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10月1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趣读历史:半遮面的夏朝之承前“启”后(四)

张老师人在加国 张老师海外聊史 2020-10-13

 

启如愿以偿,子承父业,成了夏代的第二任天子:夏后帝启。不知道他登基时耳朵上有没有挂两条蛇?那两条蛇有可能被有扈氏吓跑了。

         

有扈氏是东方鸟夷部族,又叫九扈,以鸟为图腾,和颛顼的大伯青阳颇有渊源。


青阳就是帝少昊,但史书对他曾为帝的历史讳莫如深,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少昊是个可疑的影子帝王。


有扈氏很强大,当时活动在豫州河南及黄河北岸一带,他们听说“贤明”的启当上天子,非常生气,决定采取行动,把启推翻。


《夏本纪》只提了一句“有扈氏不服”,至于为什么不服就不说了。

         

有扈氏是为益打抱不平,对大禹予以强烈谴责,凭什么大禹从舜那里继承大位,而大禹却自私地把位子传给屡屡举办“海天派对”的启?


他们的口号是“以尧舜举贤,禹独与子,故伐启”,《淮南子》认为有扈氏为义而战、为义而亡。


(《齐俗篇》:“昔有扈氏为义而亡。”)至于有扈氏是不是真的为义而战就不得而知了,也许他们想的是风水轮流做,少昊之后,他们不做老大已经很久了。

        

《夏本纪》里说有扈氏也是大禹分封的十一国之一,封国就在有扈 ,这十一个封国的诸侯都以封国所在地为氏(笔者按:史记里说“为姓”是错误的,如前文所述,那时姓和氏是两码事,氏更重要,乃身份的象征),下文将要提到的斟寻氏和斟灌(或斟戈)氏也在十一国之内,记住这两个名字,他们与夏朝的兴衰荣辱休戚相关。

         

启对有扈氏心存忌惮,出征前,他在六卿(又一个被司马迁预支的职称)面前发表演讲,演讲词叫《甘誓》,“甘”是指即将发生大战的地点甘水(洛阳市西南),有扈氏军队正在那里举着棍子、晃着石斧、张着弓箭耀武扬威等着启。


启好不容易才把在箕山之阴、之阳流窜的伯益搞定,有扈氏又来挑衅,这日子没法过了。

        

启战前动员时情绪激动,动作很大,有点歇斯底里,蛇在他耳朵上实在挂不住,掉到地上,启也没心思弯腰去抓。


他指着六卿的鼻子说:你们六个听好了,有扈氏这个鸟族严重侮辱五行(“威侮五行”,确实是很严重的错误,但五行是如何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我很不明白);


不用“三正”(“怠弃三正”,汉儒认为“三正”是指天、地、人,这个太扯了吧?就当“三正”是三个德高望重的代表吧),我替天行道剿灭这个该死的有扈氏!


左边的士兵如果不进攻左边的敌人,右边的士兵如果不进攻右边的敌人,就是不听命令;御手不好好驾车,就是不听命令。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在祖庙犒赏,否则,在社坛里处决,连带妻儿一并处死!

         

这篇颠三倒四、充满戾气的誓言全文引自《尚书·甘誓》,不过不影响它成为后世讨伐檄文的模板。


这里面有个关键的诀窍,就是绝对不能说出己方出兵的真正理由,你看启有没有说因为“有扈氏不服”,我很不爽才要打他们?他以五行、三正的名义把自己打扮成了正义的化身。

        

他爹大禹出征三苗时,也是义正词严,文辞倒是比《甘誓》强很多:“济济有众,咸听朕命,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贡,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


四个字一句,很整齐,很有气势,也不威胁自己人,也不提三苗让他不爽,主要是老天要处罚他们(“天降之咎”),他只能辛苦一趟替天行道。


“替天行道”后来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关键词,每一次政权的更替这个词都会出现,连地痞、流氓、无赖和文盲都会卷起袖子、挥着拳头大呼小叫。

        

《甘誓》当然是战国那帮耍嘴皮子的书生替他写的,启哪里知道什么“五行”?举办个海天盛筵还行,想一口气说出这些辞藻很难为他的。


启当时应该是这么说的:“他奶奶的有扈氏趁俺爹不在了,就想来抢夺天下。俺爹当年待你们不薄,让你们来辅佐俺。俺们必须要干掉他们,否则俺们谁都落不着好。“


”一旦给他们抓住你们还想做六卿?连六奴都做不上,不仅你们会死,你们的儿孙都会死得一干二净,你们家祖庙再也没有香火,就像尧的儿子丹朱一样。“


”妻妾女儿如果不死,也会被有扈氏抓去为妾为奴 。形势很严峻,有扈氏那些无赖光着脚丫子不怕输,可俺们穿鞋的输不起,输的不仅是前途还有人头,赢了,不仅保住人头还有大好前途。“


”不多说了,要不要奋勇作战,你们看着办!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俺哪有你,哈哈,LET’S GO!  ”


This is 启,跟着启干有肉吃!耶!


待续。。。)


(张老师海外聊史公众号:HISTORYCA,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趣读历史:半遮面的夏朝之承前“启”后(三)

趣读历史:半遮面的夏朝之承前“启”后(二)

趣读历史:半遮面的夏朝之承前“启”后(一)

趣读历史:半遮面的夏朝之“会计”往事(四)

趣读历史:半遮面的夏朝之“会计”往事(三)

趣读历史:半遮面的夏朝之“会计”往事(二)

趣读历史:半遮面的夏朝之“会计”往事(一)

趣读历史:半遮面的夏朝之功成身“进”(四)

趣读历史:半遮面的夏朝之功成身“进”(三)

趣读历史:半遮面的夏朝之功成身“进”(二)

趣读历史:半遮面的夏朝之功成身“进”(一)

趣读历史:半遮面的夏朝之九州方圆(四)

趣读历史:半遮面的夏朝之九州方圆(三)

趣读历史:半遮面的夏朝之九州方圆(二)

趣读历史:半遮面的夏朝之九州方圆(一)

趣读历史:半遮面的夏朝(四)

趣读历史:半遮面的夏朝(三)

趣读历史:半遮面的夏朝(二)

趣读历史:半遮面的夏朝(一)

文明的序曲:点评三皇五帝(二)

文明的序曲:点评三皇五帝(一)

神奇的五帝

神奇的三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