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妙林:办企业就像跑马拉松,马拉松有终点,但企业没有

2016-08-02 胡夏 人物LIVE


_____

1985年,陈妙林被调到当时的萧山县招待所任总经理,开始他的酒店业生涯,迄今已经31年。 


「一不小心做了酒店业,一个不小心做了个老板。」熨烫妥帖的衬衫西裤、一丝不苟的领带, 他看上去精神抖擞。


作为中国最大民营酒店集团的掌门人,2015年,开元管理和签约的酒店逾180家,客房总数近5万间,在酒店业的投资累计已逾140亿元。


但越至顶峰,他愈加谨慎,「我们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_____  




2010年,时任开元旅业集团总裁一职的陈妙林,本已辞去职务。按照最初的设想,爱好运动和旅行的他,此时应在各地行走,从一个目的地,到下一个目的地的。


可惜,这个计划在2012年就夭折了。「没办法,企业更需要我。」


2012年,企业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对全国酒店业的打击是重创性的,全国酒店行业特别是高星级酒店的经营困难重重。


相比2011,开元酒店的客房收入下滑了5%左右,餐饮收入下滑20%左右。「虽然调整后慢慢有所提高,但直到现在餐饮的水平还没有恢复到2011年的水平。」


陈妙林正在跑一场重新出发的商业马拉松。


他最近执掌开元的两年多,开元旅业集团正大刀阔斧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去房地产库存60多亿元,顺利开启了资本市场的运作——他们暂停兴建五星级酒店,从传统商务型五星级酒店为主,优化转型到更注重民生度假类的酒店。


乡村度假酒店、文化主题酒店和经济性商务酒店……原先主打高端酒店的开元旅业集团,将之定为转型的新坐标。


工作之余,这位65岁的董事长,每天一个小时雷打不动的运动是必须的:先游泳,再跑步,休息天就骑骑车,打打羽毛球,而每年都坚持跑上几场马拉松。



做企业和锻炼密不可分,「就好像骑车一样,我一定给自己留一口气。」


今年他已经跑了6个马拉松,参加了4场铁人三项。而全年的目标,是10个马拉松、10 场铁人三项。


「办企业就像跑马拉松,唯一的区别是马拉松有终点,但企业的发展没有终点。」这位热爱运动的酒店业大佬说。


  不能退缩,只能不断往前  


7月28日,开元品牌再度落子欧洲,以总价2.15亿元,大手笔收购荷兰埃因霍温假日酒店。但这已是开元旅业集团近年罕有的重资产收购。


日子不好过。陈妙林正开始转型轻资产模式,「我们现在开张的酒店,有50家是委托管理。」


昔日高端的五星级酒店开元名都,在完成海宁的最后一个酒店后,将宣布告一段落。


「五星级的商务酒店以后将谨慎投资。」陈妙林说,畸形发展下,高星级酒店的存量,已够中国人10到15年消化。目前,五星级酒店的平均入住率已降到56%。


高端的品牌暂停,陈妙林决定迎接新的挑战。


除了五星级的商务酒店开元名都,四星级的商务酒店开元名庭,五星级度假酒店,中档商务酒店开元曼居和主题文化酒店将成为陈妙林的新征途。


这是他对行业新思考的结果。这些年,他看到中国高端的商务酒店严重流失,经济型酒店也走下坡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酒店早几年的发展也是过快,所以现在是中端的商务酒店和度假型的酒店现在发展还可以。」


中档商务酒店开元曼居、主题文化酒店和「芳草地」乡村酒店,因此成了开元接下来的重点。


「度假型的酒店不能再像原来五星级的度假村,要做带有一定特色的乡村的、民宿类型的酒店。」陈妙林观察说,这是这一代人消费升级的产物,消费升级,带动个性化需求的上升,企业必须主动拥抱。


像绍兴大禹开元度假村、盐官古城开元度假,这样的酒店主题文化酒店,正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这种酒店有一些文化底蕴,能受到一部分人的青睐。」


另一种是「芳草地」民宿。「民宿酒店毫无疑问是度假酒店的一部分。」陈妙林说。但他对现在的民宿业态保留自己的看法。「很多民宿又贵又没有服务,还污染环境。」


因此,他对发力更高服务标准的民宿有着自信心。


老企业去做新事情,转型虽难。「但我们只要兢兢业业做主业,坚持把一个行业做好,依然还有希望。」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商业尤其如此,“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不能退缩,只能不断往前。”陈妙林如是解释。


 「我们那个年代实在是太苦了」  


做酒店业多年,陈妙林看过太多企业的起起伏伏,有暴富后的疯狂消费,也看过经济萧条期的凄惨。


这是在经历匮乏后的报复性消费。他解读说。对于匮乏,他有着深刻的记忆。


1952年,陈妙林出生在萧山县城一个普通的家庭。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老二。。那个时候很艰苦,兄妹几个卖过冰棍、养过鸡鸭、养过猪。


「我们那个年代实在是太苦了!」他叹息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饿的时间久了,他全身浮肿。「没办法,实在没东西吃,他只能「去山上挖狼基根(一种蕨菜,长期食用对人身体很不好)。」


1968年,毛泽东一声号令,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7岁的陈妙林,在萧山找了份临时工,跟农民一起扛木头。他一米八的个头,当时体重一百二十斤都不到。


1970年,由于工作出色,他被调进了物资局,开始了与萧山商业大佬最初的接触。


当时万向集团的鲁冠球还在乡镇企业当采购员,经常跟物资局打交道。因为物资非常紧张,报废旧轴承可以作为非钢铁卖掉,好用的修一下可以继续卖出去。


鲁冠球每个星期用车把旧的轴承拉回去,涂一涂,修一修,卖出去后,他们用了两天又来换。


「他先是拉车的,后来换成手扶拖拉机了。「铛铛铛铛」开进来。业务慢慢做大起来。」


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昔日穷困的萧山,突然开始经济大爆发。


1980年代,鲁冠球一年已经有180万的利润了。有一次萧山奖励了一万块钱。「那时候我们羡慕得不得了了。我们那时候工资只有50多块钱。」陈妙林说。


1985年,他从物价局被派去组建萧山宾馆,在酒店里,他见到了更多的疯狂。


「我们办酒店,弄个歌星上面唱歌,一个人献花他说880块,一个人说999块,再一个是我88800块。」


在以前萧山宾馆和之江度假村的演播厅里,就有一批老板来送花。一个晚上,就几万几万出去。


「献花就是攀比,就是看谁有钱。」


酒店消费,最疯狂是2011年。经历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经济一下子膨胀。


回望当时的疯狂,陈妙林很是感慨,当时卖得最好的是燕翅鲍。「鲍鱼就跟螺片是一样的,其实吃的都是面子。」


2011年,开元酒店餐饮的人均消费是500元。那也是开元酒店餐饮利润最高的一年。现在酒店的规模扩大了,营收也在不断增加,但2011年的疯狂记录,至今未能逾越。


不过,这也是正常的过程。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报复性的消费。他举例说,在香港和日本,他都亲见过类似的故事。


这是个理性回归的过程。酒店业必须要学会面对。「那时候我们也感觉是太不象样,有的时候,有的领导我们看挺辛苦的,一顿饭分三顿吃,你这里吃,我这里再吃,喝得晕晕沉沉。」


不过,「这种消费,现在都看不到了。」他说。2012年,「8项规定」出台后,人均消费回落到200多元,迄今也未有反弹。


人家的风险你是控制不住,你自己的风险是可以控制住的。」


「经济的东西是有规律的,任何人都是不能阻挠的。」否则强加干涉,「现在不会出问题,以后肯定要出问题。」陈妙林说。


陈妙林敢言。在浙江政商界,他提的意见常得罪人。但得罪了人,他也还是要提。


就像他坚持的运动一样,商业也需要坚持。做企业三十多年,老将陈妙林变得越来越谨慎。


「我们企业从来不跟人家担保,也从来不需要人家担保。我们就掌握这个原则。他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转制前的开元尚属国有企业。当时原萧山市的一位领导要他为一家水厂提供担保。虽然知道风险很低,但掌握原则的陈妙林,依然不给面子、拒绝了。「本来我跟他关系很好,后来就不理我了。」


对于现在普遍的互保,他有自己一贯的看法。开元有个规定,要担保的话,董事会成员必须全部签字才可以担保。制约自己,也是制约人家。「因为人家的风险你是控制不住,你自己的风险是可以控制住的。」


「我说企业之间不能互相担保,互相担保一定会出大问题的。」他打比方说,「我不会游泳,你会游泳来救我,你拯救的方法不当,我死死地拉住你,然后两个人共同死掉,我说一个人死好,还是两个人死好,我说肯定是一个人死好。」


和其他企业的扩张不同,这些年,他努力将企业的负债率控制在70%以下,「我们在资产的使用上,基本掌握一个原则:不超过自己的能力,必须要在合理的负债率下,才会去运作。」


「我经常打过一个比喻,跑马拉松,骑自行车。要在中途前进的途中,要分配好精力。」陈妙林说,做企业,亦复如是。



和对的人在一起



▼ 点击图片看文章▼


关注人物LIVE (ID:renwulive)

▼ 在历史消息里看到更多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