会话第二部分的"不"分别进行了对比。最后,文章从会话语篇出发考察"不了"实施拒绝所适用的语境,并将其同可用于类似情况下的"不用"进行对比讨论。文章对出现在拒绝表达中的"不了"的分析为继续讨论副词独立运用以及"不了"作为一个整体的独立运用等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同时其研究成果也为汉语教学中相关问题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不了”; 拒绝; 语境;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
黄伟;李珺婷提要:本文统计分析了2009—2018年16805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文献数据,发现自2009年第一批该专业硕士毕业以来,该专业培养人数呈现增长态势;各高校招生培养人数与师资配备情况差异明显;该专业学位论文选题较为稳定,关注的热点主要有"偏误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材编写""泰国学生"等,偏误分析仍是目前该专业学生论文选题热点,"汉语教师志愿者"是近两年新增研究主题。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专业硕士; 学位论文; 文献计量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调查研究
刘楚群;冷凌飞提要:我们分析了2009—2017年间的8852条汉硕论文选题后发现,目前汉硕论文整体上符合专业特征,但也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部分选题与汉硕的实践型属性相偏离;二是教学类选题的小类分布不均衡,存在重知识轻应用、避难就易的倾向;三是教学类选题对课堂问题和文化问题关注不够。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三点优化建议:第一,汉硕教指委应该切实加强宏观指导;第二,导师应该提高专业认识,加强专业学习;第三,应该培养汉硕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二语言认知加工自动性实验研究
胡伟杰提要:本研究通过词汇语义判断实验,选取词汇语义判断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两方面指标,对第二语言认知加工自动性过程和特征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在汉语加工上初级汉语水平学习者分别与高级汉语水平学习者和汉语母语者具有根本性的差异,反映出不同的加工机制。该结果支持了根本性差异假说和认知负荷理论,对第二语言认知加工自动性的发展过程和本质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认知加工; 自动性; 第二语言;
华裔学生语言身份发展:以澳大利亚华裔短期交换生为例(英文)
童珮茹;梁丑娃;刘颖提要:本研究采用Phil
Benson等人提出的第二语言身份的理论框架,以澳大利亚华裔短期交换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参加短期留学项目的华裔大学生语言身份发展状况。第二语言身份理论虽已被用于研究其他目的语(如英语)学生及其在目的语环境中的身份发展,但是鲜有研究将其应用于与来华留学语境,尤其是华裔学生来华留学。因此,该研究有两个主要目标:首先,证实第二语言身份发展的理论模型在来华留学语境中的适用性;其次,将第二语言身份发展理论的三个维度用于分析华裔学生的身份发展,归纳与族裔背景密切相关的特殊主题,以延伸每一维度的外延。本文提出了"族裔语言身份"(Heritage-Language
Identity)的概念,以定义这些受到族裔语言背景影响和对族裔语言背景有特殊意义的身份维度。讨论的核心问题包括:通过语言的使用对华裔身份进行自我表达的重要性,构建积极的族裔语言自我概念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华裔学生"知识资本"(capital/funds
of
knowledge)自我意识的重要性。这些启示符合后结构主义对语言学习和身份概念的理解,即语言学习的一个目标在于通过语言诠释的个人经历和主观性更好地了解和审视自我。
关键词:澳大利亚华裔; 族裔语言学习者; 语言身份; 出国留学; 身份意识;
坦桑尼亚三谷中学学生多语环境下的语言使用与语言认同调查分析
胡亚洲;孙春颖提要:坦桑尼亚虽然以斯瓦希里语作为国家通用语,但是各部族语言依然活跃,人们往往会根据语境来选择语言、转换语码。本文旨在通过问卷调查、语言肖像等方法,了解多语环境下坦桑尼亚青少年的语言使用和语言认同,以便为学校和家庭的微观汉语教育规划提出建议,提高汉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多语言背景下汉语在马来西亚传播的特点与动因
王睿欣提要:马来西亚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典型的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社会,由此造就了多种语言共存的语言生态状况。在多种语言的交流与碰撞中,汉语在马来西亚扎根并扩散,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传播历程并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区域的发展轨迹与特点。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呈现多语言背景下汉语在马来西亚传播的样貌,以此对汉语在马来西亚传播的特点与动因进行理性分析,不仅能明晰汉语在马来西亚多语言背景下的传播趋势,而且能为汉语国际传播的实践与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多语言; 汉语传播; 马来西亚; 特点; 动因;
商務印書館最新推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修订本)》
李惠文;李顺琴;李英歌正文:主编:赵金铭开本:16开书号:978-7-100-16619-5定价:69.00元《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作为应用语言学精品教材,于2004年推出后,每年重印,已成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习者和新教师的必读书。15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不断发展,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
本文来源:《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
往期推荐
今日小编:阿拉狼
审 核:心得小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