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生80之我在港口当技工 | 港口圈

肖佳钰 港口圈 2024-04-10

在港口一线打拼的,肯定没有不知道“八级工”的。江湖传闻,如果把六级工比喻成武侠小说里的大侠,那么八级工就是扫地僧一般的存在。小圈不才,最近沉迷80年代重生文,趁着上班摸鱼畅想一下,要是穿越到了80年代,怎么凭着上一世的记忆,在码头白手起家,当上八级工,走上人声巅峰。

振华Terminexus全球港口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叮……叮……叮……

眼睛一闭一睁,我穿越到了80年代。此时,兜里只有一封介绍信:农村户籍,初中学历。来不及思考太多,咕噜直叫的肚子提醒我,当务之急得尽快找到工作混口饭吃。一路打听来到码头。80年代的码头,不仅有员工宿舍,能洗澡,而且食堂伙食好,顿顿都有白面馒头。

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一身腱子肉和初中毕业证书,我成功说服了管事儿的,留在这儿成了一名装卸工。每天在码头扛着大包,虽说辛苦了些,但是计件拿钱,工资从不拖欠,踏实干了几年,很快就攒下了一笔可观的存款。

振华Terminexus全球港口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但怎么着咱也是穿越来的,一直扛大包咋实现人生理想啊?这不,随着港口发展转型,码头急需一批门机司机,上千万的设备摆在面前,别人都不敢开,生怕磕了碰了。嘿,机会这不就来了么?后世耳熟能详的全国劳模许振超、孔祥瑞,可都是从门机司机干起的。

于是,我积极报名参加门机操作培训,从学徒做起,一个礼拜就学会了开门机,然而没想到的是,会开容易开好难,师傅开门机,钩头起吊平稳,钢丝绳走的是“一条线”,到了我这儿,那钩头怎么都不听使唤,摇摇晃晃,一钩货放下,洒在车外的比进车内的还多。

这可咋整?练呗。自己选的路,哭着也得走完。听说当年许振超为了锻炼“一钩准”“一钩清”的技术,在工作之余吊起满满一桶水练习走钩头,直到钩头行进过程中滴水不漏才罢休。方法论咱都有了,这小小门机还不是能让我轻松拿捏?

果然,too young too simple,别说滴水不漏了,能剩个大半桶都得谢天谢地。就这样反反复复练习了大半年,漏出来的水越来越少了,我也从学徒工逐渐变成了熟练工,又开了两年,考出了中级工职业资格证,成功从一级工晋升到了三级。

振华Terminexus全球港口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这个时候,也已经到了80年代中后期。随着天津港建成我国第一个集装箱码头,上海港、广州黄埔港、青岛港也相继建成集装箱码头并投产,我知道,集装箱港口将成为未来的大势,而我也迫切需要转型,于是,征服桥吊,成了我的新目标。

初上桥吊,在几十米的高空往下看着实不适应,别看我上辈子曾经在抓娃娃机里叱诧风云,要隔着几十米把吊具钮锁精准插到锁孔里,还得保证效率,可真是愁坏了我。

桥吊作业有一个高、低速减速区,减速早了装卸效率下降,减速太迟又容易造成箱损机损。为了尽快熟悉设备性能,同时防止在摸索过程中吊具夯击集装箱,我尝试着在吊具钮锁上绑4根筷子,在地上固定4个酒瓶模拟集装箱箱孔进行训练,摸索了近一年,期间不知砸坏多少支酒瓶,终于做到下箱无声无息,作业效率也从当初一小时只能吊七八个箱子,逐渐做到可以吊二十多个箱子,当然,理论知识咱也不能落下,接连考取职业技能证书,并且在市级比武竞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从三级工跳到了五级工,总算摸到了“技师”的门槛。

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从技师到高级技师再到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可不是简单表现好或是工作达到一定年限就能晋升的了,得创新。

在连续拿了多次班组效率第一后,我在90年代初成功当上了桥吊队长。要创新,操作技术是相对简单的切入点,这不咱上辈子看过那么多大师操作法,经过一段时间对各路大师操作法的“融会贯通”,我成功研究出了“圈圈抛物线操作法”。不过,随着码头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桥吊的不断升级,吊箱作业从原来的单箱发展到双箱作业,又出现双箱偏载新难题,我经过努力地探索和实践,利用工余不断与同事交流操作经验,刻苦攻关,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双箱偏载操作技巧,双箱船上作业注意事项等,挖掘双箱作业的最大潜力,大大提高了码头的作业效率。经过几年的沉淀,我又在当年省里举办的技术竞赛中拿下状元,成为了一名高级技师,此时距离八级工只剩两级。

振华Terminexus全球港口摄影大赛获奖作品©作者:汪正明

但是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事业陷入了瓶颈期。由于只有初中学历,对于机械原理这块只是在这些年的工作过程中积累了些皮毛,一遇到真正的技术难题,国内工程师搞不定还得请国外的技术专家出马。

要想突破这个瓶颈,学习是唯一的途径。这不,力学、机械原理、液压、电工、材料……只要和码头机械操作相关的学科书籍一摞又一摞地往家搬,拿着设备说明书一页一页地啃,不掰开揉碎吃进肚不罢休。

渐渐地,我的港机设备维修技术在公司里也出了名,哪里的设备有了疑难杂症,我通过观察和听音,基本能判断机械故障的原由,提出解决方案,大大缩短了维修时间,有效提高了码头的设备完好率,也为公司节省了不少维修成本。不仅如此,我还在公司“传帮带”的号召下,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我被公司多次评为劳模,终于在2000年成为一名特级技师。

离目标越近,我感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此时我不仅是公司的技术骨干,同时也承担着带领行业快速发展的重任。随着我带领的团队不断刷新各项生产纪录,我拿到了越来越多的荣誉,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劳模工作室,带领着团队成员研发新型港机设备,极大提高港口的生产效率。咱也终于不负众望,得到了省里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的认证,成了一名八级工。

站在人生巅峰,我开始思索下一个目标在哪。我知道,再过不久,我国第一个自动化码头投产,港口进入自动化时代,不再需要颤颤巍巍爬上几十米的高空去操作桥吊,在远控司机室能比现场看得更加清楚……那里,就是我的下一个征程。

END


往期热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