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同事鸣放,和1957年的上海

2017-10-30 老周 老周望野眼

中国人讲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人生一世,名字跟着你走,是标签符号。中国人的名字常有“时代特征”,四零后“封资修”元素不少,什么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到50年,国庆、抗美来了,后来又有文革、卫东……简单点的,男的叫兵、军、勇,女的叫娟、丽、芬……直到八零后以后,这才“百花齐放”,各种字典上才有的字纷纷出现在名字里,什么“曌”啊,“喆”啊,“龑”啊,千奇百怪不一而足。我有个要好同事叫“鸣放”,一看他的名字就知道:1957年生的,那一年,大鸣大放。


鸣放在单位干的是后勤,这本该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但鸣放却特立独行,是个沉默的人,沉默到你几乎无法从他的表情和语言中了解他的想法。无论走到哪里,他总是戴着棒球帽和太阳镜,偶尔摘下帽子,抓抓他日益稀疏的头发。鸣放沉默的性格并未影响他的工作,不管有什么难事,只要鸣放出场,烫平。“话不在多而在精”,这句话在鸣放的身上得到完美体现,别人夹缠不清的事情,他一句话,就说中了“总筋”,于是一切豁然开朗。


我的同事鸣放


鸣放是1998年开始和我做同事的,不到二十年。在和我成为同事前他在哪里高就,我没问过他,他也没多说。有一次采访游泳比赛,鸣放看着池子里的运动员说:“现在的运动员条件真好,当年我们在游泳队的时候……”隐约听出来,他当过游泳运动员。鸣放和老母亲两个人住在愚园路一条弄堂的深处,相当漂亮的花园洋房。住在愚园路的老上海总有很多故事,鸣放却不愿多说,每天他必要开车回家,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给他做饭吃。“鸣放,一道出去喝酒吗?”“老娘饭烧好了……”


第一次看到鸣放,他已是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了,但很快他就表现出孩子气的一面。当时他开一辆公务车,工作原因装了警报器。他绝不放过任何一次拉警报的机会,“呜……”地一声,他猛踩油门,看着被他甩在身后的车子,鸣放脸上透出红光,那一刻,似乎才是真正的鸣放。还有就是喝酒,鸣放爱喝酒,不认输,喝高了既不吐也不闹,只是不断重复一句话:“没事,我没事……”等你起身要走的时候,他还夸张地问你:“喂,你喝多了,手机不要忘”。


鸣放和我特好,他把我当不懂事的小弟弟,时常照顾我。手机不要忘了,钱藏藏号,不要喝多了,你的身体扛不住的别逞能,文章不要乱写,闲话不要乱讲……翻来覆去那么几句话,但句句实在,句句受用。感觉他就是我生活中的一位大哥,在细微的地方关心我。托他办的事情,他件件办得妥妥帖帖。而这些年来他托我办过事吗?没有,真没有。


1957年出生的鸣放,已经过了60岁生日


知道我喜欢研究历史,鸣放问我知不知道他出生的1957年上海发生了什么事。我反问他:“这你还不知道嘛?”鸣放笑了。是的,1957年,那是一个应该沉默的年份,偏偏他的名字叫“鸣放”,这是命运和他开的玩笑吗?而他叫了个“鸣放”的名字,却偏偏那样沉默,这是偶然还是注定呢?终于,印象中始终年轻、始终照顾我的大哥鸣放,过了60岁生日,要退休了。我不知道他的退休生活将会怎样,大概会出去旅游吧,鸣放喜欢旅游,日本、澳大利亚、美国……他微信朋友圈里仅有的几条,全是关于旅游的。还有喝酒,身体允许的话,他不会放下酒杯的,“没事,没事”,兄弟要和你再“没事”那么几回。


鸣放问我1957年发生了什么,其实他心里早就清楚。但我不想说那些让人不开心的事,我想即使是在那个年头里,总还有一些美好的事情值得人们去回味。鸣放出了题目,我做功课,来讲讲鸣放出生的1957年,那年的上海,没有饥饿,没有恐慌,没有揭发,没有批斗……只有宁静和团圆,梦想和热忱,绝不是定量供应的,不需要票证,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献给那一年呱呱坠地的鸣放和他的沉默。


鸟瞰1957年的上海


外滩漫步


虽然还没有情人墙,但这里永远是情侣们的天堂



和平饭店


南京路东段


南京路鸟瞰


中百公司的大红喜字,是欢庆公私合营吧


上海工人文化宫


中苏友好大厦


人民公园


华东师范大学


黄浦江上的划艇队,那年上海首次划船锦标赛就打破了五项全国纪录


大世界改名“上海人民游乐场”


徐家汇教堂


九江路教堂


复兴公园


上海中学


徐家汇


虹口区工人俱乐部


香山路孙中山故居


沪北钱业会馆


文化广场


上海图书馆


苏州河


虹口公园


西郊公园


淮海路


汾阳路桃江路的普希金塑像


江湾体育场


老城隍庙湖心亭


中国科学院上海办事处


中山公园大理石亭


锦江饭店



鲁迅墓


上海市少年宫


龙华塔



豫园内景


二纺机的劳动模范陆阿狗


年度爆款电影赵丹的《林则徐》


全市电话号码实行六位制,“喂!2017年,你好!”


1957年5月21日,“金嗓子”周璇在久病初愈后,在家里接待老朋友郑君里、赵丹等人,并且录制了最后的影像,演唱了电影《马路天使》的主题歌《天涯歌女》。“天涯呀海角,觅呀觅知音……”唱到“人生呀,谁不,惜呀惜青春”那一句时,实是催人泪下。一眨眼的工夫,六十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551wnyh6f&width=500&height=375&auto=0

1957年,周璇最后的表演


最近我还写了

自忠路上疯子家

瞿秋白写过上海说唱?他还住过黄浦滨江豪宅!

历史性的一分钟:黑皮子卿程老三闯进了“一大”会场……

汉口路这个街角的香风和热血

1945年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艰难度日?

1947年的上海


IOS系统打赏专用:

欢迎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