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淡水路白相人爷叔的三句闲话

2017-08-26 老周 老周望野眼

淡水路老底子很闹猛,因为有小菜场。小菜场搬了以后安静了一阵,又成了时尚青年聚集的美食街,再后来……终于又安静了。传统的说法,淡水路的格局是西高东低,这个“高低”说的不是地势,而是社会层次。淡水路大多数的人文历史在路西。相对来说,路的东边要稍逊一筹。从近几年的动迁就可以看出端倪了,淡水路的东面一侧,除了复兴中路口的教堂诸圣堂、复兴中路到自忠路保留的一片石库门老房子之外,差不多都是新建筑了。而路西,基本还是民国时代的原貌。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老百姓的生活紧巴巴的,大家都是到淡水菜场凭每月发放的几张票证换点口粮和副食品。但建筑的质地、房子居住者的生存状况,是千差万别的。淡水路合肥路口西北角的这条弄堂,左边是332弄,右边是322弄,合并起来叫“淡水邨”,这里住过的名人,可就多了。


淡水路合肥路西北角的这条弄堂,弄口并没有特别的标记,只有熟悉的人才知道它的名字:淡水邨


淡水路332弄1号,原来是著名音乐家黎锦晖的住宅,1930年8月9日,邓演达在这里主持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后来成为中国农工民主党。现在的1号已经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院里有邓演达的铜像


淡水路332弄3号,著名记者陶菊隐旧居。关于陶菊隐,我曾经写过一篇从霞飞路的白俄和犹太人说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蓝色字看看



陶菊隐(1898-1989)


淡水邨中间有一排带老虎窗的平房,是由汽车房改建成的民居


我来到淡水邨想要看的,不是1号的农工民主党会址,也不是3号的陶菊隐旧居,而是7号:民国时代一位奇人徐朗西的住宅。为什么说徐朗西是位奇人呢?因为他的公开身份实在太多,也太复杂了,粗粗数一数:留日学生、辛亥元老、青洪帮领袖、蒋介石的把兄弟、造币厂厂长、诗人、书画家、美术教育家、京剧名家、武林高手……这就多少身份了?十根手指头数数都有点不够。一般人做一两件事就蛮了不起了,徐朗西这么多事情,件件做得漂亮,那还了得吗?说他是位“奇人”,还能有什么争议吗?


淡水路332弄7号,民国奇人徐朗西先生旧居



淮海中路街道颁发的“文明楼”标志


徐朗西(1885-1961)


徐朗西的人生太精彩,三言两语还真说不清。他是陕西三原人,1905年20岁时留学日本加入东京同盟会,25岁受孙中山指派回上海联络帮会,在青帮和洪帮里的地位都很高,比黄金荣高一辈,比杜月笙高两辈。同时,他和陈其美、蒋介石又是拜把子兄弟,这里面的辈分略有点乱,其中的窍槛只有当事人晓得了。民国成立后徐朗西当过南京临时政府的造币厂厂长,一边给孙中山当秘书,徐朗西一边和刘海粟、汪亚尘一道创办了中国现代第一所私立美术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也就是后来的上海美专。后来上海美专交给刘海粟,徐朗西又和汪亚尘办了新华艺专。


孙中山赠给徐朗西的大字条幅:天下为公


徐朗西的人生转折点出现在1927年,当时上海滩风云变幻,42岁的徐朗西在血雨腥风的政治生涯中渐渐淡出,在法租界当起了寓公,写字、画画、唱戏之外,一门心思花在了新华艺专上。作为美学家,他写过《艺术与社会》,作为京剧名家,他和俞振飞的父亲俞粟庐齐名,言菊朋是他的学生。他办的新华艺专,培养了众多艺术家,。徐朗西的故事要讲,怕是要长篇大论。不过一个人的精气神,常常可以通过语言反映,徐朗西一生中说过的话,不知有多少。但他有三句闲话,说得掷地有声、石骨铁硬,其为人的风骨,从这三句话中,就可看出端倪了。


雕塑家张充仁为徐朗西塑的胸像,标注中说徐朗西“落拓无羁,潇洒自如”。张充仁住合肥路,和徐朗西住的淡水邨是相通的,二人也算是邻居


1934年,徐朗西的新华艺专建立了图书馆,以他病逝的夫人王友淑的名字命名。杜月笙得知此事,托人送来500银元作为购书经费,徐朗西婉言谢绝。后来杜月笙在某个场合遇到徐朗西,当面问他:“我的钱虽然来路不正,但送你对社会办有益的事,何必拒不接受?”徐朗西回答说:“谢谢你的好意,我也知道用这笔钱买书供大家看是对社会有益的事,但万一读者们看书时闻到书页上的鸦片烟味,叫我怎样做人!”如今崇拜杜月笙的人不在少数,他的所谓做人的“三碗面”,被很多人奉为圭臬。不知这些杜月笙的粉丝看到徐朗西这位白相人爷叔的话,有何感想。


徐朗西长期担任陕西旅沪同学会的名誉会长,对陕西老乡多有照顾。同学会的执行理事戴天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被捕了,徐朗西动用关系把他救了出来,住在自己家里。后又联系学校、准备路费,把戴天送到安全的地方。临走时徐朗西对戴天说:“现在国民党当官的大都不是好东西,你是个好娃,将来自会有出息。好好干,给咱老陕争口气。


但是,徐朗西对待自己的老乡也不是没有原则的。1949年,国民党派于右任劝说徐朗西去台湾,说起来二人既是陕西老乡,又是一起参加辛亥革命的老战友,感情应该是不错的。但徐朗西并没有给于右任面子,他说:“胡子!我去台湾干什么?我宁肯在上海当顺民,也不愿意动。你从前是反蒋的,蒋给了你个院长,你就‘委员长万岁’了!三句闲话,呱啦爽脆,一个人一辈子的气节、底线、原则,跃然纸上。



卢湾的弄堂大多曲径通幽,淡水邨也不例外,要看徐朗西旧居的前门,需要从这条仅可容身的夹弄中穿越过去


夹弄的宽窄从这张照片能看得一清二楚


穿过夹弄来到前门,一下子豁然开朗。庭院深深深几许,这里栽种着一排水杉,一看就很有历史


弄堂里一位爷叔告诉我:你看这杉树,直上云霄,笔笔直,旁边枝枝岔岔很少,这排杉树说明啥?说明我们淡水邨有贵人啊


淡水路332弄7号徐朗西旧居前门


铁丝网大门


斑斑锈迹


拉毛外墙和地下室通风口


看我拍照拍得起劲,弄堂里的爷叔过来凑热闹:“阿弟,我们这条淡水邨家家户户都有故事,1号,现在是文物,侬晓得了。3号,大记者。7号,侬盯牢穷拍。侬晓得4号有啥故事吗?”这……我只能老实请教。“4号里住过梅兰芳的琴师,具体叫什么名字,我也不知道……”我回家查了网上的资料,梅兰芳的御用琴师有好几位,徐兰沅、王少卿、姜凤山……究竟哪位曾经是淡水邨的住客,暂时还没有答案。看来这条淡水邨弄堂的故事,一次两次还说不完呢……


淡水路332弄4号,据说曾是梅兰芳琴师的住所,具体是哪位琴师,尚待查考


最近我还写了

1937年:上海人的大江大海

法租界的电线木头和洋场才子的骷榔头

半条吉安路的三教和九流

长亭外的李叔同,古道边的土方车

回1981年的上海吃吃玩玩买买买

我的前半生我也来讲讲

1947年的上海


苹果手机打赏专用(打赏请千万留言):

欢迎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