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黄晓味是中山大学旅游学院2014级本科毕业生。2021年,她选择了扎根基层,作为中共汕尾市委办公室的一名选调生,深入田间地头,走到村民中间,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本文转载自“海丰党建”,记录了黄晓味校友的驻村故事,与各位师生共勉。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2021年10月,毕业于中山大学的黄晓味,作为中共汕尾市委办公室的选调生一头扎进了海丰县赤坑镇社美村,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基层实践与锻炼。选调到乡村,黄晓味一直把为乡村发展谋出路、为村民致富办实事作为自己驻村工作的“初心”。在她扎根基层、深入群众的过程中,“服务人民”的坚定信念逐渐化为一种由内而发的自觉行动,激励着她在基层“沃土”中不断汲取成长的力量。从“初来乍到”到“驻村小能手”,这两年里黄晓味在村里参与了疫情防控、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等一系列工作,经历了烈日酷暑下守山林、暴风骤雨中护群众、闲暇假日里搞活动,白天田间地头搞建设、晚上进村入户做宣传,说话“土”了、皮肤“黑”了、感情“真”了,真正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千头万绪、艰辛不易,更切身地懂得了什么叫“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她秉持一颗赤诚之心,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踏踏实实地为村民们办了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好事、实事,成为一名“融”入基层大家庭、“驻”进群众心坎里的好“村姑”。
坚持以身作则,做乡村干部的“授渔者”。“初出茅庐”的选调生到基层开展工作,离不开村“两委”干部的协助和支持。黄晓味刚到村里就意识到,驻村“第一关”要过的是“村干部关”,而后才是“群众关”。然而,黄晓味并没有为了融入这个新集体而选择“一味讨好”的方式。在与村干部的相处中,她决不“惯着”他们,相比于“授之以鱼”,她坚持以“授之以渔”的方式,每天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教村干部们如何在“钉钉”上完成各种打卡任务、如何使用粤助机、如何在电脑制作表格。有时村书记做事拖沓,她会想法设法畅通村里的工作机制,保证镇里下达的任务及早完成。当有困难群众来办事受到怠慢,她以身作则把村民服务好。尽管村干部们一开始比较抵触,但慢慢地感受到了她的用心良苦,也开始改变了工作态度。正是她的这些“不妥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村干部,逐渐获得了他们的认可和信任,让她实现了从“跟着村干部干”到“带着大家干”的工作转变。
坚持数据赋能,做乡村治理的“推动者”。读懂群众、读懂民情是做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第一步,过好了“村干部关”的党员干部黄晓味在推动乡村治理工作的过程中顺利了很多。刚到村里黄晓味就意识到,村里所缺的不仅是一张地理地图,更需要一张“村情地图”。村里经常要填报人口、耕地、自建房等方面的基础数据,村干部们忙不过来,每次核查上报完数据资料没有及时存档到电脑的工作习惯,导致村情只能凭印象停留在几个村干部的脑海里,“看不见、摸不着”,不利于开展乡村治理工作。为做实做细做精社美村基础工作,进一步打造信息化支撑、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的基层治理模式,她发动村里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按照网格包片分工,对全村居住人口和外出人口信息包括户主、姓名、联系方式、居住地点等进行排查收集,整理出了全村749户4184人的人口信息一览表,并撰写下了两万多字的村情综合调研报告和“一村一研判”报告。除此之外,她通过镇政府各部门提供的数据全面梳理了村里各类重点人群和经营性场所的信息,逐步把基层党建、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创文创卫、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台账分门别类建立起来并动态更新。自从有了这个“电子版”的村情信息动态数据库,社美村“两委”干部开展起工作也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对网格管辖区域内的在村党员、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户、退役军人等家庭情况不仅“心中有数”更是“有据可依”,帮扶救助工作也更加精准高效,给社美村的网格化治理增添了不少“动能”。
坚持为民初心,做困难群众的“守护者”。下到村里,是直面群众、服务群众的难得机会,黄晓味一心想给村民们多办点实事。村里返贫监测户黄某某因心理问题大专毕业后失业在家,家里只有一位智力二级残疾的母亲和常年外出打工的妹妹,黄晓味多次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后,下定决心要帮助她走出心理阴影、回归社会。她先是开车陪同她到城区海底捞火锅店应聘服务员工作,却没有通过面试。黄晓味想方设法打听到了兜底安置类公益性岗的政策并且帮助她成功申请到了在村里服务的公益性岗位。工作期间,黄晓味不仅耐心教授她各种办公软件的使用,还帮助她适应正常的社交生活。村干部和来办事的村民们都觉得她脸上的笑容多了,话也多了,不再是以前那个自卑女孩。一年的公益性岗位服务到期后,她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在镇上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开启了新的生活。去年村里低保户马某某的三女儿考上了百年本科院校嘉应学院,本来是一件喜事却苦于家境贫寒负担不起学费和生活费。“扶贫必扶智,治穷先治愚。”黄晓味深知教育对人生的重要影响,她跑到镇民政、团委等部门咨询助学政策和项目,但由于临近开学,许多助学项目都超过了申请时间。黄晓味和驻村工作队没有轻言放弃,主动联系爱心机构和社会人士,最终成功帮马同学申请到了海陆新风慈善会每年5000元的爱心资助。在黄晓味和村干部的合力推动下,今年社美村开启了新一轮的爱心助学行动,为村3名困难学生申请到了多项助学项目资金,缓解了困难家庭上学的燃眉之急。村里精神障碍患者王某和年过九十的母亲相依为命,住在破旧的小房子靠亲戚接济勉强度日。为帮助王某申请到最低生活保障,黄晓味不仅亲自帮他准备申请材料跑流程,还陪同他和监护人跑了几个县城的医院开具诊断证明,几经周折终于办理了残疾人认证和低保,让他们母子的生活得到了最基本的保障……驻村两年,党员干部黄晓味始终坚持为民初心,以实际行动默默做困难群众的“守护者”。
坚持以文化人,做乡风文明的“践行者”。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驻村期间,黄晓味坚持以文化人,依托社美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涵养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方面花了不少心思。她带领村妇女干部精心打造了“巾帼心向党,奋进新征程”——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分享会、“关爱女性、关爱健康”妇女健康知识座谈会、“最美康乃馨 献礼母亲节”、“‘三八’妇女节邻里咸茶会”等一系列乡村文化品牌活动,既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间的距离,也促进了邻里间的和谐,在村里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她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利用暑假时间开办了一系列的公益课堂,面向村里的中小学生尤其贫困家庭的孩子先后开展了“强国复兴有我”暑期学习班、暑期读书班和观影分享会等学习活动,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给农村孩子和家长们带来“家门口”服务的便捷和快乐,更为社美村贫困孩子创造了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假期。为了给村里的孩子们提供一个更舒适、有氛围的读书环境,她说服村“两委”干部升级改造了村里的阅览室,并得到了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的空调和风扇,让孩子们夏天也能安心地读书。
选调两年,服务期满,但一心为民的使命永远没有终点,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站在新征程的起点,更需砥砺奋进,黄晓味将常怀为民之情,保持以实字当头、以干为先的奋斗姿态,跑好下一站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