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海危机VS长赐号搁浅,谁的影响更大? | 港口圈

何晓路 港口圈 2024-03-04
近年来港航业黑天鹅事件不断,但没有哪件像长赐号堵塞苏伊士运河那样刻骨铭心。每年约有12%的全球贸易、10%的海运石油以及30%的集装箱运输经过苏伊士运河,一遇意外事件便会影响全球。正在进行的红海危机,同样重创苏伊士运河,而且已历时数月。红海危机和长赐号搁浅,谁影响更大?

一、 运力与运价

无论是苏伊士运河堵塞一周导致运河两端370艘货船滞留,还是胡塞武装逼得商船绕行好望角,首当其冲的都是集运业的运力。

两次黑天鹅事件都有buff,长赐号堵塞运河发生于2021年3月,疫情席卷全球,需求激增,各港拥堵,船期混乱。红海危机则牵扯到复杂的地缘政治,解决之日遥遥无期,另一重要通道巴拿马运河因干旱限制通行。两次事件都造成全球集装箱班轮有效运力锐减,不过长赐号更胜一筹。

周班轮运力变化表,表示每周班轮运力相对于每52周平均运力的偏离程度,其中红点表示中国农历新年或黄金周
如上图,海事情报机构Sea-Intelligence发布的运力变化幅度表显示,红海危机导致周班轮运力缩减的幅度逼近60%,超过疫情初期,但比起长赐号还是小巫见大巫,后者造成了超80%的运力缩减。

集运市场供需变化,红点表示集装箱运量增幅,蓝块表示净运力增幅,惠誉制图

后续影响也是长赐号更深远。原因是如今港口不堵、大量新船下水、需求恢复缓慢,一舱、一箱难求的困境早就被供过于求的低迷市场取代,船公司恐怕还要“感谢”红海危机消化过剩运力。

德路里全球供应指数,超过100表示供小于求,低于100表示供应过剩

德路里指出,假使2024年全年集装箱船都绕行,意味着占全球运力30%的船舶,其贸易距离将增加约30%,市场有效运力将减少9%。即便如此,集运市场仍然供过于求,德路里全球供应指数仍处于82的低位。

数据源于德路里,财经M平方制图

知运力变化,也就清楚了运价波动。从德路里世界集装箱运价指数中可以看出,长赐号搁浅前,由于新年前集中出货期与春节减班结束,一度涨到5300美元以上每FEU(40尺箱)的综合运费指数回调至4800-4900美元每FEU,但运河堵塞后,运费坐上火箭,一路涨至10374.64每FEU的历史高点。

图源自德路里

而红海危机后,由于叠加农历春节影响,运价涨得快落得也快,最高点时综合指数为3964.18每FEU。受影响最大的亚欧航线,最新一期(截至2月1日)上海至鹿特丹运价下降6%,上海至热那亚运价降幅8%。随着春节期间中国工厂减产,运价将趋于平稳。

二、 货流与港口
红海危机导致船舶改道前后的通行路线,vesselbot制图

论及对货物流动的影响,长赐号的烈度更大,堵塞期间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船舶数量是个位数,2021年3月25日只有2艘船舶通过,过境货量仅7.28万吨。

但红海危机持续时间更长,影响范围更大,货船从去年12月中旬起大规模改道,如今几乎所有集装箱船都绕行好望角,散货船也在不断加入绕行大队。

苏伊士运河的每日船舶通行次数和通过货量,图源自portwatch

船舶绕行后,苏伊士运河的过境船舶与货量不断下滑,截至2月4日,苏伊士运河的一周平均过境船舶跌至36.86艘,去年同期为69.57艘,降幅47%,而船舶改道前每日过境船舶多在70-80艘左右浮动。货量上,截至2月4日,苏伊士运河的一周平均过境货量为207.67万吨,去年同期为491.06万吨,降幅58%,船舶改道前每日通过货量约500万吨左右,2023年春节前期也在460万-500万吨上下。与此同时,好望角的每日过境船舶从40-50艘左右飙到70艘以上,过境货量同比涨幅达到74%。

货物流向的变化给了沿线港口一记重拳,红海危机后,据德路里监测,对比2024年至今与2023年第四季度,红海第一大港吉达港的靠港船舶数量降幅高达48%,共患难的还有地中海的一些枢纽港与转运港,包括塞得港(-63%)、东塞得港(-32%)、达米埃塔港(-17%)、比雷埃夫港(-29%)、焦亚陶罗港(-22%)、马耳他港(-32%)。

货物改道还困扰北欧及非洲港口(详见“红海有难,港口遭殃”)。但如今主要港口不堵,集疏运畅通,红海危机对港口的影响有限,赫伯罗特最新码头运营报告称,其所有北欧枢纽都运营良好。反观运河堵塞时,欧美大港已经因为疫情拥堵不堪,空箱堆港,船舶积压,如鹿特丹港港外等泊船只就有约百艘。

三、 供应链与产业链

一切问题终将传导至供应链与产业链。长赐号搁浅后,保险巨头安联估算运河堵塞对全球贸易造成每周约60亿至100亿美元损失,年增长率减少0.2-0.4个百分点。联合国贸发会议则表示,红海危机给本就脆弱的全球贸易和供应链带来破坏性的影响。但由于红海危机还是进行式,破坏性很难比较。


左图为班轮准班率,右图为船舶延误天数,图源自Sea-Intelligence

我们可以从班轮准班率和延误天数入手进行推测,延误时间越长,意味着各类原料与货物的交货受阻,生产与消费被拖累。红海危机后,全球班轮准班率陡降,2023年12月环比下降5%至56.8%,是2021年2月以来最大降幅。不过长赐号搁浅时,2021年3月、4月的准班率分别是40.3%与39.1%,此后也一直在低位徘徊。平均延误天数方面,红海危机导致船舶绕行非洲,2023年12月船舶延误天数环比增加0.3天至5.35天,但还是比不上运河堵塞后的一路上涨的延误时长。

反映到欧洲主要经济体的供应商交货时间上,2023年1月,英国供应商表现一年内首次恶化,一些公司预计从亚太地区预定的货物到零售商手上可能要延迟至少12-18天。德国交货时间同样暴增,但由于进口需求疲软,交货慢的负面影响被中和。

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美国纽约联储编制

放眼世界,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GSCPI)整合了运输成本与制造业指标,数值越大表示供应链越紧张。该指标2023年11月升至0.13,12月又降至-0.15,低于长赐号搁浅后的紧张数值(2021年3月、4月分别为2.2与2.72),表明红海危机给全球供应链造成的压力不大。

港口圈(ID:gangkouquan)认为,红海危机对集运的影响没有想象中大,据波交所分析,大宗散货方面石油供应没有受到根本性影响,谷物运输影响局限在局部地区。其他产业方面,随着供应链持续恶化,汽车制造业首先受到冲击,欧洲一些汽车工厂部分生产线已停摆。

疫情期间,长赐号堵塞苏伊士运河,供应链挨了最狠的毒打。如今红海危机虽然持久,但随着船舶改道成为例行公事,集运网络调整逐步完成,可能要拖上很久才能看到长久影响。

END


往期热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红海危机VS长赐号搁浅,谁的影响更大? | 港口圈

何晓路 港口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