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1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科普:人类是否已经征服“一号病”鼠疫?

徐佶周 爱派的 2020-01-15

2019年11月12日,北京确认接诊鼠疫患者。

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的两名患者,被确诊为肺鼠疫病例后,前往北京寻医求药,目前已在北京市朝阳区相关医疗机构得到妥善救治。

北京朝阳医院相关负责人面对记者问询,回复表示“没有必要恐慌,一切尽在掌控中

记者追问“一切尽在掌控中”是否意味着“两名患者已经脱离生命危险”时,上述负责人表示:“患者目前已经不在朝阳医院,转去了别的医院。具体情况请等待官方正式通知”,随即挂断电话。

患者转去了哪家医院?或者,患者从内蒙古到北京,病人接触哪些医生和普通民众?朝阳医院接诊的医生现状如何?这种这种曾让欧洲人闻风丧胆、被列为中国甲类传染病之首、甚至被称作人类“一号病”的鼠疫,是通过什么途径进行传播的?人类是否已经找到了根治鼠疫的医学方法?种种疑问,引发了大量网民的担心和议论。



 

一、鼠疫有多恐怖?

鼠疫(plague),是由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这种由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是中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原来是有三种的:鼠疫、霍乱、天花。1979年10月25日,天花从甲类传染病中除名。从那以后,甲类传染病名单里就只剩下了鼠疫和霍乱。

至于鼠疫、霍乱和天花为何被列为甲类传染病,一言以蔽之:在核武器出现之前,这三种传染病就是地球上最强的收割人头利器,每一项“甲类传染病”的头衔,都是用上亿条人命换来的。

鼠疫由鼠疫杆菌(Yersiniapestis,因其发现者AlexandreYersin而得名)引起,具备传染能力强、传染途径多样、致死率高、致死速度快等多个特征,以及极易导致大面积流行,鼠疫于是成为人类目前为止所面对过的最强传染病,没有之一。

鼠疫主要在啮齿类动物中引起原发性感染,病原菌经鼠蚤传播给人,其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3种类型,其中肺鼠疫病死率最高。

鼠疫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死者以千万计,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流行,病死率极高。

根据知乎网友“咖啡鸡”整理的资料,人类历史上曾有3次鼠疫大流行,全世界约有2亿人死于鼠疫:

第一次,起源于公元542年爆发于查士丁尼大帝统治下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

在瘟疫传播的高峰期,每天有5000人到10000人染病死亡,总死亡人数在20万人以上,几乎摧毁了君士坦丁堡,并从那里传播到西欧,此后又在地中海地区飘掠肆虐两个世纪之久。

人们把这次起源于公元542年的鼠疫称为“查士丁尼鼠疫”(PlagueofJustinian),它的流行使欧洲南部五分之一的人口丧命,它以后五、六十年间里又有几起流行,估计总死亡人数达1亿人。

第二次,起源于中世纪,延绵数百年。也正是这一次的恐怖,奠定了鼠疫“黑死病”的恐怖名头。

1348~1351年在欧洲迅速蔓延,患者3~5天内即死,3年内丧生人数达6200万,欧洲人口减少近1/4,其中威尼斯减70%,英国减58%,法国减3/4。

从1350~1400年间,欧洲人的寿命,从30岁缩短到仅仅20岁。

直到16世纪末,欧洲每10年就发生一次鼠疫流行高峰。整个16、17世纪,鼠疫仍是威胁欧洲人生命的头号元凶,至少有2500万人死亡。

1664年到1665年,伦敦再次发生鼠疫大流行,鼠疫就是在这次流行中被命名为“黑死病”(Blackdeath)。

第三次,鼠疫来到中国。

这一次大流行起源于1855年的云南,并在随后的数十年里逐渐扩散到整个中国南方,最终在19世纪末经由香港的商船运输扩散到全球。

由于医学上的进步(前面提到的AlexandreYersin就是在这次大流行期间,于1894年在香港发现了鼠疫杆菌,并确定了鼠疫杆菌和鼠疫的联系的),20世纪30年代达到最高峰,波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澳洲的60多个国家。

20年内死亡102万多人。此次疫情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区,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

但这次鼠疫大流行的持续时间和致死人数均远不如前两次大流行,只持续了约一百年时间,到1959年便被完全控制住,但仍仅在中国和印度就造成了一千多万人死亡。

人间鼠疫在某些地区存在地区性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每年收到约2000例患鼠疫病的报告,目前鼠疫的发病有上升的趋势。在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存在较大范围的鼠疫自然疫源地,人间鼠疫在疫区还很猖獗,给人类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二、鼠疫的传播途径

A鼠蚤叮咬。经鼠蚤传播,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是腺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知乎网友kmlover认为:鼠疫起源于鼠类,或者说啮齿类动物,并经由寄生于带菌鼠只身上的跳蚤而传播到人类身上。由于鼠类处于食物链底端,其数量受到蛇、猫、鹰等诸多天敌的控制,因而在大多数年份里难有鼠疫爆发的机会。

但当某一年的气候特别温暖潮湿时,便有可能依下述连锁反应而引发鼠疫:气温特别温暖潮湿,植被大量生长,野鼠获得足够食物而迅速繁殖,超出该地区的容纳极限——带菌且超量繁殖的野鼠向外扩散,进入人类居住区——病菌经由跳蚤散播到人和家鼠身上——家鼠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传播导致鼠疫爆发在这个连锁反应中。

“病菌经由跳蚤散播到人和家鼠身上”是最关键的一步,是鼠疫杆菌却能改变这一切:

(1)当鼠疫杆菌随鼠血进入跳蚤消化道内后,会在跳蚤的消化道内大量繁殖以至于形成栓塞,堵住跳蚤的消化道。

(2)消化道被堵塞的跳蚤“怎么吃都不会饱”,因饥饿而变得极度疯狂,原先只寄宿在老鼠身上的跳蚤开始不顾一切地四处寻找可以吸食的血源,当然也包括人类的。

(3)由于跳蚤的消化道已经被鼠疫杆菌堵塞,所以当它吸食人的血液时,最终会因为“咽不下去”使消化道内压力过大,导致已经吸入的液体带着消化道内的鼠疫杆菌又返流出来,于是就这样把鼠疫传给了人类。

当鼠疫杆菌感染了人类后,会引发三类症状,分别称作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性鼠疫。

(1)腺鼠疫,被带菌跳蚤叮咬,或皮肤接触带菌动物和伤口接触病人带菌分泌物后发作,以淋巴腺肿大疼痛和发烧为主要症状,是三类鼠疫中症状最轻死亡率最低的一种,未经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约为50~60%。

(2)肺鼠疫,感染后鼠疫杆菌蔓延至肺(继发性肺鼠疫),或吸入鼠疫病人咳出的飞沫、痰液微滴(原发性肺鼠疫)后发作,以胸痛、咳嗽,痰中带血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死亡率极高,可达95%以上。

以上两种鼠疫从发病到死亡一般经历3~6天时间。

(3)败血型鼠疫,也称暴发型鼠疫,常在病人染病一段时间,免疫力大幅降低而病菌大量繁殖,侵入血流播散到全身后发作,以全身广泛出血(皮下粘膜出血、鼻出血、便血、血尿一起来)为主要症状。

病人常在发病一天内死亡,死亡率极高,接近100%。

由于败血型鼠疫患者死亡极快,死后尸体皮下广泛出血全身呈现黑紫色,给幸存者留下深刻印象,因而使鼠疫有”黑死病“之称。

 

B呼吸道感染。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通过呼吸、谈话、咳嗽等,借飞沫形成“人→人”的方式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

C皮肤感染。经皮肤传播,剥食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患者的脓血或痰,经皮肤伤口而感染。

D消化道感染。人吃了未彻底煮熟的染菌肉而感染。

腺型2~8天;肺型数小时至2~3天;曾经预防接种者可延至9~12天。

这些多样化而且隐蔽的传播方式极难防范,不受无人区的阻隔,一次大流行往往可以持续上百年时间。

 

三、人类是否已经彻底征服“鼠疫”?

目前,有几类鼠疫亚单位疫苗正处于研究阶段,如rF1+rV(rYP002),F1+rV,rF1V或rV10等。其中由F1抗原和V抗原联合构成的鼠疫亚单位疫苗已成为国内外新型鼠疫疫苗研究的热点。

F1抗原可用某种鼠疫菌株培养、提取、纯化获得,也可使用重组的F1抗原,但V抗原一般应用重组产物,多以氢氧化铝为佐剂。F1+rV亚单位疫苗在小鼠和豚鼠中可预防腺鼠疫和肺鼠疫,其保护作用优于现用的灭活疫苗或皮上划痕用鼠疫活疫苗,目前已成为一种新型人用候选疫苗。

有研究人员使用天然F1+重组V抗原(rV270)亚单位疫苗免疫小鼠、豚鼠和兔,与减毒活疫苗EV76疫苗进行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力的比较,结果显示疫苗对受鼠疫菌攻击的豚鼠的保护率分别为86%,79%和93%,对兔的保护率分别为100%,83%和100%。

英国国防科技实验室研发了rF1+rV疫苗,对食蟹猴间隔3周进行了2次免疫。在首次免疫后第8周时对食蟹猴通过吸入途径感染临床分离的强致病性鼠疫菌(CO92株),结果显示该疫苗可充分保护食蟹猴,使其不发生肺鼠疫,验证了疫苗的有效性。

美国军事医学传染病研究所的一种工程F1-LcrV融合蛋白(rF1V)铝佐剂鼠疫疫苗也已完成部分临床研究。F1-LcrV融合蛋白由477个氨基酸组成,去除了N末端的甲硫氨酸,单次皮下注射,能对受野生型和无荚膜鼠疫菌攻击的小鼠起保护作用,模拟临床上预防肺鼠疫和腺鼠疫,与以前的疫苗相比保护作用更强。

国内对鼠疫组分疫苗的免疫效果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但目前鼠疫亚单位疫苗均处于临床前或临床研究阶段,尚无产品上市。

鼠疫亚单位疫苗能够克服传统疫苗的许多缺陷,不含感染性组分,无致病性,而且对腺鼠疫和肺鼠疫均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是很有希望应用于临床的新型鼠疫疫苗。

但对于F1-阴性鼠疫菌株和表达多种LcrV变异体的病原性鼠疫菌,完全基于F1和V抗原的疫苗可能不能产生保护作用,另外F1+V亚单位疫苗对肺鼠疫的有效保护期尚不确定。

因此,目前包括DNA疫苗、特定基因突变的减毒活疫苗等其他新型疫苗也正在研发中。

 

四、如何预报和治疗鼠疫?

治疗手段在拨火罐和吃板兰根没有明显疗效的前提下,抗生素是治疗鼠疫的有效药物。据专家说,如及早治疗则多可治愈。

在鼠疫疫情暴发地区,有症状病人应到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病人病情越早被发现,就越有可能得到及时治疗。

预防措施为了防止鼠疫传播,需避免与咳嗽者密切接触(相距2米以内),并减少在人群密集场所的逗留时间。在鼠疫流行地区不要接触死亡动物,并使用驱虫剂。

生活在疫源地及毗邻地区的群众,进入鼠疫疫源地旅游和务工的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不私自捕猎染疫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出疫区”。

对进入鼠疫疫源地的人群要防虫防蚤,防止节肢动物叮咬;远离旱獭洞穴,不要在鼠或旱獭的洞口周围坐卧停留。

在居住地周围和衣物上可以喷洒蚊虫驱避剂。

外出野营、打猎、伐木个人作业要注意束紧裤管,减少暴露,必要时使用驱避剂。

对发生动物鼠疫的地区要强调管理好牧羊犬只,最好是栓养自家的狗猫等宠物,使这些猫犬减少觅食到染疫动物的可能性。

在对疫源地进行灭鼠灭獭期间,当地居民不要进入疫区处理地段,对疫区处理的地段减少放牧或禁牧。家长或学校教育小孩不要接触和玩病死小动物。

一旦遇到病死鼠(旱獭等病死动物)、疑似鼠疫患者(发热及淋巴结肿大,发热及胸痛、咳嗽)、不明原因高热和急死患者要尽快报告。

阿门!










当前中国的贫富格局

最新香港各社会阶层分析

深圳,不着急

新闻联播提示:香港之乱,祸起房价!

香港,这么快就臭了!

隔壁的越南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福利一览

“有个雄安的男人追过我!”

李心草案背后的野蛮角力

涠洲岛失联女孩身后可能暗藏惊天秘密

新晃一中操场埋尸案十八问

山西“飞刀走穴”事件:比潜规则更可怕的是不讲规则

李昌平致信袁隆平︰请放弃研究高产杂交稻吧!

耶鲁大学实验: 让一部分猴子先富起来, 结果……

雷颐:把盲目排外称为爱国,是近代中国的悲剧

人物简史|孙小果:阳光灿烂的日子

马云湖畔大学,一个极其危险的政治信号

黄土高原上,被毒品蹂躏的人们

中国最传奇死刑犯,行刑前一小时逆天改命,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

“让女运动员听话,最有效的就是发生性关系”




公众号爱派的:ipad_xjz










感谢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