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年、300余所高校、700多个村落......中大主办这项比赛在“找”什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山大学 Author 振兴乡村的


你可曾带着欣赏眼光走进乡村发现平凡景色中被你忽略的美好?

来到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桃坪镇增头村调研的学生,在增头寨观景台留影


你可曾留心过村民真实的生活

体验他们的酸甜苦辣?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侨乡村口集镇上,村民在售卖当地特产南口豆干


你可曾走入村中的老宅与主人交谈

从对话中反观自己的人生


参赛学生拍摄记录村民的生活


记录下以上照片的学生

大多也是第一次真正走进传统村落

第一次发现乡村的美好

启发他们走近乡村的

是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以及

中山大学旅游休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联合发起的

全国大学生“发现传统村落”调研大赛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岭村宗祠大门


为何要办这样的比赛?

为何是“发现传统村落”?

为何这个比赛能让参赛学生叫好?

我们采访了调研大赛的发起者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孙九霞教授

以及参赛学生

在他们的讲述中

深入了解了台前幕后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怎么说


希望学生用心领会乡村之美


2015年,孙九霞教授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成功获批立项。立项之前,孙九霞教授团队十几年来就一直持续关注西南少数民族村寨,跟踪研究多年。
越是深入了解,越是感触良多。“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村落值得去关注。”因为研究需要,孙九霞教授曾走过许多地方,与当地百姓的交谈让她深切体会到,乡土文明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贡觉县三岩片区景色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农业文明发展史,在这漫长历史进程中留下的传统村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我们需要回到乡村看看。”年轻一代人大多都在城市长大,或向往城市生活,“而有的学生每年都回老家,却连村里几口人都说不上来。”正因如此,孙九霞教授认为不仅要“走进乡村”,更要“发现”,去了解去体验才能有所发现。


如果学生看不到自己家乡的美好,自然难以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没有认同,何来自信?没有自信,何来弘扬?


学生需要回到乡村,而乡村振兴也需要青年视野与青年力量。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背景下,村里走出的年轻人不少选择在城市扎根,使得一些传统村落逐渐变为“空心村”,留下大片闲置的房屋和年老的村民,昔日繁荣的村庄如今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挑战。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岗头村海天书屋建筑内的木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高校既是人才高地,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中山大学一直坚持“四个面向”,鼓励和引导广大师生参与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工作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孙九霞教授深受鼓舞和启发,她希望通过发起调研大赛,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乡村,回到乡村去感受乡土文明,保留乡土记忆和乡土情怀,在学生的心中厚植对乡村的热爱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这就是这项比赛的内核

2016年,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中山大学旅游休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古村之友、广东省绿盟公益基金会、北京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志愿者协会(RCRA)等公益组织发起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发现传统村落”调研大赛,以“传统村落的开发和保护之道”为主题,一共收到170份作品,比赛调研村落共有111个。


历届“发现传统村落”调研大赛主题和作品成果
年份
大赛主
作品数量
调研村落数量
2016
第一届
发现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之道
170
111
2017
第二届
发现传统村落:乡村的“人、事、物”
189
120
2018
第三届
发现传统村落:保护与转型发展
209
132
2019
第四届
青鸿归乡:传统村落的当代价值与可持续发展
特设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为专项单元
211
184
2020
第五届
重拾故乡事,守望故乡情:家乡的“口述史” 
特设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为“少年中国说”专项单元
185
116
2021
第六届
百年乡村梦,今朝青年行:乡村振兴发展建议
特设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为“新兴故里”专项单元
192
168


“这个数字非常可观,即使受到疫情的影响,2020年也能收到185份作品,说明我们的学生确实很积极。”


学生与大赛共同成长


正如孙九霞教授期待的一样,调研大赛为离开土地太久的学生提供了一次与乡村相连的契机,让大家有机会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挖掘和见证乡村的变化。


参赛学生入户访谈村民


华东师范大学的朱怡帆同学走进村庄,去认识村里的父老乡亲,去田里帮村民劳作,在客栈帮忙招呼游客、端菜收碗,她逐渐与村庄建立了联系。


“在此之前我并不了解传统农耕生活具体要做什么,聆听村民讲述后,我才恍然发现人与土地之间有那么深厚且息息相关的联结!


“这份参赛经历是我学习阶段乃至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起点。”对于朱怡帆而言,这已不仅仅是一场普通比赛。她在华东师范大学就读时因兴趣参赛,却不想被这一切深深吸引,最终保研来到中大。


朱怡帆在实地调研中访谈村民

还有学生在调研中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家乡,“禾坪上偷的花生,池塘里抓的鲤鱼,围龙屋中捉迷藏,小山丘上种的茶”,这是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罗意林同学记忆中的故乡,也是她对故乡有限的认识。
因为不了解故乡,罗意林心生惭愧,总觉得与故乡有距离,“我不知道该如何介绍自己,我对别人说我是兴宁人,但老家的乡亲又说我是梅城人。”

当来到侨乡村调研,罗意林深入了解了梅州客家人的文化和传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我听着村民的乡音,真的觉得很亲切,那是我不曾感受到的熟悉和安宁。”


她还在侨乡村感受到了最淳朴的乡情——来自村民的温暖。“每每经过一户人家,老人总是提着凉水壶问我们是否口渴。我走访到敦睦庐的时候突然流鼻血,村民潘姨还把我迎进她的内屋,泡茶、开风扇、用凉水拍打我的额头……”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侨乡村的百座围屋之一宝树堂


村民朴实简单的关怀打动了很多参赛学生,有人本抱着获奖的想法参赛,最后却更想实实在在地为乡村做些什么,“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调研和思考,尽我所能地给村民提供一些回馈。”


这是学生的成长,也是调研大赛举办的价值


乡村振兴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


令人欣喜的是,调研大赛吸引了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同时受到了政府、媒体、公益组织的广泛关注。


地方政府、电视台、社会公益组织等机构大力支持调研大赛的举办,从第四届比赛开始,梅州市梅县区文旅广电局,江门市新会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共青团新兴县委员会、云浮市新兴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先后作为联合主办方,为参赛团队开展深入调研提供了协助


四川省汶川县威州镇萝卜寨村寨门‍

参赛学生的汗水和智慧凝结而成的成果倍受重视,大赛邀请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学者与地理学、社会学和旅游学等领域的业界专家进行多轮盲审,还会将作品整理归纳,提供给相关部门以作参考


由于受到全国大学生的热烈响应,调研大赛成功以每年一届的形式举办下来,如今已坚持六年,产生了丰硕的调研成果,已形成覆盖高校群体的广泛知名度和辐射全国社会各界的号召力。


2016至2021年,大赛共收到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全国300余所高校的1000多份作品,调研涉及700多个传统村落

参赛学生在野外走访调研


今年,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和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发现传统村落”调研大赛也将很快到来


今年大赛的主题是“新乡村·新产业·新活力”,以“传统村落+特色产业+新要素+新力量”为关键词,特设“寻梦里花乡,访乡间花事”花都专项单元,旨在号召新时代青年大学生通过对传统村落的深入调研,聚焦思考如何通过新技术、新人才、新思维赋能乡村振兴。


“当然,最重要的,是希望有更多学生能真正走进传统村落,不仅要读万卷书,还应行万里路,从实践中得出真知,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孙九霞教授说道,只要学生能有所收获,只要还有学生愿意参加,她一定会坚持协助学院将比赛办下去。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周田村



去传统村落看看吧

那儿有山清水秀的好风光

那儿有憨厚勤劳的热心村民

一起来体验乡村生活

一起来亲身参与乡村发展

一起来讲述乡村振兴故事

传统村落需要你

相信你也会在这段旅程中

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您可能错过的精彩




  优秀毕业论文 | 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推荐参评)“写作秘籍”分享
☆  逸仙文旅大讲堂丨信息对游客行为偏好的影响——文化、社会与环境的不同线索
  专业课程实习丨我院开展《度假区开发与管理》课程实习



转载来源:中山大学

初审:刘俏芬

审核:徐永怡

审定发布:黄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