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叮咚!各位旅游学院2024级萌新旅行家,您的书香行囊已送达,请立即查收!


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


旅游,作为一个交叉创新融合的学科,需要有各个领域的知识储备,以增强语言能力,提升理解力、想象力、表现力和批判能力。旅游研究要有价值,更应建立在宽大坚实的知识基础上。


愿这份新生书单能陪伴大家提前领略中国内地第1、全球第3的中大旅游管理世界的包罗万象,拥抱新学期,开启新阶段。



第一篇章:理想信念



理想如人生航行的灯塔,信念是前行路上的旗帜。让我们跨越时空,在《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卷)》中真切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的热切渴盼,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由衷喜爱,对青年一代健康成长成才的谆谆教导!让我们回到过去,在梁家河村史馆和知青窑前,在陕西第一口沼气池前,在至今仍发挥效用的淤地坝前,在赵家河的知青林前,在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留下足迹的那些地方,倾听着总书记与人民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故事,倾听着总书记刻苦读书学习的故事,感受精神的洗礼和升华。


一、《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

(第一卷)》

作者:本书编写组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通过25篇访谈实录,讲述了1983年12月至2019年7月间,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州、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来与大学生们交往交流交心的故事,真实记录了他对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注关心关爱,深刻表现了总书记的历史担当、人民情怀和高瞻远瞩。通过“当事人讲当年事”,读者朋友们能够跨越时空,真切感受习近平同志对人才的热切渴盼,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由衷喜爱,对青年一代健康成长成才的谆谆教导;真切感受习近平同志善于做青年工作,善于用生动故事、活泼话语和亲身经历传道解惑,让青年开悟明理、坚定正确方向的高超艺术;真切感受青年学子崇敬爱戴领袖,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的躬行实践。


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作者: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内容简介】习近平总书记是第一位出生和成长在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他有过曲折的少年时代,有过奋斗的青年时代。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普通军官到军委主席,党和国家各个领导层级他都干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够带领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很大程度上来自习近平总书记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由此而来的深邃理论思考。这是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一本采访实录,其中既有曾经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又有同他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还有当年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这些受访者以口述历史的方式,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第二篇章:旅游管理



旅游和旅游者的本质是什么?旅游者的活动而引起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又有哪些?阅读《旅游 变化、影响与机遇》,你会找到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解读;想知道过去500多年间西方历史上随文明和社会习俗演进的旅游活动吗?翻开《西方旅游史:16-21世纪》,重新发现旅行在人类探寻生命意义和自我价值中的独特魅力。


三、《旅游 变化、影响与机遇》

作者:(加拿大)沃尔、(加拿大)马西森 肖贵蓉(译)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旅游 变化、影响与机遇》在两位作者的经典名著《旅游 经济、自然和社会影响》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旅游影响的框架。作者阐述了旅游和旅游者的本质,以及由于旅游者的活动而引起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旅游 变化、影响与机遇》为理解旅游提供了一个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旅游 变化、影响与机遇》重新评价旅游影响,利用国际案例和模式来描述重要概念,广泛结合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综合了新的观点和文献,增加了框架分析和可持续性研究等新章节,涵盖了大量的参考文献供进一步的研究。


四、《西方旅游史:16-21世纪》

作者:(法)马克·布瓦耶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从15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着笔,介绍了16至21世纪旅游在西方世界如何出现并演变为全球性活动。首先,介绍16世纪欧洲旅游萌芽和18世纪旅游的新发现,精英主义旅游在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在文艺复兴时期开启充满好奇心的时代,人们通过旅游获得丰富的精神体验,逐渐从宗教朝圣之旅发展为文化性和个体性的人文旅游。而启蒙运动之后法国凭借在知识和文艺上的影响力,成为继意大利之后另一个欧洲旅游胜地。18世纪后,随着浪漫主义、自然主义思潮兴起,乡间度假、登山运动、高山旅游等掀起热潮,文学和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也影响着游客审美和旅行选择。而19至20世纪则是旅游大众化的过程,随着精英旅游的季节性和一批规模化的疗养地出现,大众旅游兴起,反过来又造就了新的旅游季和滑雪运动、洲际旅游等度假模式。



第三篇章:旅行视域



曾经庞大的帝国,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朝着太阳落下的方向,在雕像倒下的地方,寻找中亚的失落之心。一切如同离轨的卫星,暧昧而失落,充满活力、孤独和挣扎,翻开《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探寻隔壁邻居的神秘面纱;在《游客凝视》的指引下关注愉悦(pleasure),是假日,旅游和旅行,是人们怎样短期离开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而又为什么这样。


五、《失落的卫星:

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

作者:刘子超著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内容简介】九年间,作家刘子超数次深入亚洲腹地,前往神秘的邻人之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在这片处于世界边缘和大国夹缝间的土地,展开一场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寻觅之旅。沿着国境线飞驰,绕过散落的飞地,驰骋于帕米尔无人区,在苏联的核爆试验场抛锚,他以探险者的精神见证隔绝之地;踏上撒马尔罕的金色之路,徜徉于血腥战场和帝国宫殿,凝视沾血的圣书,抚摸玄奘笔下的佛塔,他试图寻回古人的目光;结识将未来寄托于汉语的塔吉克青年,遇见困守咸海七年的中国人,在乌兹别克的午夜,听见举杯共饮的商人指着撒向空中的钞票大喊:“你之前看到的全是假象,这才是现实!”一路上,他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徘徊在希冀与失意、自由与迷失之间。


六、《游客凝视》

作者:(英)尤瑞(Urry,J.) 著,杨慧 等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人们消费,是因为某些物品和服务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与日常生活活截然不同的愉悦体验,而且这种体验中至少有一部分是望见(gazeupon)或观看(view)一组迥异的不同寻常的自然风景或城镇风光。单纯的旅游凝视是不存在的,旅游凝视是随社会、社会群体和历史时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种凝视也是通过差异被建构起来。



第四篇章:社会经济



这是一本首次探讨利益集团集体行动微观基础的经典名著;是一本1995年获得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里昂·爱泼斯坦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就是《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之作;《有闲阶级论》为美国经济学家、制度经济学鼻祖凡勃伦的代表作之一,内含丰富的对当时美国经济的辛辣热评,快来一睹为快吧!


七、《集体行动的逻辑

——公共物品与集团理论》

作者:[美]曼瑟·奥尔森著   陈郁 郭宇峰 李崇新译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内容简介】奥尔森在本书中研究了集团性逐利行为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提出了集体行动理论。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可以归结为三个主题:集团规模、集团之间的偏好及禀赋上的不对称性以及制度安排。奥尔森在关于国家兴衰的原因的研究中运用了他的集体行动理论,并得出了如下结论:对于国家总体实力的衰落,利益集团难辞其咎。因此,本书所得出的结论,不仅对经济学家是有用的,而且对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也同样有用。


八、《有闲阶级论》

作者:[美] 索尔斯坦·凡勃仑著,凌复华,彭婧珞 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内容简介】通过讨论有闲阶级的形成过程及其地位和价值,本书将社会学关注的焦点转移到“消费”之上,完成了里程碑式的研究,也奠定了凡勃伦主要著作的理论基础。《有闲阶级论》对社会的辛辣批评在当时激起了轩然大波。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它对我们理解时下的社会仍不失为上佳参考。



第五篇章:历史文化



《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通过“简单社会中的野蛮人”理解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则;借着人类学家的眼睛,观看土著社会的神秘仪式;通过符号与象征,理解个体与结构之间的关系;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一生行行重行行,实地调查和考察总结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模式,写下了诸多不朽篇章。本书推出的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和《皇权与绅权》四篇著作,可供社会学工作或教学、研究者参考。


九、《仪式过程:

结构与反结构》

作者:维克多·特纳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是人类学经典著作之一,堪与列维-斯特劳斯和伊里亚德的伟大作品同列。在本书中,特纳通过在非洲恩登布部落中的田野考察,将仪式在这个群体中的地位进行了诠释。特纳拓展了“阈限”与“交融”的概念,发展了传统的结构主义。与之同时代的范热内普、马克斯·韦伯、涂尔干等都曾经试图把所有的文化行为统一在超级结构里,提出涵盖全体的普遍化模式,特纳则突破了传统静态的社会结构的研究,把仪式放在运动的社会过程中加以考察,他把社会看作交融与结构的辩证统一,从而有“分化-阈限-再整合”的过程,这是结构与反结构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十、《乡土中国》

作者:费孝通 



【内容简介】《乡土中国》是费孝通从文化的角度对中国社会进行概括的代表作,凝练地体现了其对这一问题的集中思考,借以全面而系统地呈现其乡土社会研究。《乡土中国》是由费孝通先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辑录而成。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



第六篇章:创新融合



从深圳世界之窗到欢乐谷,从广州珠海长隆到北京环球影城……中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实践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主题公园发展——中国案例》书中许多案例的数据资料罕见,分析深入,理论视角独特,所提供的系统解释和分析思路为未来中国主题公园走向理性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传统工艺之美,蕴含于匠人心性,蜕变于时光锻造。手工技艺的发展历经淬炼,日显醇厚风华,而当代旅游业的发展,又将游人引入时空交叠的文化长廊,沟通了历史的美丽风景与现代的审美眼光。敲开厚重的历史之门,大美中国,其重要魅力不仅在自然山川,由人地关系持续互动所铸造的人文景观和民间艺术,同样引人入胜。旅游业与地方手工业的融合,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旅游发展视野下的地方传统工艺的发展与存续,仍然是一个未被充分探讨的问题,《重新发现手艺:可持续旅游发展视野中的传统民间工艺》将聚焦于此,展开系列探讨。


十一、《主题公园发展

——中国案例》

作者:保继刚,梁增贤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当前,中国主题公园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国际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品牌也开始走向世界。重大主题公园项目的开发不仅受到企业的重视,也备受政府、业界、学界和民众关注。本书通过对过去30多年中国典型主题公园开发案例的深度剖析,对其开发、规划、经营管理进行理论解释,寻找适合中国国情,乃至适用全球情境的主题公园理论。


十二、《重新发现手艺:

可持续旅游发展视野中的传统民间工艺》

作者:徐红罡,吴悦芳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从可持续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理论出发,探讨旅游发展的背景中,以手工艺者为主的相关群体,如何进行民间手工艺的创新和传承,在此其中旅游的情景如何产生影响。本书以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大背景,以案例为主,涉及唐卡、银器、壮锦、黎锦、扎染、狮头、陶瓷、木雕等若干种重要而独具特色的地方民间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书中呈现了传统工艺所处的多重张力——乡村与城市、人与地方、时间与空间的连续谱,即创设了民间工艺发展的背景,又带来了非遗传承和创新的多重困惑。每一种民间工艺都是在用其独特的生命历史,描绘着地方化的知识在中国城市化、现代化与日益增长流动性背景下不断演变的图景。叙述过程中时空场景的转换、研究问题的相互碰撞,赋予了话题不断延伸的力量;同时,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思想和理论贯穿于每一个案例的展示之中,并串联全书的逻辑主线,使得民间工艺地方化的案例呈现了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不同视角,并由可持续思想引领,进行理论和经验探讨。



 您可能错过的精彩 

以文旅融合探路破题,为千年博罗经济赋能|旅游学院师生赴惠州博罗开展2024年暑期“三下乡”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社会实践活动

连续19年的坚持,中大为何会与广西阳朔双向奔赴?

走进乡村 读懂乡愁|记全国大学生“发现传统村落”调研大赛

图文 | 旅游学院学工办

编辑 | 李承锦

初审 | 何甜

审核 | 赵静

审核发布 | 黄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