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饭后百步走,威海路林邨

2017-10-07 老周 老周望野眼

假日将尽,蛮多朋友蛮焦虑。我倒还好,因为加了好几天班,假不假日的,原也差不多少。今天中午饭吃好,沿威海路走走消消食,三步两步走到威海路和延安中路交界的三角小花园处,威海路910弄的林邨。咦,这条弄堂倒有点故事好讲呢!


威海路910弄林邨


林邨为啥叫林邨,恕我孤陋寡闻不晓得。不过林邨有一个风景,却不能不知道。林邨的房子非常正气,两排三层楼房,中间一条弄道,笔掇直。一进弄堂口就能看到弄底,一览无余。对了,这里有一根极富年代感的大烟囱。


林邨的弄道笔掇直,一进弄堂就看到弄底的大烟囱


其实这根烟囱并不是林邨的,而属于隔壁上海展览馆(即老人们说的中苏友好大厦)食堂,我凑巧认识几个会展界的朋友,常在此搞展览,不知他们吃的客饭是不是从这个烟囱底下的食堂送过来的呢?


虽经岁月磨砺,烟囱上的雕花依然精美


除了大烟囱,林邨还有一景,就是这条弄堂的20号,曾经住过“四人帮”之一姚文元的父亲姚蓬子。


林邨20号,姚蓬子曾在此居住


前门已装上了防盗门


林邨20号后门


后门旁边有一只垃圾桶,不晓得是不是姚蓬子住在这里时就有了


说起姚蓬子这个人,历史还蛮复杂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到网上搜索,我就不多费笔墨了。1969年头上,姚蓬子生了肺癌,就从这里被送到胸科医院,就此没再出来。抬他出门的时候,一不留神把他从担架上摔了下来,摔得满脸是血,处在那个年代,那几位抬担架的朋友估计日子不好过,接受调查、询问“动机”,想必是免不了的。姚蓬子解放前办过一家作家书屋,出过不少好书。老舍先生曾经写过一篇《姚蓬子先生的砚台》,是这么写的:


    作家书屋是个神秘的地方,不信你交到那里一份文稿,而三五日后再亲自去索回,你就必定不说我扯谎了。  


    进到书屋,十之八九你找不到书屋的主人──姚蓬子先生。他不定在哪里藏着呢。他的被褥是稿子,他的枕头是稿子,他的桌上、椅上、窗台上……全是稿子。简单说吧,他被稿子埋起来了。当你要稿子的时候,你可以看见一个奇迹。假如说尊稿是十张纸写的吧,书屋主人会由枕头底下翻出两张,由裤袋里掏出三张,书架里找出两张,窗子上揭下一张,还欠两张。你别忙,他会由老鼠洞里拉出那两张,一点也不少。

    

    单说蓬子先生的那块砚台,也足够惊人了!那是块无法形容的石砚。不圆不方,有许多角儿,有任何角度。有一点沿儿,豁口甚多,底子最奇,四周翘起,中间的一点凸出,如元宝之背,它会像陀螺似的在桌子乱转,还会一头高一头低地倾斜,如浪中之船。我老以为孙悟空就是由这块石头跳出去的! 


    到磨墨的时候,它会由桌子这一端滚到那一端,而且响如快跑的马车。我每晚十时必就寝,而对门儿书屋的主人要办事办到天亮。从十时到天亮,他至少有十次,一次比一次响──到夜最静的时候,大概连南岸都感到一点震动。从我到白象街起,我没做过一个好梦,刚一入梦,砚台来了一阵雷雨,梦为之断。在夏天,砚一响,我就起来拿臭虫。冬天可就不好办,只好咳嗽几声,使之闻之。  


    现在,我已交给作家书屋一本书,等到出版,我必定破费几十元,送给书屋主人一块平底的、不出声的砚台!



旧书网上搜到的姚蓬子著作:《批判胡适实用主义的反动性和反科学性》,开价600块


刚才说到对姚蓬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到网上去搜,不过搜出来的结果怎么样,那也是天晓得。不信?我自己就到几大门户引擎搜了一搜,搜出来的结果是这样的:


百度百科上的照片是怎么回事?我想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搜狗百科的照片上是民国诗人戴望舒(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诗人),这又是怎么回事?



网上流传一幅姚文元的书法,是真是假不敢断定,诗不错,字也好


林邨对面就是威海路和延安中路交界的三角小花园


走出林邨踱步回公司,碰到两个90后小朋友也刚吃好饭散步回来。我问他们:”你们知道姚文元是谁吗?“”姚文元?谁啊?“——连姚文元是谁都不知道,姚蓬子就不必问了,“江青是谁你们知道吗?”“知道知道,你说四人帮是吧”——哦,总算,他们多少还知道点。


最近我还写了

1945年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艰难度日?

杏花楼玫瑰豆沙月饼

拉斯维加斯

长日无事好怀旧

起来!Chee Lai!Arise!

至少,你留下了自己的足记

岁月里的徐根宝

淡水邨一家人和他们家的琴

1947年的上海


IOS系统打赏专用:

欢迎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