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海关钟楼的风雨夜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一提到上海,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外滩。而在外滩那么多经典建筑中,曾经作为市政府的汇丰银行旧址(现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总行)和如今依然在发挥作用的海关大楼是占据特殊地位的。不仅因为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这两幢大楼占据了外滩的“C位”,任何一张拍摄外滩的照片,都少不了它们的雄姿。更因为它们在上海开埠一百多年来的地位,它们见证了上海的发展。


民国时代的外滩

汇丰银行和海关大楼天然占据了外滩的C位


到海关大楼的钟楼上去看一看,是从小到大的一个梦想。每当漫步在外滩,只要听到海关大楼的钟声,就会不禁慢下脚步巨头张望。只要听到海关钟声敲响,就知道自己身在上海,这已经成了上海的一个印记和标志。近年来介绍海关钟楼的文章不少,这幢大楼似乎掀开了神秘的面纱,但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因为海关大楼并未对公众开放,想到楼顶参观谈何容易。总算到2019年,经热心的海关朋友牵线,非但上到钟楼一窥堂奥,还有幸认识了驻守钟楼28年的魏云寺大哥。


终于有机会走进海关大楼


进门看到的水晶灯喷水装置

此装置抗战期间遭损毁

现按原样复制还原


1857年建成的中国衙门式样的江海北关署


1891年拆除旧屋,于1893年建成的海关大楼

由川沙建筑师杨斯盛主持建造

当时已有钟楼


长期担任上海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铜像

该铜像于抗战期间被日军销毁

仅余底座现藏于上海历史博物馆


赫德(Robert Hart,1835-1911)

铜像基座上的中文铭文


1925年江海关大楼拆除旧楼重建

1927年12月9日落成

即为现在的海关大楼


海关大楼刚建成时的图片


1927年时任江海关总税务司的梅乐和(F.W.Maze)

在办公室留下的签名


海关大楼入口大厅藻井处的马赛克拼图

为帆船海事图案


大堂顶部的海关纹章图饰


虽经修缮

依然看得出岁月留痕


上海海关大楼是当时外滩最高的建筑物,彼时之上海万商云集、车船辏辐。但凡由吴淞口驶入黄浦江的各国商船,很远就能看到海关大楼,它是上海的航标和灯塔。在海关大楼上建钟楼,更有海关自身业务的需要。因各国商船自备的时钟误差很大,殊难统一,于是由江海关设立钟楼报时,以此为准。上海的海关大钟由英国Whitchurch公司设计制造,和英国伦敦的大本钟、俄罗斯莫斯科的大钟为“姐妹钟”,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海关钟楼现任“守钟人”魏云寺近年来经过媒体报道,已经是上海滩的名人,见到我们,魏师傅十分和气:“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参观吧!”

钟楼分机芯房、铜钟座、旗杆台三层

机芯房是大钟的心脏部位

上楼的铁质旋转扶梯仅容一人通过

角度接近90度,共69级


海关大钟的发条


钟摆下的沙箱


魏师傅问我们沙箱的作用是什么?一般人都会认为是为了消防,但此处沙盘的作用却是为了缓冲。因海关大钟的发条每一根的重要都达到一吨,一旦发生意外坠落,其冲击力足以击穿楼顶。在此处设置沙箱,作用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缓冲其冲击力。真是“不说不知道”呢。


仅容一人通过的旋转扶梯


一圈又一圈,来到机芯房。在轿车车厢大小的机芯中,数百个齿轮相互咬合,由钢丝绳连接三根发条,三根发条又分别连接着“走时”、“报刻”、“敲整点”的钟摆。魏师傅介绍,海关大钟是机械钟,分秒不停运转着,常年运转,机芯磨损难免,一般的钟“滴答”一声是一秒,而海关大钟每“嘀嗒”一声是两秒。因为这一秒之差,钟摆发条的磨损大大减少,大钟的寿命得以延长,这也体现了设计者的独特匠心。


机芯房四周镶嵌的四个钟面


海关大钟的钟面用100多块棱形图案的乳白色钢化玻璃拼成,直径达5.4米。钟面上分针长3.17米,重49公斤,时针长2.3米,重37.5公斤,都是由紫铜铸就。大钟是没有秒针的。


换个角度看钟面


斑驳的墙面


齿轮细部


1959年出生的“守钟人”魏云寺


我们一同参观的朋友中,有一位老师说普通话,魏云寺很体贴,一直坚持用普通话介绍,即使我们用上海话问问题,他也用普通话回答。直到各自分头参观时,魏师傅才和我用上海话交流。其实我知道一些魏师傅的来历,他原来在南京西路大光明电影院对面的老花园饭店(后改肯德基)做厨师,八十年代考进海关,1991年开始和大钟作伴,一伴就是28年。魏云寺近两年在媒体亮相颇多,他父亲去世时还牵挂着大钟,28年里只因为参加优秀员工疗休离开过一次,还把自己的师父请来顶班……和媒体上宣传的魏师傅相比,近观魏云寺,更像是一个普通的“五零后”上海爷叔,不改上海人精明强干的本色,话不多但句句到位。没有太多煽情的语言,却把大钟的历史说得清楚明白。


对着自己守护了几十年的大钟

魏师傅笑了


晚上六点一到

钟声想起

灯光的照射让钟面显得格外好看


灯光照射下的大钟钟面



六十年代的海关大楼

后来钟面被更换为向日葵图案

罗马数字也变成阿拉伯数字


海关钟楼从1928年1月1日起就一直为上海准确报时,原来的报时曲是英国皇家名曲“威斯敏斯特”。1966年,一批“红卫兵”闯入海关大楼,想要“砸烂”钟楼,上海市政府决定将钟面的中心部分的图案变成“金黄色的向日葵”,“威斯敏斯特”乐曲改为“东方红”,钟锤钟铃停止使用,改为电子打点和奏乐,乐曲由扩音器向全市播放。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沙白二世访问上海,海关钟楼恢复原状,电子打点改回机械打点,人们熟悉的“威斯敏斯特”乐曲又在黄浦江畔响起。到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有华侨和旅游者出于爱国感情,写信给有关部门要求海关大钟停放“威斯敏斯特”乐曲,上海海关按上级有关部门通知,从1997年6月30日零时起停奏海关大钟报时“威斯敏斯特”乐曲,海关大钟照常机械运转,钟声仍准点响起,但无乐曲伴奏。经专家论证并经市委、市府领导同意,决定于 2003年5月1日起海关大钟恢复播放“东方红”报时音乐。(以上历史资料参考自“百度百科”)


通往旗杆台的楼梯


此处共有1口大钟4口小钟

每隔15分钟,4口小钟就响起叮咚叮铛之声

每隔1小时,135公斤重的大铜锤敲击大钟

持续10秒左右


1925年大钟铸就时的铭文


到海关大楼参观的当天风雨如晦


站在楼顶俯瞰雨中的外滩


魏师傅说:当年浦东还没有高楼,每天早上在这里看日出是最美的,一点一点,看东方泛起鱼肚白……


天气不好

但也别有一番滋味

想来职业摄影家们不会在这种天气来拍照


海关大楼是风水宝地

黄浦江在这里拐了个弯

魏师傅说:“江面的弧度像不像聚宝盆?”


钟楼顶部的旗杆

旗杆位置北纬31°14’20.38,东经121°29’0.02

是20世纪20年代上海地理位置标志点

后来才改到国际饭店


充满年代感的消防阀室


站在海关大楼楼顶眺望浦东


在中山东一路上眺望海关钟楼


匆匆告别魏师傅,我们一头走进上海的风雨夜,回头再看这座九十多年的老建筑,回想它的历史,感慨良多。曾经,一个国家的海关需要由外国人来管理,更黑色幽默的是,由外国人管理的这个政府机构,却是清政府最廉洁高效的机构……后来它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又经历了许多的曲折。如果说有什么不变的,是始终有像魏云寺这样本分、尽责、内敛、勤劳的上海人,在这座大楼默默工作,几十年、一辈子,守着这座钟、这幢楼、这座城。


最近我还写了

绝不“小儿科”的小儿科

周总理欢度泼水节

这一段老大沽路

新年锣鼓响连天

豫园隔壁安仁街和天台山农逸闻

上海人谁不喜欢范志毅?

上海足球的光荣与梦想

来吧来吧,回二十年前,相约1998

关于申花队最初的记忆

1978年的上海

1948年上海滩的芸芸众生

不留胡子的马克思长什么样?

江北夫妻相骂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