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句子阅读中,正字法影响形-名词搭配理解吗?
Wenling Ma1;Degao Li1;Guanglian Su2;Xiaoyun Wang3
1.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Qufu Normal University, No. 57, Jingxuan Road, Qufu City, China
2.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China
3.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China
文章来源:Ma, W., Li, D., Su, G. Wang, X. 2023. Chinese Two-Character Word Orthographic Processing and Adjective–Noun Collocation Comprehension in Sentence Reading.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https://doi.org/10.1007/s10936-023-09943-6
摘要:Reading can be regarded as a combination of lexical decoding and linguistic comprehension (Hoover and Gough in Read Writ Interdiscip J 2:127–160, 1990). In Chinese sentence reading, skilled readers’ difficulties in phonological processing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wrap-up’ effect (Li and Lin in J Deaf Stud Deaf Educ 25(4):505–516, 2020). To examine how orthographic processing in Chinese two-character word recognition might interact with adjective–noun collocation (ANC) comprehension before the wrap-up effect, two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the same paradigm as used by Li and Lin (J Deaf Stud Deaf Educ 25(4):505–516, 2020). The sentences contained ANCs or semantically inappropriate combinations of adjectives and nouns (nANCs), the adjectives (Experiment 1) or the nouns (Experiment 2) of which were two-character words or corresponding transposed nonwords (T-nonwords). Similar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both experiments: difficulties in T-nonword processing and in nANC comprehension collectively lengthened the reading times of the words immediately following. In conclusion, sentence reading likely contains interactions between orthographic processing and linguistic comprehension. As an indication of psycholinguistic significance, skilled readers have to use extra resources to suspend the cognitive vigilance that arises from unexpected demand in lexical decoding, in addition to their main focus of linguistic comprehension.
关键词:Chinese two-character words;Orthographic processing;Adjective–noun collocation comprehension;Sentence reading
1
引言 Introduction
成功的阅读是词汇解码和语言理解的结合(在单词层面获取语义信息,并得出句子和话语解释)(Hoover&Gough,1990)。在句子阅读中,这两个组成部分很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例如,Li和Lin(2020)使用移动窗口,自定速阅读任务(Just et al., 1982)探索聋哑组大学生以及听力正常的大学生的绕口令效应——绕口令句子比非绕口令句子更费时的现象。在移动窗口,自定速阅读任务中,会自动记录每个单词的阅读时间(RT),这有助于显示逐字的执行效率。两组学生都被要求读一个绕口令句子(1)和一个非绕口令句子(2):与聋哑组相比,听力正常的参与者因音素重复而产生的语音加工困难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了。然而,与此同时,在加工绕口令句子的第三个和最后一个单词时,仍然可以观察到他们的语音解码困难。他们在绕口令句子中对第三个单词的RTs比在非绕口令句子中更长,这可以解释为第三个单词本身的语音加工困难和第一个单词加工困难的“溢出”效应的结合。然而,他们在绕口令中对句尾词的RTs比在非绕口令句子中更长,这一定证明了语音加工难度和“结尾”效应之间的重叠。结尾效应意味着读者在句子最后一个词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因为整合信息需要额外的认知资源(Zhang&Li,2017)。
Li和Lin(2020)展示了句子阅读中语音加工和语言理解之间的相互作用。据我们所知,似乎还没有研究探讨句子阅读中拼写加工和语言理解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结尾效应发生之前,词汇解码和语言理解之间是否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也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用移动窗口、自定速阅读任务来填补这两个空白。
2
问题与假设 Question & Hypotheses
2.1 研究问题
本研究的研究问题是双字词识别中的正字法加工如何与汉语句子阅读中的形容词—名词搭配理解相互作用。我们打算探索正字法加工是否与语言理解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是否发生在读者开始加工句尾词之前。
2.2 研究假设
本研究操纵两个变量:
ANCs(形容词-名词搭配)是否被nANCs(形容词-名词语义不恰当搭配)替换;ANCs或nANCs的组成词是双字词还是相应的T-nonword(转置非词)。
以表1中的句子为例:
(a)是语义上可接受的句子,包含ANC(“漂亮的姑娘”);
(b)与(a)的不同之处在于(a)中ANC的形容词被相应的T-nonword所取代;
(c)与(a)的不同之处在于(a)中的ANC被替换为一个nANC(“漂亮的大哥”);
(d)与(c)的不同之处在于(c)中nANC的形容词替换为相应的T-nonword;
(e)和(f)分别不同于(a)和(c),因为(e)和(f)的ANC/nANC的名词被替换为相应的T-nonword。
假设1:
如果双字词拼写加工与ANC理解相互作用,熟练的读者在(b)和(d)的W7上的RTs将分别比(a)和(c)中的RTs长得多;
假设2:
如果双字词拼写加工与ANC理解相互作用,熟练的读者在(e)和(f)的W8(可能还有W9)上的RTs将分别比(a)和(c)中的RTs长得多(假设二)。
3
研究方法 Method
3.1 被试
209名汉语母语者,均为在校大学生(10名男生;平均年龄=19.84岁,年龄范围:18-23岁),视力正常或矫正正常。
3.2 材料
实验1中共有24个句子,每个试验包含一个ANC;另外24个句子(例如,“我认识前边那位漂亮的姑娘,她是晓旭的姐姐”),其中ANC(“漂亮的姑娘”)的名词(“姑娘”)被替换为其他名词(“大哥”)构成NANC;另外48个句子是通过将ANCs(例如,“亮漂的姑娘”)和nANCS(例如,“亮漂的大哥”)的双字词的形容词转换成T-非词而产生的;所有96个句子四等分,关键句和填充句随机混合,分成四个材料块。每个句子都准备了用于理解的二元选择题。
实验2与实验1中的材料相同,除了顺序是在名词上而不是在ANCs(例如,“漂亮的娘姑”)和nANCS(例如,“漂亮的哥大”)的形容词上操纵的。
3.3 设计
每个实验中为重复测量2(搭配:句子包含ANCs或nANCs)*2(顺序)设计。
实验1中,ANCs和nANCs的形容词是双字词或相应的T-nonword;
实验2中,ANCs和nANCs的名词均为双字词或相应的T-nonword。
因变量是参与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感兴趣的单词的RTs以及他们在回答阅读理解问题时的错误和反应时间。
3.4 程序
参与者被随机分成八个大致相等的组。第一至第八组分别在材料块一至八上完成任务。E-Prime 3.0用于呈现刺激和记录击键反应。每个单词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和参与者对问题回答的准确性都被自动记录下来。
在项目开始时,有八个预试验,然后是实验试验。参与者被要求尽可能快地阅读句子,尽可能准确地回答问题。实验持续了大约15分钟。最后,参与者每人获得20元(约3.40美元)的参与费。
4
结果与讨论 Results & Discussion
4.1 实验1结果
经过数据清洗,使用R中的lme4包(Bates等人,2014)对每个感兴趣单词的RTs进行线性混合效应回归分析,从“RT~COLLABORATION*ORDER+(1SubjectID)+(1ItemID)”作为公式开始,采用反向选择方法来实现最小适足模型。
RT评分在W6、W7和W9的主效应显著。参与者的RTs在单词条件下明显更短于非词条件。
图1所示,在W8的RTs中,搭配和顺序之间的交互作用边缘显著。
使用emmeans包(Lenth等人,2018年)进行的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对于nANC句子,参与者在单词条件下的RTs显著短于非词条件下的RTs(β=29,SE=7,t=4.185,p<0.0001);但对于ANC句子,单词条件和非词条件下的RTs没有显著差异(β=12,SE=7,t=1.778,p=0.0755);在单词(β=23,SE=7,t=3.214,p=0.0013)和非词条件(β=39,SE=7,t=5.675,p<0.0001)下,ANC句子的RTs显著短于nANC句子。
对W9和W10的RTs以及对正确回答的阅读理解问题的RTs的搭配有显著的主效应。
ANC句子的参与者对W9和W10的RTs显著比nANC句子更短;
ANC句子的参与者对正确回答的阅读理解问题的RTs明显短于nANC句子。
4.2 实验2结果
表3是以与实验1相同的方式筛选和分析的结果。4.3 讨论
与假设一致,在实验1中参与者对W5(或实验2中对W7)的RTs中没有观察到拼写加工困难。然而,T-nonword的解码难度似乎在加工紧接其后的单词时显露出来,这与句子阅读中的溢出效应相一致。在参与者对W7的RTs中,两个实验都没有观察到理解nANCs的困难。然而,RTs受到紧接其后的单词搭配(W8,W9,W10)的显著影响。可以从两方面解释:本研究的参与者在遇到T-nonword时,能够检索双字词的语义表征。他们对构形中T-nonword的感知可能引发了一种认知警惕性,这种耗时的解决肯定会持续消耗他们许多注意力资源,并导致观察到的溢出效应。
5
结论 Conclusion
作为一个多阶段的认知过程,句子阅读可能包含拼写加工和语言理解之间的相互作用。除了语义加工的主要环节之外,读者可能需要消耗额外的资源来暂停由于对意外信息的拼写或语音加工而产生的认知警惕性。
作者简介
李德高
本文来源: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课程推荐
2023-08-27
2023-08-26
2023-08-24
2023-08-24
2023-08-24
2023-08-23
2023-08-22
2023-08-21
2023-08-21
2023-08-20
2023-08-20
2023-08-19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