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汉语学报》2021年第2期
《汉语学报》2021年第2期目录
题目 | 作者 |
---|---|
汉语单双音节对应词的语体对立及语法属性 | 冯胜利 王永娜 王丽娟 |
复合动词的结构类型与无标记转类 | 孟 凯 |
试谈同形与递归 | 李 明 |
再谈“睡觉”的来源和结构 | 汪维辉 戴佳文 |
话语标记“S看”的产生和发展 | 刘文正 |
汉语感知动词“看透”的隐喻类型 | 杨海明 王艺文 |
基于篇章语法的说明语篇前景复句考察 | 刘 云 储小静 |
反意外:表轻转“只不过”的语用本质与演化动力 | 陈 禹 |
汉语谚语的语用标记倾向及话语功能 | 刘 嵚 |
汉语单双音节对应词的语体对立及语法属性
冯胜利 王永娜 王丽娟
(北京语言大学章黄学术理论研究所、烟台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
提 要 本文讨论汉语单双音节对应词(下称“单双词”)在语体语法理论体系中出现和存在的原因。文章指出,虽然以往对单双词的现象及存在方式有多方面的观察和研究,但它们存在的原理及其语言学性质,迄今没有深入讨论和一致看法。本文认为,单双词是汉语韵律语体语法系统的产物,而它们在语义、词法、句法、语用和韵律等诸多方面的对立,都是语距定律下体原子在语言各个部门的作用和表现,因此单双词现象是汉语韵律语体语法机制派生的自然结果。
关键词 单双音节对应词 韵律语法 语体语法 语距定律 体原子
复合动词的结构类型与无标记转类
孟 凯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
提 要 复合动词的结构类型与无标记转类存在一定的关联倾向:动宾式占近一半,转指占绝对优势,受事转指最多。具体而言,动宾式明显向受事转指;状中式倾向于转指结果,但结果转指中联合式最多;联合式受事、结果和施事转指约占3/4;自指以联合式占优势。上述关联倾向受到不同论元在动词认知框和社会文化认知中的凸显性、动作行为的具体/抽象程度、复合动词的支配性、复合动词的语义重心及其转移、构词成分的语义性质等因素影响。陈述与指称底层逻辑中“量”的增减关系对动名互转难度也具有制约性。
关键词 复合动词 自指 转指 结构类型 无标记转类
试谈同形与递归
李 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提 要 本文讨论出现于同一小句之中的同形形式,着重探讨与递归相关的现象。文章通过小句中的同形形式特别说明:上古汉语反映有当时的抽象思维,尤其一些体现充足理由律的句子反映出当时的抽象推理。但是,抽象推理并不是一味的无穷后退,有循环才是好的形式,即要体现“正—反—合”的辩证法。此外,本文还说明:这类同形递归形式有的涉及认知与言说,反映出不同程度的怀疑主义。
关键词 同形形式 循环 递归
再谈“睡觉”的来源和结构
汪维辉 戴佳文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提 要 “睡觉”的来源和结构至今众说纷纭。本文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现代汉语常用词“睡觉”的成词时代、成词途径和内部结构三个问题,主要结论是:“睡觉1”中古佛经始见,先唐中土文献未见用例;“睡觉2”可能元代开始成词,但明中叶以后才普遍行用,之前学界提到的唐宋用例都是伪例,误读误解的原因是以今例古;“睡觉2”的成词途径是[睡觉动]1→睡一觉量→(一)觉名→[睡觉名]2,其中的“觉”都读古孝切(今音jiào);“睡觉2”成词的背景是词汇双音化趋势,直接动因是节律和语用的需要;“睡觉2”的“觉”来自量词,现代汉语的“睡觉”一成词就是动宾结构,没有经历过从并列到动宾的演变。“睡觉2”的成词途径是一个特例,迄今未发现同类例子。
关键词 睡觉 来源 结构 常用词 汉语词汇史
话语标记“S看”的产生和发展
刘文正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提 要 话语标记“S看”产生于唐代,可分话题标记“第一人称+看”和话题兼提示标记“第二人称+看”。前者宋代演变成评述标记,产生多种变体,元代在此基础上形成嗔怪标记;后者在元代演变为嗔怪标记和征询标记。话语标记“S看”产生于复杂的流水句信息结构,是信息群中基本单位地位变化的结果,主要跟语言使用者对复杂信息结构内信息单位的关注度有关,双音韵律和诗歌节律起辅助作用。话语标记是流水句信息结构的第一个基本信息单位“S[看O]”重新分析为“[S看]O”的结果,跟“主句+从句”的重新分析无关。嗔怪标记的产生是以特指疑问或正反问的间接言语行为手段替代直接言语行为手段的结果。征询标记“你看”的产生是将第一人称的陈述变为第二人称的疑问的结果。
关键词 看 话语标记 信息结构
汉语感知动词“看透”的隐喻类型
杨海明 王艺文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汉语系)
提 要 感知动词“看透”的隐喻强度反映了汉语中隐喻的实际:1)依赖大众经验的低成本表达在语言世界中占据主流且还在扩张;2)依赖个体经验的低成本表达需要在本体与其喻体之间建立相似关联再进入语言世界;3)大众经验与个体经验是隐喻的基础,但需要建立相似关联后才能激活大众的认知体验,从而进入语言世界。隐喻的基础是经验,而经验的大众认可度决定了隐喻的类型。
关键词 感知动词 看透 隐喻类型 范畴 经验
基于篇章语法的说明语篇前景复句考察
刘 云 储小静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 要 本文从篇章语法出发,着重考察说明语篇的前景复句。主要探讨三个问题:一、说明语篇的凸显等级;二、说明语篇的“前景—背景”与复句运用;三、事物说明文与事理说明文的前景复句。文章在分析说明语篇凸显等级的基础上,区分了说明语篇的前景与背景,考察了“前景—背景”对复句运用的影响,并从相关指标出发探讨了事物说明文与事理说明文在前景复句上的异同。
关键词 篇章语法 说明语篇 前景 复句
反意外:表轻转“只不过”的语用本质与演化动力
陈 禹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提 要 以“只不过”为代表的轻转标记一直是转折研究非常关注的方面,但已有语义—语用分析都存在难以回避的困难。本文从转折的语用本质出发,厘清轻转与重转实际上分别属于语气扬抑的不同偏向。研究表明,两种语气偏向不是互补对立,而是极化对立,从而从重转的意外性质推导出轻转的反意外性质。比较近代汉语与当代汉语的语料,“只不过”的演化脉络可描述为:限制副词—轻转连词—话语标记。反意外兼具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为“只不过”的语用化提供关键动力。
关键词 “只不过” 轻转 重转 反意外 语用化
汉语谚语的语用标记倾向及话语功能
刘 嵚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提 要 谚语作为一种在结构上相对固定的句子,在语义上表述经验或认知,具有概念意义;在言语交际中呈现出话题推进、语篇内聚等语篇功能及强化论证效力、提供证据来源、浮现主观立场等人际功能这类程序意义,从而具有语用标记倾向。从谚语的句法功能及其话语功能的句法实现上看,谚语的概念意义和程序 意义在句法功能上呈现出互补分布的状态。在习语化过程中,形式上的固定和语义上的整合成为谚语获得语用标记性的基础和前提,口语性特征决定其总是出现在言语交际的对话语体中,语用推理和交际策略成为助推谚语获得语用标记性的主导力量。
关键词 谚语 语用标记 语用功能 习语化
课程推荐
2021-05-04
2021-04-15
2021-03-29
2021-03-06
2021-02-06
2020-12-16
2020-12-07
2020-10-21
往期回顾
刊讯|《南开语言学刊》2020年第1期
刊讯|《语言研究集刊》2021年第1期
刊讯|《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第9辑(崔希亮 主编)
刊讯|《辞书研究》2021年第2期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
今日小编:心得君
审 核:心得君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