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浦少年路,茫茫人间路

老周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人间路 快乐少年郎

路中崎岖 崎岖不见阳光

何从何去

去觅我心中方向

一丝丝梦幻般风雨

路和人茫茫


以下图文是我不久前拍摄编写的,本想在六一儿童节时发布,因有些其他感慨,延后两日。南市老西门、小西门一带因和卢湾毗邻,所以是我们从小愿意去玩耍的所在。近年来老南市变化极大,很多地方已辨不出原来的模样。大兴街、黄家阙路附近造起很多新房子,路的轮廓倒还在。和中华路平行的一条小斜街,有个有趣的名字:少年路。南市有趣的路名很多,和面筋弄、咸瓜街这些比,少年路的名字并不怎么特别,因而小时候虽经常路过,却未曾特别留心,更没有想过这条路名的由来。前一阵路过此地,偶然进去转了转,暌违多年的“少年路”已改名“黄浦少年路”,据说因为别区也有相同路名,因而冠以“黄浦”,对啊,“南市区”早在2000年就已经不存在了啊。


原来的少年路,现在的黄浦少年路



黄浦少年路,一条一百米长的小斜街(图片来自导航软件)


黄浦少年路和西华弄的三岔路口


少年路总共一百米长,历史却十分悠久。“少年路”的得名,来自于民国时代上海老城厢一个少年组织:少年宣讲团。1912年,上海启明小学的学生汪龙超等发起组建少年宣讲团,以宣传爱国思想、改良风俗、普及文化知识为宗旨,组织青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街宣讲,进行社会调查,还开展送医送药等慈善活动。


少年宣讲团(图片来自黄浦区档案馆)


到1922年,少年宣讲团已经有10年的历史,汪龙超等集资在小西门中华路南侧修建宣讲团总部和会场,夏季设医送诊,冬季办通俗义务夜校。宣讲团提供报纸,市民只要门口签个名就能进去免费看报,后来宣讲团在老西门搭建了上海第一个公共阅报栏。为表彰少年宣讲团的功绩,沪南工巡捐局于1923年把宣讲团所在的道路命名为“少年路”,以资纪念。


民国时代老西门的公共阅报栏

(图片来自黄浦区档案馆)


少年宣讲团从1912年民国初年发起,一共存在了25年。直到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上海南市因地处战区,房屋被日军炸毁,这才不得不停止活动。但“少年路”的名字却保留了下来。少年宣讲团创始人汪龙超的资料我没有找到,但少年宣讲团确实出了一位了不起的“少年”,那就是中国戏剧电影史上的划时代人物应云卫。


应云卫(1904-1967)


应云卫1904年生于上海,16岁辍学后在美国慎昌洋行和华商轮船公司学生意。工作之余他在八仙桥青年会夜校学习,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孟君谋、钱汝霖、程泽民(程泽民的妹妹程梦莲后来成为应云卫的夫人)等。他们一道参加少年宣讲团,从事化妆宣讲活动。应云卫是宣讲团的“云卫队”的队长,队里包括他在内共有七人,应云卫熟悉京剧、昆剧、苏滩等各种戏曲曲艺,“云卫队”在表演上独树一帜与众不同,他们运用滑稽戏、哑剧等形式举办化妆讲演,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道理用诙谐有趣的形式表达,很受市民欢迎。


应云卫和太太程梦莲(图片来自网络)


1921年应云卫应中华职业学校黄炎培的邀请,创立了中国早期的业余话剧团体“上海戏剧协社”,正式进入戏剧和电影世界。在几十年的导演生涯中,应云卫导演了戏剧《怒吼吧!中国》、《大地回春》、《屈原》,电影《桃李劫》、《八百壮士》、《塞上风云》等,都是中国戏剧和电影的经典之作。


应云卫手迹:“多拍粗臂,少拍大腿”。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思想(图片来自网络)


1957年的一张历史照,毛泽东与上海电影界人士座谈,左二为应云卫,图中尚有赵丹、黄宗英等,还有一些名字不说了,认得出脸的朋友们自己看吧(图片来自网络)


1967年1月16日,患心脏病的应云卫被造反派从医院里揪出来批斗游街,到大光明电影院门口,被推下车,被送到瑞金医院急救,但为时已晚。儿子应大明急匆匆赶去,应云卫已经停在太平间了。多年以后,应大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回忆:“我去问造反派能不能办丧事,我永远都记得那个人先背诵了一句诗词‘冻死苍蝇未足奇’,再撂下了一句,应云卫没定性,要办就办!”1978年应云卫平反,夏衍在《悼念应云卫同志》一文中这样写道:“云卫同志是早期的话剧运动的著名组织者和优秀的导演,云卫同志在党的领导下对文艺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我们这些后死者永远不会忘记,在中国的话剧、电影史上,他的名字也永远不会磨灭的。”


瑞金二路26号,应云卫旧居(图片来自导航软件)


当然如今走在黄浦少年路上,你不会感受到什么民国风云,少年宣讲团早已成消失,应云卫墓木已拱,当年的少年路,现在只是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街道,因为城市的变迁,这里正在动迁,大多数居民已经搬走了,还有几户人家顽强地驻守,不是为了什么情怀,而是条件尚未谈拢。


有几户人家还在坚守


小路大多数人家已经搬走了,大白天路上也是空荡荡的


路牌是“黄浦少年路”,门牌还是“少年路”


已被封闭的水井


老城厢人家的真实生活


衣架


楼梯和房顶


仁成總衖


“随手关灯”“楼梯灯”!!


看得出这个“随”字曾让写字者多么纠结


爷叔捉来的一只“囚鸟”已无力扑腾它的翅膀


黄浦少年路和黄家阙路的交叉口


满载而归的路人


沸腾着的,不安着的

你要去哪?

谜一样的,沉默着的

故事你真的在听吗?


献给欢度2018年“六一儿童节”的少年们


最近我还写了

赤佬

皓月涌泉常相伴

球王李惠堂再世,中国队能打进世界杯吗?

众生

老广东孙中山、小宁波蒋介石和他们的本地家主婆

弹词作家女球迷

姚慕双的老师何双呆轶事

那些再也听不到的段子|纪念滑稽泰斗姚慕双诞辰一百周年

沉迷过的偶像,一个个消失

复兴中路停云里惨案幸存者的聚会

年少不听杨振雄,再听已不复少年

图说一百年前的上海

五爱中学美术老师陶冷月的风雨之楼和光影世界

江北夫妻相骂

1948年上海滩的芸芸众生

不留胡子的马克思长什么样?

1945年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艰难度日?


IOS系统打赏专用:

欢迎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