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年学前丨冯晓霞:片面理解特色,很容易以牺牲儿童的全面发展为代价

人文幼学 人文幼学
2024-08-24


今年是第十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的十周年,更是全国砥砺奋进推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推进科学保教取得重大进展的十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理论、新模式出现,但随之而来的,也有来自幼儿园的许多困惑。诸如:今天STEM、明天项目制学习,到底哪个理念更适合我们幼儿园呢?几乎每所幼儿园都在想特色、搞特色,到底怎么才算是真的有特色?一所集团化办园之下的新建园,如何确认自己的方向是对的,之后再去慢慢深耕呢?

走过十年砥砺奋进之路,夯实普及普惠发展的根基后,幼儿园将走向何方?人文幼学推出特别栏目“十年学前”,我们将以观察者的角度,陆续推出学前十年历程的种种变革,典型案例,经验启示。为了下一个更好的十年。

本期“十年学前”,人文幼学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来谈谈现阶段幼儿园特色发展的误区以及建设路径。△冯晓霞教授与人文幼学小伙伴合影


冯晓霞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01/

以牺牲孩子全面发展为代价的特色

不是真的特色

近十年来,中国幼教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幼儿园教育创新提出的更高要求,许多幼儿园开展了内涵建设的探索之路,追求幼儿园的特色发展。

什么是特色?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特色的理解是比较片面的。比如有的幼儿园在向别人介绍自己时,会说,我们是做音乐特色的、我们是做美术特色的。以某个领域作为主要切入点当然是可以的,但一定不能忘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曾经在一次讲座上,有位老师的提问令我印象深刻,她说:“冯老师,我一直有个困惑,《指南》要求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现在又很强调幼儿园特色课程,我觉得不管再怎么强调特色,也不能够影响全面发展,但据我了解我身边的一些幼儿园,基本上是以牺牲孩子全面发展为代价来搞特色的。”

这个老师其实蛮让我感动的,她其实是有很深入在思考这个问题,也看到了一些本质的东西。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还是要回到专业性上去解答。如果幼儿园真是某一方面特别有特点,比如师资具有开展艺术教育的优势、整体观念和整体艺术水平较高,那选定以艺术为突破口,把多种领域、各方面的发展融入进去,这当然是可以的。但问题在于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对这个领域的本质特征就没有很好的理解,比如误认为艺术就是表现美的技能技巧,忽略了它 “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态度的独特方式”。 
同时要注意的是,特色不是仅仅界限在课程方面。就北京来说,一提到哪个幼儿园保育工作做得好,大家马上会想到六一幼儿院;一说哪个幼儿园最注意以教研促进办园质量提高,可能不少人会说曙光、师大等几个幼儿园。这难道不是办园特色吗?!

 
02/

很多的所谓特色

隔断了原本自然而然的多领域联系

就特色课程来说吧,也不应该为了突出某一方面而忽略课程的整体性。还是以美术为例,一些幼儿园展示的幼儿作品,琳琅满目的,似乎孩子们的技术很高超,绘画的工具也很丰富,蜡笔画、水粉画,线条的、混合的,看起来好像也很有创造性。但美术特色教育仅仅是这样吗?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怎么融入到这里面去呢?艺术,首先应该让孩子感受和欣赏,孩子们对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事物有没有认知经验?对作品本身有没有感受?他们欣赏了什么?很多幼儿园的所谓艺术活动,更多的是一个艺术表现活动,缺乏表现之前的欣赏与感受。
指南》颁布以后,有的老师问:“为什么艺术领域没有像科学领域那样划分子领域,大家一看就知道这两个子领域就是科学和数学为什么艺术的子领域不分成音乐、美术而分为感受与欣赏,表创造?我认为,无论是音乐还是美术,共同的目标都是培养人的基本艺术素养,而感受欣赏、表现创造就是基本艺术素养,而且前者更为基本,也更为重要。一来是后者的基础。过去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个是作诗,“熟读”一定包含感受欣赏,“熟读”之后自然会作诗,说的就是二者的关系。二来可能不少人来说由于先天其他原因艺术表现上不太可能大发展无论如何应该懂得欣赏应该享受人类创造出来的这样一种精神财富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中的美的创造性表达。以前,幼儿园贴出来的孩子们的作品都是大同小异的,现在,大家开始追求画的不一样了,允许孩子们有自己的创造性表达,同时也注意让他们欣赏艺术作品、名家的名画,这是一种进步,感受与欣赏不仅艺术作品更包括生活中的美所以指南欣赏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内容有些幼儿园已经关注到这一点,但也有不少幼儿园关注不够,没能很好地为幼儿建立一个艺术和生活的联系。
艺术教育加强生活的联系。比如说要画花草树木应该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去观察,感受他在画画需要一边观察一边分析,比如这棵树整体是什么样子的,树叶什么特点几个花瓣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另一种相似有什么不同怎么把它更好出来。绘画时,他需要在头脑中整体各个部分进行几何图形抽象思考如何处理各部分空间关系组合整体这个过程儿童既在感受欣赏自然的美也在认识、探索自然事物进行数学思考艺术创造

这种多领域的联系本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有时候却被我们人为隔断了,对于小孩子来说,很多事情是需要回归事物本质才更有利于他的学习与发展的,这个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儿童的生活。
 

03/

换一任园长就搞一个特色

可能会越走越没特色

现在有些幼儿园对特色是怎么形成的缺乏一个清晰的认识,自己幼儿园优秀实践没有很好总结梳理今天看到一个东西天就想搬来。换一个园长就搞一种特色,好像推陈出新,就显得没有成绩。

特色不是突击打造出来的,它是长期形成的,是以往传统的继承、发扬与创新。像北京六一幼儿院,从延安时期就把保护儿童的生命与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即使解放后搬进北京,幼儿院也一直坚持这一传统,当然,时代和条件变化了,保育工作的具体内容和重点有所变化,但基本精神始终不变。这种特色才是真正的特色。

目前,确实有些园在探索自己园所特色的过程中,把因果颠倒了。有的是先决定做什么特色,才开始找相关的资源去“打造、创建”;还有的完全是为了特色而特色,别人已经有的东西我不做,我要做别人没有的内容。新上任的园长就必须要换一个新的特色吗?这样或许会越走越没有特色。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好好总结自己幼儿园的经验,在自己原来的经验中寻找特别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东西,以此为基础吸纳新的先进的东西。继承并不必然排斥改革和创新,把自己之前的好经验好做法全部推翻来学习和接收新经验,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吸纳新经验新做法,丰富和扩展自己园所的东西,这是两个不同的思路。个人认为,或许第一个思路更有利于形成所谓特色。

而对于一些新建园来说,更是急不得,需要了解自己教育对象的发展需求,了解自己的队伍和利用的资源,找准方向,确定下来自己想要做什么,然后慢慢花时间去探索,十年也好,二十年也好,逐渐沉淀,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04/

不用刻意追求特色

你的地方资源是别人不可复制的

一些幼儿园担心如果只是忠实执行国家有关政策纲要指南会不会变成千一面形不成自己有特色的课程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担心首先,每个幼儿园对国家政策甚至《指南》的理解和解读都是不一样的;更重要的一点,你所在的地方、你的资源、你的教师情况、你的孩子的发展需求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曾经有一份全国性的儿童发展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腿部力量最好的孩子在重庆。这是因为重庆这座城市本身的特点,幼儿园没有特意去追求,自然而然就这样了。那基于这样的地方资源,同样是健康运动课程,从动作发展这个角度来讲,北京幼儿园和重庆幼儿园的工作重点可能就不一样。

所以,我们需要把儿童的需求,幼儿园的特点,老师的情况等因素都考虑进去,尽管大家都是在贯彻指南、贯彻纲要,但每个幼儿园做出来的都可能是不一样的。如果说有所区别的话,它不应该区别在大的教育目标上,因为我们都是按照国家的教育要求、按照儿童整体发展来创建课程的,都是差不多的。区别在于我们招收的儿童不同,他们走进幼儿园时带来的经验和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在研制自己幼儿园的课程目标时,需要对照全面发展的目标,按照“长善救失”“缺失优先”的原则。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实施途径上,幼儿园之间的不同会更大,因为各园所在地方的自然条件、社会文化资源、教育传统、教师队伍、管理水平等都不相同,而且各园会不会利用、怎么利用自己的优势也可能差别很大,所以不用担心会千园一面。但是否能在多年之后形成办园特色,那要看幼儿园自己的工作情况了。

 



05/

课程是为儿童服务的

不是玩概念、变花样

前一段有一种现象为了创建园本课程特色课程很多幼儿园都十分注重自己课程与众不同名字好像名字不一样一种特色课程
教育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课程是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服务的,不是玩概念、变花样,来不得半点应付。优质的幼儿园教育不是停留在名字、概念、形式上的东西,而是要切切实实地带给儿童有益的经验,让他们从幼儿园开始,一点一点地形成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健康的身心和适应时代变化的基本素养。这需要幼教工作者踏实、不懈的努力。


编辑/鲁阳阳 陈梓汇
图片/温笑寒摄于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
设计/朱远海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忙到吃饭都觉得浪费?找回对时间的控制感,缓解高强度工作带来的职业倦怠


那些有血有肉、真实自然的观察记录是如何写成的?


连续12年保证大班娃娃不流失,这个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做对了什么


音乐也可以画出来?美术活动的这些新思路必须让你脑洞大开!


大家说丨田敏:做于细、成于严,安全管理是无数个0前面的1




我就知道你“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