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案例丨一场关于修剪树枝的大调查

人文幼学
2024-08-2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杭州市西湖区翠苑第一幼儿园 Author 徐湘媛 庞连慧


午睡时正沉浸在酣甜梦境的中一班孩子们,被一阵阵“吱吱吱”的声音吵醒了。有孩子说“这是割草的声音吗”“可能是装修房子的声音”。在孩子们外出找到声音来源、发现是社区里的工人叔叔拿着工具“砍”树的时候,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什么要“砍”树呢?
面对心中的种种问题,杭州市西湖区翠苑第一幼儿园富城园区中一班的孩子们开展了一场关于修剪树枝的大调查。孩子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只为得到自己好奇的答案。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调查行动怎么开展的吧!


*案例选自

《【课程故事】树去哪儿了》杭州市西湖区翠苑第一幼儿园富城园区 徐湘媛 庞连慧




01/

调查前 讨论准备


“树上有没有虫子啊?”
“修剪下来的树枝要送去哪里?

“是大树太高了吗?”

“大树还会再长大吗?”

“是有的树上叶子太多压弯了吗?”

在调查前,孩子们通过第一轮讨论,选定了即将调查的两个核心问题:

“为什么要修剪大树?”

“被修剪的这些树枝会去哪里?”







 老师说:

幼儿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修剪树枝,也提出了很多问题和想法。“个性化”问题是否都要满足?都值得大家去探究?

调查内容在满足“个性化”“价值最大化”中需要进行必要的筛选与集中,去择取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幼儿好奇和产生共鸣的典型性问题作为调查的关键问题。

 调查方式 

“可以用调查表记下来。”

“可以合作,你来问,我用手机拍视频。”

“可以把别人说的话录下来。就像老师之前给我们录的那样,像小记者。”






 老师说:

调查方式只能是调查表记录吗?教师在考虑调查方式时必须站在幼儿角度任其自由选择。幼儿是第一行为人,调查主体是幼儿并非教师;其次,幼儿有自己的预知判断,“我适合说?适合记录?还是适合做配合?”幼儿在弥补自身不足或勇敢挑战内心的心境中,会选择性地使用适合自己的“调查表”、“视频拍摄”或“录音”等调查方式。打破调查方式的局限,幼儿适宜很重要。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 

“可以去问问小区里的社区主任。”

“也可以问一下小区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

“可能我们幼儿园其他老师知道。”

确定了调查内容、方式和对象后,孩子们分组开展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 一起思考尝试制作调查表

▲ 学习如何录音

▲ 尝试用手机拍摄




02/

调查中 ● 分组行动


准备就绪,不同调查组的孩子们出发前往不同的地点开展调查。

 调查记录组 

孩子们认真地与社区主任对话,在一问一答中解决了孩子们的疑惑,并在调查表中记录下收获到的答案。

Q:为什么要修剪树枝呀?

A:修剪树枝有两个原因:一是树枝太长了挡住家里的光;二是枯萎的树枝掉下来很危险。

Q:那修剪下来的树枝去哪了呀?

A:修剪的树枝被运到了垃圾场。


 录制视频组 

孩子们采访了生活在小区里的住户,并录制下采访现场的视频。


在采访后,孩子们再次回顾了视频,并在大班哥哥姐姐的帮助下,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的梳理。


为什么要修剪大树呢?

▲ 小区居民有的认为是因为树上有虫子;有的认为是大树挡住家里的阳光;有的认为是想让大树变得更好看;还有的认为是树木枯萎了。


被修剪的这些树枝又会去哪里?

小区居民都认为被修剪的树枝被送往垃圾场了。


 录制音频组 

针对修剪树木的问题,孩子们采访了幼儿园里的许多老师。

在大班姐姐的帮助下,孩子们一边听着录音一边将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梳理。
为什么要修剪大树?

▲ 老师有的认为树枝太多而且低,妨碍骑车的行驶有的认为挡住了居民房子的阳光


被修剪的这些树枝又会去哪里?

▲ 老师们觉得被修剪的树枝可能被送去了回收工厂因为树枝可以做纸、做地板;可以烧火;还可以发酵成天然气。




03/

调查后 ● 分享与思考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享和梳理,孩子们发现社区修剪大树的原因大致包含树枝遮住了阳光影响了走路、开车的通道造成了安全隐患……原来,树枝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这与孩子们的原有认知不同,可是有孩子觉得修剪大树破坏环境的行为


 辩论思考 

保护环境和生活需求哪个更重要?

▶ 保护环境更重要:

舒研:因为大树是绿色的,对我们的眼睛好。如果没有了大树,我们就很容易近视。

墨迪:大树可以挡住泥沙,还能产生新鲜的氧气。
乔乔:环境不好身体也会不好。

▶ 生活需求更重要:

玥玥:因为大树把太阳挡住了,家里没有太阳,衣服也晒不干。
多多:如果树枝掉下来砸到我们很危险的。
乐乐:如果大树挡住了安全通道,万一发生火灾,消防车进不去。


 结论学习 

孩子们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了解到修剪树枝不会导致树木无法存活,因为树枝会再发芽。适当修剪树枝还有可能让树木生长得更好呢!

“树枝被剪断了,但是大树根没有断呀。”

“大树明年还是会长出新的树枝和树叶的,所以不用担心会破坏环境。”






 老师说:

如果调查是追求一个结果,那么活动也就自然结束了。在滋养幼儿完整生长的教育理念之下,我们需要更多的专业思考——“结果”并不是“结束”,而是可以唤起并引发更多思考的介质。当居民普遍认为被修剪的树枝是“无用”时,当幼儿关注到原有认知与环境保护相冲突的时候,显然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04/

关于树枝的无用之用


通过调查孩子们发现,社区主任和居民都表示被剪掉的树枝是无用的,但是老师们又普遍认为是有用的。

▲ 老师与孩子们共读绘本《无用商店》,发现原来很多看起来无用的物品实则可以变得有用。

修剪下来的树枝可以做些什么呢?

“可以把树枝做成手工。”

“可以装扮我们的教室。”

“可以把树枝放在沙水池,和我们一起玩。”

“可以把树枝变成围栏,保护胡萝卜。”

有了想法,孩子们立马动手开始行动。

▲ 做篱笆围栏保护萝卜


▲ 在沙水池用树枝搭建烧烤架和小桥


▲ 在树枝上粘上轻黏土制作的叶子和果实,变成大树


▲ 把树枝做成“星星”装饰品,可以挂在教室里

修剪下来的树枝,除了可以陪伴孩子游戏,在生活中也有各种妙处,比如制作防蛀的香樟木块。

▲ 请保安叔叔锯树枝

▲ 晒一晒香樟木块

▲ 装包香樟木块

▲ 放到抽屉里防蛀




05/

生活中的无用之用


在调查完修剪大树背后的故事,孩子们感受到了树枝的无用之用,生活中似乎也有着许多看似“无用”实则“有用”的东西,于是大家收集了许多自己身边生活中的“无用之物”。

把鸡蛋托制作成好玩的风铃,把矿泉水瓶做成盛放玉米的容器,喝完的牛奶纸杯可以是可爱的小花瓶,不能再使用的马克笔也可以变成机器人。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原来生活中常常被我们丢弃的物品,竟有如此之大的用途。


如果扔掉看似“无用”的东西会怎么样?







冉冉:垃圾桶很容易就装满了。

玥玥:地球就会变成一个大垃圾厂。兜兜:地球被污染就会生病。图图:空气会越来越不好,我们的身体也会变得不健康。杭杭:会很浪费。可能有一天我们就会没有这些东西了。
“下次我要和奶奶说,洗衣液的瓶子不要扔,可以用来做花盆。”

“家里的纸箱也可以装玩具,快递里的防撞袋可以用来做手工。”





一件生活中偶然发生的小事,也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老师们抓住修剪树枝的契机,全力配合孩子们进行多元的调查,不断引导发起讨论,提供各种各样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在互动和思考中养成资源循环利用的环保意识。
而孩子们通过直接体验式的调查活动,走进各个班级、社区体验各种各样的调查方法,积累对自然现象的感性认识,认识到修剪树枝背后的环保价值,也对生活和自然有了更多的观察与思考

编辑/陈相
图片/由幼儿园提供
设计/陈相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这项卷入百所幼儿园、万名教师的课题,究竟有何创新与特色?


幼儿园自评的N种方式


为什么我们不提倡叫园长妈妈


教育要站在时间前面


国际家庭日:走进孩子的博物世界,让无限成为可能




我就知道你“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