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案例 | 从“妖怪来了”到自导自演一台皮影剧,三年过去了!

人文幼学 人文幼学
2024-08-24


近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普及教育示范基地授牌仪式在成都市第十三幼儿园总园进行。成都市第十三幼儿园一直致力将川西民间艺术文化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经过了将近二十年的探索,过程中形成了适合幼儿的皮影文化传承教育的经验和做法。“皮影”已然成为成都市第十三幼儿园的一张名片。在一届届孩子和老师手中焕发新生,不断创新。

“妖怪”一词来源小班下学期时,幼儿初见教室窗帘上银杏树影的称呼。基于幼儿对“光影”的兴趣,开展了“找妖怪”“摆脱妖怪”和制造“不会消失的妖怪”等探秘活动;到中班开学,幼儿仍对“妖怪”保持极大兴趣,时常在科学区玩光影游戏;中班下期幼儿便萌发了更为大胆的想法打造光影剧;来到大班后,在幼儿园浓厚的皮影文化浸润之下,便萌生出自己创造皮影剧的想法。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整合幼儿的光影经验,又兼顾皮影兴趣呢?

本期活动案例,我们走进成都市第十三幼儿园,看看大班的三位老师王兴艳、雷欢、陈璇,如何把幼儿园硕果累累的皮影课程玩出新花样。而作为《幼儿园里有妖怪》班本课程系列丛书作者之一,王老师班上的孩子已经有了“妖怪剧”的相关经验,可不可以把妖怪剧和皮影剧结合起来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案例选编自成都市第十三幼儿园王兴艳、雷欢、陈璇老师

《玩转皮影剧》

 



01/ 

我知道的皮影
“皮影”这个词,对于我园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幼儿园历经十几年一直致力如何在幼儿园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特别是皮影。除了幼儿园随处可见的“皮影”元素,还有专属于幼儿的“皮影文化节”。这不,在中班下学期末时,幼儿在皮影文化节上,欣赏了来自“教师皮影剧团”、“家长皮影剧团”和“幼儿皮影剧团”的精彩皮影剧表演。回到教室里仍在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之前看到的各种皮影剧。
“皮影”对于我班幼儿是一个既熟悉又十分陌生的字眼,熟悉是因为在幼儿园见过、玩过,陌生是因为从未真正地接触与了解。我们应该怎样来打造一台台拥有本班特色的皮影剧?
我们借用话题“我知道的皮影”了解幼儿对皮影的已有认知。

思铭:在幼儿园看过纸做的皮影打了洞,用线连起来的。艾佳:我见过木头做的皮影。老师:整个都是木头做的吗?艾佳:是的。  


梓桐:我见过绳子做的皮影。   

老师:哪些地方有绳子?         

梓桐:绳子就在小棒的后面。   


通过讨论与记录可以看出幼儿对于皮影的认知浅显,对于皮影的历史、类型以及皮影表演等了解几乎为零。幼儿关于皮影和皮影剧又有怎样的关注点与兴趣点呢?应该从皮影还是皮影剧开始呢?借助话题“关于皮影和皮影剧,你想知道什么?”,“你对皮影或者皮影剧有什么问题?”引导幼儿回忆找寻幼,找出共同的关注点,为进一步活动做铺垫。


谨竹:

树皮那么硬怎么能做成皮影呢?

为什么道具不能有用纸黏土做的皮影?

为什么皮影的有灯光在上面,它的颜色是彩色的,为什么我们影子妖怪在灯光后面,影子就是黑色的?  

 

艾佳:

为什么皮影会动呢?

为什么皮影要穿棒棒,不穿棒棒也可以拿在手上演?

为什么不能拿毛茛给皮影做棒棒呢?


梓涵:

我想知道皮影剧是怎么表演的?

为什么皮影剧的灯光、木偶剧的灯光和我们妖怪剧的灯光不一样呢?

我想知道为什么皮影剧是拿在手上演,而妖怪剧却是人的身体表演呢?  


培玲:

我有一次在幼儿园做皮影时,不会打洞,是一个姐姐帮助我的,我想知道皮影是怎么打洞的。

 

雨欣:

我想知道在皮影的透明纸上用什么笔涂的颜色不会消失?

皮影上为什么要用棒棒穿上去?

皮影为什么要涂颜色呢?

 

雅舒:

我想知道为什么妖怪剧和皮影剧都有光,妖怪剧是黑色的,皮影剧是有颜色的?

 

哲轩:

我想知道皮影由哪几种材料做出来的? 

整理幼儿想要了解的皮影问题,可以看出幼儿的兴趣点大多集中在“皮影的制作材料”、 “为什么皮影会动”、“为什么皮影上会有小棒棒”、“为什么皮影在幕布上演出有颜色而影子剧却是黑色的”、“皮影剧是怎么表演的”。这些问题既有关于皮影本身,也有关于皮影剧,还有皮影与“妖怪剧”的关系。
 
 

02/ 

博物馆里找答案

根据幼儿问题,以集体活动,思维导图的方式与幼儿一起梳理问题,帮助幼儿理清思路,明确核心。经过讨论,将问题分为三类:一是皮影的问题,材质、工具、操作棒、“动”的关键;二皮影剧的问题,表演内容、舞台布置、如何表演;三是“皮影与妖怪剧的关系”、道具、效果、人员等。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成都博物馆”有皮影展馆的机会让孩子们去博物馆里找答案。

在参观前,请幼儿与家长一起进行模拟参观练习。在网络上对家长进行了此次参观的培训,制定了参观流程、发布了注意事项、培训基本的亲子对话模式。比如在参观方式上,应该至少有两次参观,首先是整体浏览,感受氛围,了解馆内的基本情况。接着进行目的参观,拿出调查表,带着问题进行参观。如果还未解决问题,就进行第三次针对性参观。
在参观结束之后,让幼儿在集体活动时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

若曦:

为什么皮影有颜色而影子没有?

因为皮影在幕布前面,影子在幕布后面投影。

为什么皮影身体是分开的?

只有分开的才能活动。

为什么表演的时候需要道具?

因为要用棍子撑起。



智媛:
为什么影子是黑白色,皮影是彩色的?
因为影子妖怪一会儿近一会儿远,都是黑色的,皮影离得近,在幕布上。
为什么皮影不用水彩笔涂而用马克笔涂?
因为水彩笔颜色会掉,马克笔颜色不会掉。
为什么皮影离幕布近的时候是彩色的,而离幕布较远时是黑色的?
因为皮影离得远就没有贴在幕布上,光照不到、就看不到颜色。



 师说:实地调查、权威解释、思考后的记录与分享,既增加幼儿对皮影历史、类型、制作与表演的全面认知。同时也引入家长与社会资源作为活动共建者,所有的一切均是为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学习动力,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掌握活动的控制权。而教师在这里大多扮演倾听者与支持者的身份,找出节点,发展学习。



 


03/ 

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皮影?

经过博物馆参观与分享讨论,幼儿对于皮影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萌发了想要自己制作皮影的想法。幼儿园皮影活动不是培养皮影工匠,因此完全照搬传统皮影对于幼儿来说材料不够便利,难度大,危险系数也较高。因此我们将活动放到了幼儿生活中,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制造儿童皮影,一方面提高活动的真实性与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可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因此,我们鼓励幼儿在家、社区、大街和商场里寻找各种可以用来做皮影的材料。在讨论之后将皮影进行分类:材质、连接材料和操作材料,逐一进行猜想与筛选。

谨竹:大串门里面的皮影是灯片做的,我观察到我们家的文件夹和灯片差多,是透明的。  
婉瑾:彩色透明包装纸比较硬,不容易被扯烂,有颜色,方便做皮影。 
朗泽:皮影是硬硬的,纸板也是硬硬的。 
函宇:卡纸是硬硬的,也可以在上面画画。 

培玲:鱼线有点硬也有点软,方便我们穿洞打结。  

朗泽:铁丝比较硬,很容易穿洞。  

艾佳:毛线好打结,方便连接。   

思铭:这个软电线,又软又硬,才好穿洞打结。

天凯:吸管玩具可以弯曲。 

梓涵:表演皮影需要硬硬的杆子才行,这样才能支起来表演。筷子比较适合。 

培玲:芦苇杆里面是软软的泡沫,外面是硬壳,不仅可以打洞,也不容易被掰断。 

懿轩:风筝杆很长也很硬,可以方便我们表演皮影。

对于制作皮影的打孔工具,孩子们初步找到了各类钉子(木工钉、工字钉和图钉)、针、打孔机、牙签和锥子等。


 师说:那到底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皮影呢?我们以个人猜想、集体讨论、小组验证的方式筛选所有材料,解决当下各种问题的症结。如制作皮影的材质,操作材料以及连接材料,在操作中了解材料的属性。分析出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哪些方法切实可行。



 
 
04/ 
初步尝试,筛选真正有用的材料
在集体活动中进行初步筛选,哪些能用来做身体,哪些不可以,并将想法记录。 
哪些材料是不能用来做皮影?原因是什么? 
懿轩:纸盘不能做皮影,因为它容易被撕烂。   
思铭:纸箱不能做皮影,因为太硬,不好剪皮影,也不容易打洞。

智媛:塑料纸容易被揉烂,它不适合做皮影。 

 
哪些材料适合用来制作皮影身体?为什么? 
谨竹:文件夹可以用来做皮影,它是透明的,可以透光。
艾佳:我觉得皮布也可以用来做皮影,我看到皮影博物馆里的皮影就是用皮做的。 
韦名:彩色塑料也可以做皮影,可以不用涂色直接画好皮影剪下来,很方便。
婉瑾:我觉得卡纸可以用来做皮影,因为上色比较好看。
梓涵:文件袋也可以用来做皮影,他可以透光,更好表演。 

 

其次,讨论“什么材料做皮影会成功”,讨论投票、最后大致分为了五个小组:皮布组、彩色塑料组、纸板组、文件夹组、文件袋组。最后,幼儿需要依据猜想,选择相应的材料,依据分工,尝试制作皮影的身体,在制作中验证,并在活动结束后,再次分享小组探索成果:有无成功?为什么?

小楚:我们的皮影没有做成功,因为彩色塑料颜色太深了,我们画上去的皮影画看不见。

雨欣:我们做成功了,文件袋不是很硬,可以很容易就把皮影剪下。他是透明的,比较容易上色,还能透光。 
心如:我们也没有做成功,文件夹太软,不太好剪皮影。
哲轩:我们组也没有成功,纸板太硬了,我们画的皮影都剪不下来。

玉锴:我们组虽然画好了皮影的身体,但是皮布怎么剪都剪不动。 

根据这样的方式,还探寻了操作材料和连接材料。经过探索幼儿发现,最好的操作材料是吸管,而打孔工具最好用的便是锥子了。

 

05/ 

皮影怎么才能动起来?

在探索初期,幼儿的关注点在于制作皮影本身上,并没有放在如何打好结上。什么材料是最好打结的?只有在充分摆弄探索之后,在具体的情境中才会激发幼儿真正的兴趣点。 
在制作的过程中,幼儿发现最难的部分是“如何让皮影动起来”。
我们首先加入探寻人体的活动,在语言区投放大量关于人体的书籍,在科学区投放人体骨架模型。其次,借助集体活动、具体讨论,找出人体中的“动”以及探寻动的原因。
经过探究,幼儿发现了看得见的“动”:头、肩膀、胳膊肘、手腕、手指、肚子、大腿,膝盖、脚踝和脚趾等硬硬的地方可以动,因为骨头与骨头之间有“关节”,而像舌头,眼睛、眉毛、鼻子这些软软的地方能动是因为有肌肉和经络;除此外还发现一些“看不见的动”:大脑思考的动、心脏砰砰地跳动、血液里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流动,以及肚子里肠道的蠕动。 

在什么地方打洞?如何连接便于动的幅度最大化?有哪些打结方法?
用毛毛的毛根,宽软的金线,细长的软铁丝、软软的毛线将皮影分开的部分连接在一起,那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产了很多困扰,幼儿们想出了很多办法。
 

涵宇:毛线太软了,怎么都穿不过去。

彦博:只能将洞口打大一点。

培玲:毛线软软的不好打结。

雅萱:可以用一些材料把毛线给绑起来。

瑾竹:穿洞的时候毛茛上的毛太多,老是堆在一起,没办法穿过去。

若曦:可以试一试把毛捋直。

哲轩:用剪刀把毛剪短一点。

培玲:金线太宽了,不好穿洞。

婧妤:可以把金线捏细一点,也可以把洞口打大一点。

思铭:我不会用金线打结怎么办?

艾佳:你可以用叠被子的方法啊!


在后期反复的尝试之后,孩子们探索出来各种能够打结的方法。

 

 
 
06/ 

分组也是一个考验

在“怎样分组”问题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分组标准,自行组团、形成了好朋友组、故事组和皮影组。
每个人做出决定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大多是根据之前“妖怪剧”的剧团经验进行选择。有的不忘初心,坚持以前的想法;有的则根据之前的经验进行了调整。

雅舒:因为上一次我在故事组,我觉得书太多了,很难、又花时间,所以就选朋友了,先找朋友比较方便。因为我又想从故事开始,又想从好朋友开始,我觉得跟好朋友在一起好一些。 

星睿:因为上学期我在故事组很好玩,所以选故事组。
培玲:因为故事里的台词好记一些。
哲轩:因为选故事比较难,先把难的做了,后面就简单了。
思铭:做皮影浪费时间,最后做皮影就来不及了,先做皮影才来得及。
婉瑾:做好了皮影之后就可以表演了。
婧妤:可以选我喜欢的角色,我想选小马宝莉。
 

 师说:打破了自由的分组方式造成的每组幼儿能力不均等的组合劣势,基本保证每组幼儿强弱能力匹配,为后续的活动开展减少了必要的麻烦与困扰。同时因为他们有相同的价值观,在后续的剧本创设与角色分配进展又快又顺遂,同时又能保证每个剧团各自的发展路径。


 

07/ 

你想怎么玩?

小组成立,只是剧团活动中,最小的一部分,如何将一台皮影戏呈现出来,才是重点。
基于各自认同的开始点,每组着力进行下一步的设计与打算,也都有着各自矛盾。在此阶段,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最难的是剧本部分,而且本次有三组的剧本为原创。要满足剧团内每一位幼儿想法,保证故事情节的合理、兼顾创意,并非易事。在正式剧本创编之前,充分的讨论,了解幼儿想法与经验是非常有必要的,引导幼儿进行合理创编。以“皮影表演”为任务驱动,鼓励幼儿与同伴自主进行表演创造。
通过对比与讨论,幼儿明白了妖怪剧和皮影剧的相同与不同。

智媛:影子妖怪需要借助幕布来表演,而皮影戏也需要在幕布上表演。
若曦:影子妖怪和皮影戏都需要做道具材料才能表演。
婉瑾:妖怪表演和皮影戏都需要在光源下才能表演。
小楚:妖怪剧和皮影剧都需要人来演
伟名:皮影表演需要画剪角色,连接身体,才能表演,而妖怪剧表演可以直接表演。
博涵:妖怪表演需要用人的身体来表演,而皮影戏不需要身体来表演,只要用灯片制作的皮影来表演。
培玲:皮影表演时候可以可以是彩色的,而影子妖怪表演里是没有颜色的,只有黑色。
雅萱:妖怪表演时影子可以变大变小而皮影表演没有办法变大小。

妖怪剧和皮影剧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要不要把妖怪剧和皮影放在一起呢?
谨竹:我只想用皮影来玩,因为皮影是彩色的。

函宇:我也是想演皮影,因为做皮影已经很难了

艾佳:我想皮影和影子一起,因为加上影子会更有趣。
梓瑜:我想演巨人怪,所以加上影子会好些。
 

在后来具体的实践中,孩子们发现单是把皮影剧弄好就已经很难了,不过他们说如果有可能下一次还要进行尝试。

初期表演时,他们发现因为剧本较复杂,必须有一个人作为旁白,才能将皮影进行下去。所以便有了竞选旁白,但是在后面的表演中发现:总有幼儿在抱怨有的孩子无所事事和偷懒。总是让一个人包揽旁白,一方面会让当事人有怨言,另一方面其他幼儿空闲的时间多,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因此在后续表演的过程中,有幼儿提出了轮流说旁白或者一起录音的方式。
皮影表演不是复制,也不是重复,这样很难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获得其认同。因此我们选择从经验出发到问题情境创设,再到基于设计的经验迁移,再到最后探索表演的创造,一步一步发现幼儿的观察力、分析力和问题解决力都有一定的提升,但多元个性化表达和合作力上还需进一步提高;更看到了在活动中不断斟酌、思考、探索、决策,并不断测试自己的想法,幼儿的综合能力提升。
幼儿经历了从基础性目标—认识与理解;到拓展性目标,尝试应用与分析;再到挑战性目标,评价与创造的三层攻关,幼儿一步一步地看见了自己的学习。但因为接触表演的次数不多,反应的问题多为显性,因此在后期还必须进一步动态跟进,聚焦关键问题,进行反复的讨论与解决,才能真正帮助幼儿树立问题意识,提升学习能力和创新力等。


编辑/陈秋旭

设计/朱远海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十年学前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走进大凉山里的“抢救式”学前教育


如何组织一堂体育集教活动?这些理念和方法一次打包给你


下周开营!这是一堂以公众号为支点撬动教师专业成长的翻转课堂


甘肃幼童在园吃饭被呛身亡!儿童常见意外急救方案,强烈建议收藏!


大家说丨周兢:课程改革当下,更需用整合观念看待儿童的语言学习



我就知道你“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