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班上的“警察”开始暴力执法,一场高质量教研由此诞生

人文幼学 人文幼学
2024-08-24


今年2月出台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特别强调幼儿园保育教育的过程性质量,要看见每一个孩子的努力和进步。那么,如何基于日常各类活动现场对幼儿进行适宜的观察、解读、分析和支持?在一个角色游戏当中,当“警察”的小朋友拖拽着一名“坏人”想要就地正法。但“坏人”嘴里不断进行辩解:我是一名医生,所以手里才会有刀。周围却没有人听他的辩解,继续拖着他往前。这名“警察”为什么认定另一个男孩就是坏人?为什么这名“坏人”进行了辩解却没有人听他的,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如果是你站在这个游戏现场,你会怎么做?针对这些问题,人文幼学主编李晗和蒲江县南街幼儿园的八位老师开启了一场脑力风暴由此诞生,从具体情境出发思考如何促进幼儿发展。一起来看看她们都碰撞出了哪些思想的火花。



先看视频↓↓↓



01/
角色游戏的核心要点是什么?


罗珍:
这个视频是我们班的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户外“后花园”里玩角色游戏的片段。处于中班阶段的孩子会逐渐产生对外交往的欲望,所以出现了警察、医生、面包师、舞蹈家等社会角色。

我们幼儿园的游戏样态是自由自主的,想扮演什么角色也是自由的,所以就出现了视频里扮演警察的游戏。视频中的孩子在当警察时,不断在每个地方巡视有没有坏人,就是要抓坏人,以至于后面还出现了拖人、拽人的情形。对于这样的行为,我们到底如何进行分析、解读和支持?


毛晚霞: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学习各种角色的优良行为。
扮演角色本身就包含着行为的榜样,幼儿要模仿这些角色的劳动态度、言行、相互间的关系、待人接物的原则,体现他们的思想感情。并要根据角色的行为来调节自己的行动,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视频里面的“警察”,他知道自己作为警察要做哪些事情,比如他去告诉老板:“遇到了小偷要告诉我们。”这是在为别人提供帮助。但在视频的后面,确实出现了拖拽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这属于“
暴力执法”,显然这种行为不太合适,我也很疑惑,在角色游戏中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应对?



李小蓉:
游戏反应经验,在解读孩子时,我们要带着审慎的态度,一分为二地分析。

安静: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应生活的载体,孩子将自己的经验通过模仿的形式在游戏中展现出来。
而角色游戏发展的核心本质应该是更大程度地调动幼儿的自主性,想象创造,社会交往,品德教育,真善美的根植教育等。

在一次角色游戏观摩活动中,我看到有一组玩医院游戏的孩子。病人来看病,正在等待检查,扮演医生的孩子却在用小木片当手机打游戏。这时老师就以同伴的身份进入游戏,说:“这个宝贝正在发烧,需要大家的帮忙!”直接点了打游戏“医生”的名字,“医生”便回到了自己岗位上。

游戏结束后班级老师利用视频再次和孩子谈论:哪些医生的行为是有责任心的?呼吁孩子要有责任心和同理心。所以,不是说社会中的行为孩子模仿了就好,而游戏的核心一定是教育,教师关注到幼儿行为后,及时给予适当的支持,这就是老师的教育智慧。


李小蓉:
安老师对角色游戏的价值有很多思考,比如调动幼儿的自主性、想象创造、社会交往、品德教育——真善美的根植教育等

那说到对角色游戏关键经验的关注,我有个思考,“警察”与其他孩子产生了拖拽行为,就说明他与别人的沟通欠缺方法。如果别人不愿意时,除了使用暴力,你还会选择用什么方法去解决问题?社会交往中的能力和技巧就很重要。这需要老师和孩子一起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02/
不当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李晗:
从安老师的分享中,可以看出面对幼儿的“出格”行为,老师应该有所行动,行动是基于老师对角色游戏核心要点的把握。

社会性的角色扮演游戏有一个重点就是真善美的根植教育。开展角色游戏,实际上是想用这种方式让孩子体验到角色背后的价值和内涵。比如警察要去帮助别人,而不是暴力执法;医生要救死扶伤,而不是冷漠地玩手机。看起来是在进行角色扮演,实际上是在对幼儿进行品德启蒙。


李晗:
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孩子在游戏中的不当行为。

其一,这个孩子对角色的认知出现了问题;其二,他的行为可能与家庭环境有关系,比如孩子在家里被暴力对待,父亲很严厉,他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其三,他可能是在利用游戏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罗珍:
确实如此,这个孩子的行为与他的家庭有一些关联。

这个产生拖拽行为的幼儿,他的父亲对他有点“暴力”,平日里在班上遇到一点小问题,就会很大声地说话,甚至会选择动手。可能针对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改变孩子,更重要的是从家庭着手,与家庭合力,共同给予幼儿友爱的环境,让孩子的童年被爱填满。



李晗:
所以幼儿园老师除了要有专业解读儿童的能力,还要有专业的与家庭沟通的能力。这对幼儿园老师来说是有挑战性的,也正是有挑战性,这份工作才有意思。

前段时间的家庭教育周,全国都在轰轰烈烈地搞活动。或许幼儿园可以借着这股东风,开展一些具体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让家长和幼儿互换身份,有不一样的体验。通过这样的方式,会解决家长心中很多的困惑。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身体验远比向家长灌输理念来得有效。比如一个孩子经常被父母指责或者父母有暴力行为,让两者身份短暂互换,虽然只是演戏,但父母心里肯定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这兴许能让父母在今后改变自己的教导方式。





03/
在孩子心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石孟婕:
孩子对于角色的认知在角色游戏里非常重要。当一个孩子有好的角色认知,他才能够在角色游戏里履行自己的义务,更好地行使这个角色的职责。

因为角色认知有利于游戏的开展,越了解自己的角色,代入感才会越强。反之就会模仿不出来,导致游戏不能顺利地开展下去。其次角色认知有利于幼儿更快更好地进入角色,扮演角色,履行角色的职责,行使角色的权利。

角色认知还有利于完善角色游戏的开展,在角色游戏的进程中不断进行调整。虽然幼儿对于角色认知上有共性,但是由于个体生活的差异,幼儿的角色认知是存在差异的,正是这种对角色认知的冲突和矛盾,才会不断地对角色游戏的情节进行调整,使游戏更加丰富、完善。

视频中的孩子也是这种情况,在角色认知方面我认为教师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引导。

罗珍:

孩子的角色认知和角色扮演,绝对不是简单模仿现实生活。毕竟幼儿园的游戏应该是充满真善美的,成人世界中比较复杂的东西,在幼儿的游戏中应该规避。


在游戏里要看到孩子游戏过程中的良好心理氛围,包括尊重、合作,关注别人的需求,吸纳别人的建议,应该让幼儿在正确的角色认知中完成游戏。



席燕:
读懂孩子有100种语言,我们幼儿园有很多方法,而在我们班上选择的是
游戏故事。

我们的游戏故事确实反映了孩子们最真实的想法。每次游戏结束后,幼儿都会有个小本子,马上画一画他们在游戏中的所思所想,然后带回家讲述给爸爸妈妈听,再带到幼儿园来,便于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做了什么,以及需要什么样的支持。这样的方式也有助于老师解读幼儿内心深处的想法,看到真实的儿童,知道如何去理解儿童,对儿童进行个体支持。



成穗:
社会性角色游戏播种真善美的种子其实是最重要的,因为孩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时候,我始终相信拥有善良、宽容等良好品格的孩子,在社会上更有适应力。

在角色游戏中,不一定是非此即彼。不一定拿刀的就是坏人,也不一定没有拿刀的就是好人。

我们班最近的表演游戏中,有一组孩子表演的游戏“狼和羊”就是这样的。在我们固有的思维里:狼抓小羊,就是坏的。可是在他们的表演中,狼和羊就是好朋友,故事中还提到,狼经过各种困难帮助迷路的小羊回到了家。

班上一位家长曾说过:把敌人变成朋友也是好事,我们就是应该有多多的朋友,少少的敌人。

播种真善美的种子很重要,即使今后他长大成人,面对社会中的各种不公,他才能更好地自处,这样的品质能帮助他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以后生活中出现的挫折和不公。


李小蓉:
真善美这种普世价值观是孩子走向未来最需要的。把敌人变成朋友,这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是非常可贵的。





04/
你有注意到那个被拖拽的小男孩吗?



韩喆:
老师们都在关注扮演警察的小男孩,但是忽略了被当成坏人的橘色衣服小男孩。
“警察”看见小男孩手里有刀,所以判断他是坏人,进而产生了拖拽。但是“坏人”一直说:“我是外科医生,这个是我的手术刀。”但从头到尾没有一个人去听他的辩解,也没有人关注到他的辩解。

在那个时候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他的想法没有被看见,他的辩解也没有被听见,这可能对他接下来的幼儿园生活,甚至未来的生活产生影响。


罗珍:
我们确实需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这个被拖拽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比较顽皮。所以在游戏里,当他拿着刀时,“警察”没有听他的辩解就断定他是“坏人”。在这种情况下他确实比较无助。
当孩子经常不被看到、听到时,可能真的会在未来对他产生影响。我后来也努力地在集体中改变大家对这个小男孩的看法。


李晗:
视频中被拖拽的男孩,不断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没有人管他。其实幼儿园也是一个小江湖:里面有强势的人,也有处于弱势的人。在张同道导演的纪录片《小人国》中,池亦洋“打遍天下无敌手”,像这样的孩子其实更容易受到老师的关注,但
真正处于教育困境中的孩子,不一定被看见了。

怎么去看见这些孩子,又怎么对这些孩子给予支持?我觉得仍旧需要从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入手。


韩喆:
我觉得老师或者家长在日常与孩子的互动当中,
会有意无意地将孩子的某些行为放大化,但却不自知,这样的行为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班上的幼儿为什么对“拿刀”的孩子有调皮的印象?可能是老师在与孩子平日的互动中给孩子们留下了这样的刻板印象,所以老师一定要规避这样的行为。






05/
介入还是不介入?

罗珍:
视频中孩子在角色游戏中出现拖拽行为的时候,老师们会介入吗?


安静:
我觉得应该要介入的。于孩子拖拽的动作,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可能会出现安全事故;其次是穿橘色衣服的孩子已经反复在为自己辩解,如果老师没有介入,他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被认可。


席燕:
我觉得我们可以等一等,看看孩子到底要干什么,同时在活动结束后和孩子一起通过视频回顾,让幼儿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可能会找到更适合的支持方法。


韩喆:
对于“拖拽”这两个字我们怎么去理解?我们都知道我们是在对角色游戏进行解读,角色游戏的核心是社会交往。可能在我们眼里看到的是拖拽行为,但对于“警察”来说,他并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问题。
在这个游戏中,我可能不会去打断孩子的游戏,而是选择游戏结束后进行讨论从而引导孩子。

罗珍:
我当时是有介入的,作为这个视频的拍摄者,亲临现场,能够感受到现场危险的氛围。

不管是在角色游戏还是其他活动中,幼儿园教育应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如果没有了安全,一切发展都是白说。我在现场看到“警察”拖橘色衣服的孩子拖得比较用力,危险系数高,所以当即就进行了介入。


李小蓉:
当下介入还是活动后介入?
是老师站在不同视角的一种考虑。其实双方的思考都是合理的。

游戏中,生命安全是第一位,作为带班老师如果发现孩子的游戏行为肯定要第一时间介入。韩老师、席老师是游戏后基于想保存视频的完整性和过程性,把这个事件和全班孩子做一个讨论,提供更多元视角和方法。

所以平时基于视频的教研是很有意思与必要的,可以看到“当局者”和“旁观者”的思考,站位与视角不同下,分析与解读会给到我们更全面的理解。


毛晚霞:
俗话说
教无定法,我们应该用多元思维来做教育,我们要看到教育背后的东西,不是说现场是否一定要介入,老师在活动中对每个孩子家庭的了解,对每个孩子个体的关注都很重要。




06/
小结一下


李小蓉:
在针对视频“后花园警察故事”的教研中,我们收获了些什么:

1、思考游戏的本体价值:如社会交往、真善美种子根植,高位思考为支持提供依据。
2、透过游戏链接家庭,影响家庭,看到亲子关系、幼幼关系、师幼关系,对教育进行反思、优化。
3、看见每一个孩子,即使很难,也努力去做到。带着情怀做教育,做良心教育。
4、游戏故事是一种非常适宜的支持孩子的方式。


李晗:
用一句话概括这次教研我认为非常贴切:
你的认知程度,决定了你的人生的高度。
我们对学前教育的认知程度也决定我们的高度。一位新教师,通过不断积累,参与教研,从量变到质变,思维方式就会发生转变。看到的东西不一样,所做出的的行为也就不一样。

老师们的发言是认知方式和思维过程的体现。而在教研的过程中,可以将六合分析法运用进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教研,分析视频中的问题,这样可能会有不同的收获。


延伸阅读

六合分析法:


针对某一个问题而产生的来自该问题六个方向的认知和思考,分别为前、后、左、右、上、下。其中,前为镜像,后为真相,左为前因,右为后果,上为宏观,下为微观。



互动一下

对于视频中的拖拽行为你怎么看呢?

你觉得应不应该介入呢?如果应该介入,你觉得什么样的方式介入比较好呢?

在评论区说出你的想法吧!


想要通过视频全面了解蒲江县南街幼儿园?

识别下方二维码

立即购买课程





文字整理/陈秋旭
图片/杨东力摄于蒲江县南街幼儿园
设计/林惠卿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幼儿园的后勤管理工作要如何做?


大家说|侯莉敏:自然教育理念下的课程建设该何去何从?


大家说 | 鄢超云:教育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幼儿的喜怒哀乐


如何利用CLASS工具促进师幼互动质量?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如何基于本地化资源走向高质量教育?这24条“蒲江经验”告诉你




我就知道你“在看” ↓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