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语言研究》2023年第4期
《语言研究》
2023年第4期
《语言研究》(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AMI扩展)2023年第4期共刊发17篇文章。文章涉及方言助词、方音类型及演变、因果句、词汇化、开合一致原则、词源考、语源考等。欢迎转发扩散!(2023年已更完)
往期推荐:
目 录
目录
01 杭州方言的完成体助词和事态助词“得” / 汪化云 姜淑珍
11 湖南祁阳方言助词“去” / 伍莹
19 山西晋城盆地方言尖团音的读音类型及演变特征 / 原慧艳28 屯堡文书所见清代屯堡话的几个语音特点 / 史光辉35 “才”字因果句 / 伍依兰45 “舍得”的词汇化及其否定式 / 王淘51 三史中“目”的动词用法与语义解释 / 梁琪 邹哲承57 连词“虽然”与“别看” / 周莉64 论《诗经》中的“语音技巧”及其应用 / 郑妞74 《史记正义》反切中“开合一致原则”的成立范围 / 廖秋华81 “信罨”“烧提 要
杭州方言的完成体助词和事态助词“得”
汪化云 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姜淑珍 浙大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摘 要:杭州方言的“VO得”结构中,“得”是动相补语。结构中的受事前置导致“V得”直接组合,其后出现宾语,“得”就虚化为完成体助词“得1”。结构中的“得”虚化,与事态助词“唻”并列复合为“得唻”,其功能义借助“唻”得到识别;冗赘的“唻”脱落,“得”就演变为事态助词“得2”。“得”的语法化路径与共同语的“了”相似,意义、功能与赣语和黄孝方言的“得”相关。该方言“了1/2”和“得1/2”并存的现象不见于周边吴语,与南宋移民的“了1/2”对“得”的类化有关。新派助词出现分工,“了1、得2/得1+2”比较常用。关键词: 动相补语“得”;得1;得2;了1;了2;虚化;分工;湖南祁阳方言助词“去”
伍 莹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摘 要:湖南祁阳方言助词“去”可以作将实现体助词和语气助词。将实现体助词“去”表对将要发生事件的主观推测,通常用于表结果的动补结构后,并且动补结构表达的意义必须是贬义,是说话人不企望发生的事件。语气助词“去”表示推测、强调、反问和虚拟等语气。祁阳方言助词“去”的语法化过程为:动作动词>趋向补语>动相补语>将实现体助词>语气助词。祁阳方言将实现体助词“去”语义限制严格,正处于衰弱阶段,而语气助词“去”的用法却十分活跃。关键词: 祁阳方言;助词;“去”;语法化;
山西晋城盆地方言尖团音的读音类型及演变特征
原慧艳 晋中学院中文系摘 要:山西晋城盆地位于晋豫两省交界地带,该区域方言尖团音分布韵摄不一,读音类型多样,呈现出交界地带方言的复杂性。根据尖团音分布的韵摄,可以分为所有韵摄分尖团和个别韵摄分尖团,其中所有韵摄分尖团又分为整齐对应型、交叉对应型和杂乱对应型;根据尖团音的读音形式,可以分为14种类型。总体上看,晋城盆地方言的尖团音具有四个演变特征:(1)精组和见晓组非同步演变;(2)见晓组擦音和塞音非同步演变;(3)不同韵摄尖团音的分合非同步演变;(4)声母的腭化与韵母[i]音失落的对抗。关键词:晋城盆地;晋语;尖团音;读音类型;演变特征;
屯堡文书所见清代屯堡话的几个语音特点
史光辉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摘 要:清代屯堡文书中有大量别字材料,揭示了清中叶以来屯堡方言的一些语音特点:中古知系字和部分见组字与精组字合流,读[ts-]组音;泥来母字合流,读[l-]母音;曾梗深臻四摄韵母合流,读[-n]尾音;合口三等韵字与开口一、二、三、四等韵字混读,部分韵母[y]读[i]音,介音y向i合流;入声字主要归入去声和平声,读阴平调的主要是古清入字。这些语音现象和特点有的与今音保持一致,有些存在差异,反映了近三百年来屯堡方言的历史面貌及发展变化。关键词: 屯堡文书;别字;屯堡话;方言比较;
“才”字因果句
伍依兰 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摘 要:“才”字因果句,是由关联副词“才”构成的因果句。从关联标记的使用看,有时只使用“才”,有时除了“才”还有连词果标、因标及其配合。“才”字因果句的因标“因为”前可以添加断言成分、范围成分、评价成分、语势成分、时间频率成分、功能语气成分和关联成分。“才”字因果句的原因和结果并非一定是现实性的,也可以是非现实性的。“才”字因果句的原因和结果有积极性和消极性之分。“才”字因果句表示必要性原因,在特定句式的制约下或者在特定语境的约定下,可以表示唯一性原因。由于原因的必要性,“才”字因果句可以转化为“才”字必要性条件句。关键词:才;因果句;必要性;唯一性;
“舍得”的词汇化及其否定式
王 淘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现代汉语中的动词“舍得”从近代汉语中的能性述补结构“舍+得+O”凝固而来,“舍+得+VP”是诱发“舍得”词汇化的超常组合。“舍+得+VP”由连谓句“舍+得+NP+VP”省略“NP”产生,在重新分析、回溯推理和主观化这些机制的作用下,“舍得”于元代时成词,其意义不再等同于“舍”+“得”的词组义。现代汉语中“舍得”主要的两种否定式“不舍得”和“舍不得”使用频率差异很大,“舍不得”的用例远多于“不舍得”,这是由两者的来源、性质和语法功能的差异造成的。关键词:舍得;能性述补结构;词汇化;舍不得;不舍得;
三史中“目”的动词用法与语义解释
梁 琪 邹哲承武昌理工学院文法学院摘 要: “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至少1960年以来的古汉语教材常常认为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另外,类似的句子有的源于《史记》,有的源于《后汉书》,加上《汉书》(前人合称三史)。所以为了还其真面目,收集整理三史中“目”的动词用法,结论是:从句法分布的角度看,“目”出现于多种动词谓语槽中;找到29个例证,可认定为动词,而不承认教学领域普遍流行的“名词活用作动词”说;从语义的角度分析,“目”不是简单的解释为“看”,或是依据某种语境的随文释义,而是给出不脱离语境又超越各种语境的意义:用异于常态的眼光看。关键词:名词;动词;词类活用;语义解释;
连词“虽然”与“别看”
周 莉 吉林大学文学院摘 要: 文章从言者表达视角总结出“虽然”和“别看”各自适用的“让步—转折”语义类型。对于二者都适用的语义类型,我们在互动会话中结合受众预期和语体来讨论“虽然”与“别看”的使用条件:在涉及受众现实或潜在预期的互动性语体中多用“别看”;在不涉及受众预期、言者直接表达观点的论述语体中多用“虽然”。关键词:言者视角;互动会话;受众预期;语体差异;
论《诗经》中的“语音技巧”及其应用
郑 妞 上海大学文学院摘 要:“语音技巧”,指的是诗句中除句末韵脚字以外,以声母或韵部的交互或重叠为特征的一种语音现象。此文通过列举例证肯定了《诗经》中“语音技巧”的存在,总结了这种“语音技巧”出现的规律,认为“语音技巧”在上古声母研究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对比分析安大简《诗经》和《毛诗》的部分异文,发现《毛诗》在“语音技巧”上表现更为突出。关键词:诗经;双声叠韵;语音技巧;上古声母;
《史记正义》反切中“开合一致原则”的成立范围
廖秋华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摘 要:《史记正义》反切中“开合一致原则”有其成立范围。“开合一致原则”指的是反切上字和被切字开合一致。遇摄上字既常作开口反切的切上字又常作合口反切的切上字的这一特殊性影响到原则的适用性,假设在张守节的时代模、鱼韵字拟音为开口,则“开合一致原则”对所有开口反切均成立,对绝大多数合口反切则不成立。反切创制初形成的反切用字的“呼读”传统,是造成《史记正义》中“开合一致原则”的例外反切的重要原因。关键词:《史记正义》;反切结构;开合一致原则;“呼读”传统;
“信罨”“烧
关键词:信罨;烧
“莽撞”的一词多形、一形多词及语源考辨
张莹莹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语言学院
摘 要:产生于近代汉语的{莽撞}一词有诸多书写形式。{莽撞}有“莽撞”“莽壮”“忙壮”“莽戆”“戆”“赣”等书写形式,有“愚蠢”“鲁莽”“荒唐”等词义。词典{莽撞}词条下收录的表“强壮”义的“莽撞”,其实记录的是{莽壮}一词。也就是说,{莽撞}{莽壮}两词都可以用“莽撞”“莽壮”两种形式来记录。考察语源可知,{莽壮}是由表“大”“强壮”义的“莽”和“壮”组成的同义复词,而{莽撞}则是由表“愚蠢”义的“莽”(或“”)与“戆”组成的同义复词,后来引申出“鲁莽”义,又引申出“荒唐”义。
关键词:莽撞;书写形式;词义;语源;
《方言》“鼻,始也”小考
王挺斌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摘 要:“鼻”为何可以训为“始”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文章指出,“鼻”的开始义是由鼻子义引申而来的。这最初是指动物而言,因为动物在水平空间中鼻子最靠前。英语中的“nose”和日语中的“な”在词义发展的过程中,也曾由鼻子义引申为最先、开始之义。关键词:《方言》;鼻;引申;
甲骨文“四方神名与风名”释读补苴
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摘 要:甲骨文四方神名和风名释读分歧众多,着眼中国古代命名理据(命名取象、命名取意)和造字构形构意理据(因象构形、因意构形)以及用字假借、词汇历时替换,爬梳古书古注,参酌80余年来的研究成果,补苴辨析《甲骨文合集》第14294号骨版的文字对应释读为:东方曰析,风曰关键词:甲骨文;四方神名风名;命名理据;造字理据;补苴;
“猠”字源流考——《老乞大》《朴通事》词汇研究之三
朱 炜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古代朝鲜最流行的汉语教科书《老乞大》和《朴通事》的各种本子中都有一个“猠”字,关于“猠”的读音和语义意见不一,有待考订。元代文献中的“甸”,意思是鞣皮成革并染色,“猠”是晚出的替代“甸”的形声字。“猠”的现代汉语读音是去声diàn。关键词:《老乞大》;《朴通事》;“猠”;读音;语义;源流;
《四声篇海》之重收字
张 义 童 琪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摘 要:《四声篇海》是近代大型字书的重要收字来源。该书收字来源广泛,体例复杂,且源书性质各不相同,因而存在大量重收现象。这些重收字不少被后世字书继承。大型字书的收字是一个历代积淀与传承的过程,考察《四声篇海》重收字头类型及其成因,对于大型字书的编纂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四声篇海》;重收字;字书编纂;
郑珍文字学研究的据形考证
邓 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摘 要:晚清文字学家郑珍在文字学研究实践中,使用据形考证法,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逸字、新附字进行形体分析,通过偏旁分析和“形符通用通作”规律,推求本字、本义,增补逸字,考辩逸字真伪,辨别新附字的年代、属性,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关键词:郑珍;说文解字;偏旁分析;通用通作;
期刊简介
《语言研究》(季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主办的国内最重要的语言学学术刊物之一。本刊以中国境内各语言为研究对象,兼采传统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之长,旨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论体系,以促进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刊载内容包括:语言学理论方法的探索及新学说的评价;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及方言的描写;亲属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在语言研究中使用自然科学手段的理论和实践;语言的对比研究;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当前国内外重要语言学著作述评等。近三十年来,本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几乎涉及语言学的所有领域,受到国内外语言学界的一致重视和好评,许多论文一再被引用。论文作者包括内地绝大部分著名语言学家和台湾、香港以及美国、欧洲各国、日本等国的汉学家。本刊是从事语言研究的单位和个人必备的研究资料,也适合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汉语、少数民族语、外语等有关专业师生及研究人员阅读。
《语言研究》编辑部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推 荐
2023-12-17
2023-12-17
2023-12-16
2023-12-11
2023-12-10
2023-12-08
2023-12-07
2023-12-03
2023-12-01
欢迎加入
今日小编:秋 实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