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可以说“吃食堂”,但不能说“吃厨房”?
汉语学界对一种非常规的动宾关系早已有所注意。这种结构没有或省去了逻辑宾语,而使工具、处所等外围语义成分占据表层宾语位置。“吃食堂”体现的动宾关系便是这一种。相似的还有“写黑板”“刷油漆”“踢后卫”等。这是一个热点问题,下面几家的观点比较具有启发性意义。
邢福义(1991)将这类非受事宾语称为“代体宾语”,指出这类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同常规宾语所代表的事物与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皆有联系,并讨论了代体宾语的形成条件,即代体宾语、常规宾语和谓语动词构成三角联系,且能提供新信息、不产生误解、有言语背景。
袁毓林(1998)认为,外围格成分占据宾语位置,需要经过“述题化”这一操作,并使之成为信息焦点。这是从论元配位的角度来看的。冯胜利(2000)从韵律句法学的角度对“吃食堂”类动宾结构进行分析,认为该句型“是由一个相当于‘拿’的空动词和一个由特殊语境决定的空代词宾语所构成”。
王占华(2000)从认知语言学出发,认为这类宾语并非处所、方式宾语,而是受事宾语的转喻形式。
杨永忠(2007)指出“Vi+NP”的句法异位由“Vi+Prep+NP”或“Prep+NP+Vi”变换生成。
孙天琦(2009)从施用结构的角度考察了旁格成分作宾语,正式提出了“旁格宾语”概念。“吃食堂”中,处所格“食堂”占据宾语位置,便是旁格成分作宾语。
为什么可以说“吃食堂”,但不能说“吃厨房”?
(一)“吃食堂”,吃的不是“食堂”
“吃+宾语”,这里的“宾语”类型有很多,比如受事宾语:吃苹果;方式宾语:存活期;处所宾语:来上海等等。
“食堂”从基本义上看,它是一个表示处所的名词。那么“吃”+处所宾语,从语义上说不通,因为我们不能说去吃一个地方。那么应该怎么理解呢?应该是“吃”食堂里的饭,也即用“食堂”指代了“食堂里的饭”,那么这种用法在认知语言学中我们称之为“转喻”。
转喻(metonymy)也称“借代” , 是一种用A来指称与A有关的B的语言现象 。例如:你把书架收拾一下 (王占华,2000)。
转喻在我们语言表达中非常常见,比如:
1. 今天晚上我们吃大排档:小吃摊只是一个地方,自然不能吃,吃的是小吃摊里的食物。
2. 今天我们不做饭了,吃外卖吧:吃的不是外卖,是外面卖的食物。
......……
(二)“吃厨房”为什么不行?
“吃+处所”,是不是所有的处所名词都可以进入这个格式中呢?答案是否定的。比如我们一般不说“吃厨房”,这个要看是处所名词的特征:
食堂、大排档等处所名词,他们具有:[+提供饮食]、[+服务功能]、[+场所]等几个共同义素。
但是“厨房”不具有[服务功能]这一义素,也即厨房是自己动手做,没有别人为自己服务。所以“厨房”进入不了“吃+处所名词”这个结构中。
(三)“酒店”有[+提供饮食]、[+服务功能]、[+场所]义素,但是为什么也不说“吃酒店”?
虽然“酒店”也具有[+提供饮食]、[+服务功能]、[+场所],但是我们却很少听到“吃酒店”的说法,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转喻的条件制约,人们对认知对象及其相互关系的熟悉和认同程度,也会影响着语法转喻的运用。
“酒店”在人民生活中,吃饭的时候不是经常去的,去那里吃饭的频率远没有去“食堂”“肯德基”那么高、那么普遍,由于这种社会化的大背景,导致人们很难接受“吃酒店”这种说法,自然也很少有人说“吃酒店”。
(四)拓展思考:“喝”可以直接加“处所名词”吗?
上面我们考察了“吃+处所名词”的合理性,那么和“吃”类似的动词,比如“喝”可以直接说“喝茶馆”吗?根据我们的实际经验,很少听到这样的说法。这里主要还是在“吃”与“喝”本身所具有的义项功能:
截图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吃”有一个义项是“依靠某种事物来生活”,比如“吃食堂”,就是依靠食堂里提供的食物生活。但是“喝”没有这种“凭借”之义,自然也就不能直接说“喝茶馆”了。
参考文献:
黄廖版:《现代汉语》(第6版)
王占华:《“吃食堂”的认知考察》
任 鹰:《“吃食堂”与语法转喻》
李治平:《“吃食堂”类短语成活的多维分析》
为什么说“我晒太阳”,但不说“我被太阳晒”?
被字句一般出现在表达“遭受、不如意的含义”时,而“晒太阳”一般是人主动性的一个行为,是享受阳光的温暖的,没有“遭受、不如意”含义,所以如果用“被”字句,在语义上就明显背离了人的主观意愿。
而且,一个句子中,有话题和焦点两个基本的信息,“话题”常常位于句首。“焦点”是说话者认为听话者不知道或者可能不知道的信息。
“到太阳底下去晒”,是“我”主动实施的一种行为,“我”是话题,是整个句子主要的描述对象,那么“我”的信息作为话题就特别重要,越重要的、越紧急的信息越倾向于置于结构之首。如果句子变成“太阳晒我”,“太阳”是话题,谈论的不再是“我”怎么了。这也就背离了“我主动到太阳底下去晒”这一含义,所以才有“我晒太阳”一说。
“一张床睡了我们两个人”可改为“我们两个人睡一张床”,但是“小李睡了一张床”却无法改为“一张床睡了小李”,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的“一张床”是受事主语,“我们两个人”是施事宾语,一张床睡了我们两个人。在语言学界,这种句子叫“供用句”。这种句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正反都可以说,比如,这句话我们也可以说“我们两个人睡一张床”,即它的语序是可逆的。“一张床”、“我们两个人”都是数量短语,强调的是一种数量配比关系。
但是“小李睡一张床”却不能改为“一张床睡了小李”,主要原因在于“小李”是一个名词,而“一张床”是一个数量短语,前后两个成分无法构成配比关系,所以就失去了可逆性。
供用句主要是由于句子中的谓语属性来决定的。这类的句子谓语动词一般具有“给予”义,这类动词包含两类:一类是动词本身具有给予义,比如“三个人奖励一百元”中的“奖励”;“两个小孩喂一碗饭”中的“喂”等。还有一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动词具有了“给予”义,比如题目中举的例子。
本文来源:综合自知乎@周天、有法汉教、汉府中文
本期责编:张一
语标
微信号:Yubaio_BLCU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