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培训周,一篇超全超细的小编笔记来也!

人文幼学 人文幼学
2024-08-24


最近,随着孩子们欢乐的假期来临,教师们也迎来了自己的培训周。在这一周里,内容丰富的培训课程如师德师风建设、后勤管理,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纷纷展开。教师们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学习的路上。


不仅仅是写作,也不仅仅是观察和记录,而是一切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是评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更是成为一个专业教师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我们看到的儿童和一般人看到的儿童不一样。


为此,本期,小编围观了教师们的培训活动,聚焦于“幼儿园观察记录培训”这一主题,整理了一份小编笔记。我们将分享培训中的核心内容,探讨观察记录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支持儿童的全面发展,帮助教师们成为更加敏锐和有洞察力的教育者。




01/

基于儿童的观察记录写作

要有意思 有意义 有意识


观察记录写作的核心在于有意识地捕捉那些有意义、有价值的瞬间。与教育故事或课程案例不同,观察记录更注重在短时间内发现并记录下重要且有趣的信息

不是所有观察到的内容都值得记录只有那些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信息才应该被纳入观察范围。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具备筛选信息的能力,避免将无意义的流水账写入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不仅是写作的重点,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



02/
要想成为一位优秀教师

就先成为一名优秀的观察者


▶在探讨观察的重要性时,我们不妨借鉴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例子。法布尔的《昆虫记》是观察记录的典范,其中对昆虫生活形态的描绘既深刻又简洁。例如,他对蚕的幼虫挖掘地洞的观察,不仅详细到地洞的形状和大小,还生动描绘了幼虫脱壳的过程,使读者能够形成清晰的画面。

▶法布尔深入昆虫生活的情境,用心地观察他想了解的对象,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这种通过观察获取的真实资料的方式,深深地影响了蒙特梭利。蒙特梭利教育强调通过观察来理解儿童,认为只有深入观察才能从内心深处了解并满足儿童的需求,进而解决问题

▶每一位想成为优秀教师的人,都应该先成为一名优秀的观察者。

▶如果我们可以恰当地观察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就会告诉我们他的需求是什么。这就好比我们观察一盆植物,植物本身并未讲话,却能告诉我们它需要什么。

▶孩子所做的一切举动都是在给我们发出讯息。这些讯息是来自于孩子自身的发展需求。所以,我们需要极致入微的观察每个孩子的方方面面,才能得知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03/
观察是什么?

观是感官,察是判断


▶观是感官,察是判断。不仅是看而已,还有一个察觉,察觉是老师之前对这个孩子的了解和记忆,这种察觉基于对儿童平时的了解。我们常说的儿童中心、儿童视角等,实际上是强调将儿童放在主体地位,通过观察来促进对儿童的理解和其发展。

▶观察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教室环境中,观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时时存在。观察帮助我们了解孩子可以做什么,他准备好要做什么,最重要的一点是,观察到他内在的发展驱动力使他能够做哪些事情。

▶所以观察的过程不仅仅是看到事物的发生、发展,还要需要思考其动向和本质如此说来,观察不仅仅是看。

▶这就意味着我们是在跟随儿童,而非遵循传统的教学大纲。



04/
眼里有儿童

心中有发展


▶观察记录的重点是观察,观察的重点是儿童,儿童的重点在于主体性地位。

▶教师的儿童观、对儿童的热爱、对儿童的发展是关键。




05/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西方儿童观渐进式演变

中国自发生长的童心主义

现代儿童观

杜威认为儿童具有独特的生理心理结构。他倡导以“儿童中心”取代“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一切活动都是为儿童,教师应是儿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启发者和诱导者。此外,还有皮亚杰,班图那那,加德纳,维果斯基,马拉古奇,蒙特梭利,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等人的思想理论


教育学应与儿童对接

▶几个世纪以来”儿童本位“呼声的最强音。我们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




06/
心中装着

一张儿童发展地图


一张性别发展差异图

▶如果我们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即使有标准的观察流程和解读方法,也无法有效观察和理解儿童。例如,在参观幼儿园或观察教室里的儿童时,不同的人可能会注意到不同的行为或解读相同的行为不同,这反映了各自心中儿童发展地图的差异。

▶性别差异会对儿童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男孩可能更倾向于冒险,具有较好的空间和逻辑能力;而女孩可能在社会交往、情绪表达和语言能力方面更为出色。这些差异源于生理和大脑结构的不同,如女孩的海马体通常较发达,神经元数量多且传输速度快,使得她们更加关注人际关系和情感世界。

▶儿童发展地图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帮助我们从多角度理解和支持儿童的全面发展。


一张身心发展规律图

在小班阶段,孩子正在经历人生的首个反抗期,试图建立自我。这不仅是他们发展的一部分,也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机会。例如,孩子在这个阶段可能对秩序很敏感,喜欢观察小事物,热衷于涂鸦,或喜欢推倒物品。这些行为看似是淘气,实则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

到了中班,孩子的语言能力会显著提高,同时可能会出现使用脏话、提问“我是从哪里来的?”等行为。他们对完美可能有了自己的理解,并开始对性别产生兴趣。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会继续表现出对绘画和音乐的喜爱,并开始形成一些初步的社会和科学概念。

大班阶段,孩子开始为上小学做准备,其社会、认知、数理和前书写技能都在发展。教师需要根据这些发展规律为孩子创造支持性的条件和活动。


一张个体差异图

▶在理解孩子的共性之后,我们还需要关注他们的个性。高质量的教育要求我们观察、支持和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孩子们在说话速度、动作能力、思维方式、想象力和音乐感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这些差异还可能受到家庭背景和所在地区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能够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一张特殊的图

▶每个幼儿园都可能会遇到一些特别的儿童,如留守儿童、多动症儿童或发展滞后的儿童。心理学家阿德指出,人类的困境往往始于儿童时期,如果这些困境未得到解决,可能会长期影响个体。

▶教师们对于每个儿童的观察、发现、理解和支持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这种影响有时甚至超过家庭。了解儿童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首先需要我们树立以儿童为本的立场,然后逐步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认识个体差异和发展的阶段性,最后通过观察、倾听来支持他们。

▶敬畏儿童,尊重并相信他们的能力,是我们作为教育者的重要修炼。




07/
写作不是天赋之问

而是方法之论


▶写作的重点是写写写!就像游泳一样,多练习能够培养出肌肉记忆,从而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写作水平还未达到预期,那很可能是因为你写得还不够多。

▶持续的练习是提高写作技能的关键,但同时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比如如何规划表述的观点和顺序;如何使用恰当的例证;如何增加文章的易读性......

▶布兰登•罗伊尔的《小小的红色写作书》里面介绍了写作原则和表述方法,掌握底层逻辑,无论你是学生还是老师或者商务人士,都可以通过学习本书中的内容,让日常写作变成一项信手拈来的简单任务。

▶一篇文章的底层逻辑是:结构、风格、可读性。结构是为了逻辑清晰,让人读明白。风格是为了香喷喷,让人有欲望读下去。可读性是为了看着不累!

▶观察记录主要关注结构而非风格或可读性。一个清晰的立意和逻辑性强的描述是结构性的第一要点。随着时间的积累,个人的教育风格和写作风格将逐渐形成。

▶在撰写教育故事或活动案例时,可能会探索不同的结构形式。例如,我们可能采用时间顺序、比较结构、线性结构或因果结构。简化来看,总分总结构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首先概述问题,然后逐步分析,最后总结。这些结构不仅与观察记录相似,也是撰写其他文章的重要基础逻辑。

▶掌握写作四大原则:真实、白描、聚焦、细致

▶在写作原则上,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记录应基于实际发生的事件和个人真实感受。有时,我们的观察记录可能会包含虚构成分或个人反思,这可能偏离实际情况。聚焦也很重要;写作时容易偏离主题,导致内容散乱。白描技巧要求我们避免使用形容词,直接描述所见所感,不添加主观判断或想象。

细致是有重点的细致,而不能事无巨细地面面俱到如果我们想重点看孩子的动作发展,那就应把他们做了什么动作、怎么做的、效果如何、过程中的表情、遇到的困难写清楚,至于做动作的时候跟别人闲聊了什么就不是重点。反之,如果是看他们的社会交往或者语言表达,闲聊的内容就变成重点,应详细记录。

▶写作不是天赋之问,而是方法之论。在勤学勤练中形成的肌肉记忆,将使你受用终生。




08/
写作是自我清晰的过程,
也促进了教育智慧的产生


▶我们需要明确案头工作的重要性。它不仅是组织活动或教学的一部分,也是教师思维力、逻辑力、批判力、自我价值感等的统合与呈现。

▶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整合和提升我们的工作成果。一个优秀的老师不仅能够带好一个班级,促进儿童的发展,而且还能够通过写作来整理和提炼自己的工作经验。

▶写作还有心理疗愈的作用。有一本书叫做《心灵书写》,专门讲述了如何通过写作来疗愈自己。如果我们将写作看作是教育工作的一种自然流露和提升,那么我们可能会对写作有不同的看法。

▶写作促进教育智慧的发生,对生命和教育对象的理解,对自己生命的理解,都非常有帮助。一个人的自我认同,是精神层面的富足。最顶级的优秀老师,往往是教学和写作俱佳的人



09/
观察记录的意义

在于评估和教学循环


▶观察记录的意义在于评估和教学的循环。信息收集是指获取被评幼儿行为表现,描述被评幼儿“是什么样”的过程。评价是在事实判断基础上进行的价值判断,信息收集是揭示事实的过程,是观察评价的基础环节

▶随时随处收集大量资料:

平时随手的、零星的记录。•对材料投放、环境设置、活动组织、教学方式调整、儿童行为背后原因的解读。

•一些有效或者小成果、零星的感悟等等记录。

•教研活动中记下同事们对一些问题的讨论、提出的一些看法,对自己的一些启发等等。

•活动过程中图片或视频的采集。
常见资料收集方法:
▶轶事记录:观察者在不刻意安排的自然情境中,将重要事件或感兴趣的事情发生的经过和情境,以文字描述的方式进行记录。儿童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

▶记录你的所见所闻。也即是你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手触摸到的。使用描述性而非判断性的语言,记录事实而不是观点。

▶不要预设儿童的情感。“他脸上笑得乐开了花” V.S. “他心里美滋滋的”

▶不要判断儿童的动机。“他一直在仔细地观察,皱起眉头琢磨着” V.S. “他下决心要弄明白”

▶检核表:依据观察目的、情境特性与观察者的特性,事先拟妥观察架构与内容,观察者在观察现场依据检核表内容逐一检视幼儿行为表现。 
儿童作品:收集儿童的作品的模型或照片,比如绘画或建构作品,观察、比较、分析儿童的作品得出结论。




10/
get观察记录结构的八大要素


▶观察记录名称:题目不要起得太大,且应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如可以写《电话和鞋子》《悦悦的纸筒》,而不是《户外游戏观察记录》《孩子们的表演游戏》。

▶观察目的:做观察记录时可以记录每天来玩的幼儿人数、幼儿持续玩的时间、幼儿的玩法、幼儿玩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解决的办法等。

▶观察时间:具体的时间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评价幼儿的行为。比如9月和6月,上午和下午。你可随时间的推移来把握孩子的进步,进步不是一次性的。

▶观察地点或场景:这是幼儿的行为发生的背景,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幼儿的行为。比如安静的空间还是嘈杂的空间?室内还是户外?有什么关键材料?

▶观察对象和观察者:观察对象的性别、年龄,观察者的身份等,有助于别人一目了然地了解观察记录的基本信息。

▶观察内容:儿童在常规活动中的行为;儿童使用材料的情况;幼儿之间的社交行为;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儿童的语言发展和读写能力;儿童的肢体动作;需要特殊关注的儿童……

【要真!】在书写观察记录时,要真实地记录事件的发生经过。例如,当小美不小心将水倒在自己身上并因此哭泣时,观察记录应详细描述这一过程,而不是简单陈述结果。同时,区分观察内容的真实性也至关重要,避免记录中掺杂主观臆断或不真实的细节。

【要细!】观察者应尽量还原事件现场,记录孩子们的具体行为和互动,如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如何发生冲突,而不是仅凭成人的主观判断。这样的记录更具有参考价值,能让园长、主任或专家更准确地理解情况。

【有效的观察记录】聚焦于具象化和有意义的细节。例如,对于一个孩子拼图的过程,不需要记录整个过程的每一分钟,而是挑选出几个关键片段,这些片段能够代表孩子在20分钟内的主要活动和成就。

▶儿童行为分析:结合《指南》《纲要》的要点;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教育理论、游戏理论;幼儿的成长背景;幼儿的课程经验和生活经验等进行纵向或者横向对比进行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应关注儿童的专注力、细致性、图形匹配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这些能力的发展可以通过具体的活动(如拼图)来体现。
反思与支持:在解读完幼儿的行为之后,教师应该对自己创设的环境、提供的材料、介入的指导等进行反思,寻找存在的问题,并探寻后面继续支持幼儿发展的具体策略。


观察记录“描述”中的三大问题:概括化、语言匮乏、混淆
描述部分细节刻画需要丰富语言:


观察记录“分析”中的三大问题:生搬硬套、混淆、不切实际

分析部分提升质量需要抓住重点


观察记录“反思”中的两大问题:支持策略空洞、混淆

我们应该落到实处、细处,助推经验提升,如环境上可以做什么?活动上可以做什么?同伴交往上可以做什么?家园共育上可以做什么?




在幼教行业中,教师们的观察、发现、勤奋与思考,以及耕耘与收获,构成了行业发展中最宝贵的资源。这些经验和洞见若能通过文字记录下来,并分享给更多人,其价值将得以倍增。很多时候,我们并非缺乏天分,而是缺少一种决心,一种逼自己一把的决心,去坚持、去突破。
写作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种需要技巧、训练以及不断修正的过程。如同作家们的文章,都是经过无数次的书写和修改才呈现给读者的。因此,对于幼教工作者而言,掌握一种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并持续实践,是提升写作能力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警惕敷衍和拼接之词,尊重自己的每一次写作,珍惜自己的羽毛。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专业写作的内容,实现教师深度可持续生长,可以了解一下人文幼学线上课《专业写作——观察记录与活动案例的写作秘籍》。

↓↓↓




编辑/陈梓汇
图片/人文幼学
设计/何璐琪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假期人去楼空,幼儿园的花草鸡鸭何去何从?


幼儿园阶段的品德启蒙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起点


深度观察丨人口红利结束后,从“一位难求”到“一孩难求”,幼儿园该何去何从?


理论的力量—在儿童教育变革中反思与展望


毕业多年,你还记得曾经踌躇满志热泪盈眶的自己吗




我就知道你“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