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刊讯|《中国语文》2022年第2期

五万学者关注了→ 语言学心得 2022-12-05

《中国语文》


2022年第2期 



     《中国语文》(CSSCI、北大核心)2022年第2期刊发10篇文章。文章涉及锡伯语、甲骨文、苗语、汉文佛经、上海方言等多个方面。


往期推荐:

刊讯|《中国语文》2022年第1期

语言学年报•期刊动态|《中国语文》(2021)



目  录  

本期话题

一带一路的语言调查与分析

237 锡伯语的区别宾语标记——兼论定指性与生命度作为隐性范畴在中国境内语言中的分布鲁/方昕


131形容词的极性程度意义及其完句限制条件/袁毓林

145与副词“就”有关的两种引述性否定/马国彦

158自然对话中指称选择的互动功能/方迪

174上海市区方言后高元音的声学分析——一项正在进行中的合并/王非凡;陈忠敏

185浙江省语言学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史文磊 ;陈青松 ;张磊;

186湖南小章苗语汉借词古全浊声母字今读阴调现象/瞿建慧

194殷墟甲骨文“其”语法位置与词性研究/张玉金

214“闯”字的历史演变/王志平

226陕西省语言学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227“卑之无甚高论”的误解误用——兼论辞书存在的问题/汪维辉;李雪敏

234俄藏黑水城汉文佛经疑难字考释三则/刘贺;邓章应

257第十九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评奖结果揭晓

257《现代汉语词典》(汉藏词汇对照版)正式出版发行/本刊编辑部 

25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语言学新书推荐


提  要  

锡伯语的区别宾语标记

——兼论定指性与生命度作为隐性范畴在中国境内语言中的分布

鲁方昕 北京大学中文系

提  要:本文主要讨论锡伯语的宾语标记策略以及中国境内语言的区别宾语/施事标记。在锡伯语中,定指性高的宾语(包括特指的宾语)不能省略标记,而定指性低的宾语,如果其生命度高于主语,则一般也需要宾语标记。文章分析锡伯语母语者如何识解宾语的定指性,尤其当宾语成分是光杆名词时。文章还从区域类型学的视角探讨中国境内语言在论元标记策略上的差异,发现南方诸语言更注重生命度,而北方诸语言更注重定指性。关键词: 区别宾语标记;生命度;定指性;区域类型学;隐性范畴

形容词的极性程度意义及其完句限制条件

袁毓林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提  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形容词及其相关形式的意义特点,来解释形容词谓语句的完句性限制条件。首先根据朱德熙(1956)的观察提出若干问题作为本文的求解目标。接着揭示性质形容词的语义特点:表示性质的有无与极性的正反。文章指出,这种双重对立性意义,使得其语义结构中内置了强烈的对比性意义,进而要求出现在对比性语境中。然后从程度语义学的角度,说明性质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有关属性的程度的极性值,但其极性区间模糊等语义上的限定不足,使其单独做谓语后造成了一种表达不足的语句形式,并从属性量级的广域与窄域等测量背景上解释正反形容词使用的一些不对称现象。最后从认知上解释性质形容词为什么会有双重对立性意义,说明属性程度的概念结构对词汇和语法的影响。

关键词: (性质/状态)形容词;完句限制;程度语义学;属性量级;极性区间;限定不足

与副词“就”有关的两种引述性否定

马国彦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提  要:本文讨论与表推论义的副词“就”有关的两种引述性构式:“什么就X”和“什么呀就X”。从副词“就”的蕴涵联结作用出发,围绕说听双方的推理错位分析了“什么就X”的形成条件和规约性,结合语气词“啊”的添加对比考察了“什么呀就X”的句法语义特点和话语功能。研究表明,两者都是明示否定始发话语言语行为逻辑的格式:“什么就X”以突显反诘为主,侧重于人际互动;“什么呀就X”以突显感叹为主,侧重于言者评价。

关键词:“就”;引述性构式;推理;反诘;感叹 

自然对话中指称选择的互动功能

方迪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提  要:指称是语法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互动语言学视角出发,考察汉语自然口语对话中的指称选择,包括不同指称形式指称同一对象(指同)和不同指称形式所指范围有所变化两种情形。根据指称形式改换前后的对立,我们将指称选择分为指称的繁化、宽化和窄化三类。结合指称形式所在的序列位置及其参与的社会行为,我们指出自然对话中的指称选择具有标示讲述进程、展现自我定位、协调立场一致性等互动功能。这说明指称选择可以作为一种有意实施的交际策略;指称形式受到对象识别之外的互动交际因素的驱动。文章还由此对动态浮现和位置敏感的语法观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指称选择;讲述序列;讲述进程;立场调节  

上海市区方言后高元音的声学分析——一项正在进行中的合并

王非凡 香港大学声线研究所

陈忠敏 复旦大学中文系 

提 要:上海市区方言后高元音在音系记录中有o, u两个音位。文献记录及预调查结果表明,这两类元音处于“正在进行中的合并”状态。本文以21位被试为观察对象,利用多元方差分析方法(MANOVA)所计算得出的Pillai值,就每一位被试共10组最小比较对中的元音在声学层面上的重合程度进行量化分析,考察语音环境(声母条件)与词表顺序(词条随机或成对对比呈现)对元音第一、第二共振峰声学产出的影响,同时将青年被试的声学表现与主观感知上的音位分合进行了简单比较。调查发现,无论是青年还是中老年,在元音声学层面上均表现出相当程度的重合,且呈现“有序异质”的分布。青年被试的声学产出与其主观音位感知层面所表现出的“正在进行中的合并”状态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元音前的不同声母显著影响其声学重合程度,唇音(尤其是双唇鼻音m)后的元音声学重合程度最高。元音声学重合程度最高、主观感知音位合并程度也较高的7位青年被试,词表顺序对其声学产出结果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上海话;元音合并;声学;多元方差分析;Pillai值

湖南小章苗语汉借词古全浊声母字今读阴调现象

瞿建慧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提 要:湖南小章苗语汉语早期借词的古全浊声母与古清声母字合流读阴调、古次浊声母字读阳调,这种情况在湘西苗语中普遍存在。它属于“全次浊分调”的“清全浊-次浊”两分型,可以认为是“次浊成调”。这种“他变型”的“次浊成调”是在古全浊声母清化后产生的,浊音清化是“他变型”的“次浊成调”的必备条件。次浊成调的途径有两种。

关键词:小章苗语汉借词;古全浊声母字今读阴调;次浊成调;浊音清化

殷墟甲骨文“其”语法位置与词性研究

张玉金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 要: 本文评述了以往对殷墟甲骨文中“其”词性的各种说法,全面分析了殷墟甲骨文中“其”的语法位置,认为它的词性应该是副词,其他各种说法(助动词说、代词说、谓词说、连词说、发语词/助词/语气词说、从句标记说)皆可商榷。

关键词:甲骨文;其;词性

“闯”字的历史演变

王志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提 要: 《说文》:“闯,马出门皃。从马在门中。读若郴。”上古音彻纽侵部。《广韵》丑禁切,折合今音本当音chèn。闯与觇、覢、闪、、睒等为同源词族,均有快闪、窥视等义,上古音均为收-m尾之侵、谈部字。从用法上看,今音 chuǎng 作“冲”义讲的“闯”当为“撞”之本字。后人望文生义,借用文字构形更为形象直观的会意字“闯”代替了原来的形声字“撞”,同形字“闯”(chèn)的本音本义也从此湮没不彰了。关键词闯;撞;文字;音义

“卑之无甚高论”的误解误用

——兼论辞书存在的问题

汪维辉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中文

李雪敏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中文系

提 要:“卑之无甚高论”是一句常用的成语,源出《史记·张释之列传》(《汉书》照抄),“无”作“毋”,原意是“放低你的论调,不要过于高谈阔论”。宋人把它误读作一句,用来表示“见解一般,没有什么高明之处”。此后这个误解误用义一直沿用,直至今天。误解的关键在于“甚”是个同形字,宋人把“甚1”(音shèn,义为“很;太;过于”)误读成了“甚2”(音shén,义为“何,什么”),结果导致这句话里的每个字都被重新解读了。误解误用之所以发生在宋代,主要原因是“甚2”在宋代的普遍行用,同时也跟宋人喜读《汉书》的时代风气有关。此类例子在汉语史上并不鲜见,辞书释义宜细加斟酌。

关键词:“卑之无甚高论”;“甚”;《汉书》;误解误用;宋代;辞书

俄藏黑水城汉文佛经疑难字考释三则

刘 贺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 

邓章应 西南大学文学院  

提 要:黑水城汉文文献保存有大量写本文献,这批写本因俗写及讹变等因素形成了大量疑难字。这些疑难字的考释,有助于正确释读文献,可以补充对疑难字形成理据的认识。



期刊简介   

   

《中国语文》自1952年7月创刊至今已过去50个年头了。50年来《中国语文》在广大读者、作者、出版者和编辑部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中国语文》在国内外语言学界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为促进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创刊50年来总共出刊288期。(1966年6月至1978年5月停刊)发表总字数约三千多万。


中国语文编辑部同时还编辑出版《中国语文》丛书50余种及《中国语文通讯》后改名《中国语文天地》。《丛书》至今还在出版。《丛书》的内容涉及语言学科的诸多方面。其中,《语法研究和探索》就出版了11种。还出版《方言和普通话从刊》《少数民族语文论集》等多种专著。


本刊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电话号码:86-10-65125849

传真号码:86-10-65125849

E-mail:zgyw605@cass.org.cn


                                                                                              《中国语文》编辑部

本文来源:《中国语文》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课程推荐



刊讯|《语言文字应用》2022年第2期

2022-06-16

刊讯|SSCI 期刊《语言与交际》2022年第83卷

2022-06-15

刊讯|SSCI 期刊《语言教学研究》2022年第1期

2022-06-12

刊讯|《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2022-06-07

刊讯|SSCI 期刊《现代语言杂志》2022年第S1期

2022-06-06

刊讯|SSCI期刊《国际双语教育与双语制》2022年第1期

2022-06-04

刊讯|《语言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2期

2022-06-03

刊讯|《中国语音学报》第16辑

2022-06-01


欢迎加入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请备注“学校+研究方向”



今日小编:尚      文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