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刊讯|《中国语文》2022年第1期

四万学者关注了→ 语言学心得 2022-12-05

《中国语文》 


2022年第1期 

    《中国语文》(CSSCI、北大核心)2022年第1期刊发11篇文章。文章涉及客套说辞、词汇化、儿化韵、来母字、闽北方言等多个方面。


往期推荐:

语言学年报•期刊动态|《中国语文》(2021)



目  录  

本期话题

语言·文化·社会

114“偏”是如何用作客套说辞的/王灿龙


3从副词独用现象看位置敏感与意义浮现/方梅

15中国语言学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征集论文

16“每A都B”及汉语复句的二元双标化/黄师哲

39汉语动宾复合词的及物性及其用法差异——基于语料库驱动方法的对比研究/蒋梦晗 黄居仁

47第十二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满丹

48“关心”词汇化的判定标准与触发因素/刘君敬

56山东、河南方言的类儿化韵——兼补豫北方言儿化韵的层次/赵日新

72山西沁县方言古来母[i]韵字读卷舌元音的现象/陈荣泽

79《经典释文》几组喉音的异读与语音纠缠/杨军

88第十一届汉语语法化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二届汉语历史词汇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

89闽北区方言的箩义词/秋谷裕幸

96字形讹混与古书校读——以“面”“而”“向”“回”为例/董志翘

106说战国楚文字中用为“一”的“翼”字/石小力

124《中国语文》2021年(总第400—405期)篇目索引

129第八届现代汉语句法语义前沿研讨会在线上举行

130《现代汉语大词典》



提  要  

“偏”是如何用作客套说辞的

王灿龙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提  要:“偏”在日常交际中有一种较为特别的客套用法,比如“偏过了”“偏(了)您了”等,用于回应对方“吃过了吗”之类的问话或“过来一起吃吧”等邀请。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这种用法是如何产生的。按《说文解字》,“偏”的最初用法应是指身子“不正”。这一语义的演变及其使用范围的扩大,使得“偏”跟“私”的关联变得密切和突出。汉语社会的日常交际中,为表示礼貌和敬重,人们常常“自卑而尊人”,而认定自己的某个行为“偏私”则恰好能达到“自卑而尊人”的语用目的,“偏”的客套表达功能即由此而得。关键词: 偏;语用;礼貌原则;客套;来源

从副词独用现象看位置敏感与意义浮现

方梅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提  要:在汉语自然口语对话中,有些副词可以在韵律上独立且不作为动词或形容词谓语的修饰语而独用。从语义类别来看,可独用的副词几乎覆盖了副词所有语义类别。但独用的时候,多义副词会发生表达功能的偏移,意义偏向于主观性的解读;在其基本词汇意义之外,增加了行为解读,用于评价或者请求、建议等互动行为。独用副词所处会话序列的行为类别以及它在序列中的位置,都影响其意义解读,其浮现意义解读具有位置敏感(positionally sensitive)和序列特定性(sequence-specific)的特点。

关键词: 副词;独用;浮现义;互动行为;位置敏感;序列特定性

“每A都B”及汉语复句的二元双标化

  黄师哲 美国哈弗福德学院

提  要:Huang(1996)指出,如以“每A都B”为抽象形式代表分配性全称量化的基本性质,那就是一个双变量的搭档关系(数理逻辑称之为函数关系):“每一个x有一个相匹配的y”。“每A都B”显示在汉语中全称量化的两个论元A与B各有一个标志;二元双标还见于“如果A就B”等复句句式。Huang(2021a)将“每A都B”分析为主题-述题句,与复句关系更为密切。本文从二元双标的角度探讨“每A都B”和汉语复句(邢福义,2001)的共性与特性。

关键词:每;全称量化;复句;都;偏序结构 

汉语动宾复合词的及物性及其用法差异——基于语料库驱动方法的对比研究

蒋梦晗 北京大学中文系 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汉语中心

黄居仁 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

提  要:复合词的及物性是语法研究中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题目。根据模块理论(Modularity Theory),复合词既然成词,其及物性应该取决于词义,与构词架构不会有直接的关系。但从以往汉语动宾复合动词的研究中观察到,这些复合词倾向于不接宾语。现代汉语研究中对此现象的一个常见的假设和解释是,动宾复合词的内部结构中已经包含了一个宾语,因此不允许再在其后直接带另外一个宾语。但在实际使用中,动宾复合词带宾语在现代汉语中越来越多见,并且十分能产。这不仅表现在越来越多的动宾复合词逐渐转化为及物动词,也表现在可带宾语的类型越来越多。本项研究采用语料库驱动的实证研究方法,对语料库中的大陆媒体和台湾媒体材料中VO复合词的及物性差异进行了对比。通过对VO复合词及物性的比较发现,复合词带宾语的能力其实是一个倾向性的问题,涉及词汇选择和偏好。所谓“汉语动宾不接宾语”不过是语言演变过程中暂时的倾向,而不是语法理论需要解释的共性。

关键词:  动宾复合词;及物性;用法差异;语料库驱动;模块理论  

关心”词汇化的判定标准与触发因素

刘君敬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 要:近体诗中的平仄限制使得“关心”之后的NP事有时必须后置。因此,“关心+NP”格式不宜作为判定其成词的标准。对于“关心”连文的用例而言,如果NP人在“关心”之前且NP事不在其前,则“关心”是词。NP人前置是为了满足说话人表达处置的需求。

关键词:关心;词汇化;判定标准;处置

山东、河南方言的类儿化韵——兼补豫北方言儿化韵的层次

赵日新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 

提 要:本文以明代中后期至清代的“儿”音为切入点,讨论山东、河南方言中的前高元音型儿化,探讨此类儿化跟“儿”音的密切关系,大致还原了儿化合音的过程。文章指出,明中后期(如《金瓶梅》)与清初(如《聊斋俚曲集》)以至今山东西区方言的儿化韵一脉相承,很可能不是卷舌型而是平舌型即类儿化;进而对豫北方言四类儿化韵的层次关系进行补充探讨,结论是:[o u]类早于类,类早于类,卷舌儿化是最新的层次。

关键词:山东方言;河南方言;平舌儿化韵;层次

山西沁县方言古来母[i]韵字读卷舌元音的现象

陈荣泽 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

提 要: 综山西沁县方言古来母[i]韵字读卷舌元音的现象颇具特色。古来母[i]韵字来自部分遇摄合口三等来母字和止摄开口三等来母字。部分遇合三来母字的白读音为[li],与止开三来母字合流,之后[i]在舌尖化之前就先行脱落,从而导致[l]成为自成音节的,后经过卷舌化的阶段,最终演变为[ər],即在汉语北方方言止开三日母字读的四种类型中,郑州、平顺、淄川三种类型的音变过程为>[l]>>,武乡型则为沁县方言中的卷舌元音是武乡型方言继续演变的结果,其音变过程是部分汉语北方方言形成卷舌元音的一条主要途径,在汉语方言[ər]音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类型学意义。

关键词:沁县方言;古来母;[i]韵;卷舌元音;类型学意义

《经典释文》几组喉音的异读与语音纠缠

杨军 苏州大学文学院 

提 要: 《经典释文》的喉音有一些彼此纠缠的读音。实际上,有些是古代经师对多音字的取舍不同导致的异读,无关语音演变,只反映不同经师在音系上的细小差别;有些是不同时代注音材料的羼入,不属同一语音系统;还有一些反切用字的讹误与某类音变比较相似,极易使人误把错字理解为音变现象。这些问题在考订古代注音材料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本文按照语音演变的规则、条件及趋势对《经典释文》中晓匣、影云、匣以等声母的异读、重音等纠缠进行了考察,发现《经典释文》并不存在晓匣互切、影云互切、匣以互切的现象,相应的音变尚未发生。

关键词:晓匣;影云;匣以;喉音;异读;经典释文

闽北区方言的箩义词

秋谷裕幸 日本爱媛大学法文学部

提 要:原始闽北区方言中的箩义词当为单说的“箩”。后来靠近浙江省吴语区的方言从吴语处衢片引进了单说的“去”。镇前方言仍保存着这种单说的“去”。在其他方言中进一步形成了双音节的“穀去”。此处“穀”指稻穀义,也是引自吴语的方言词。在浦城县临江和观前方言中说“上箩”,这是从浦城吴语引进的说法。在枫溪方言中则发生“穀去”和“上箩”的混合而形成了“去箩”。在峡阳、洋墩和东峰方言中“篓”取代了“箩”。“篓”原来大概是指较小的箩。迪口方言的“篓箩”是“篓”和“箩”的混合词。迪口方言原来的说法当为“箩”。

关键词:闽北区方言;吴语;词汇史;箩;稻穀

字形讹混与古书校读——以“面”“而”“向”“回”为例

董志翘 北京语言大学文献语言学研究所  

提 要:古代文献在历代传抄镌刻过程中,因字形相近而讹者触处可见。有时因一字之讹而使文意百思不得其解,或致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排比历代字讹的实例,总结一些历代字讹的规律,有时可以取得举一反三的效应,是我们做好古籍整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基于古文献中“面(靣)”“而”“向”“回”四字字形相近,经常互讹这一认识,对古文献中几个疑难问题作出考释。

关键词古文献;形近而讹;词语考释

说战国楚文字中用为“一”的“翼”字

石小力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提 要战国楚文字中表示“一”的“”是羽翼之“翼”的异体,“”字所从的“能”形是由甲骨文羽翼之“翼”的象形初文演变而来的。“”字从羽,翼声,是为羽翼之“翼”所造的形声字。象形的“翼”演变为“能”形,既有变形声化的现象,也有类化的作用,字形演变可参考“巤”字的演变。

关键词:楚文字;一;翼;;



期刊简介   

   

《中国语文》自1952年7月创刊至今已过去50个年头了。50年来《中国语文》在广大读者、作者、出版者和编辑部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中国语文》在国内外语言学界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为促进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创刊50年来总共出刊288期。(1966年6月至1978年5月停刊)发表总字数约三千多万。


中国语文编辑部同时还编辑出版《中国语文》丛书50余种及《中国语文通讯》后改名《中国语文天地》。《丛书》至今还在出版。《丛书》的内容涉及语言学科的诸多方面。其中,《语法研究和探索》就出版了11种。还出版《方言和普通话从刊》《少数民族语文论集》等多种专著。


本刊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电话号码:86-10-65125849

传真号码:86-10-65125849

E-mail:zgyw605@cass.org.cn


                                                                                              《中国语文》编辑部

本文来源:《中国语文》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课程推荐



往期推荐

好书推荐|刘华《华语教育用分类分级词语表》(留言赠书)

刊讯|SSCI 期刊《语用学杂志》2022年第189卷

讯  息|《華語文教學研究》征稿启事

刊讯|SSCI 期刊《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2022年第1-2期

刊讯|《语言研究集刊》2022年第2期

刊讯|《北斗语言学刊》第8辑

刊讯|SSCI 期刊《应用语言学》2022年第1期

刊讯|《当代语言学》2022年第1期

刊讯|《汉语学报》2022年第1期

刊讯|SSCI 期刊《语言评估季刊》2022年第1期

刊讯|《世界汉语教学》 2022第2期

刊讯|SSCI 期刊 System 2022年第105卷


欢迎加入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请备注“学校+研究方向”

今日小编:尚  文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刊讯|AMI 核心《中国语音学报》2023年第19辑
刊讯|《汉语学报》2024年第3期
刊讯|《语言科学》2024年第4期
刊讯|《北斗语言学刊》2023年第10辑
刊讯|《古汉语研究》2024年第1-2期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