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锡箔

老周 老周望野眼 2020-02-27

清明将近,继续谈点时令话题,今天说说锡箔。清明节作为重要的民俗节日,一般家庭除了扫墓踏青吃青团以外,总要买两刀锡箔,找个路口画个圈烧了,作为给祖先的零用钱。烧钱的习俗由来已久,唐朝时的太常博士王屿说:“汉以来,丧葬瘗钱,后世以纸寓钱为鬼事”,可见远在汉朝就开始烧纸了,是不是锡箔不晓得。锡在古代是“金银铜铁锡”五金之一,做青铜器少不了用锡,后世锡用于做器皿,锡壶锡杯,都是好东西。用来做锡箔,锡的成分只有一点点,要打得薄如蝉翼,需要专门的手艺。杭州人绍兴人从事这项行业的特别多。


笔者小的时候八十年代,烧锡箔、拜祖宗等等还是相对秘密的事情,老人们几十年下来怕了,谁也不敢把锡箔拿到外面去堂而皇之地烧,一般是家里弄个脸盆悄悄地烧了。即使那样,还要提防马列主义老太太窥探的目光:咦?怎么冒烟了?是不是着火了?没有没有,生只炉子。其实马列主义老太太也是过来人,也有老祖宗,也许他们家半夜三更也会办点俗事,只是那么多年习惯了,不问一声她们不放心。



锡箔要折成元宝,需要花点工夫。折得好的元宝饱满圆润,和古装电视剧里看到的银元宝活脱活像。手艺差的呢,坑坑洼洼七翘八裂,一看就没个样子。但不管好不好看,能自己折元宝,总是一片心。有些偷懒的,直接买折好的元宝,据说神通就要差一点。因为元宝由谁的手来折,很讲究。最好是家里人,尤其是男性亲属,那是最宝贵的。女性就差一点,买现成的元宝就更差了。后来为了迎合人的懒惰,冥币出来了,动不动几百亿,那个有没有神通,我就不晓得了。


除了折锡箔的手艺,锡箔的质量也很讲究。纯锡打造的锡箔以前有没有我不敢说,我看到的锡箔,锡都像带鱼鱼鳞一样,薄薄一层刷在黄纸上的。锡的含量越高,锡箔的质量也越好,等而下之的是在锡里混入铅,那种锡箔看上去好看,烧起来会散发有毒的浓烟。好的锡箔折完以后手是干净的,如果手上弄得一塌糊涂,那就有点可疑了。



烧锡箔也有讲究,要用粉笔或面粉画个圈,朝西方开个口,祖宗先人才好从这个口里进来拿钱。烧的时候锡箔不能碰,有些人不懂,看火头不旺时,拿根棍子捣,规矩大的老人看到就要说了:“阿弥陀佛不要去碰啊”。烧锡箔前还要专门拿出一小部分在粉圈外烧化,那是给过路的孤魂野鬼的,免得他们来抢。说是封建迷信,想得还真周到。


锡箔烧化以后的灰烬是应该黄色的,因为看上去像黄金。纸灰是黑色或灰白色的,就不大灵了。小时候弄堂里常有人来收锡箔灰,那真是个辛苦的生意,锡箔灰收回去以后,他们要重新用土法冶炼,把灰烬里仅存的锡再炼出来,重新制成锡箔出售。利润如此稀薄的生意,风险却不小,因为土法炼锡污染严重,干这个行当的人大多健康状况不佳。



“收锡箔灰”在上海俗语中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死要钱,一点点蝇头小利都不放过。有人把贪污腐败形容成“收锡箔灰”,那就非常形象了。人活在世上,穷也好,富也好,活得心安理得是最重要的。一旦有了一点点权,就觉得自己了不起,哪怕是锡箔灰那点点钱都要往里抠,那真是给祖宗丢脸,给后代败德,我建议烧下来的锡箔灰给他们送点去,据说现在价格不菲,一斤好卖好几十块呢。


最近我还写了

关亡

“我唯一作给张国荣的歌,你在何地,送给他”

弹词皇帝看大门

我爱吃黄鳝

金陵塔还是金铃塔?

哭妙根笃爷

山海关路寻找粪翁的厕简楼

纪念滑稽大师周柏春先生逝世十周年|几段另类经典

新昌路酱园弄杀夫奇案

江北夫妻相骂

筱声咪孙明来自生活的笑声

周柏春说书

1948年上海滩的芸芸众生

不留胡子的马克思长什么样?

1945年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艰难度日?


IOS系统打赏专用:

欢迎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