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苏联人能够理解苏联人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出兵乌克兰,在导弹袭击乌克兰各地的军事设施的同时,其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哈尔科夫边界……我们在战局之外,却又于历史之中。
“我们住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阿塞拜疆人、俄罗斯人、亚美尼亚人、乌克兰人、鞑靼人……我们都是同一国籍,都是苏联人,都说同一种俄语……而现在,街头依旧人来人往,但大家不再相视而笑,似乎有一种东西笼罩在每个地方和每个人的头上……人们在等待着……”遗憾的是,这位曾受到白俄罗斯女记者S.A.阿列克谢耶维奇采访、后被收入其诺奖作品 《二手时间》中的亚美尼亚人,她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俄乌问题有着一个更广阔漫长的历史政治背景,但即近来看,又何尝不是一个坍塌国家的剧痛,延续至今……
以下文章节选自S.A.阿列克谢耶维奇《二手时间》。第一部分为作者自述,第二部分来自一位采访者的自述。
1.我和我的主人公们一起回忆
“只有苏联人能够理解苏联人。”
S.A.阿列克谢耶维奇
以下选自S.A.阿列克谢耶维奇,“参与者笔记”,《二手时间》
我们的共产主义,本来有个疯狂的计划:要把亚当以来的旧人类改造为新人类,而且也付诸实施了,这算是它唯一做过的事情。七十多年间,在我们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实验室里,制造出了一种另类的人:苏维埃人。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悲剧的人物,另一些人把他们称为“苏联分子”。我觉得我懂得这种人,熟悉这种人,我和他们共同生活了多年。他们就是我自己,是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父母。 几年来,我为此游历了整个前苏联地区,因为苏维埃人不仅是俄罗斯人,还有白俄罗斯人、土库曼人、乌克兰人、哈萨克人……现在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说着不同的语言,但我们不会和其他人类混淆。在芸芸众生中,你会立刻发现我们这类人!我们这类人,全都有社会主义基因,彼此相同,与其他人类不一样。我们有自己的词汇,有自己的善恶观,有自己的英雄和烈士。我们与死亡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在我写过的故事中,这些词汇常常萦绕于耳:枪毙、屠杀、消灭、抹去,或者一些苏联特有的消失方式:逮捕、剥夺十年通信权、放逐。如果我们还记得,不久前有几百万人被杀戮,人的生命又价值几何?我们是充满仇恨和偏见的种族,一切都来自于那个被称为古拉格的地方和那场恐怖的战争,还有集体化、没收剥夺、大迁徙……
这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曾经是我们的全部生活,但那时我们很少谈论。而今,世界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我们的生活开始被所有人关切,它曾经是怎样一回事并不重要,只因为它曾是我们的生活。 我写这本书,是希望通过一点一滴,通过一鳞半爪,发现家的故事,寻找社会主义的内核,比如社会主义在人的灵魂中究竟是怎样的。我总是被狭小的空间所吸引,一个人的空间,只有一个人。实际上,在一个人的身上会发生所有的一切。
为什么书中有这么多自杀者的故事,而不是普通苏联人民和平凡的苏维埃人物传记?其实说到底,他们结束自己的生命要么是出于爱,要么是由于年老,甚至只是为了兴趣,想要解开死亡之谜……我找到了这样一些人,他们执着于理想,将理想深深根植于自己内心,决不妥协——国家成了他们的宇宙,取代了他们的一切,甚至生命。 他们无法摆脱伟大的历史,无法和那段历史告别,无法接受另外一种幸福,不能像今天的人们这样,完全潜入和消失于个体生活中,把渺小看成巨大。人类其实都愿意单纯地生活,哪怕没有伟大的思想;但这在俄罗斯生命中却从来没有过,俄罗斯文学也从不是这样的。 举世皆知我们是战斗民族,要么打仗,要么准备打仗,从来没有其他生活。我们的战争心理由此形成,就是在和平生活中,也是一切都按战争的思维。听到密集的鼓点,看到挥舞的旗帜,心脏就快要跳出胸口……人们不仅不会在意自己的奴性,反而甚至会钟爱自己的奴性。我还记得:放学后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去开垦荒地,我们鄙视那些不去的同学。我们会为了自己没有参加过革命、没有经历过战争,而难过得哭出来。回首往事,难道我们真的这样过?我真的曾是这样?我和我的主人公们一起回忆。他们当中有些人说: “只有苏联人能够理解苏联人。”我们就是这样一群有着共产主义记忆的人,因为同样的记忆而惺惺相惜……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剧照
转自中信大方
“苏联解体的百科全书”-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红色人类的终结》,书的作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把这本书称为"苏联解体的百科全书"。
阿列克谢耶维奇通过口述采访的形式,讲述了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1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生活,以及他们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
可以说,这本书把俄国社会各个阶层都写到了:有“八一九”zheng变后自杀的军队元帅,有克里姆林宫官员讲述的官场潜规则,有动荡时期的爱情,有从中亚到莫斯科打工的民工,也有去爆破地铁站的车臣恐怖分子等等等等。
而读这些故事的感受,用一个词表达,就是“虐心”。俄国官方就对本书大加讨伐,不仅认为该书缺乏积极的故事,而且声称阿列克谢耶维奇算不上一个作家,她获诺奖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她发表过反对普京的观点。
读了这本书,不管从政治上还是从社会上来讲,对俄罗斯会有了更深的了解。从中,你会读到俄罗斯人身上一些很独特的沉重的东西,这些东西,读法国史、美国史等等任何国家的历史文化是读不到的(这里姑且可理解为“国民性”),那就是俄国最强烈的三点特征:奴性+强国梦+上帝选中的民族。
很多俄罗斯人不仅不会在意自己的奴性,反而甚至会钟爱自己的奴性;
他们有一个强国梦,憾恨失去了一个大国的尊严;
而当君士坦丁堡被消灭掉后,他们就认为莫斯科是第三罗马、第二耶路撒冷,是上帝选中的民族。
这三点,集中在俄罗斯人身上,有一种很厚重、很沉重、很受难的味道。
如果你想了解摆脱苏联后的俄罗斯,推荐这部承载着真相和情感,充满矛盾和沉重感的作品,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二手时间》。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