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词|语法化 Grammaticalization
2023-08-20
2023-08-19
2023-08-18
“语言学心得”
第 226 篇
【今日一词】
每天一词,一步一个脚印
一同扎进语言的海洋
“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一种特定的语言现象(尤其是语言演变现象),即语法范畴和语法成分产生、形成的过程。例如汉语的“了”原本是“终了”义的完成动词,后来在述补结构里获得表达完整体的语法功能,从而演变为完整体标记(perfective marker)。又如英语的be going to 原本是一种表达位移的结构式,后来在后接表目的的不定式这样的语境里获得将来时指称的语法功能,从而演变为将来时标记。语法化的另一个含义指的是一种描述和解释语言现象的研究框架(research framework),即通常所说的“语法化理论”,它主要研究语法范畴、语法成分的来源和演变,主要任务是描写语法范畴和语法成分是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中产生和形成的,解释这些语法范畴、语法成分为什么是以那种方式被构造起来的(Heine & Kuteva 2002:2;Heine 2003:575)。其最大特色是打破共时和历时的畛域,运用跨学科(比如语言类型学、认知语言学、话语语言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的视角和技术方法来描述和解释人类语言的语法系统的形成过程,其最终目标是要回答“人类语言的语法系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人类语言的语法为什么是以那种方式构造起来的”(Bybee 2003)。
梅耶(Meillet 1912)以来,语法化研究的主要发现约如下述:
(1)一个词汇成分发生语法化的先决条件有三:(a)“语义相宜”(semantic suitability)、(b)“结构邻近”(constructional contiguity)和(c)“高频使用”(frequency)。(Traugott 1996)(2)促使语法化过程发生的主要动因是“语用推理”(pragmatic inferencing)和“语言接触”(language contact)。前者具体表现为“隐喻”(metaphor)和“转喻”(metonymy)两个认知过程。(Hopper & Traugott 1993、2003;Heine & Kuteva 2005、2006)(3)导致语法化过程实现的两个基本机制是“重新分析”(reanalysis)和“类推”(analogy)。(Hopper & Traugott1993, 2003)(4)语法化过程最重要的两个本质特征是“渐变性”(gradualness)和“单向性”(unidirectionality)。(Heine et al.1991;Hopper & Traugott 2003)(5)语法化有四项“启导原则”(heuristic principles),即(a)“叠层”(layering)、(b)“滞留”(persistence)、(c)“歧变”(divergence)和(d)“择一”(specialization)。(Hopper 1991)(6)典型的语法化过程包含语用—语义、形态—句法和语音—音系三个子过程。语用—语义过程体现为“去语义化”(desemanticization),形态—句法过程表现为“去范畴化”(decategorialization),语音—音系过程表现为“销蚀”(erosion)。去语义化通常先于去范畴化和销蚀发生,并且是导致后二者发生的主要原因。(Heine & Reh 1984;Heine & Kuteva 2002;Heine 2003)(7)有四个参数可以用来识别和描述语法化过程,即(Heine & Kuteva 2007:33—34):(a)扩展 (extension),即一个语言成分用于新语境时产生了新的语法意义(语境诱发的重新解释);(b)去语义化 (desemanticization)(或称“语义虚化”),即意义内容的消失(或泛化);(c)去范畴化 (decategorialization),即词汇成分或其他低语法化形式所具有的若干形态句法属性的消失;(d)销蚀 (erosion) (或称“语音弱化”), 即语音实体的丧失。——本文参考《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几点思考》(吴福祥)
相关研究
关键词:语法化;汉字变异;语音简化;语义虚化;视觉区别特征
欢迎转发扩散!
课程推荐
2023-08-20
2023-08-19
2023-08-18
2023-08-18
2023-08-16
2023-08-14
2023-08-13
2023-08-13
2023-08-12
2023-08-12
2023-08-10
2023-08-10
欢迎加入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请务必备注“学校+研究方向/专业”
今日小编:Kī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