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勿忘国耻,更不要忘了那些年轻人
两个月前7月7日时,我发了一篇1937年:上海人的大江大海,很多读者喜欢,在后台和我互动的朋友就更多了。其中有一位网名“大马猴”的老师给我留言,介绍她的父亲陈田鹤先生创作的抗战歌曲,并留给我一个邮箱地址,问我是否有兴趣听一听。我试着回了一封邮件,很快就收到从北京发来的快递,信封里有两张唱片:“陈田鹤教授百年诞辰纪念”和“雕琢剑声的历程——陈田鹤逝世六十周年”。原来给我留言的网友,正是陈田鹤先生的女儿陈晖女士。由着这两张唱片,我聆听到一些不一样的声音,那是一个年轻的音乐家在国破家亡的历史时刻发出的正义的声音和血泪的呐喊。
陈田鹤先生的唱片
和聂耳、冼星海、郑律成等相比,陈田鹤的名气小得多,可能学习音乐专业的朋友还熟悉一点,一般读者听众并不知道。陈田鹤原名陈启东,1911年12月8日出生于浙江永嘉(今温州),1928年进入温州私立艺术学院学习,师从缪天瑞先生。1929年,年仅18岁的陈田鹤进入上海美专,次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从黄自先生学习理论作曲。陈田鹤是黄自的得意门生,他和贺绿汀、刘雪庵(曾创作《踏雪寻梅》和《何日君再来》)江定仙(《康定情歌》的编配者)并称为黄自的四大弟子。
陈田鹤(1911.12.8—1955.10.23)
陈田鹤一生坚持黄自先生的创作思想,致力于使用西洋音乐的形式、曲式和西方音乐的技巧来表现本民族的音乐,整理了大量民族音乐遗产。他的一生作品丰富,除了大量艺术歌曲外,还有歌剧、清唱剧、合唱曲、儿童歌曲、钢琴曲和管弦乐等。其中最著名的,是1945年他在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任教期间,为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编配的钢琴伴奏。可以说如果没有陈田鹤的编配,《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的影响力会大打折扣。如今人们提起《在那遥远的地方》,就想起它的收集整理者王洛宾,甚至以讹传讹地认为这首歌就是王洛宾创作的,而它的编配者陈田鹤,更是少有人知。
陈田鹤夫妇和长女陈晖(寄给我唱片的“大马猴”老师)在重庆青木关时期
“九一八事变”之后的1931年9月27日,陈田鹤参加了由萧友梅、黄自等人组织的抗日义勇军募捐活动,最先对中华民族危机作出反应。以上海国立音专师生为中心的爱国音乐家在宣传活动中创作了14首歌曲,陈田鹤创作了两首:《认清敌人》和《我们要夺回失去的地》。1937年“八一三”以后,陈田鹤从济南的山东省立剧院南下上海,和刘雪庵等人积极组织“中国作曲家协会”,在《战歌周刊》上发表抗战歌曲和文论。抗战八年,陈田鹤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和文章。1943年,陈田鹤遴选了8首在血火洗礼中诞生的抗战歌曲,结集为《剑声集》出版。这8首作品分别是:《满江红》、《还我河山》、《民族至上歌》、《巷战歌》、《空军颂》、《制寒衣》、《兵农对》和《火线下之歌》,艺术形式涵盖了独唱、重唱、齐唱和四部合唱的形式,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怀。
抗战史诗国画《浩气长流》节选,左二为陈田鹤
1937年创作的《巷战歌》中这样写道:“看吧!国土抢去三分之一。听吧!枪炮震破了天和地。千万人炸成肉泥,千万人做了奴隶。谁无父母,谁无儿童,昨夜一堂共欢笑,今朝生死各东西。这是血海的冤仇,报复责任在自己。我们要以猛烈的巷战,争取抗战的最后的胜利”。同年创作的《八一三战歌》中又有这样的歌词:“上海是中国人的上海,闸北到大场,黄浦到吴淞,都记下敌人拖欠的血债。大炮对大炮,飞机对飞机,把全部敌人打出上海,起来,起来,发动英雄的抗战,逼迫敌人向我们忏悔,听坚决的自卫的呼声,上海是中国人的上海”。
陈田鹤先生作品
1949年以后陈田鹤在北京人艺音乐组担任作曲员,并在中央歌舞团、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等兼职任教。他在重庆青木关音乐学院期间,为了贴补家用担任教务主任,加入了国民党。他抗战期间创作的《还我河山》一歌,歌中有收复失地还我河山、青天白日永照人寰“这样的句子(歌词系朱偰所作)。蒋介石败退到台湾以后依然作为国民党军的军歌传唱,向大陆广播时,还在放这首歌。因为有这个历史问题,所以长期得不到重用,只能打打下手,没有资格独立创作。甚至连他是不是音乐家,都成了争议。1955年10月23日陈田鹤病故于北京通县中央结核病院,病因是心脏病和肺栓塞。事实上陈田鹤死前三个月曾因痢疾住院,期间有心梗发作,但大夫并未引起重视,将其转到结核病院治疗。陈田鹤去世时,距离他44岁生日还有一个半月。
1946年陈田鹤与太太及长女陈晖游太湖
因为历史原因,陈田鹤的名字和他的创作长期不为人所知。随着时光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曾经有这样一些热血青年,用自己的青春和才华谱写了大量民族的战歌。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他们的作品曾经激励过更多的年轻人拿起武器走上战场,和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的抗争。今天是九一八,在这个时候写下以上的文字,向陈田鹤先生致敬,向所有投身抗战的民族先烈致敬。作为后来人,勿忘国耻,更不要忘了他们。
最近我还写了
苹果手机打赏专用(打赏请千万留言):
欢迎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