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玩得脏兮兮又如何?孩子们可是天生的游戏高手!

人文幼学 人文幼学
2024-08-2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一次雨后,在户外活动时,满满和小余在花坛旁玩起了泥巴,小手弄得脏兮兮,但却开心得很,还说在扮演泥巴怪物,引起了全班孩子们兴趣。自此,玩泥巴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于是,教师让家长给孩子们带来了泥巴,幼儿园的小池子成为了孩子们的泥巴区。教师让孩子们在玩泥游戏中自由、自主地发展,经过持续半年多的活动,孩子们熟练掌握筛、和、捏、团、压、搓、揉等多种操作形式后,将手里的泥巴变成了泥浆画、小桥流水、形态各异的动物......本期,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孩子们与泥的故事吧!



案例选自郫都区示范幼儿园 金鑫 《与“泥”童趣》

 






01/

玩泥初尝试

初次来到泥巴区,孩子们对于这里的一切很新鲜,这里摸摸,那里瞧瞧。看着泥巴区里琳琅满目的材料,小廖说想用铲子铲泥巴;然然说想拿桶装泥巴,然后做饭;铭铭说想用锤子锤泥巴……

当孩子们征求我是否可以在这里玩耍时,我欣然同意:“ 既然你们有这么多想法,那就去试试吧。”
孩子们选择各自的材料后,开始组队玩耍起来:有的用铲子铲泥巴;有的小朋友和伙伴一起用水去和泥巴;有的用锤子去锤泥巴;有的用棍子去捣泥巴;有的用铲子去切泥巴;还有的小朋友把泥巴舀到盒子里又倒出来……
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回顾活动,大家都积极分享各自的游戏:
小屈:“我和安安一起在炒饭,我们用的大桶当做锅。”
安安补充道:“我们用的花当火腿肠。”
红包:“我用泥巴做了蛋糕,然后用铲子可以切开,我还给嘉嘉分享了蛋糕。”
豪豪:“我们一起在(泥巴池边)铲泥巴。”
浩语说:“我们在挖宝藏,我挖到了弹珠!”
子初说:“我还把铲好的泥巴给了别的小朋友用。”
......

分享过程中,微微小朋友说,她和歆歆一起做东西,但泥巴有点干,老是要散就加了水,可还是没成功,不知道怎么办?
歆歆:“就是微微加太多水了,我都叫她少加一点了。”
教师:“那最后怎么办的呢?”
歆歆:“没时间了,我们下次少加点水。”
教师:“除了少加水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琪琪:“还可以加点泥巴。”

初次尝试,孩子们对于泥巴的特性已经有基本了解,少部分孩子能够根据泥巴可塑性制作作品;有的孩子通过泥巴作品与其他幼儿发生装扮游戏行为;但大部分孩子还是处于一种捣泥巴、切泥巴、舀泥巴的低水平游戏状态,他们把泥巴舀到容器里又倒出来,做着重复性动作。

教师思考 
面对孩子初次尝试玩泥巴的行为,教师需要给予孩子活动更多的关注,发现其中的问题,而不是过多干预。如果后续的孩子依旧重复低水平游戏行为,教师则需要加强引导了。
有孩子提出“泥巴太干,容易散开”的问题,教师抓住孩子提出的这个点,通过《小泥人绘本》让孩子知道水是可以调节泥巴干湿度的,引导孩子思考不同形态的泥巴,可以有什么不同的玩法。




02/
尝试把泥巴做成泥浆来画画
教师和孩子讲述《小泥人》的故事后,他们就开始思考泥巴更多的玩法了。
他们想到的第一个玩法就是和泥浆。
教师:泥浆可以什么呢?。
小小:“用来画画。”
教师:“我们在泥巴区玩的时候画在哪里哦?”
小小:“那就画在纸上。”
歆歆:“可以画在台子上。”
乐乐:“还可以画在地上。”
琪琪:“旁边的大板子也可以画。”
小岳:“(泥浆)还可以泼在纸上。”
楠楠:“那还可以倒。”
满满:“我要把它泼在墙上。”
溪溪:“泥浆还可以用来当稀饭。”
崧崧:“我觉得我和红包(调)的泥浆可以当芝麻糊。”
浩语:“我觉得它可以倒在(泥巴做的堤坝)里面当小河。”

原来泥浆可以有这么多玩法,那就先动手和泥浆吧。幼儿园的泥巴刚挖来时不仅有石块,还黏在一起,难以分开。

小屈说:“有坨泥巴太大了,我弄不开。”旁边洋洋听了,拿起泥巴往桌子上面砸。砸了一会儿,大泥巴有部分掉下来了,但还剩下一大块泥巴。溪溪用棍子敲那块大泥巴,洋洋见状就拿木块去压泥巴,小屈也拿来了擀面杖撵泥巴,满满就用棍子压泥巴。很快,大块的泥巴被孩子们碾成了细泥巴。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崧崧在舀好泥巴后,用手团了很久,可是泥巴都散开了。于是他用小盆子接了一盆水得到一桶泥浆。红包说是加太多水,然后就端着桶去把水倒了。泥浆沉淀后,崧崧用手把泥巴抓了一把:“太稀了。”红包也抓了一把,泥浆就顺着手往下流。

几经过尝试,成功之后孩子们开启了泥浆画之旅,泥浆成为颜料,一幅幅充满童趣的作品就此诞生了。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教师思考
从泥巴到泥浆再到泥浆画的整个过程中,孩子们一开始想到的是砸碎泥巴,后来开始使用工具,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将自己使用工具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孩子们了解到泥巴的任何状态都可以用来做不同的东西,需要什么形态的泥巴,都可以自己去调配,减少教师的干预,这样才有助于孩子后续创作出更多形式各异的作品。



03/
启用游戏计划

随着主题的推进,教师观察到部分孩子不知道该做什么,无效游戏时间增多,游戏水平还处在低水平。为了方便孩子明确游戏内容,提高幼儿游戏水平,教师启用了游戏计划,每次孩子在游戏之前会做好计划(口头或书面),既帮助幼儿自己理清思路,也大大减少无效等待时间。
乐乐说她今天想用泥巴做一个娃娃,还要再做一个妈妈。当教师问到你做的娃娃和妈妈在干什么时,乐乐说她们在一起踢球。

小赵今天想和涛涛一起玩泥巴。教师:“你们具体要做什么呢?”小赵指着自己的计划:“我们先一起去挖泥巴,泥巴挖到了过后,我们就用筛子(筛泥巴),我就(把泥巴)送到桌子那边去,涛涛拿着棒棒去锤(泥巴)。”

楠楠今天的游戏目标是要把泥巴搓成球,做成饼干,然后再填上坚果和巧克力。

微微今天要做一个兔子,安安说,她要做个小猪,这样他们就可以一起玩,就不孤单了。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通过游戏计划,孩子们对游戏中自己要做什么有明确的认知。刚开始很多小朋友重复挖泥巴、锤泥巴、舀泥巴等行为,现在孩子们开始有意识地丰富游戏内容,甚至开始给他们的作品命名、做更多装饰、创设情境......
小小:我修了座桥

小小用两坨泥巴垫在底部,然后用两根筷子搭在泥巴上,她开心地说:“我修了个桥。”说着,她用手指从桥上走了过去。紧接着,她捏了一个小兔子立在桥边,旁边做上了一些小草。
安安:快看,我们的桥!

泥巴区域活动时间,安安激动地说:“快看,我们的桥!”他指着高高的一端说:“这里是我们的房子,然后就可以从桥上过去,然后下面是小河。”

浚哲:“是我和安安、乐乐、铭铭一起修的!”

乐乐:“我给它修了围墙,还有风车房子,(房子外边)还有花。”
子初:我把我的小猪放在桥上”,路过的子初忍不住把自己做的小猪也放进去。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教师思考
孩子们使用各种辅助材料使得画面丰富完整,辅材能够帮助孩子更好表现主题,说明孩子在游戏中已经有运用其他材料装扮的意识。他们的作品不再是单一的,而是有了情境。他们能够根据桥,联想到旁边的房子。下边有小河,河岸边有小花,还有小猪要过桥。
自此,孩子们根据自己做的动物或人物,联想到周围的事物,以此扩大画面场景,丰富游戏内容,不断提升审美感受。为了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游戏水平,教师还需要引导孩子去思考如何完备情境,注意细节和装饰,让作品更具美感。



04/
为什么我的摩天大楼老是要垮?

在孩子们熟练运用装饰性材料进行建筑和各种物体的装饰后,他们继续泥巴区的活动,而且又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做摩天大楼。
涛涛先用土堆了一个小土包,然后又继续往上堆,但泥土很快就散下来了。他不服输在那尝试了很多次,可是泥巴还是散下来。这一次,他决定往泥巴里加点水,使得泥巴变粘,可他还是没有堆成功,泥巴堆到一定高度就散了。
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回顾游戏。谈到涛涛的摩天大楼老是要垮的问题,教师让孩子们给他想想办法。
源源:“可以堆矮一点,就不会垮了。”
嘉嘉:“用手扶着。”
琪琪:“我觉得把上面捏紧一点就行了。”
小屈:“我们可以把它下面做大一点,就牢固了。”
歆歆:“加点水把它粘住。”
涛涛:“我加了水,还是不行,把我的手都粘住了。”
歆歆:“那就用硬的泥土把它包住。”
然然:“把它靠在盒子上。”
子杰:“那放个柱子在中间就行了。”

对于孩子们的这些想法,教师建议他们下次去泥巴区的时候试一试,看看哪个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第二次活动,孩子们用上述方法再次尝试做摩天大楼:
最后,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总结出好用的方法。
琪琪:“我把下面做大一点,就不倒了。”
教师:“上小下大这样的结构,这样就很稳固。”
然然:“我用了杆子在里面支撑起来,可以堆很高。”
琪琪:“我的也没倒,我用的奶粉罐靠着。”
教师:“有了支撑物,也会很稳固。”


教师思考:

对于泥土无法堆高的问题,涛涛已经有了初步的思考,他觉得加点水就能够变黏,但是后来发现泥土也会变软,也很难把它垒高,反而会黏住手。教师及时抓住这个问题,将孩子们的信息进行整合。
孩子提出的这些想法很多是根据生活经验的得来的,教师要及时梳理,并帮助孩子提炼有效信息。比如孩子说基底做大一点会更牢固、找支撑物(里外)等方法,教师需要和孩子们一起梳理这些方法,支持幼儿经验的内化,并有效迁移相关信息,将有效经验运用到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去。



05/
我们给恐龙做个家吧!

一天,小小在材料区发现了一只恐龙,她兴奋地跟然然说:“你看!这里有只霸王龙!”
然然赶紧过来看手中的恐龙。
小小:“我们给恐龙做个家吧。”说着她用手把泥土围了一个三边的泥巴墙。
然然:“我要做个冰糖葫芦给恐龙吃!”于是拿来了木棍,用泥巴做糖葫芦。

小小找了很多筷子,把它们当做门:“恐龙可以从这里出去。”然然想了一下,用瓶子把“糖葫芦”装好放在恐龙的家后面:“我给它做的糖葫芦放在这里,它想吃就可以吃。”
小小和然然一起,放了一个积木在旁边,并用泥巴球放在积木上,她们说:“这个是恐龙的炮弹,可以发射!”
小小修完“恐龙的家”后,她计划下次给恐龙修一个更漂亮的家。这次,她和源源、楠楠一起游戏。源源用积木做底,在上面搓上泥条低垂下来:“这是我给恐龙做的旋转木马。”小小还做了个滑滑梯,楠楠用光盘立在木棍上,给恐龙做了一个蹦蹦床。
于是三个人一起,用石头和泥土一起围成恐龙的家,并把各种设施陈列在周围,就这样,恐龙的家就做好了。
而孩子们主题式玩泥游戏还在继续进行中......

教师思考
相对孩子们第一次做“恐龙的家”,这二次规模更大,造型更加复杂,里面的设施也更具体完备,孩子们将自己日常生活中喜欢的游乐设施加入到恐龙的家里,这是经验有效迁移与运用,孩子们根据自己印象中的设施样子,进行二次创作,以泥巴为媒介,以美感为依托,把玩泥巴游戏生活化,更多运用插、垒、嵌等方式使造型立体,而且为了稳固,遵循“上小下大”的原则。



亲身体验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泥土对于人们来说是最普通不过的了,但是对于孩子而言,泥土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绝佳玩伴。孩子们了解泥土的奥秘之后,更是抓住一切玩耍的机会。
回顾“玩泥”游戏的整个过程,这既是孩子们自发自主的探究活动,也是他们日常生活游戏化、生活活动学习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孩子们从最初的泥巴到泥浆画再到主题情境的创造,可以看出孩子们能够不断完善原有认知结构,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从而独立决策、解决问题。

教师充分挖掘玩泥活动的趣味性及教育价值,搭建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鹰架,让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美好,真正做到享受游戏乐趣,顺应幼儿潜能天性、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编辑/ 陈梓汇
图片/由幼儿园提供
设计/林惠卿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主编探园 | 博物君和他们所创造的生活


 虞永平专栏|一个不断深入把握真相的过程


当班上的“警察”开始暴力执法,一场高质量教研由此诞生


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幼儿园的后勤管理工作要如何做?


大家说|侯莉敏:自然教育理念下的课程建设该何去何从?




我就知道你“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