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古村 处处新绿——谷雨节气山野活动回顾
写在前面:
谷雨时节,城中芳菲将尽,山野间是怎样一番景象了呢?第二次节气自然的山野活动,来到了自然与人文特色兼具的京西古道。让我们跟随华山的精彩记录,来感受山中绿意葱笼的清新景象,也看看大小伙伴们如何一路探寻博物馆、探访古道古村,度过这快乐的一天吧!
五一假期前的最后一个休息日,恰逢谷雨节气,抓住春天的小尾巴,我和女儿跟随风之歌山野系列走进京西门头沟的莽莽大山,参观马致远故居,重走京西古道,探寻村夫野老口中失落的文明。
枯藤老树未见,却见昏鸦一只
一早出京路途顺畅,刚刚8点半就抵达永定河畔的京西古道景区门口。远处山峦雾气缭绕,近旁的永定河水湍流不息,大小伙伴们集中在两个篮球场大小的市民活动广场上,围成圈圈,用一句话介绍自己一个特点和自然名,做为今日活动的开场亮相。
其时云层变厚,一场山雨已在酝酿之中,小朋友们的热情却不是凉飕飕的春雨能浇灭的。为了向大家迅速展现自己的“另一面”,小伙伴们手脚并用、争先恐后。有围着妈妈“风眼”转个不停的“龙卷风”,有扮成母女姐妹花的“荷叶田田”和“荷叶媛媛”,还有“气愤”野兔老师两次进行自我介绍(其实前面是举例),指出老师“不守规矩”的“香猪”。
就在大家正热烈地进行拍手欢迎礼时,一个“不请自来”的家伙静静地站在一旁观察,伺机加入——原来是一只带着“白围脖”的白颈鸦。尖尖的喙,细长的脚爪,除了颈部一圈白色的绒毛,看起来和我们平日里常见的黑老鸹没太大区别。它大喇喇地站在人们脚下,试探性地往人群中心张望,完全没有被小朋友蹦跳和大声说笑喝退的意思。
北斗在介绍登山杖的使用,后面还有一个旁听者
见惯了大城市中如惊慌胆小的麻雀、机警贪吃的鸽子,像这样大胆的鸟类,还真是头一次见。不知被那个眼尖的小朋友首先发现,顺着指尖所向,大家迅速围拢过来,想赶在它拍拍翅膀,迅速跑掉之前看个究竟。
可是,我们完全低估了这个访客的胆识。见人们围合过来,它不急也不慌,转转灵动的小眼珠,瞅准了离得最近的“番茄”的肩膀,“噌”的一下子窜了上去,两三下功夫稳稳地站在“番茄”的头顶上,一览众山小。反倒是可怜的“番茄”被突如其来的入侵者吓了一跳,缩着脖子大叫起来。身形小巧的小鸟和身材魁梧的“番茄”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气定神闲,稳坐钓鱼台,一个惊慌失措,乱成一锅粥。孩子们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逗得哈哈大笑,手舞足蹈。
想想也是。小鸟会躲人、会逃跑,是我们城市人大脑中的预设。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城市是属于人类的栖息地,是人类的领地,而其他物种只是访客。小鸟、昆虫、宠物,这些都市中常见的生物,都或多或少承载着为人类服务功能。它们理应活得战战兢兢,如同不受主人欢迎的客人,面临随时被驱逐出境的危险。
可是眼下,这只趾高气扬的小鸟,站在人类的头顶上,仰起下巴像一只骄傲的雄鸡宣誓主权,仿佛在说,“你们占了我的地盘,你们的活动也有我一份!”任由我们轰赶围观,却丝毫不在意。
好吧,坦然承认我们是一群闯入领地的不速之客。在这名”小主人“的围观下,大小朋友们欢快又紧张地完成了热身活动,和它挥手作别。不知你是否曾呆坐枯藤、伫立斜阳,是否见证韶华如水、斯人已邈,是否是那只从词人的秋思意境中飞出来的可爱乌鸦,但是珠玉在前,马致远故居,我们来了!
出发之前的热身活动
参观古道博物馆,发怀古悠情
拿着老师们发下来的问题,小朋友们来到古道博物馆,在脚步造访古道之前先来个头脑风暴。“京西古道分哪几种类型?”“古道运送的物资有哪些?”“原来使用什么动物运送货物的?”来之前,我也只是依稀知道,京西门头沟是北京地区主要的产煤区。煤又被成为“黑金”,是当地人从事生产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
跟随孩子的脚步走进这家不大的博物馆(当然也是为了答题需要),我才了解到,所谓京西古道,分为商道、军道和香道三种用途。京西古道纵横交错,绵延千里,沿途人文、军事遗迹散佚其中。在众多的古商道中,以西山大道,留下历史印迹最多,使用时间最久,在今日旅游开发最成熟,所以最为人称道,也是我们此行探访的主要目的地。
认真探访博物馆的大小伙伴
旧时北京城西面的内城门——阜成门又称“煤门”,从此向西,出模式口,沿永定河溯流而上,或经三家店、琉璃渠到王平口,构成西山大道的北路;或经麻峪跨永定河过峰口庵到王平口的古道,此为西山大道的中路;再或从今石景山区庞村进入西山,形成古道的南路。这三条大路在王平口汇聚,自此向西直入川底下,出京进入河北的怀来盆地,或转向西北,取道宣化、张家口直奔内蒙古,亦可向西经蔚县进入山西。彼时,京西古道连接皇城与西北塞外,将山西的煤炭源源不断地送入帝京,同时门头沟地区盛产琉璃,也是向皇家输送御用之物的重要通道。
繁重的物资输送,自然离不开大型牲畜的帮忙。驴、马、骡以及骆驼,都曾经是这繁忙商道上的常客。留存至今的多条古道遗迹的青石之间,蹄窝依旧清晰可见。“为保护动物的蹄子,人们会做什么保护措施呢?”带着老师的提问,我和女儿在博物馆里认真地寻找答案。
“妈妈,快看!”女儿指着展板上挂着的蹄铁,好奇地问,“是给马钉上这个吗?”我拾起泛着铁锈的U型铁片,两两相击,发出清脆的声响,点头回答,“是的。可是,马不会痛吗?”
“是啊,马该多疼啊。”小姑娘小声嘟囔着,显然她有点心疼这些行走在大山中勤劳的动物了。
“马不会痛,因为马蹄底部有厚厚的角质,类似人类的指甲。所以将蹄铁钉入足底,马不会感到痛。但是,如果钉蹄铁的工人技术不佳,不小心钉到肉里,就可要小心它们落橛子了。”在问题解答环节,野兔博学地向小朋友们讲解。女儿长出了一口气,原来如此。
参观完毕,站在这座群山环抱的小小博物馆门口,闭上眼睛,仔细倾听。那些薄薄的铁片和青石板碰撞的声音,商队行走山间悠远清脆的驼铃声,驴马攀援山路时粗重的喘息声,仿佛穿越时空,如水而来。踏石有声,抓铁留痕。几百年前,那些为生计奔波的淳朴的人们,怎么能想到今天的我们,以这样的方式纪念他们的坚韧和隐忍呢。
探访古村落,做小小调研员
亲身体验了一段上扬20度角,向上一眼望不到头的古道,孩子大人都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汗流不止。但是孩子们体力不容小视,个个冲锋在前,差点跟不上。古道上的蹄窝,更是引发了他们研究的兴趣。比一比,和自己的脚丫儿哪个大?
古道上矫健的身影
从牛角岭关城下撤,天空已经飘起了毛毛细雨,大家肚子里翻腾程度也不亚于山顶的云海。在通往韭园村的三岔路口旁,一个小小的亭子里,20多个大小朋友,围坐一起,拿出自备的午饭其乐融融地就餐。寿带的大蚕豆,野兔的春笋小黄鱼,北斗的大腰果,小朋友们自带的圣女果、红草莓,大家无私地分享自家食物,也得到更多种类的美味回馈。
雨水冲刷青草,滴滴答答作响,泛起阵阵泥土的芬芳。在我看来,这用餐环境堪比星级酒店西餐厅里高冷的提琴伴奏和魅惑的香氛,相形之下,前者似乎还更有些嚼劲。
大餐享用完毕,大小朋友们分成两组,由引导员带领,分头探访古村落的常驻人口和农业生产特征。这样的市场调研,可不是印在博物馆展板上的标准答案,只要仔细阅读就能找得到的。这些六七岁的小豆包们,连字还都认不全,要怎样完成这样“不可能的任务”呢?
孩子们的村庄访问
这一厢,爸爸妈妈们终于放飞自我,才不要管那些小豆包们呢。我们的任务就是走走停停,先吸饱了负氧离子再说。路边的香椿芽红彤彤、水灵灵的,摘一捧回家摊鸡蛋一定会香掉下巴;红透了的孩儿拳,点缀在细嫩颀长的枝头,果实圆滚滚的,不像孩子的拳头,更像是小婴儿粉嫩的小屁屁,惹人怜爱;还有味道特别的山核桃树,长着两撇细长果实的元宝枫,这些用眼睛看,鼻子嗅,嘴巴尝都认不过来的植物,让大家直呼过瘾。
可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咱们本村到底多少人口,盛产什么,现在这个季节播种什么?这些答案藏在那里呢?远远望见村子入口处大青石板上,站着一位年轻女子,正在打水。大家蜂拥而上,七嘴八舌地问开来,好像是考试前夕围着老师聒噪提问的学生。
清澈的山泉仍是村中饮用水来源
原来整个韭园村由东落坡、西落坡、韭园、桥耳涧四个小山村组成,而我们所在的西落坡村,以王、马为大姓,全村不过三十余户人家。这座上可追溯到金代的小村子,也是京西古道上出入王平古道的第一个村落,想当年商贾云集,车马喧天。在今天,由于年轻人口外流,已经变成了当代中国千万个老龄化乡村的一个缩影。村子不大,却有着不菲的历史积淀。相传宋代钦宗、徽宗两位皇帝被金人掳走,曾囚禁于村旁的大寨,落难坡由此得名。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也曾在此居住。
这些倒也不足为奇,最让人印象感叹的,是女子脚下的一汪泉水,从太行山深处流经至此,泉眼终年不干,泉水清冽甘甜,水质丝毫不比超市中贩卖的矿泉水逊色,至今仍是当地村民的重要水源。大家听这姑娘的介绍着了迷,全然没发现身后的影壁墙里探出一个老人的身影。“这是我爷,我讲的都是我爷小时候给我讲的,他也是听他的上一辈人讲,就这样一辈辈传下来。”姑娘言语间流露出自豪的神色。
姑娘的爷爷年逾古稀,却满面红光,手劲奇大,在和同伙伴们握手时,捏得这些年轻人龇牙咧嘴,大呼其痛。想见,喝着源自华北平原天然屏障深处的山泉水长大的一代又一代普通人,血液里流淌的不仅仅是农耕民族的淳朴无华,还有燕赵之士的粗粝和厚重。
老爷爷的力气可真大呀
和爷孙俩告别,大家沿着泛青的石板路冒雨前行,终于在马致远故居前,和迎面跑来的一群拿着纸笔,满脸兴奋的小小调查员汇合。原来,小朋友们去访谈当地农户,被热情地请到家中二层阁楼避雨,还听了一场有趣的故事呢。看来,这场恼人的春雨,也并非全无用处,至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心的距离。
活动即将结束,在这位伟大的戏曲家的雕塑面前,小朋友们饶有兴致地回答了有关韭园村的种种问题,并且饱含深情地朗诵了那首不朽的元曲小令《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亲爱的孩子们,若干年后,你可能会散落到地球上的某一个角落,可能会过着如你父辈一样平凡的生活。请在某个飘着细雨的清晨,轻轻念起这首小诗,如同品尝着甘醴醇酒,嘴角泛起永恒的微笑。如果,你能想起老爷爷脸上深如沟壑的皱纹,想起崎岖石路上光滑圆润的蹄窝,想起那渐渐消失在杂草中的关城和隘口,我想,你就开始了解这份历史中独有的饱满与深沉,你的内心就不会感到孤独与寂寞。
人,正是这些命如山间野草般轻贱却顽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普通人,推动着历史的洪流,流向你,流向我,流向那如苍茫群山一般绵绵不绝的未来。
6月1日,我们的山野活动将相约美丽的篱苑书屋,开放少量体验名额,可与小助手联系,手机同微信 18101397117。
近期精彩活动:
活动回顾:
长城 山桃 风筝飞——记山野系列第一次活动
风之歌自然教育,由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三名自然体验师创办,在北京和安徽两地同时开展活动。致力于通过体验式的课程,建立人与自然的深层联结;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在地文化的魅力;实现亲子共同成长。
工作室电话:15005589188
静听天籁之音
跟随自然的节奏
用我们的脚步和心灵
谱写一首风之歌