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未来 | 文化水岸、前厅后街——中交未来城,好的公共空间是一种生产力
-
上期探讨了中交未来城科创远端响应平台及科创群落的打造,本期邀请了浙江省规划院对未来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进行研讨。
-
简·雅各布斯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城市的发展是自发性的,一个有效运转的城市是基于人们的活动,而不是在人们的设计之上。”
威廉·H·怀特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对于一座城市的公共空间,阳光是重要的,树、水、可以买到小吃,能有地方坐坐,也很重要。”
一个城市的价值,和这个城市的活力息息相关,而城市的活力,蕴含在一个个可以激发城市记忆、社群交往、创意灵感的公共场景中。纽约的中央公园、伦敦的金丝雀码头、新加坡的乌节路、上海的黄埔滨江公园、杭州的西湖与北山街……公共空间吸引着人们驱往这些城市,也向人们彰显着这些城市的独特魅力。当前,随着新一轮城市群网络化及大都市圈化的推进,中心城市周边的科创群落正在崛起,新人群形成新空间,新组织方式。我们发现,低成本的门槛并非这些群体考虑的主要因素,能提供融合品质服务、公共社交、文化魅力的公共空间,正越来越演化为另一种核心生产力。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Urban Public Open Space)是指由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室外分隔墙等垂直界面和地面、水面等水平界面围合,由环境小品、使用者、使用元素等组合而成的城市空间。城市公共空间是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城市街道、城市广场和城市公园。
中交未来城位于宁波南侧18km,是奉化对接宁波的桥头堡位置,占据了鄞奉3号青创大走廊的三大站点(方桥站、琎琳站、南渡站)。随着宁波市第一医院、奉化科普中心、宁波·上海产业转移双创示范基地等项目的落地,医疗健康、金融科创、智能制造三大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同城医疗养老人群、周末工程师、智造创业二代正在集聚,有老宁波、也有新宁波人,中交未来城如何为他们营造好的公共空间?
我们团队不仅详细梳理了中交未来城的产业及人群需求,同时深度挖掘奉化历史人文、城市空间特色。长时间的打磨中,我们基于三大维度的问题,给出了中交未来城的公共空间营造方案。
美国硅谷、尔湾,再到东莞松山湖、杭州梦想小镇,每个名字的出现,都代表了一种城市印象。中交未来城是长三角的远端服务中台,宁奉3号科创走廊的连接,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将未来城板块拉入了宁波的万亿俱乐部组成中。从方桥到琎琳,到南渡,是医疗到科创,到文化的产业主题化,也是城市风貌的特色化。区别于东部新城、南部商务区,奉化的美好山水、文化底蕴始终是她的底色,但她又有面向新型生产力和生活方式的新内涵。因此我们希望给来过中交未来城的人,留下一个科技艺术、精致典雅的新秀之城的印象——新是活力,秀是底色,科创艺术是调性,精致典雅是表现。
紧紧围绕人的需求,要通过四大步骤最终实现,包括蓝绿骨架延续记忆、城河互动塑造IP、人性化覆盖和体验、慢行系统串联。
第一步
秀的底色是蓝绿空间:延续空间记忆,以水为脉,构筑蓝绿公共空间骨架。
鄞南地区,河网水系密布、纵横交错。县江是甬江重要的源头,从奉化老城区一路向北,经过中交未来城涌入宁波市区。奉化历史上以县江为脉延伸了许多水道,作为漕运通道连通各村庄,形成渡口、直街等特色空间场所。河道水系空间承载了奉化人的经济活动与平日生活。城镇化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空间记忆的埋葬,通过延续了大部分的原有水系,仿照“直街”的组织,植入新的科创街区、未来社区场景。通过水的组织,即使是在新的生产、生活空间里,依然具备了旧日浙东水乡秀美舒适的体验。
左图:未来城整体水系、水脉规划延续
右图:现状及规划“直街、水街”场景
第二步
城河互动塑造IP:沿岸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对城市客厅级空间着力打造,形成“文化水岸、前厅后街”的城市地标IP。
通过“背河发展”向”拥河发展” 的转变,沿岸增加商业、文化等公共服务用地,将市民的公共生活吸引到水边。打造一个可到达,可停留,承载市民公共生活的滨水公共空间。如何将城市的新秀的文化气质显现出来,其实给人民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城市重要的地标空间,如上海新天地、成都太古里。
未来城紧紧抓住城市发展“新秀”的主干——东环线廊道+县江,打造城市T台和门户客厅,提出“文化水岸、前厅后街”的营造理念。
“文化水岸、前厅后街”的IP地标公共空间结构图
“文化水岸、前厅后街”效果图
围绕县江两侧集中布置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及公园,成为城市前厅,通过水街、绿脉向腹地延伸,形成后街带多元组团的格局。不同的组团形成不同的风格风貌管控,有的科创、有的文化,如金融岛重点展示科创街区的形象,琎琳站未来社区重点展现青年文化时尚的社区形象等。
中交未来城金融岛“前厅后街”效果图
第三步
人性化覆盖和体验,以5分钟步行圈均衡布局社区级公共空间,细节处体现文化。
重视城市级IP地标的打造以外。结合社区级小学、邻里中心进行15分钟及5分钟服务圈层的公共空间全覆盖,保障了城市1/3在公共空间中,体验不仅在城市中,更在家门口。社区(口袋)公园具有面积小,高可达性,尺度人性化,场所多样化和高使用频率等特点,服务半300米内可达。同时,在井盖、公交站牌、城市标志等细节中,处处体现未来城科创艺术特色。
第四步
慢行便利串联:构建人易行、多样化的慢行路径的串联公共生活。
依托滨水公共空间骨架,构建骑行绿道、亲水漫步道、沿河漫游航道多条交织的慢行通道,保证滨河的连续性,并且提供丰富的空间体验,串联城市公共生活。
好的方案只有好的管控才能实现。割裂看待单一的街道、公园、广场、地产开发的方式终将带来灾难。优秀的城市公共空间里每个单体项目都是要素,都不是主角,营造出来的为人服务的整体空间才是核心。因此每个单体设计都需要遵循规划的统筹一体化要求。中交未来城在政企合作模式下,由中交城市投资(宁波)有限公司统一统筹片区开发,参考国内外的优秀做法,遵循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思路,有效地保障了公共空间营造的品质。
中交未来城参考优秀的国内外案例,对于所有的设计提供最前沿、人性化的做法通则。
以公园为例,首先明确公园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边围、基面、设施三大部分。
引入“建议开放段”,引导人便捷进入公园
引入“建议开放段”概念,“建议开放段”不设置围墙、树篱等隔离设施。针对城市高可达性地段公园、社区公园要求“建议开放段”长度占公园边界总长度比例不低于70%。
鼓励与公园相邻地块建筑边围的开放、连续
针对至少有一侧与功能地块相邻的公园(多为社区公园),要求该侧设置连续开放的建筑界面,建筑贴线率要求不低于60%,鼓励建筑后退空间和公园场地一体化设
面向水边的视线通透,鼓励留出视线透景线
针对滨水公园等有着丰富景观资源的城市公园应根据需要鼓励留出视线透景线,面向水边的视线通透可见。避免设置围栏(不含防护型护栏)、大型灌木,树种选择上宜选用高大且2-3米无枝杈的乔木。
划定可进入区域,提供人群户外活动空间
结合人群集中活动区,划定可进入、可活动区域。该区域内具体可以是可进入的疏林草地,也可以是硬质的广场、活动场地等。结合可进入的区域设置活动设施或休憩设施。
构建连续贯通的滨水慢行通道
确保滨水廊道的连续性,必须设置慢行通道,慢行通道的总体走向应顺应河道线型。不同区段慢行通道应与周边区段预留接口,保证慢行网络空间连贯。漫步道以散步、闲逛为主,宽度在2-3m为宜;跑步道以慢跑、健身为主,度不小于2m;骑行道以自行车休闲为主,双向设置宽度不小于4m,单向设置宽度不小于2.5m。
鼓励植入公共服务设施,提供便利性与活力
对于规模较大的公园内部宜鼓励植入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结合集中活动区域设置,主要包括商业休闲设施、文体设施、社区服务设施、公厕等设施,满足日常使用基础上提升公园人气与活力。
公共建筑首层应向公众开放,增加商业外摆、咖啡座、室外图书角等非正规空间,并与慢行通道有效连通。
针对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中交未来城实施强有力的设计管控要求。
针对“文化水岸、前厅后街”中最为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从定位、步行空间、边围界面、附属设施、景观意向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管控要求与设计导则,指导后续设计与建设。对于土地出让,也对与公共空间交界面的空间提出了重要的要求。以金融岛中央景观大街为例。
定位:中央大街定位为商业主导型街道,是金融岛最具商业活力的繁华街道。
管控整体要求:
整体断面控制引导:
•设置双向2车道,机动车道车道宽度3.5米,总体宽度7米。
•道路两侧各设2.5米宽非机动车道。慢行空间采用不对称设计,路西侧人行空间20米宽,路东侧人行空间10米宽,结•合景观广场廊道一体化设计。
•沿中央大街西侧20米后退空间内,设置专用自行车道,宽度为3m。
沿街界面控制引导:
•道路两侧应形成开放式界面,禁止设置围墙,围栏、绿化隔离带等隔离设施。
•对沿街建筑1-3层的建筑立面进行细化处理,提升立面通透性,应尽量提高窗墙比。
•街道沿线建筑贴线率不小于70%,两侧禁止设置围墙,围栏等隔离设施。
•商业街道首层街墙界面最低透明界面应达到界面总面积60%以上。 应避免出现大面积连续单调的高反光玻璃界面和零通透实墙界面,相应界面长度不宜超过50米。
附属设施控制引导:
•采用富有变化但整体色调统一的硬质铺装,材质上多选择细石混凝土或砖石块。颜色采用中灰色系铺装,线性引导流线,强调秩序感。局部点缀拼花,将增加步行的趣味性
• 非机动车停放区:宜结合道路红线内的绿化设施带布置,单个长度宜为25-30米。
• 在未来广场南北两侧设置2处过街天桥,加强金融岛尖商业商务功能联系,便利行人出行。
•全段形成2个标志景观节点。分别为创未湖城市客厅节点与未来广场节点,应以科创未来为主题,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互动体验等多种表现形式,总体风格现代大气活力,展示中交未来城突破创新、拥抱科技的城市人文精神。
通过三个问题的提出和解答,构建出了中交未来城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在这套体系里面始终以人为核心,城市的活力来源于里面的人,而人50%的时间是在家以外的空间度过的,人们在这里工作、休闲、社交,未来城市的公共空间一定会为里面生活的人带来好的体验和价值,成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力。回到威廉·H·怀特的《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提到的“对于一座城市的公共空间,阳光是重要的,树、水、可以买到小吃,能有地方坐坐,也很重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所有城市建设者和服务者的初心。
本期专家:林昊炅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二分院副总规划师,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