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刊讯|《励耘语言学刊》2022年第1辑

五万学者关注了→ 语言学心得 2023-05-17

好书推荐|游汝杰《汉语方言学导论》(留言赠书)

2023-01-15

刊讯|《方言》2022年第4期

2023-01-15

刊讯|《清华语言学》2022年第三辑

2023-01-13


《励耘语言学刊》


2022年第1辑

    《励耘语言学刊》(CSSCI来源集刊)2022年第1辑刊发20篇文章。文章涉及章黄研究、文字学、音韵学、方言研究、训诂学、词汇研究、语法研究等内容。

    往期推荐:

    刊讯|《励耘语言学刊》2021年第1期



目  录  

章黄学术

01 刘博平家世生平考辨 / 卢烈红 邓盼

11 章太炎《春秋左传读》引钟鼎文字考论 / 苏天运

文字学研究

23 老官山医简《六十病方》字义拾渖 / 孟蓬生

29 冯桂芬《段注考正》“不知段氏何据”试析 / 鲁一帆

43 战国秦楚用字义符的区系差异与形成过程 / 何余华

54 古文字借义分化淘汰表意初文的现象 / 陈青

66 汉字演变中的扩散现象——以“木”“亠”为例 / 常广宇

音韵和方言研究

79 《重编广韵》支齐灰韵“重编”探赜 / 李子君 申倩

95 词汇扩散与文白层次:潮汕闽语中的浊去归上现象 / 黄瑞玲

113 东皋心越琴谱日汉对音的语音特点与音系性质 / 姜复宁

132 从日本《东音谱》看18世纪初之闽语语音 / 钟雪珂

146 法国传教士童文献汉语著作的方言性质 / 聂志

训诂和词汇研究

158 从“铤而走险”说到“挺身而出” / 张健

169 《汉语大词典》“通草”组释义系统匡补 / 王建莉

179 “盘缠”探源 / 王健

192 再释近代汉语俗语词“踏狗尾” / 胡丽珍

202 汉语“倾斜”义词语的历时演变及其原因 / 杨振华

语法研究

219 台湾“国语”量词“支”的发展演变 / 刘吉力

233 论道义情态的言语行为分类 / 谢一

248 印欧语中动语态到底为何物 / 吴怀成

266 《励耘语言学刊》征稿启事

提  要  

刘博平家世生平考辨

卢烈红   邓   盼    武汉大学文学院

摘  要:本文就关于刘赜(博平)家世生平的一些说法进行考辨,匡谬补阙。刘博平的出生时间是1891年农历五月八日、公历6月14日,不是6月1日;他原名文汉,后来才改名赜;他的祖父刘燡是在1891年农历四月十三日病逝于常德知府官署,不是1891年农历五月初八日逝世于洞庭湖牛鼻滩舟中;刘燡是光绪十年《黄州府志》编纂工作的实际主持人之一,应享有该书主要编纂者署名权;叶圣陶从武汉大学辞职与“恒言”风波、与刘博平并没有直接关系;刘博平被增补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是在1956年,不是1957年,他只当选过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没有当选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关键词: 刘赜  刘博平  家世生平  匡谬补阙

章太炎《春秋左传读》引钟鼎文字考论

苏天运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摘  要:一般认为,章太炎先生对出土文字材料持较为保守的态度。但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受时代氛围、学术师承的影响,太炎先生在早期的学术实践中对钟鼎文字进行了一定的引证和运用。我们即以章太炎的《春秋左传读》为研究对象,详尽考察其中钟鼎文字的材料来源及所发挥作用,并尝试对其运用得失进行评价。此外,我们通过太炎先生其他学术著作中的相关材料、论述,还能够看到其前后部分材料观点上的延续性,以及推测他对钟鼎文字等出土材料态度发生转变的原因。

  关键词: 章太炎  《春秋左传读》  钟鼎文字

老官山医简《六十病方》字义拾渖

孟蓬生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出土文献综合研究中心

摘  要:文章拟对老官山医简《六十病方》中三个字的意义进行探讨,主要内容如下:1.“漒取其汁”的“漒”即《说文解字》的“滰”字,其义为“过滤”,与见于汉代药学著作的“齐(济)”、“溍”、“浚”、“浞”、“灑”等字同义。2.“三煮之”之“”即《说文解字》的“洏”,其义为“温暖”,与“三温煮之”之“温”同义。3.“赤沦”之“沦”即“淋(痳)”之借字,训“小便难”。

  关键词:老官山医简  六十病方   文字考释

冯桂芬《段注考正》“不知段氏何据”试析

鲁一帆    扬州大学文学院

摘  要:在清代订补《段注》的著述中,冯桂芬《段注考正》是一部力作,其主要内容在于考订《段注》引书的篇目、字句等的漏略与讹误之处。冯书影响较大,颇受学者好评。由于段氏引书时常常改易原文而不注明出处缘由,冯氏《段注考正》中未能探其所本而以“不知段氏何据”“段所据不知何本”等表述者共八十余条。本文择其可考者三十七条略作考证,以补冯书之憾。

  关键词:  段注考正  引书  不知何据  考证  

战国秦楚用字义符的区系差异与形成过程

何余华   

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郑州大学文学院

摘 要:秦楚两系文字初则同源,继则异流,战国时期两系或同系文字的字词对应关系错综复杂,普遍存在同词异字、异字同词现象。通过广泛构形系联,深入比较战国时期秦楚两系文字的用字差异,发现秦楚文字在义符选用上存在区系差异,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字使用习惯和社会文化理念。秦楚用字义符的区系差异经历了逐渐发展的过程,楚系用字的义符实现了表义功能的扩展、泛化和强化,也是特定地域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关键词:字词关系  义符  表义功能  用字

古文字借义分化淘汰表意初文的现象

陈   青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摘 要:汉字从假借泛滥的阶段到确立形声系统,主要是通过“分化”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借义分化”往往淘汰原有的表意初文,其中包括单纯的表意初文,也包括“声化”了的表意初文。这种现象贯穿了汉字构造的表意、假借和形声“三书”,集中反映了三者的嬗递关系。它推动汉字的形声化向高级形式发展,保持并发展了汉字的表意性,增强了汉字的系统性,具有特殊的汉字史意义。

  关键词:汉字分化  借义分化  表意初文  通假

汉字演变中的扩散现象——以“木”“亠”为例

常广宇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摘 要: 汉字形体的演变有时是不同步的,这种不同步在同源性演变和隶合中均有表现。本文借鉴历史语言学中的词汇扩散理论,以秦汉出土文字中的“木”和“亠”为例做了探讨;分析了“木”在历时演变中不同分布条件下的不同表现,从扩散的角度描写了“木”的隶变过程;考察了“亠”笔形的演变,从扩散的角度分析了隶合现象。最后,对汉字演变扩散的原因做了简要概括。

  关键词:汉字  隶变  扩散  隶合

《重编广韵》支齐灰韵“重编”探赜

李子君   申   倩    吉林大学文学院 

摘 要: 《洪武正韵》两经纂修,亦多未善,支、齐、灰三韵配伍尤甚。《重编广韵》用传统字母及等第标注小韵,使七十六韵本《洪武正韵》焕然有序。兹以《重编广韵》支、灰、齐三韵为例,探赜重编《洪武正韵》《广韵》的语音对应规律,剖判支、灰、齐三韵重编之得失,藉以彰显《重编广韵》之学术价值。

  关键词《重编广韵》  《洪武正韵》  《广韵》  支齐灰韵  重编

词汇扩散与文白层次:潮汕闽语中的浊去归上现象

黄瑞玲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资源开发研究中心

摘 要:本文对潮汕闽语中古去声字进行了穷尽性调查,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已有研究成果剖析浊去字中的语音层次。结合19世纪潮汕闽语文献(Fielde 1883;William1883;Lim 1886)中的去声字读音来看,潮汕闽语浊去归上现象既与词汇扩散有关,也是文白层次对立的结果。词汇扩散仅在浊去字的文读层中有所体现且至迟于十九世纪发生了中断,目前浊去字中的阳去阳上两读现象,主要揭示的是文白层次之间的对立关系。

  关键词:潮汕闽语  浊去归上  词汇扩散  文白层次

东皋心越琴谱日汉对音的语音特点与音系性质

姜复宁    山东大学文学院  

摘 要:日本江户时代禅僧东皋心越向日本学者传授琴曲时留下的琴谱使用日语片假名为中文曲词标注了汉语“唐音”,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为明清南方官话语音研究提供参考。本文归纳出此书的声母、韵母特点,并对其中部分受到日语、汉语音系差异而导致的不能反映汉语实际的特殊语音现象进行讨论、离析,进而分析其与杭州音、南京音的关系。认为此书是以当时的杭州语音为基础、又出于扩充受众群体目的而加入通语成分,最终形成的特殊复合音系。

  关键词东皋心越  琴谱  日本唐音  杭州音  南京音  音系性质

从日本《东音谱》看18世纪初之闽语语音

钟雪珂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摘 要日本新井白石《东音谱》提供的漳州、泉州、福州三种闽语语料,反映了18世纪初之闽语。作为域外文献,它们可与18、19世纪刊行的《戚林八音》(1749,福州话)《汇音妙悟》(1800,泉州话)《汇集雅俗通十五音》(1818,漳州话)等闽地本土音韵文献进行互证研究。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东音谱》漳州话语料既具有方音性质,同时也混入了官话音成分;(2)《东音谱》三种闽语语料体现的18世纪初之闽语声韵特点,大多与18、19世纪之闽地音韵文献所反映的音系特点一致,实现了中日文献互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闽音史的构建起到补充作用。

  关键词:《东音谱》  漳州话  福州话  泉州话

法国传教士童文献汉语著作的方言性质

聂   志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教育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出土文献及近代文书研究中心

摘 要:晚清长期在黔传教的法国传教士童文献,编写了成系列的数种汉语著作。这些著作是目前发现的最早在西方正式刊行的西南官话文献。为了更好地发挥珍贵文献的研究价值,有必要对其方言性质进行具体深入的探讨。我们认为其记录的是从属于西南官话的、贵州官话的代表——贵阳方言,并强调其研究价值,希望引起学人们足够的关注。

  关键词:童文献  汉语著作  贵阳方言  研究价值

从“铤而走险”说到“挺身而出”

张   健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摘 要:“铤而走险”之“铤”故训为“疾走貌”,这是一条文意训释。古籍中又有“挺走”,在具体语境中可以用来表示“跑得很快”。这些“铤/挺”都是“挺身”义,是对急速奔跑时身体呈紧绷挺直状态的具体描摹。“挺身”引申为表示精神状态的紧张激动,还可以表示离群而出、与众不同。后一种用法与“脱身”相似,但“挺”与“脱”的词义不同,只是在一些具体语境中“挺身”与“脱身”表达相同的意义。

  关键词:铤而走险  挺走  挺身

《汉语大词典》“通草”组释义系统匡补

王建莉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汉语大词典》是当代一部大型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典,具有极高的权威性。书中收释了表示通草义的10个词:木通、通脱木、通草、蓪、蓪草、离南、活脱、寇脱、丁公藤、丁翁。从释义内容、书证、参见系统等方面,各词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构成一个隐蔽的释义系统,显示出高水平的编纂原则与方法。但另一方面,还存在一些疏漏。“木通”书证不充分、义项缺漏;“通草”释义不够理想、书证滞后;“蓪草”释义内容不全面,用字问题未予说明,参见系统未建立;“离南”释义不准确,参见系统未建立;“活脱”义项缺漏;“寇脱”书证不理想,义项缺漏;“丁公藤”词义误释;“丁翁”参见系统有误。“活莌”失收。针对这些问题,一一匡补,使“通草”组释义系统更为完善。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  “通草”组  释义系统  匡补

“盘缠”探源

王   健    

台州学院人文学院   浙江大学文学院(筹)

摘 要:旧说多将“盘缠”来源释为“出门将铜钱盘起来缠在腰间”,这种说法缺少直接证据。“盘缠”是“盘缠钱”的省略,其来源与唐代裹头、缠头的风俗密切相关。“盘”“缠”的对象是布帛,而非铜钱。缠裹类表示花费义的词主有支配、并列、偏正三种结构,体现了典型的同步构词特征。“盘缠”是汉语委婉的表达,与“脂粉钱”的辞格一致。

  关键词:盘缠  缠头  裹缠  缠费

再释近代汉语俗语词“踏狗尾” 

胡丽珍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近代汉语俗语词“踏狗尾”已有不少解释,但都各有缺陷。“踏狗尾”本指“随人之后占情爱便宜”,其义是通过狗撩骚的动作触碰狗尾(即“踏狗尾”)的转喻而形成的。随着语境的扩展,该义也可引申为指“随人之后捞取好处”之义。

  关键词:近代汉语  俗语词  踏狗尾  释义

汉语“倾斜”义词语的历时演变及其原因

杨振华   河北大学文学院

摘 要:汉语史上表“倾斜”义的词语主要有“倾”“斜”“欹”“歪”,它们的演变情况为:先秦西汉时期主要用“倾”;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斜”逐步发展,与“倾”并用;隋唐宋时期“斜”进一步发展壮大,“欹”崛起成为通用词,“倾”逐渐衰落;元明清时期“歪”取代“欹”及“倾”成为了“倾斜”义的主要词语,与“斜”共用。演变过程中,“斜”与“歪”的发展主要缘于两词书写形式的更换,“倾斜”义的“邪”后来改用“斜”字来记录,“邪”“斜”分立促进了“斜”的发展,“竵”改用俗字“歪”记录也对“歪”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倾”衰落的原因在于它义项的丰富及常用意义的转变;“倾斜”语义场成员间相同的词义发展特点是导致“欹”兴衰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常用词  “倾斜”义词  演变  原因

台湾“国语”量词“支”的发展演变

刘吉力   长沙师范学院文学院

摘 要量词“支”是研究台湾“国语”发展与演变的典型案例,文章立足百年现代汉语史,共时与历时结合,定量与定性结合,点与面结合,通过普通话与传统国语“两种视角”的研究,以及抽样调查和不同时期的调查等“两项调查”,揭示“支”泛化与混用“两个特点”,得出变异和规范“两点结论”。“支”的泛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常与[-线状]、[-形状]的事物固定组配,语义进一步虚化;二是它与多个量词在组合功能上存在交集,兼及用作集合量词,“支”的功能扩展,搭配范围扩大。“支/隻/只”特别是“支/隻”混用不仅因为音同,还因为功能交叉。“支”的发展演变充分体现了语言变异,在缺少制约的情况下,变异可能会加速,进而容易导致语言使用的混乱,因此,台湾“国语”需要有进一步的规范。

  关键词:“支”  泛化  混用  变异  规范


论道义情态的言语行为分类

谢   一   南通大学文学院

摘 要:Palmer从言语行为探讨道义情态,一方面摆脱了传统模态逻辑的束缚,从语言学视角发展了对情态新的认识,另一方面将情态引入语用领域,拓宽了研究格局与视野。不过也有问题须引起注意。首先,虽然道义情态被分为“指令类”与“承诺类”两种类型,但“指令”与“承诺”两类言语行为只是道义情态在语用层面发挥的语用功能,二者本身不是情态;其次,除了包含“指令类”与“承诺类”之外,道义情态还存在“表述类”,此为类型遗漏。实际上,由于情态与言语行为各自所关涉的世界层面不同,在分类过程中不仅要看表面呈现的语用现象,话语中所涉事件的展开时间与发话时间的先后关系,以及事件执行者与语境角色的对应关系等诸多支持条件也需要进行讨论。

  关键词:道义情态  言语行为  语用功能  分类

印欧语中动语态到底为何物

吴怀成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中东欧合作汉语言文化研究中摘 要:从印欧语中动语态的历时发展和共时差异可以看出,中动语态是动词的一个形态—句法范畴,该范畴具有多义性,是以去致使义为核心的语义聚合群。英语中动句只是中动语态众多语义类型中的一个,其句法表现与其他印欧语中同义句式有同有异。根据英语概括出的一些中动句特征,不仅不适合对其他印欧语中动句的分析,更不适合对汉语所谓的中动句的分析。

  关键词:中动语态  中动句  多义性



期刊简介   

   

《励耘语言学刊》(半年刊)创刊于2005年,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主要刊发汉语言文字学领域的研究成果。2017年起由中华书局出版。

本刊的宗旨是:继承、弘扬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理论、方法和求实的学风,积极吸取现代语言学的最新成果,关注新兴学科的发展和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追求学术真理,提倡探索创新。

本刊常设栏目主要有:特稿、文字学硏究、音韵学硏究、训诂学硏究、汉语史硏究、《说文》学硏究、章黄学术硏究、现代汉语硏究、语法研究、词汇语义学硏究、语言学理论硏究、方言调查与硏究、学术动态等。

投稿邮箱:Iiyunyuyan@126.com


本文来源:《励耘语言学刊》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课程推荐




好书推荐|游汝杰《汉语方言学导论》(留言赠书)

2023-01-15

刊讯|《方言》2022年第4期

2023-01-15

刊讯|《清华语言学》2022年第三辑

2023-01-13

刊讯|《语言与教育》2022年第1-6期

2023-01-12

刊讯|SSCI 期刊 ReCALL 第3期

2023-01-11

刊讯丨《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刊文(国际中文教育)

2023-01-10

刊讯|SSCI 期刊《语言、文化与课程》2022年第1-4期

2023-01-09

刊讯|《世界汉语教学》2023年第1期

2023-01-08

刊讯|《汉语国际教育学报》2022年第11辑

2023-01-07

刊讯|SSCI 期刊《语言学与教育》2022年第68-72卷

2023-01-06

刊讯|CSSCI 来源集刊《中国语言战略》2022年第2期

2023-01-05


欢迎加入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

“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务必备注“学校+研究方向/专业”

今日小编:young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